真正的好对手格局很高:汉朝匈奴长期争霸,双方都重用对方投降者

汉族对匈奴勃兴的反应,最堪注意当是触发了从所未有、以民族为区别的敌体感觉,《史记》与《汉书》所谓“南与中国(诸夏)为敌国”,便承认了另一个与汉族(诸夏)自己全然不同,且足与汉族立于对等地位的社会—文化体系与国家的存在。汉文帝老上单于复文:“先帝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令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


真正的好对手格局很高:汉朝匈奴长期争霸,双方都重用对方投降者

西汉初年形势图


当匈奴与汉朝对立时期,有一项非常普遍的现象,便是匈奴人与汉人间交互投奔。汉朝当时史料,偏重于匈奴人归附的记录,汉族自身越出国境奔上草原,除了某些著名将领以外,往往含糊其词,似乎不愿意讨论这个事实。但尽管汉朝讳言其事,仍有若干线索显露。举一个例——


《汉书》李陵传说明:匈奴人最敬畏而誉之“飞将军”的名将李广之孙李陵,富有祖父遗风。一次战役中,他以五千骑越过沙漠而北,虽被单于亲率八万骑兵围击,仍能毙敌一万多人且突围,以后再苦斗八日,终因等候汉朝援兵不至,投降匈奴。这种情况在汉朝法律上本不构成罪大恶极,但相隔一段时期后,李陵留在汉朝的家属却突然被汉朝政府处死,因此李陵才决定反抗汉朝,并牵引出他“留胡节不辱”的好友苏武,在被匈奴扣留十九年释回时,与李陵相互赋诗惜别的可歌可泣故事。


汉朝政府为什么杀李陵家属?《汉书》李陵传仅指出是情报错误,误认投降匈奴而“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的都尉李绪为李陵,以及冤狱发生时“陵曰:乃李绪,非我也”愤然抗议的简单记载。但也幸有这些简单记载,否则后世人无从知悉有李绪其人向匈奴靠拢这回事。汉朝都尉职权与地位都非低小,尚且隐讳,其余逃亡匈奴的可知


真正的好对手格局很高:汉朝匈奴长期争霸,双方都重用对方投降者

李陵去看望苏武,并劝苏武归顺匈奴,苏武断然拒绝


与上述相类似,文献记载中不详其来历而出现在匈奴的汉将,如“长水虞常”等,又往往散见于若干列传中,此其一。其二,每一次汉朝将领投向匈奴,都会带领一批汉人前往,例如“(卢)绾遂将其众亡入匈奴”“卫律所将降者”等,史书中并未抹杀。其三,汉朝无论当匈奴尚在敌国时代,或呼韩邪以后转变为属国时代,都曾一再重申“匈奴无入塞,汉无出塞”,和“有降者不得受”的约束。


王莽执政,且有详细的“四条”颁布,命令匈奴:“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汉书》匈奴传下),汉人继续不断逃亡匈奴的趋势,可以想象。


在汉人投降匈奴成为普遍现象中,例外的代表性人物是苏武。汉—匈交涉,双方外交使节原都带有间谍作用。苏武出使至匈奴被扣留,以及被放逐到了丁灵王卫律封地域内,当时称为“北海”的贝加尔湖畔,便因他在单于庭牵涉一项策反案件。他于李陵投降前一年的武帝天汉元年(前100 年)抵达匈奴,昭帝始元六年(前81 年)被释回,留胡十九载而全节归汉,其坚强不屈意志,自此名垂千古。


真正的好对手格局很高:汉朝匈奴长期争霸,双方都重用对方投降者

张骞出使西域被匈奴扣留十三载,在匈奴娶妻生子


事实上,游牧民族传统向无种族歧视心理,他们只有“敌”与“友”的区别,同一异民族,敌对时屠杀,站在同一阵线则为兄弟,匈奴对待汉人便也如此。所以俘虏与投诚,待遇判然有别。对于汉族有力、有地位人士投降,尤非只欢迎而已,单于如何尊重他们,从无不任为大臣或封王可以得知。


这些背叛汉朝的有名人物,最早出现于记录的是公元前三至前二世纪之交,汉朝初建国时代的韩王信,此人虽然不久便在一次对汉朝的攻击中阵亡,未在匈奴发生影响力,但由其开端而陆续抵达草原的,却都与单于长期保持了密切与圆满的合作。一方面,单于重用他们担当军事与政治顾问,相对方面,他们也为改造匈奴军队,以及协助完成匈奴统治制度的组织化,而提供经验,这是不能以价值衡量的贡献。


唯一在匈奴未得好收场的投降大将是汉武帝姻亲,因征服中亚细亚大宛国而赫赫有名的李广利,但他的被杀,却是汉人投降集团自相倾轧(与卫律)的结果,在他未死以前,同样得到单于优厚的礼遇与亲信。


