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司马狂言

联想控股最近在网上热议主要拜司马所赐,他的七问联想如同努尔哈赤反明的著名檄文--七大恨,吹响了灭亡联想的号角。

一、关于七问之一:联想科研投入不足。

企业设立的首要目的是为投资者牟利,这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规律。为了盈利回报股东和为企业共同进退的员工、供应商,企业采取什么样的经营方式是企业自身的选择。联想走技工贸还是贸工技应该由他的投资者决策。联想设立之处,电脑领域在中国就是高科技,当时外国产品基本垄断国内市场,不仅攫取了大量利润而且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当时中科院投资联想,就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抢占国内市场发展高科技。而当时中国在电脑行业真的落后,如果从研发入手发展即缓慢又充满不确定的风险。在这种态势下选择贸工技本是一种战略选择,从后来的结果看是正确的。如果不是联想的成功,不知国外要从中国获得多少收益,更不敢设想的是中国电脑市场及关联的IT行业会不会有今天的局面。

至于联想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多少,这也是联想决策者自身的问题,投资就有风险,如果联想的股东不满意经营团队的行为,完全可以更换他们,而投资者就是要为他们选择的经营团队承担风险。另外,从投入科研的费用总额不能说明投资的水平,如果将大量资金没有明确目的的投入,搞平均摊大饼,就是再多也没有成果,反过来如果目标科学明确,就算是不大的投资也会带来高额的效益,投资如同养兵,兵在精而不再多,至于联想投入科研的成果,如果没有的话,他电脑市场占有率不会现在这样多。

二、关于七问中的国资占股少的问题。

联想由中科院最初设立,到今天成为世界第一的电脑企业,不断壮大投资人是必然的。从股权性质来看,一个是国有股一个是民有股,一方增加必然另一方减少,这是产权性质的二元结构。国有股减少也是将风险规避给其他股东,从股权的数量来看,国有一方 的名称是不变的,民有的一方数量会逐渐增加,所以从股权所有者的数量增加,必然作为其中一方的国有股减少,这是基本常识,用这种常识来忽悠公众说国有减少难道不是别有用心?并且国有股份在联想中占比最多,就算是逐渐减少甚至退出,对于企业经营股权变更转让完全是平常事,至于是否流失这个要由当事人来考量,如果认为有违法行为,当事人是诉求的主体,司马难道获得授权为国有股代理?三、关于国有资产流失

不能把当初投资联想的国有股因为股份数额减少就看做是国有资产流失,而是要看国有资产是否起到了当时投入的初衷,以及是否增值。关于初衷上文已有阐述,至于增值,可以看下当初投资金额和现在的价值,从可查的数据来看,应该增加不只百倍,如果从市值来看可能更高,而且国有股虽然占比在29%,但是可以撬动联想其他70%的资产,杠杆率算得上够高了。

这里还想引申以下关于资本公有还是私有的问题。据网上发布,某个正能量教授说,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千万生命换来了现在的公有制度,如果有人要把公有资产私有化,就要偿还这些生命。

我的妈呀,这样的言论来自于体制内正能教授,实在看不出教授的理性,而且充斥着赤裸裸的恐怖,就是善用威权的组织也不会公开的这样表述。

毛泽东先生给人民英雄纪念碑题词中写道“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伟大领袖之所以伟大,在于老人家的视角跳出了一党一派,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烈士们牺牲,是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采取什么样的体制只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

邓公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衡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同样,资本是公有多还是私有多也不是衡量社会性质的标准,资本主义国家有国企,社会主义国家也有私企,而且当今中国的私有企业或者说私有资本,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事实证明,公有资本能做的事情私有资本也一样能做,小到打火机纽扣大到航天飞机和导弹。

从马克思的著作中,并没有关于资本国有才能算作社会主义的论断。资本大规模成为国有并管理的形式,是列宁先生在当时的俄国革命后,根据国内国外的情况制定的政策,也是对付西方国家扼杀苏维埃的重要措施。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过几代国人的努力,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和当今国际社会的变化,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共存共荣已经是国家的根本策略,也符合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更是推进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保障。

对于现在年龄超过五十岁的人来说,大部分都见过三十年以前国企占主导地位时候的情况,那时的国企效率低下服务态度生硬,企业技术升级产品换代缓慢,整改社会经济停滞。那些在国企工作过的人应该还会记得,工厂里公司里,一把手就是说一不二的土皇帝,他和几个所谓的班子成员,任意支配着企业的资产和经营方向,企业员工一生的升降荣辱就由这几个人的好恶来抉择,涨工资分住房提干完全靠个人好恶,人们在单位里多干少干一个样,出工不出力,企业的东西大家心照不宣的取用。

