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志愿军用冷枪冷炮干掉敌人五万人

抗美援朝战争中,大家熟知的战役,有上甘岭战役,长津湖战役,五次战役等等。

这些著名的战役,毙伤俘敌1~8万左右。

比如上甘岭战役,毙伤俘敌1.5万。

第一次战役,毙伤俘敌1.5万。

第二次战役,毙伤俘敌3.6万。

最多的是第五次战役,毙伤俘敌8.2万。

但是朝鲜战争中,还有个鲜为人知,远没上述战役著名的活动,叫“冷枪冷炮活动”,毙伤敌人5.2万敌军,战果丝毫不亚于一些著名的战争。

冷枪,就是趁敌人没注意,给敌人来那么一下枪击,并且在敌人反击之前迅速地跑掉。

冷炮也差不多的意思,枪击变成了炮击。

其实就是跟偷袭差不多的意思了,但是这个对单兵作战素质要求很高。

你放冷枪,没击中敌人,如果暴露自己位置的话,就是找死的行为,尤其是在敌军武器比你好的情况下。

所以一般需要有接近或相当于狙击手实力的人才能做好。

一个好的狙击手,能给敌军的指挥官等重要人物以致命一击,这比杀几百个小兵划算太多了。

在苏联,就有个狙击手,瓦西里·柴瑟夫,在短短的二十多天就击毙225名德军,其中就有许多德军的高级军官,他也成为了一名传奇狙击手,此人的事迹甚至还被好莱坞拍成电影《兵临城下》。

这种狙击手虽然让敌军头疼,但是毕竟很少,所以并不能左右整个战局的走向。

但是志愿军的抗美援朝战役中,这种狙击行动并不是零星的枪炮狙击,而是发展成为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狙击行动,从连到营,甚至到团,都参与了这次行动,并且战果不菲,对整个战局走向有巨大影响。

这种狙击行动被命名为“冷枪冷炮运动”,还被收入《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

一、运动的开始

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中失利之后,总司令位置被李奇微替代。

李奇微针对志愿军补给困难和机械化装备不足的情况,采用“磁性战术”、“绞杀战”等稳扎稳打、发挥美军机械化优势、切断志愿军运输线的战术,给志愿军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志愿军很难再通过运动战取胜,战争也进入了相持阶段。

在相持阶段,由于敌我装备悬殊,我军开一枪,对方就能开十枪甚至十炮,所以上级要求不能私自开枪,不要主动惹事。

但是很快美军发现我们不敢放冷枪,所以在阵地上肆无忌惮,躺在阵地晒太阳,然后喝酒、洗澡、开party,甚至在我军面前进行果体日光浴,对我军极尽地开嘲讽。

我军哪里忍得了这个,但是又不敢违反纪律,因为如果对敌军开枪,招来敌军火力报复,我军损失会更惨。

我军弹药不足,根本不能跟美军拼弹药,而美军弹药,源源不断,跟不要钱似的。

所以志愿军恨得牙痒痒,又无可奈何。

但是婶可忍,叔不可忍,有一个叫做徐世祯的副连长,有一天实在忍不了了。

他为了隐蔽自己,脱光了衣服,身上涂满泥巴,悄悄摸到敌军阵地,在敌人没注意到的时候,放了一枪干掉了一个敌人,敌人慌作一团。

然后他再换一个地方,趁混乱的时候,又放了一枪干掉了一个敌人。

敌人知道有人放冷枪,但是不知道是哪里放的枪,所以只能胡乱开枪。

徐世祯出了口恶气,但是他知道这是违反纪律的事,开一枪也是违反,开两枪也是违反,还不如多开几枪。

然后他换了好几个地方放冷枪,总共干掉7名敌人才回去。

徐世祯回去之后就向营长自首承认错误,营长觉得这事有点严重,所以向团长反映情况。

团长很重视,派参谋长了解情况。

徐世祯本以为会受到处分,结果没想到团里不但没处分,反而请他到团里培训怎么放冷枪,并且还安排连里的狙击能手放冷枪狙击敌人。

战士们受到鼓舞,也纷纷端起枪,给嚣张狂妄的敌军放冷枪,打地鼠般打得敌军不敢冒头。

这事还被上报到毛主席那里,毛主席很高兴,给起了个名字叫做“零敲牛皮糖”战术,用小胜积攒成大胜,从而达到转变战争形势的目的。

抗美援朝,志愿军用冷枪冷炮干掉敌人五万人

二、冷枪技术

冷枪看起来挺简单,放一枪就跑,但其实很多细节,如果没把握好,就会像之前说的,暴露位置,会遭到敌军几倍十几倍火力的疯狂报复。

所以一开始其实也并没有那么顺利,遭火力报复之后,战士们觉得得不偿失,产生畏惧感。

但是我军的一个优点就是会发扬军事民主,调动全体官兵的积极性来想办法克服问题,这才能把冷枪活动进行下去。

比如工事强度不够,放冷枪之后,不仅会冒烟,而且会激起尘土,容易暴露位置,这个怎么办?