汉人在匈奴,以后甚至可以造成左右匈奴政局的现象。狐鹿姑单于之死,氏族长大会选出第十一代单于壶衍鞮,便由于因奉派出使匈奴而与匈奴勾结,终至投奔了匈奴的汉人卫律,策动狐鹿姑颛闾阏氏争取的结果。五单于并立的大分裂局面中,其一乌籍单于,又是李陵之子所拥立。


真正的好对手格局很高:汉朝匈奴长期争霸,双方都重用对方投降者

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单于结束匈奴与汉朝对立形势以前,匈奴对中国“和”或“战”的外交政策制订,都受到这班叛国汉人的决定性影响,也唯有他们才最了解汉族与汉朝政府内情。因此他们在匈奴,已成为如何选择最适当时机与最适当方式,为匈奴从汉朝博得最大经济利益与满足财富欲望的决策人,这又是匈奴单于为什么重视与重用投降汉人的另一个原因。


同样的理由与同样的情形,投降匈奴人之于汉朝,待遇也相同。归附了汉朝的匈奴贵族所携来优秀骑兵,便自武帝时代开始,经编组为所谓“属国胡骑”。胡骑被纳入国家常备军“八校尉”,八校尉中长水校尉胡骑校尉所率领,主体即匈奴骑兵。这两个职位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的记载,前者是专门掌控池阳地区的胡人骑兵,后者是专门掌控水、宣曲地区的胡人骑兵。


如公元前121年,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率两部士兵四万人投降汉朝,被分置为5个属国。这些属国平时保卫被安置的地区,战时提供兵员。由于他们都在边疆,且本身就是胡人,熟知匈奴的战术,因此北伐匈奴的战争中,他们的数量必然不会少。尤其是漠北之战中的霍去病部,其所部长驱直入2000里、快速奔袭匈奴腹地的作战方式,正是胡人骑兵熟悉地形吃苦耐劳的特点所适合的。


真正的好对手格局很高:汉朝匈奴长期争霸,双方都重用对方投降者

陪葬汉武帝茂陵的"外国人"金日磾


匈奴人的任用于政府中担任公职,还附有一则历史上有名故事,公元前87年武帝逝世时,受遗命被托付在嗣位幼主昭帝成年前共同代行皇帝权力的三人,为首的武帝后辈亲戚霍光之外,其一便是归化匈奴人金日磾(jin mì dī)(降汉休屠王之子)。尚在敌国时代,而以敌国降人寄付政治上最高权力,似乎不可想象,但在汉朝,便有这种一视同仁的胸襟,正如同匈奴


但是,汉—匈相互重用归化人,对彼此社会内部的影响却大不相同。汉族社会不因匈奴人加入而发生变质,相对方面,匈奴人私人财富积蓄观念的养成,以及代表农业定居社会特征的“城”与殿堂等汉式精神与物质文明、汉式生活习惯,可以想象,都系随了包括高级将领、专家与知识分子在内的汉人一批批登上草原而移植到匈奴。匈奴“城”的见于中国史料,便有颓当城、赵信城、范夫人城等,虽然实际可能都只汉族社会“堡”的性质。


汉族文化浸透匈奴社会,主要责任还在匈奴上层支配阶级,他们乐意汉式物质生活与享受,才通过加入匈奴社会的汉人群导引匈奴文化变质,这些汉人自身则无意损害游牧文化传统。于是,一项颇有趣味的现象乃在草原发生:匈奴贵族向往汉化,加入游牧社会的汉人反而以游牧文化维护者姿态,竭力阻止趋势的发展。


真正的好对手格局很高:汉朝匈奴长期争霸,双方都重用对方投降者

中行说被塞进和亲团远赴匈奴。对此,他非常不情愿,撂下一句狠话:必我行也,为汉患者!


这种现象,早在汉朝第三代皇帝文帝与匈奴第三代单于老上单于时代,已经存在,当时随和亲公主入匈奴的不满分子宦者中行说,便是忠于匈奴传统最著名的例子。在《史记》匈奴列传记载中,他到匈奴以后教会了匈奴人分条记事的方法,以便核算记录他们的人口和牲畜的数目他在单于庭词锋咄咄,驳斥出使匈奴的汉朝使节所谓匈奴陋习的精辟辩论。


另一段他对老上单于相当沉痛的劝告,匈奴列传记录说:“初,匈奴好汉缯絮食物,中行说曰:匈奴人众不能当汉之一郡,然所以强者,以衣食异,无仰于汉也。今单于变俗好汉物,汉物不过什二,则匈奴尽归于汉矣。其得汉缯絮,以驰草棘中,衣袴皆裂敝,以示不如旃裘之完善也。得汉食物皆去之,以示不如湩酪之便美也。”


然而,劝告并未得到效果,由单于以及匈奴贵族们带头,“好汉缯絮食物”的不祥之兆开端以后,愈到后来愈难摆脱汉族物质诱惑,匈奴文化与匈奴国家崩坏,危险信号自是升起。

真正的好对手格局很高:汉朝匈奴长期争霸,双方都重用对方投降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汉朝   匈奴   胡人   单于   汉族   属国   汉书   汉人   骑兵   格局   对手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