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处依水而立的“明清排屋”,已美成一张“江南封面”


这处依水而立的“明清排屋”,已美成一张“江南封面”

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穿过梦幻般的晨霭,洒在黑白相间的楼群,水面宁静得像天空之镜,层层叠叠的白墙黑瓦倒映在河水中,堪称江南水乡最美的一幅画卷……

这处依水而立的“明清排屋”,已美成一张“江南封面”

一道道耸起的山墙,一重重圆拱的过街卷门,一排排沿河的排柱廊檐,一座座河埠石阶......原生态的江南水乡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处依水而立的“明清排屋”,已美成一张“江南封面”

这片依河而立的江南民居,位于南浔古镇东百间楼河的两岸,东起东吊桥、北至栅桩桥,粉墙黛瓦的房屋皆沿河岸而建,长约400米,规模庞大,远远望去如同明清时代的排屋。

这处依水而立的“明清排屋”,已美成一张“江南封面”

排屋是介于公寓和别墅之间的住宅形态。当然,明清时代是没有排屋这个概念,但百间楼这片联排而建的江南民居,既不会太为昂贵,又能保持体面,这和今天的排屋定位非常像,最为流行的经济型排屋。

这处依水而立的“明清排屋”,已美成一张“江南封面”

百间楼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并留有传统风貌的沿河居民群落,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这处依水而立的“明清排屋”,已美成一张“江南封面”

相传,百间楼是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他家的仆人所建造的,建造时有楼房百间,所以被称为”百间楼”,这个名称一直保留到了现在。

这处依水而立的“明清排屋”,已美成一张“江南封面”

清嘉庆年间张镇曾赋诗赞誉:“百间楼上倚婵娟,百间楼下水清涟;每到斜阳村色晚,板桥东泊卖花船”。

这处依水而立的“明清排屋”,已美成一张“江南封面”

百间楼的特色是依河立楼,顿河道蜿蜒逶迤,有石桥相连。

楼房为传统的乌瓦粉墙,形成由轻巧通透的卷洞门组成的骑楼式长街。

最集中的一段是河东岸的莲花桥到长桥,房屋较为整齐,密密扎扎地布满了河岸。

这处依水而立的“明清排屋”,已美成一张“江南封面”

白墙、青瓦、沿廊、河埠、花墙、卷门、廊檐、河水流淌,船只往来,呈现出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

河西岸在40年代,遭日本军队飞机轰炸,损毁严重,虽经修整,但己失昔日风采。

百间楼河道原是运河,通湖州和乌镇、苏州、南浔的物资均从这条河迸出。

元未筑城墙,成为城壕的一段,沿河大多为货钱、店铺,沿岸筑成整齐的条石驳岸,岸边河马林立,以便船只停靠,装御货物。

沿河是长街,沿街房屋太多为前店后宅。大户人家住宅三至四避,一般人家为一个天井的两进屋。

这处依水而立的“明清排屋”,已美成一张“江南封面”

整条百间楼街房舍连排,侧墙相接,酷似如今的排屋样式。

房舍间山墙高耸,有做成云头;有做成观音兜式;也有做成三叠马夹墙式,高低错落,自墙黑瓦,饶有风情,沿河街屋黑瓦之下,民革梗楼窗,底屋多有披檐,又一层黑瓦,再下是桂廊河沿,轻巧通透,洋溢着水乡居民的灵气。

这处依水而立的“明清排屋”,已美成一张“江南封面”

百间楼的建筑至今保存非常完好,其建筑形制也非常好看,有的是充分利用了空间筑骑楼,有的则房屋前建有披檐。

对于行人来说非常好,即可避雨又可遮阳,还可以坐在廊檐下休憩。

其高低错落的封火山墙有三叠式马头墙,有琵琶式山墙,看起来格外古色古香。

这处依水而立的“明清排屋”,已美成一张“江南封面”

两岸的基本上保持着明代的建筑风格,又兼具了一定的清代遗风,除了房屋建筑、廊檐、马头墙外,河岸边还建有石砌护岸和河埠,这样的设计不仅方便了船只靠岸,也方便了百姓的出行、取水及洗涤衣物。

这处依水而立的“明清排屋”,已美成一张“江南封面”

眼前这片依河而立的“明清排屋”美若诗画,俨然已成为一张享誉中外的“江南封面”,又怎能让人不流连忘返呢?!

这处依水而立的“明清排屋”,已美成一张“江南封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江南   骑楼   明清   廊檐   山墙   房舍   粉墙   沿河   船只   封面   房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