大家通过讨论之后得到的解决办法是:工事用装土的麻袋加强,新土盖在旧土上,并且事先用水浇一下,这样就不会有尘土了。

又比如目标距离太远,瞄准困难,敌人又在活动,等想打的时候人都走掉了,怎么办?

解决办法是:一、训练提高射击技术,今天打不准就第二天再打,总会打得准的;

二,划分射击区域,勘察地形,算准距离,让多名射手组成冷枪队分布在不同位置,确保这组冷枪队的瞄准距离能覆盖敌军阵地所有角落,这样即使有一个射手没能瞄准目标,也有别的射手能瞄准。

比如暴露位置被敌军火力报复怎么办?

解决办法是,建伪装工事,做稻草人伪装,用绳拉手榴弹炸柴灰冒烟,从而迷惑敌人消耗弹药到伪装工事,然后真工事就打真枪。

大家通过开军事民主会议,把各种容易暴露的问题都总结出来,并且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还做了很多优化。

比如针对射击技术的提高,专门进行培训,先是对固定目标进行射击训练,然后对活动目标进行射击训练,然后进行快速反应训练,要求发现目标举枪5秒内发射,最后则是发现目标举枪就马上发射并且必中。

比如前面说的让多名射手组成冷枪队,划分射击目标,这样冷枪就不是单枪匹马的个人英雄式战斗,而是密切配合的集体行动。

又比如对于射击点的选择,要选择地势高,容易俯瞰敌军阵地,避开我军阵地,并且方便转移位置的地点。

又比如射击位置,需要每次定得都不一样,打一次要换一个地方,要不然都在同一个地方放枪的话,冷枪效果就不好。

总之,经过民主会议的集思广益,不仅把问题给解决,而且还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推广全军,让冷枪这种本来是零星的行动,变成了大规模的精心策划组织的狙击行动。

不仅如此,志愿军还定期公布各军冷枪运动的成绩,不甘落后的各军,通过总结方法,各出奇招,让这项运动更上一层楼。

虽然单个士兵的冷枪的战果可能不大,但是汇总起来的战果相当惊人。

比如十二军,在不到三个月内,就击杀了敌军2506人,消耗的弹药只有5843发,而我军伤亡只有11人,敌我伤亡比达到了惊人的227:1,而100米内的目标命中率达到了80%。

比如十五军,歼敌19921人,40%以上是打冷枪打出来的,自身伤亡只有35人,敌我伤亡比例更是达到了569:1。

三、冷枪英雄们

不仅战果斐然,冷枪运动还诞生了很多著名的射手。

比如有个叫张桃芳的战士,一开始是个新兵蛋子,连枪都使不好,第一次打靶就全部脱靶。

然后不甘落后的他,空闲的时候就不断地请教老兵们射击技术,怎么隐藏自己,怎么打移动靶,怎么打敌人。

前辈告诉他,上山的人瞄头就会打中脚,下山的人瞄脚就会打中头。

并且他整天举着枪,看到什么就瞄准什么,到了晚上,也盯着工事里的油灯,一盯就是几个小时,练就了眼不眯、心不跳的素质。

完全就是一个不疯魔不成活的狙击狂人。

但是即使这样,第一次狙击任务,还是一个敌人都没杀掉。

然后第二次狙击任务,也是没算准距离,本来想打第一个敌人,结果莫名其妙却打中了第二个敌人,虽然是打中了,但是这成绩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但是完成了首杀之后,他开始势不可挡,之后的40天内,他毙伤了71名敌人。

张桃芳的天赋引起了连干部的注意,他被送往团里的训练班训练,训练回来之后,用212发子弹击杀了140个敌人。

这一成果让军长皮定均惊讶不已,毕竟之前军队没出现过这么厉害的人物,然后他心生怀疑,派军部参谋去考察张桃芳的成绩,并且说如果成绩是真的,就把刚发的新靴子送给他。

然后张桃芳上狙击台杀了3名美军,让军部参谋心服口服。

抗美援朝,志愿军用冷枪冷炮干掉敌人五万人

张桃芳射击

之后在皮定均的鼓励之下,他在32天内击毙敌军214人,打破了志愿军的狙击记录,成为名副其实的“狙神”,甚至跻身世界十大狙击手行列。

还有个叫邹习祥的战士的经历,也很传奇。

邹习祥是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栗元草场人,仡佬族,家里父亲兄弟七人都爱玩鸟枪,他从小就会鸟枪。

