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本智和为什么是“哈里摩托”(Harimoto Tomokazu)?

昨晚,我窝在沙发,看乒乓球世界杯男单决赛,樊振东对阵张本智和,看着看着,我的注意力忽然被张本智和的名字吸引:TOMOKAZU HARIMOTO


张本智和为什么是“哈里摩托”(Harimoto Tomokazu)?

张本智和为什么是“哈里摩托”(Harimoto Tomokazu)?


唾沫……卡组,哈里……摩托?我照着念了出来,与此同时,电视里的解说员仍在说:“张本智和这一板抢攻很果断,但是……”


我:???不是TOMOKAZU HARIMOTO吗?张本在哪?智和又在哪?


之前在别的比赛里也看过类似的情况,评论员说的名字,跟画面显示出来的英文名读音完全不一样。


这也太奇怪了吧?英文名字Micheal翻译成迈克或者迈克尔,好歹读音差不多啊。


而且很久以前,我就注意到,像“波多野结衣”,明明念作“哈他挪雨衣(Hatano yui)”,根本就没有“波多”,也没有“结衣”,那为啥大家叫她“波多老师”呢?波多在哪儿呢?为什么不叫哈老师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看完比赛就立刻去查了一下资料,发现背后的缘由还蛮有意思。




通俗解释一下:张本智和为什么是"哈里摩托"



1

很久很久以前,日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大家就是愣说,不写。


但有时候没有文字确实不太方便,于是人们开始试着造文字,但是实在太特么难了。


后来他们发现: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了一种叫“汉字”的东西,用它的人都非常厉害,个个都是人才。日本的官修史书《日本书纪》记载着:公元258年,一个叫王仁的博士(真的是个博士),把汉籍传入日本(其中据说有《论语》)。


诶,既然汉字这么博大精深,那就直接拿汉字来用吧!


但是他们很快发现,汉字太坑了——同一个字,居然有好多种读音!


因为不同朝代的发音有区别,以及传过去的人是不同地方的,说话可能有地方口音,同一篇文章,让一个广东羊,和让一个胡建棱或者北京人儿来念,那肯定不一样的,所以日文里的汉字就出现很多种读法,汉音、吴音、唐音、古训、俗训等等。



但是大体上分成两派:


“音读”一派主张按照传入时的汉语发音,或者模仿相近的读音;


“训读”一派主张完全抛弃汉字原来的读音,给它重新套一个日本的固有的发音。


打个比方,日本原来管老虎叫“哆啦”,“虎”字传过去之后,“音读”一派可能就主张念“hǔ”,训读”一派就把“虎”字念作“哆啦”。(这里只是方便大家理解,日语里的虎就念作哆啦(Tora)不念做hǔ)


究竟听谁的呢?群众会用嘴投票,用着用着,不好用的自然就会被淘汰掉,好用的大家就会留下来。慢慢地,什么时候用音读,什么时候用训读,也就约定俗成

了。




2

后来又有人提出:汉字写起来太麻烦(尤其是古代的繁体字),应该发明一些更简单的字。


大家都同意,但是怎么简化,又出现了路线分歧。


有人主张:根据汉字的草书来简化,因为写着特方便。比如a音,可以借用“安”字的草书,写成


再比如mo音,可以借用“毛”字的草书,写作“も”。


张本智和为什么是“哈里摩托”(Harimoto Tomokazu)?


另一个直男则说道:这写起来弯弯扭扭的,也太娘了吧?你看“阿”字念a,我直接取它的部首,稍微变变形不就可以了?看起来特硬朗,这才是纯爷们儿的文字!


张本智和为什么是“哈里摩托”(Harimoto Tomokazu)?


两派谁也不让谁,那怎么办呢?就混在一起用,还是群众用笔投票,爱写哪个,就写哪个,最后不受欢迎的自然就会被淘汰。


于是,日语里就有了“平假名”(像草书的)和“片假名”(像汉字偏旁的)两种写法(再加上汉字就有三种),之所以叫“假名”,就是因为是从汉字里“假借”出来的。


但是很多年过去,谁也没有淘汰谁,各自都有用武之地,有的地方大家用片假名,有的特殊场合用平假名,也约定俗成了。比如,在描述外来词或者专业名词的时候,都倾向于用片假名。


张本智和为什么是“哈里摩托”(Harimoto Tomokazu)?


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写法也可以一一对应上,有点像英文的大小写,又有点像两套并行的文字。


张本智和为什么是“哈里摩托”(Harimoto Tomokazu)?


就像我们学粤语歌的时候,有的人用英文字母来标注发音:


张本智和为什么是“哈里摩托”(Harimoto Tomokazu)?


