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芳:拜访91人耗资40万,她花35年为“土匪”父亲拿到烈士证明

2008年,电视剧《十三省》在全国热播,剧情主要讲述的是东北十三位抗日英雄,以“十三省”的土匪名号隐姓埋名,潜入哈尔滨周边地区奋勇杀敌的故事。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十三省”的英雄是存在于现实中的,他们并不是编剧杜撰出来的。

而最早将“十三省”历史发掘出来的人,正是“十三省”中为首的领袖耿三的女儿张桂芳。

“耿三”的原型就是抗日烈士耿殿君,由于他当年是执行秘密任务时牺牲的,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段历史。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外人都传耿殿君成为一名土匪,为了给父亲正名,张桂芳用了35年的时间,拜访了91个人,才将父亲耿殿君牺牲的真相弄清楚。

而这个孝顺的女儿,也终于为父亲讨来了一张烈士证明。

张桂芳:拜访91人耗资40万,她花35年为“土匪”父亲拿到烈士证明

耿殿君

对于张桂芳而言,她对“父亲”这两个字并没有太多的感情,在她幼年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酗酒成性,动辄对妻子打骂的粗暴男人。

有邻居见张桂芳可怜,便偷偷告诉她,家里的父亲并不是她的生父,而是她的母亲焦淑青走道(改嫁)后的继父。

那么,张桂芳的亲生父亲又是谁呢?对于这一点,邻居们却不愿意多说,他们似乎在忌讳着什么,从不透露一点消息。

14岁那年,上中学的张桂芳放学回家,却见母亲流着泪摩挲一副纸样鞋子,她心里觉得奇怪,便追问起缘由。

好一会之后,母亲才告诉张桂芳:“这副鞋样子是你爸的,是我过去给他做鞋子用的,他姓耿,是专门打日本人的好人。”

原来,张桂芳的父亲叫做耿殿君,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的一个团长。

张桂芳本出生在黑龙江省肇源县,只是在两岁那年,耿殿君被日军残忍杀害,母亲为了躲避日军的追杀,无奈带着女儿改嫁到了肇东。

为了不让身份暴露,张桂芳并没有随生父姓耿,而是跟着继父姓张,考虑到女儿年纪太小,母亲也一直没有对她说出真相。

这也导致张桂芳对生父耿殿君,并没有什么印象,而如今听说了生父的英勇事迹后,张桂芳心里突然对生父敬佩起来。

只是,当外人并不清楚耿殿君的英雄身份时,一些带着恶意的揣测和流言,也传到了张桂芳的耳中。

一次,张桂芳和几个同学在一起学习时,无意间提起了父亲耿殿君抗日的故事。

对面的男同学却轻蔑一笑,开始嘲讽张桂芳的父亲。

男同学说:“你爸哪里是什么烈士啊,听我爷爷说,他是个土匪头子,叫‘三省’。”

张桂芳:拜访91人耗资40万,她花35年为“土匪”父亲拿到烈士证明

张桂芳

听见父亲被人污蔑,张桂芳气不打一处来,当场就要上去教训男同学,幸好被一旁的同学拉住,才制止了一场战争。

放学后,张桂芳哭着跑回家问母亲:“我爸到底是烈士还是土匪?”

看着伤心的女儿,母亲似乎明白了什么,她泪流满面地说:“你爸真是为了打鬼子才死的,在我心中,你爸从来都是大英雄,你好好读书吧,长大有能力时,自己去查。”

从这之后,父亲的身份,成了张桂芳心中永远的痛。

中学毕业之后,由于体育成绩突出,张桂芳被保送到了哈尔滨体育学校读书,在上学期间,她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父亲的资料。

某天,在一本县志上,张桂芳果然找到了有用的信息,只是,在她眼里是个抗日英雄的父亲,却被描述成了土匪。

张桂芳不愿意相信县志上信息,便一头扎入到了更为浩瀚的历史史料中,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她查到了一份抗联老战士回忆录,并在上面找到了父亲耿殿君的名字。

在回忆录中,明确地记载了耿殿君是抗联的一个团长,这个消息让张桂芳欣喜万分,这意味着,她的父亲真的是一个大英雄。

那么,身为英雄的父亲,为何又被人传成了土匪呢?他又是如何牺牲的呢?