没参军之前,他就有了百步穿杨的技能,在参军之后,鸟枪换成了莫辛纳甘步枪,虽然也只是普通步枪,但是比起鸟枪好太多了。

所以邹习祥基本是弹无虚发,只要美军在邹习祥视野内,射程范围内,邹习祥就基本能一打一个准,让美军闻风丧胆。

邹习祥的准度比起张桃芳更惊人,据统计,他用206发子弹毙敌203人,毙敌数仅次于张桃芳,被志愿军总部授予“冷枪英雄”称号。

抗美援朝,志愿军用冷枪冷炮干掉敌人五万人

邹习祥

还有个叫做庞子龙的炊事班战士,他看到别人放冷枪很痛快,也申请去打枪,结果3个月内毙敌54人,也成为了一名英雄。

四、冷炮

看着步兵狙击手们“吃肉”,极大地刺激了炮兵们,他们只能在一旁看热闹,连汤都喝不上,内心实在难受,也纷纷请求出战。

而随着冷枪运动的进行,也暴露了只靠冷枪作战的弱点。

比如对于射程之外的目标,或者是大目标,比如车辆、坦克、火炮等等,冷枪就无能为力。

对于被冷枪打怕了,龟缩在工事内的敌人,冷枪手们也是无可奈何。

所以后面也加入了冷炮运动,用来打击大目标,这样才更能覆盖敌军阵地的范围。

有个叫高奎的游击炮狙击手,40发炮弹炸毁敌军地堡8个,被誉为“神炮手”。

有一次,被冷枪打怕了的敌人龟缩在碉堡内不肯出来,步兵狙击手找到高奎,希望他能用炮火把敌人给轰出来。

高奎通过精确计算,用两炮就把碉堡给开了“天窗”,惊慌失措的敌人四散而逃,被埋伏的步枪、机枪狙击手们逮个正着,全给干趴下。

枪炮结合的战果,让狙击手们和炮兵们都很高兴,之后高奎和战友们又打了几个漂亮仗,让敌人收缩到主阵地,脱离无后坐力炮的射程。

为了够着射程,高奎找来迫击炮手,研究出使用迫击炮+无后坐力炮+步枪机枪狙击手的战术,用迫击炮轰炸阵地,无后坐力炮射击地堡、掩蔽部,等敌人逃窜出来,严阵以待的狙击手们挨个猎杀逃跑的敌军。

这种方法很有效果,不仅摧毁了工事,也让冷枪的效果发挥出来了,高奎的经验也被全军推广。

后来志愿军更是加入了坦克炮、大口径火炮,让冷枪冷炮协同作战,形成阵地前沿到敌纵深的打击范围,大大增强了冷枪冷炮的效果。

冷炮手们的战果,跟冷枪手们比,也不逊色,比如39军在8月下旬,就实施作战298次,发射4247发炮弹,击毁击伤坦克44辆;汽车45辆,破坏地堡74个,毙伤敌人853人。

五、成为惊弓之鸟的敌军

被冷枪冷炮射击轰炸过后,开party的敌军们再也不敢嚣张了,甚至成了惊弓之鸟。

冷枪的特点就是趁敌人不备的时候发动攻击,所以让敌军时时刻刻心惊胆战,怕自己成为志愿军的活靶子。

对于乘汽车的敌人,狙击手们先瞄准停车点,等车停下来,第一个人从车里出来的时候开枪,等后面的人想出来反击的话,狙击手们又继续开枪。

对于外出解手的敌人,狙击手们等敌人蹲下的时候开枪,这样第一枪不中,还能开第二枪,敌军裤子都没穿好的时候必然会拖慢速度,中招概率更大。

对于洗澡的敌人,要等敌人脱下一条裤腿的时候开枪,这样即使打不中,敌人也跑不了。

对于挑水的敌人,要等敌人装好第二桶水时开枪,因为这个时候敌人动作最慢。

总之,专挑敌人不方便逃跑、不方便反击的时候放冷枪。

这种打法,吓得敌军都不敢外出上厕所,只能在工事内方便完,用空罐头装着扔出去,成百上千的敌军不断的往阵地外扔臭罐头。

这次冷枪冷炮运动的总成果也很不错,在整个运动期间,志愿军总共歼灭美韩英等联合国军5.2万,破坏车辆坦克成百上千,不亚于一场大战役的成果。

这种时不时就来一枪并且持久型的冷枪冷炮,对于联合国军的心理打击上来说,5.2万并不只是代表5.2万人被歼灭,而是被歼灭这件事发生了5.2万次。

美军并不怕枪支弹药被缴获或者被消耗,更怕的是伤亡。人死多了,国内反战情绪也就上升了,政府的压力也会很大。

而且在相持阶段,打出了几百比一的惊人伤亡比,美军的代价太高了,美军再多人,也不够给志愿军喂子弹的,所以看似不起眼的冷枪冷炮,对停战协议的签署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六、尾声

按道理,我军发动冷枪冷炮运动,敌人也是可以这么做的,为什么不呢?

因为敌人不敢在人少并且没有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发动偷袭。

美军之所以强大,就是主要靠着装备精良,以及充沛的火力。

在有飞机大炮支援的情况下,美军是很厉害的,但是如果没有火力支援,你让他们组织几个人去放冷枪,他们是真的会怕死的,为了去放冷枪冒着丢性命的危险,对美军来说,大可不必。

而我军打游击战打惯了,两三个人就能组成小组一起行动,去搞偷袭这种事,非常在行。

正是因为有这些不怕牺牲,并且军事素质也很高的志愿军,才能把冷枪冷炮运动顺利进行下去,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原文链接:抗美援朝,志愿军用冷枪冷炮干掉敌人五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冷枪   敌人   工事   志愿军   狙击手   敌军   我军   阵地   战役   美军   志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