看看当下的国企吧,电力部门、供水供气部门,仍然人浮于事。在供水公司,库管就分成专门管水表的,专门管水表用磁力阀的,管其他阀门和其他管件的。用户去领用,有一个人不在,就不能完整的领取材料,需要多次往返才能凑齐。那些喊着国企是国家经济基础的人,他们究竟有没有在国企做过,是明知故犯还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资本公有,但是毕竟不能是共有人全都去管理资本,还是要一些少数人来经营管理这些资产。这些少数人不是资本的所有者,他们可能是被任命的领导,他们甚至都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企业经营好坏尤其是长期的效果,和这些人的升迁荣辱关系不大,但是他们执政期间却可以基本没有障碍的使用这些资本。就算是他们想要进行产业升级科技研发,谁知道啥时候能够产生效益,到时候本人调任,谁会去做这种把利益给别人的事情?决定这些经营者升迁的是上级领导,而这些领导又有多少是理性的专家呢?有时候政治思维成为经济活动的统治者。

公有资本,由于量大面广,一次错误的投资会产生很大的损失,并且由于决策单一科研投资的方向也比较单一,很难多点试错,而研发过程本身就是试错的过程。

资本私有以后,所有人会想法设法保护自己的财产并让他们增值,社会上广大的私有资本按照各自的想法进行产品研发,必然会有很多失败者,但是他们自己承担了损失,而一旦有成功的,就会产生整个产业的升级。用一个生物学的比喻来说,生物多样性要好于生物单一性,这个道理应该不言而喻。千篇一律就是故步自封,改革开放就是解放思想,在法律框架下的充分自由,是科学诞生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前提。

对于未知的领域,国有资本进行引导甚至先行,就像一个动力系统的第一次启动,是必要的,待这个系统运行以后,应该让市场经济自动配置资源,用国有资本进行辅助和修整。

中国有非常好的制度优势,这种优势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也和中国千年文化传承有关,世界上除了中国,可能没有那个民族具有天生信赖和支持一个统治集团的民族心里。国家政权可以通过资本和市场的管理来发展经济规避大的风险,其他西方国家很难做到这一点。权利集中以后适当放松比较容易接受,已经充分甚至过度的自由在想收拢起来很难,没有一定的突发大事基本不可能,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某些西方国家非常忌惮甚至妒忌中国的制度,但是他们没有办法,自从冷战结束以后,这个进程就不能逆转了。目前关键的是,我们自己不要乱,不要窝里反自乱阵脚,要平衡各方利益,照顾各方关切,联合最大多数实现中华复兴。

国资股权变更,有人说造成国资流失,可是如果国资能够很好的经营发展,为什么会走向变更呢?因为变更产权导致的国有流失和那些无所作为的蛀虫浪费和挥霍的国资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事实证明,中国快速稳定发展的十年,1995年~2005年,正是民进国转的十年,连美国都哀叹给了中国这个宝贵的时机。

四、关于联想是不是中国企业

联想国有控股占比29%是第一大股东已经说明了企业的属性。但是对于企业来说,他是国有还是私有是由企业设立的目的和战略来考量的。不能把是不是国有与是不是爱国等同起来。就像不能把是不是中国国籍和是不是爱国等同一样。

企业为了吸引人才,往往把股份分给重要的企业人员,这是企业通行的做法。联想购买了IBM是不是中国企业买了外国企业呢?如果这样不好的话,反过来外国企业或者外国人买了中国企业是不是就好呢?

马云当年为了融资,国内银行的大门都拜遍了也没有人肯投资,结果去了日本,孙正义大手一挥作了融资,我们能够反过来指责阿里是外国人的企业吗?当时的热血青年都干什么去了呢?

资本要在国际阔张,必然要引入国际资本,这既是壮大企业的途径也是外国资本认可中国资本去人家领地赚钱的前提。中国是不是也要允许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的产业呢?如果你需要别人给你开放大门,你也要向别人开放大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共存的基础吧。

啰啰嗦嗦搞一大篇,不知道平台能不能通过,先这样吧,通过再续。

评司马狂言


评司马狂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司马   目的   狂言   国企   中国   股权   国有股   科研   资本   民族   风险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