那一夜,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张桂芳,决意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查清楚父亲的真实身份。

大学毕业后,张桂芳被分配去了大连市某师范大学工作,期间,她还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查找资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张桂芳听到了一则消息,那就是有个抗联老战士,曾与父亲耿殿君是上下级的关系。

然而,除了知道对方住在广州之外,张桂芳并不知道他的工作单位和具体住址,为了抓住这一条线索,张桂芳收拾了行囊,踏上了去广州的路途。

只是十分遗憾,张桂芳到达广州后,寻遍了当地的组织、公安、民政等有关部门,连老战士的影子都没找到,无奈之下,她只好搭车离开了广州。

1976年,张桂芳的母亲焦淑清,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个曾参加过革命的女子,饱受生活的摧残后,唯一的希望就是弄清楚丈夫的历史。

临逝前,焦淑清握着女儿的手说:“我唯一遗憾的就是你爸的历史,你一定要弄清楚啊。”

张桂芳:拜访91人耗资40万,她花35年为“土匪”父亲拿到烈士证明

含泪办完母亲的后事后,张桂芳又踏上了艰难的寻访之路,她先后辗转在湖北、山东、河北等地,多次去拜访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人。

只是,每当张桂芳赶过去时,大部分知情者都已经去世了,还有一次,她在一份资料里查到了父亲耿殿君的代号后,又顺着这条线索查到了一个姓秦的知情者。

但就在张桂芳赶去老人的家中后,等待她的却是老人离世的消息,老人的儿女告诉张桂芳,就在她来的前一天,老人不幸离世。

得知自己晚来一步后,张桂芳嚎啕大哭,之后,稍稍平复心情的她,与老人的儿女一起,送了老人最后一程。

经历过这件事后,张桂芳身心俱疲,回到大连后不久,又有一则消息传来,据说在肇源县,有个人对耿殿君的事十分了解。

来不及思考这件事的真假,张桂芳立即启程去了肇源,这一次,她虽然见到了老人的真面目,可对方却无法与她交流,因为老人患上了痴呆症,谁也不认识了。

虽然心里很难过,可比起前几次来,张桂芳已经坚强了许多,离去前,她给老人留下了一笔钱,用作老人的日常开销。

次年,不死心的张桂芳,又去了肇源,她想再见一见那位老人,试图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然而,这一次她却得知了老人已经离世的消息。

随着几个知情人的离世,张桂芳在难过的同时,也清楚认识到了一点,那就是这事必须尽快办完,拖得越久越麻烦。

毕竟,当年参与战争的那些老人,已经年纪很大了,如果他们相继离世,那么关于父亲真实身份的信息,也会随之埋于黄土之下。

1983年,张桂芳看到了一篇回忆录,文中还提到了抗联第六军12团团长耿殿君。

写这篇回忆录的作者,名叫王均,是黑龙江省军区的副司令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张桂芳见到了王均,并得知一条重要的线索。