有的人也喜欢用汉字来标音:


张本智和为什么是“哈里摩托”(Harimoto Tomokazu)?


我们小时候学英语的时候,也会标注出来:


嗨喽,哇次油儿内姆?


你说,上面这句是汉语吗?其实是一句英语,只不过“借用”了汉字的字形来表达发音。


日文也是借用了汉字和汉字衍生出来的新文字,来记录发音和内涵。


故事讲到这,问题又来了:


一个普通的词,有好几种读音或者写法也就罢,你说“顾得莫宁”和“谷的摸您”和“股德魔宁”,大家都知道是good morning,但是名字怎么办?有好几种写法和读法,那我怎么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人呢?


一会儿念“约翰”和“强尼”,我怎么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人 John?一会是“米高·积臣”一会儿是“迈克尔杰克逊”,我怎么知道说的都是太空漫步的那个男人?



3


为了解决名字容易弄错的问题,日本人很快打成一致。


先说写法:日本的姓氏,很多都是从古代就传下来的汉字(可能那时候假名还没有演化出来),不太好改了。那既然姓氏都用的是汉字,那名字干脆也用汉字吧。


这是一张日本的出生证明的填写示例,你可以看到,上面的名字就是汉字。


张本智和为什么是“哈里摩托”(Harimoto Tomokazu)?


读音的解法也简单,强行规定就行了——这个名字,必须这么读!就像贾平凹的凹要念蛙,不念嗷,朴树的朴要念普树,不念嫖,没什么理由,跟着念就行了。


比如“新垣结衣”的“新垣”,硬要说可以有四种读法,但是“正确”的读法是只有一种。



4


好了,既然人家的名字都用汉字写了——“松下幸之助”,那你把日文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就没必要再音译成“马子西塔·扣挪斯给”了吧?直接就用原来那几个汉字就得了。


毕竟,很多日本人起名字的时候,本身就是从中华文化里取的含义,比如吉、良、嘉、爱等等,日本皇室的敬宫爱子公主名字就取自《孟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人好不容易起个有意境的名字,翻译成中文又变成一串叽里呱啦的字,太奇怪了吧,也记不住,所以干脆沿用原来的汉字。


比如1949年,末代皇帝溥仪出席东京审判的录影里,法庭上他称呼日本军官“吉冈”(Jigang),“梅津(Meijin)”,并没有念它们在日语里的发音。


张本智和为什么是“哈里摩托”(Harimoto Tomokazu)?


网上也有一个未经考证的说法:1972年中日恢复建交的时候,周恩来总理和田中角荣首相也聊过这个问题,最后也一致决定沿用之前的“对等原则”,大家就各自按各自的念。



5


虽然有时候也会导致一些尴尬,比如一个中国人接到一个日本人的名片,看着名字忍不住就用汉语念出来,而对方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在叫自己。


因为一个汉字在日语里有很多种发音,一般为了防止念错,日本人的名片上都会用假名或者罗马字母标注出发音。


罗马字母,对应的就是平假名或片假名的发音,就像我们小时候学的aoeiuü。


张本智和为什么是“哈里摩托”(Harimoto Tomokazu)?



6


读到这里,你大概已经理解一门语言包含三个东西:“文字-发音-内涵”,也肯定已经知道评论员为什么管“张本智和”叫“张本智和”,而不是哈里摩托。


因为在中文里,“张本智和”更能让中国听众Get 到他名字的本意,在日文里,HARIMOTO TOMOKAZU 是他名字的发音,评论员也没必要专门去学一个日语发音。


我特意去查了下,TOMO,可能有“智”的意思(懂日语的朋友可以来帮忙解释一下)。


张本智和为什么是“哈里摩托”(Harimoto Tomokazu)?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欧美人的名字也用“意译”就好玩了——布什就是灌木丛Bush,肖特就是矮子Short,约翰逊就是John他儿子Johnson,史密斯就是铁匠。



7


据说,现在许多日本人的汉字水平下降,不想写复杂的汉字,所以取名时,姓氏保留汉字,名字直接用片假名,比如宇多田光,就写成宇多田 ヒカル。


这意味着,语言的演化仍在继续,永远不会停止,现在人们的每一次选择,都影响着后人如何使用语言。


就像越来越多的中文词汇,也在演化到英文之中,add oil(加油)、kale(卡了)、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之类的词,也都是在人们不断使用中流行起来。


全文完,如果对你有收获和启发,记得点赞和“在看”,欢迎转发。再次谢谢你的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平假名   片假名   汉字   读法   日语   读音   日本人   日本   发音   摩托   名字   张本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