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黄岗寺地面的五棵杨树

荆建利/文


解放初期黄岗寺地面的五棵杨树

父亲说,过去黄岗寺东北,也就是郑密路派出所,四十七中一带。曾经有一片沙坑儿,那里生长着五棵高大的白杨树。白杨树下,高高低低,到处是坟茔。那时,人烟稀少,但却是通往城里的一条近路。人们走到这里,不但感到周遭荒凉,而且感到特别渗人!


解放初期黄岗寺地面的五棵杨树

至今,父亲还记得“五棵杨树”有鬼的故事:说是村里有一个老汉,从县城内回来,紧走慢走 ,赶到“五棵杨树”时,还是到晚上了。当时从黄岗寺寨门往东北,有一条深沟,村里人都喊“枣沟”。走在沟底,也没有月明地。老汉本身心里信“鬼”,这回慌了。但见白杨树左右摆动,沙拉拉地哀鸣,恰似跟在人的后面。老汉一下子头脑变得嗡嗡嗡,耳朵旁边冒凉风,两只眼睛冒金星。迈开疾步,走来走去,硬走不出沙坑地。转来转去,转不出五棵杨树。眼前坟茔高高低低,脚底板下坑坑洼洼,周遭鬼火闪烁。情急之下,老汉想起了村内流传百载的民谣:“五棵杨,莫惊慌,沙坑地里攮砂糖(攮,郑州方言,双手送,大口吃的意思)。”老汉居然相信了这个吃了沙面就能走出乱坟茔的荒诞传说,弯腰爬地,双手捧起沙面,像白糖一样往嘴里送。说到这骨节眼时,父亲总是忍不住哈哈哈大笑。


解放初期黄岗寺地面的五棵杨树

父亲上回民中学时,那时家里没有自行车,父亲每天都是步行到学校的。 “五棵杨树”是他上学的必经之地。那年冬天,父亲放学时,地面到处积雪,路途难走,结果,到了五棵杨树的地方。白杨树左摆右晃沙沙响。走进高高低低的坟茔里,如同走进了“天门阵”,怎么也走不出来,一下可慌了。眼前微风拂面,好似杨树吟哦,又好似女子低泣。父亲他脑子里立刻出现了村里的那个故老“童谣”,但他绝不会把大雪下面的沙土当做白糖。他却镇定下来,遥望郑密路上车灯星星点点。认定一个方向,走出了“五棵杨树”,回到了家里。

时光流逝,岁月荏苒。多少年过去了。五棵杨树连同那个沙坑儿,成了村里上年纪人支离破碎的记忆。随着长江路和兴华南街修建。五棵杨树沙坑地一带,变成了高档的居民小区。如今霓虹流转,人烟辏集,车来车外,谁还会相信那片土地“有鬼”的事情。


解放初期黄岗寺地面的五棵杨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杨树   沙土   坟茔   沙坑   白杨树   学时   白糖   老汉   村里   初期   地面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