原来,耿殿君任12团团长时,王均就是团政治部主任,一次,部队在黑龙江遇上日军后展开了一场恶战,那场战斗打得异常惨烈。

战斗过后,王均再也没有见到过耿殿君,他心里还有种预感,或许,这个12团的团长已经牺牲了。

张桂芳:拜访91人耗资40万,她花35年为“土匪”父亲拿到烈士证明

在张桂芳离去前,王均还透露了一个信息,那就是耿殿君曾长期在三肇地区活动,有一个还健在的老人,对耿殿君的情况十分了解,此人就是当年的地下党工委副书记高吉良。

张桂芳大喜,立即拜别王均,踏上了寻找高吉良的路途。

几次辗转后,张桂芳在黑龙江省佳木斯找到了高吉良。

那一年,已经是1985年的冬天了,张桂芳还提前办了退休手续,一门心思扑在了为父亲正名的事上。

之前的每次出门寻访,张桂芳都会带上百十来块钱,这些钱大多都用在了坐车上,花光了就回家,可每次都没什么收获。

但这一次去佳木斯,张桂芳终于得到了答案。

那年的冬天,异常的寒冷,张桂芳顶着风雪找到了高吉良的家,她说明了来意,并重点强调了自己就是耿殿君的女儿。

起初,高吉良老人一声不吭,他久久地盯着窗外,仿佛陷入了回忆中,一直到天黑下来,老人都不肯说一句话。

面对老人的沉默,张桂芳有些尴尬,她只得先起身告辞,打算走一步看一步。

张桂芳:拜访91人耗资40万,她花35年为“土匪”父亲拿到烈士证明

高吉良

次日一早,还没等张桂芳去高家拜访,就有一个年轻人找到了她住的招待所,对方开门见山地说:“我大爷说您是他老战友的闺女,咱回家住去。”

原来,高吉良老人之前的态度之所以不好,是因为他担心张桂芳冒充烈士子女,来此有所图谋,而真正打动老人的,则是张桂芳说的一句话。

其实,说这句话的也不是张桂芳本人,她只是复述了父亲耿殿君的话,这句话正是:“让咱们的孩子好好念书,将来能在书本上读到她老子的故事。”

在那个年代,抗联的战士大多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为首的耿殿君便常和身边的人念叨,要以书本上的英雄为楷模。

当张桂芳再一次见到高吉良老人时,他的话匣子也打开了,之后的几天里,张桂芳又去找了老人五六次,在老人的诉说中,她也知道了父亲耿殿君的故事。

张桂芳:拜访91人耗资40万,她花35年为“土匪”父亲拿到烈士证明

张桂芳和高吉良的合影

当年,耿殿君像很多闯关东的人一样,在汤原县的金矿做淘金的工作,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侵占了中国东北,他所工作的金矿也被日本人夺走。

而那时,高吉良已经是汤原县反日游击队的领导之一,经常潜入敌占区活动。

之后,高吉良多次游说耿殿君上山加入游击队,让他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而耿殿君本人,又在游击队长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时的汤原反日游击队,常在小兴安岭的深山密林中与日寇周旋,后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联第六军。

因为作战勇敢,耿殿君先后任六军留守团团长、12团团长以及教导团副官兼临时参谋长等职。

当高吉良说出这一切的时候,他还让张桂芳去山东,找一个叫做李桂兰的人,因为此人和耿殿君有着莫大的关系。

张桂芳:拜访91人耗资40万,她花35年为“土匪”父亲拿到烈士证明

张桂芳与李桂兰

当年,耿殿君做留守团团长时,李桂兰是六军被服厂的厂长,在她的印象里,耿殿君是个很随和的领导,部队发的新服装他不要,常穿旧的棉服。

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李桂兰被敌人逮捕,直到抗战胜利后,她才被解救出来。

李桂兰被捕的那一年,正好是1937年的下半年,彼时的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东北的广袤土地和丰富资源,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极具战略地位。

只是,耿殿君所领导的抗联队伍,却让日寇如芒刺在背,为了确保东北这一侵华后方基地的安全,日本侵略者动用了大批兵力对东北抗联进行了讨伐。

张桂芳:拜访91人耗资40万,她花35年为“土匪”父亲拿到烈士证明

耿殿君穿过的鞋

在日军和伪军的攻击下,东北抗联的斗争,也转入了极为艰苦的阶段。

为了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东北抗日联军第1、2、3路主力军部队先后开始了抗联历史上最悲壮的征程——西征

也正是因为与日伪军战斗得太过惨烈,到了1938年时,东北抗联的兵力已经由3万余人锐减到不足万人。

耿殿君本人,就是在西征出发前接到了第3路军军长李兆麟委派的绝密任务——作为先遣队秘密潜入三肇地区。

下达这个秘密任务时,在场的只有四人,除了李兆麟和3路军的政治部领导之外,其余的两人就是高吉良和耿殿君。

而推荐耿殿君执行任务的,就是高吉良,他推荐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耿殿君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二是因为耿殿君和岳父家都住肇东、肇源附近,对三肇地区极为熟悉。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李兆麟还要求耿殿君执行任务时不能暴露身份,于是,耿殿军便用“胡子”(土匪)的身份示人,这也导致了后来外人都以为耿殿君是土匪。

为了让大家弄清楚三肇地区的特殊的地理条件,我们简短地介绍一些该地的特征。

“三肇”指的是肇源、肇州、肇东三地的统称,这一区域属于松嫩平原,其广袤和平坦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对于当时人数、装备都处于劣势的东北抗联来说,这里绝对不是与日寇拼杀的好战场。

当时的日本侵略者,为了更好地打击抗日力量,在每隔15公里的地方,建造了一座25米高的高台,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站在高台上的人一眼就能把四周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战斗,我军的抗日队伍将无处藏身,但与此同时,藏在深山中的抗联队伍又迫切地需要一个后勤基地。

而耿殿君所接受的任务,恰好解决了这一烦恼,他一边宣传抗日救国,秘密联络发展当地的武装力量,一边为抗联队伍提供后勤供应。

到了每年的夏秋两季,松嫩平原上的作物长成了密不透风的轻纱帐,成为胡子(土匪)藏身、出没的好时机。

耿殿君利用土匪的身份做伪装,他行踪诡秘,又熟悉各处土匪们的黑话,在敌人和老百姓看来,与一般的土匪没什么两样。

只是,假扮成土匪的抗联队伍,却也招来了不少的骂名,一些不明所以的老百姓谈起当年的那些土匪时,还能叫出土匪“三省”的名号,而这个三省就是耿殿君。

高吉良对于耿殿君的回忆到先遣队出发为止,而耿殿君之后在三肇地区的活动,他却并不知晓。

也巧,在见到高吉良之后,张桂芳还找到了耿家的后人,也得知了父亲到达三肇地区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原来,耿殿君的老家在肇东后六撮房村,新中国成立后,又改名为先进村,耿家的后人便一直生活在这。

据耿殿君二哥的孙子耿玉杰介绍,爷爷的那一辈共有五个兄弟,按家谱排下来,他们应该都是“继”字辈,比如家里都称呼三爷为耿继升。

一次,耿玉杰去邻村帮工,与一个叫做孙玉昌的老人闲聊,对方听说他是后六撮房老耿家的,立马就问:“你知不知道耿殿君?”

耿玉杰这才知道,原来家里的三爷不叫耿继升,而是大名鼎鼎的耿殿君,但三爷为何改名?耿玉杰却说自己不了解。

其实,张桂芳在替父亲正名的多年里,也曾想过去找父亲的老家人,但因为名字对不上,才让她将此事拖了多年都没办成。

有了这条线索之后,张桂芳立即去找孙玉昌老人,在孙玉昌老人的诉说中,我们也知道了耿殿君假扮成“土匪”之后的故事。

原来,孙玉昌的哥哥孙玉亭,正是当年与耿殿君假扮成土匪的人之一,因为当时的孙玉昌只有十三四岁,便做了耿殿君的联络员。

张桂芳:拜访91人耗资40万,她花35年为“土匪”父亲拿到烈士证明

孙玉昌老人

耿殿君等人扮成土匪潜入三肇地区后,第一个落脚点就在孙玉昌家中。

为了看起来像土匪,他们还准备了一个结拜仪式,连耿殿君在内的十三人,都磕头写了折子、拜把子,还取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十三省”。

据孙玉昌本人说,那天,这十三人将名字写在了折子上,按照年龄从大排到小,而这份折子最后藏在了孙家。

后来,为了防止日本人将折子收走,孙玉昌的哥哥孙玉亭便将它烧毁了,但上面的内容,孙玉昌却记得个大概。

因为耿殿君排名第三,便是土匪“三省”,耿殿君的亲弟弟耿殿臣,则排名第五,也就是土匪“五省”。

由于年纪太小,孙玉昌并不明白耿殿君等人的举动,直到后来,他成了耿殿君的联络员,其中一人才严肃地告诉他:“我们不是胡子,是打日军的队伍。”

这次的结拜,也是“十三省”最后一次的聚齐,因为从那之后,他们便根据各自的使命,分散在了三肇地区各自为战,或收集情报,或联络消息,或发展抗日武装。

为了斗争需要,耿殿君与亲弟弟耿殿臣搬去了岳父所在的肇源小白家坟居住,这是个只有六户人家的小屯,三面都是沼泽地,北面还有一个一望无际的大苇塘,便于藏身隐蔽。

后来,张桂芳在此地出生,耿殿君也通过“十三省”的联络协作,逐渐拉起了以收编土匪为名而组建的抗日队伍。

在当时,要想发展抗日武装力量,最便捷的办法就是收编土匪,因为他们手里有枪,战斗起来也比平头百姓反应要快。

但土匪散漫惯了,没点真本事是收服不了他们的,尤其是让他们参加抗日,简直是难上加难。

为了让这群信奉弱肉强食的土匪们听从命令,耿殿君用了两个办法,一是枪法,他的枪打得极准,一枪过去必中目标,让土匪不服都不行,二是用江湖办法,收留了一批散匪。

靠着这两个法子,耿殿君很快就聚齐了一批上百人的队伍来,其中还包括不少的平头老百姓。

为了更好的镇压住一些凶狠地土匪,耿殿君还立下一个规矩“七抢八不抢”,大概就是不能对平头老百姓出手,不能为非作歹。

一次,一个名叫胜元的土匪不听劝,欺负了一个新媳妇,耿殿君立即将他抓走枪毙。

当然,明面上打着土匪的旗号的抗联队伍,也得做一些土匪会干的事,才能让人信服,不过,耿殿君等人却不抢老百姓,他们的目标是汉奸和伪军。

在一次行动中,耿殿君盯上了一个与日伪来往密切的富商后,便与弟弟耿殿臣带着一小波土匪,劫走了富商的80头奶牛,让富商带着100万(伪币)来赎。

富商假意答应,暗地里却买通了伪军和另一支土匪武装,包围了耿殿君等人居住的房子,发动了突然袭击。

这场战斗打得极为惨烈,最终以“五省”耿殿臣掩护大家撤退而结束,耿殿君等人侥幸活下来,耿殿臣却被敌人挑破了肚子。

为了警告耿殿君等人,耿殿臣被富商请来的土匪割了头颅,挂在肇东城墙上示众。

此举激怒了耿殿君,他率领几百人的队伍伏击了日伪,烧毁了四辆汽车,击毙了大批日军,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

之后,耿殿君仍以土匪的身份做掩护,与日军打起了游击,他游走在代号“三省”和“耿殿君”之间,消灭了不少敌人。

那时的敌人,只知道抗联游击队有个骁勇善战的耿殿君,却不知道此人也是名震一时的土匪“三省”。

只是,耿殿君对日军的攻击,也迎来了日伪当局的疯狂报复,抗联战士、爱国人士以及无辜群众等300余人被日伪残忍杀害,“十三省”也受了牵连。

当“大省”杜国文因特务告密牺牲后,耿殿君便派“四省”赵景海去肇源打听情况,谁知在半路上,赵景海被特务盯上。

为了避开敌人,赵景海在匆忙逃跑时,去了小白家坟的耿殿君家中躲藏,耿殿君和妻子焦淑青将他藏在了灶台底下。

为了不让同志暴露,耿殿君假意说赵景海已经逃走,还说赵景海随身携带的枪支,藏在了草堆中,但日军搜了好几个草垛,却并没有发现什么枪支。

耿殿君便将自己藏的枪支拿了出来,想以此把事情掩饰过去,但日军没有善罢甘休,他们将耿殿君与枪一起带走了。

其实,早在之前,耿殿君就因为土匪的身份,被伪警察抓走了好几次,每次花钱打点一下,也能出来。

因此,焦淑青见丈夫被抓走后,心里虽然焦急,却并不害怕,但她没有想到,日伪正在疯狂绞杀着所有抗日力量的武装。

而耿殿君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那时,日军将耿殿君关押在肇东监狱,巧合地是,另一名姓鲍的抗联战士,也在狱中,他与耿殿君还是旧相识。

张桂芳:拜访91人耗资40万,她花35年为“土匪”父亲拿到烈士证明

最初,两人被捕时,还商量了一次越狱,某天深夜,耿殿君与鲍战士假装打架,将一名看守引进了牢房后干掉,成功拿到了钥匙。

为了制造混乱,耿殿君用钥匙打开了所有的牢门,整个监狱进行了一次大暴动,其余犯人也因此逃走出监狱。

只是十分可惜,当时的耿殿君被列为重犯,手脚都上了镣铐,没跑多久就被抓了回来,姓鲍的战士顺利逃脱后,立即去耿殿君的老家报信,让他们设法营救。

耿家人得到信后焦急万分,他们四处打听后,才知道耿殿君被送到了哈尔滨市的监狱。

而这所监狱,正是一个由日军亲自把守并看管严密的监狱。

为了救出耿殿君,家人又托关系联系到了日伪刑事庭的一个负责人,当听说耿家人想救人的想法后,负责人却告诉让耿家人停止救人。

因为日军怕耿殿君逃走,又将他转去了一个更加严密的监狱,进了这个监狱的犯人,没有一个能活着出来,耿家人要想活命,就不能再救耿殿君。

据张桂芳后来推测,父亲最后被送进的监狱,应该是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的魔窟“731”。

或许是看耿家人可怜,这个负责人后来还将耿殿君牺牲的消息传了回来,他的尸体也被掩埋,至于埋在什么敌人,再也无法查证了。

事情调查到这,张桂芳才知道了父亲牺牲的真正原因,可同时她又悲痛万分,父亲是作为英雄死去的,可这个英雄的尸骨,却无法真正的入土为安。

为了给父亲讨来一张烈士证明,张桂芳将收集的材料加以整理,总共五大本,她将这些材料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要。

可是,就在张桂芳打算将材料上报时,磨难又一次降临了,那天,一个小偷趁家里没人,悄悄潜入张桂芳的家中,偷走了很多贵重物品,其中就有张桂芳整理好的五本材料。

原来,为了谨慎起见,张桂芳把这些材料锁进了小皮箱中保存,但小偷却以为是什么贵重物品,直接它给偷走了。

张桂芳:拜访91人耗资40万,她花35年为“土匪”父亲拿到烈士证明

材料的丢失,让张桂芳大受打击,因为小偷顺走的不仅是五本材料,而是父亲的历史和荣誉,以及她奔波几十年换来的心血。

从这之后,张桂芳大病一场,在床上躺了好久后,她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再走一遍找证据的路,再去拜访一遍知情人。

当那些知情人得知张桂芳的事迹后,纷纷被她所感动,有些老兵还将抗联纪念物送给了张桂芳,给她提供了很多新线索。

于是,张桂芳第二次编写的材料,很快就出炉了。

在求证父亲身世的35年里,她先后花费了四十万元,拜访了91人,幸好,这些辛苦全都没有白费。

通过张桂芳上报的证明材料,国家有关部门认定耿殿君是革命烈士。

2000年11月,一张革命烈士证书送到了张桂芳手中,拿到这张证书的那一刻,张桂芳嚎啕大哭,因为,她终于为“土匪”父亲正名了。

张桂芳:拜访91人耗资40万,她花35年为“土匪”父亲拿到烈士证明

纪念馆

2006年3月20日,张桂芳兴建的抗日烈士纪念馆正式挂牌,她还在纪念馆门前修建了一座抗日烈士纪念碑。

因为脑中风,张桂芳的身体一落千丈,行动不便的她只好离开了父亲的老家,回到了大连居住,在后来的四年多时间里,她因疾病的折磨瘦得皮包骨。

2010年的春节,卧床不起的张桂芳,因糖尿病综合征不幸离世。

电视剧《十三省》在全国热播后,耿殿君等人的真实身份也被大众熟知。

这些为革命献身的英雄,也让人们记住了,他们是为了人民解放而英勇斗争的铁骨铮铮的汉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土匪   烈士   肇源   父亲   肇东   日军   监狱   老人   母亲   身份   张桂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