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出身的湖南省委书记,是武警部队首任政委,岳父元帅妻子少将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等省份,现有人口四百余万,是我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人口数量位居少数民族第四位。

苗族也是一个历史悠久,受压迫较深而又富有革命斗争精神的伟大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伟大的苗族人民为了民族的生存,不仅历经艰险地同大自然进行了艰苦卓绝地斗争,而且还前赴后继地同历代封建王朝和国民党反动派推行的民族政策,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殊死战斗。

苗族出身的湖南省委书记,是武警部队首任政委,岳父元帅妻子少将


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地处湘、鄂、黔、渝四省交界处的湖南湘西,就是一个苗族自治州,这里不仅山清水秀,更是人杰地灵,从古至今,名人辈出,孕育了一批批英雄豪杰。

尤其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有无数优秀的苗族同胞,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畏生死,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投入革命的洪流之中,用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凯歌,时至今日,仍然值得我们缅怀,令人奋进!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主人公李振军同志,就是从湘西大地上走出来的一名苗族老八路。他从18岁开始,便投笔从戎奔赴抗日战场,跟随部队南征北战,立下了不朽功勋。

建国后,李振军的成就更大,他担任过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湖南省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是湘潭大学恢复建校时首任校长,他还是武装部队的首任政委,担任过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等职。他的岳父是开国元帅,妻子是少将。那么,在李振军88岁的人生历程中又有哪些传奇经历呢?

李振军,1920年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沱江镇一个书香门第,世代都是苗族。闻名于海内外的世界级风景区张家界,就位于他的家乡。李振军的父亲是前清秀才,与毛泽东的老师,“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是同榜秀才,也是最好的挚友。

有满腹才华的秀才父亲,自然从小就给予了李振军很好的教育,几岁就送他去学校读书。李振军也不负众望,刻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最好的学校沅醴中学就读。

生逢乱世的李振军,从小就亲眼目睹了年年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民不聊生,早已在他的心里种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希望通过读书,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来解救久困于战乱之下的贫苦民众,让他们过上幸福安定的日子。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加快了侵华步伐,华北很快沦陷,日军大肆南下。日军铁蹄所到之处,烧杀掠抢,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华民族岌岌可危,几乎到了亡种灭国的地步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必须站起来,打日本人去。

在抗日浪潮的一阵阵冲撞下,李振军也被冲到了风尖浪口,他再也无心读书了,虽然刚读到中学的第二年,他要投笔从戎,上前线打日本侵略者去。

虽然当时抗日的队伍主要有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但他更相信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他要去延安投奔八路军,并且也得到了秀才父亲的一致赞同。

恰好此时,徐特立趁着国共合作抗日的机遇,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湖南老家。老父亲听说故友徐特立从延安回来了,连忙带着小儿子李振军来到了徐特立的家里拜访,希望徐老给儿子李振军写一封介绍信,介绍他前往延安参加八路军。

徐特立很是高兴,便立即给李振军写了一封介绍信,向毛泽东介绍了李振军。随后,李振军便怀揣着这封介绍信,穿过敌人的重重封锁线,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迢迢,经历艰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延安,成为了八路军的一员,并且还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随后,李振军便被安排进入陕北公学和延安抗大,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军事知识学习,作为政工干部的重点培养对象,不久后,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开启了他的从政生涯。

李振军也不负众望,经过短暂的培训后,就走马上任,很快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此后,他便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工作业绩不断得到精进,职位也不断得到提升。到了1942年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冀中军区抗三团大队教导员了。

晋中军区当时是属于八路军的一个二级军区,司令员是吕正操将军,下面有五个军分区,下辖44个县,八百万人,部队6.3万人,因为太富有了,被称为中国的“乌克兰”,而日军则称其为“八路军的兵站。”自然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

1942年5月,为了尽快摧毁这个军区,日军调集重兵,发动了“五一大扫荡”。日军来势汹涌,冀中军区的著名抗三团突然被日伪军重重包围了,团长陈文彪等人率部迅速血战突围。面对强大的敌人,抗三团终因寡不敌众被打散了。最后,只有部分指战员顺利突围到了冀西山区。

第一大队教导员李振军眼见突围不出去,他便默默地脱下八路军军装,掩埋好枪支弹药后,机智地化装成一名普通百姓,准备混入逃难的人群逃出去。

苗族出身的湖南省委书记,是武警部队首任政委,岳父元帅妻子少将


可不幸的是,李振军还是被敌人抓了起来,押送到东北阜新的一个煤矿干体力活,受了很多的磨难,但他仍然坚强地挺着,并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号召煤矿工人一起寻找机会逃出去。

在煤矿挖了几个月的煤之后,趁着日军稍有放松的情况下,李振军召集煤矿工人暴动,他们砸坏了门锁,与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战斗,最终冲破了敌人的防线,逃了出来。一路上隐姓埋名,沿街乞讨,东躲西藏,直到1943的时候,李振军才回到晋察冀根据地,可谓是九死一生,总算捡回了一条人命。

李振军回到部队,经过严格地审查后,又被重新启用,在冀中一军分区某旅政治部担任科长,继续投入抗战之中。抗日战争胜利后,李振军担任了晋察冀军区补充团政委。不久后,他又来到东北,担任第四野战军11纵队32师96团政委,为解放东北全境作出了突出贡献。

随后,李振军又先后参加了著名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并取得了歼灭国民党军11师和成功阻挡国军13军的胜利。随后,他又随军南下,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赣南战役等大型战役,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他的身上也留下了大大小小不少的伤疤。

李振军是一位杰出的政工干部,他不仅擅长于从政,会打仗,而且还是一位文学素养很高的军事将领,他很善于发现战场上的英雄典范,并运用典型的力量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教育。

如家喻户晓的“董存瑞炸碉堡”,“军中花木兰”郭俊卿,还有黄祖示、欧阳海等等,这些英雄形象的故事,都是李振军在军中亲眼见到,并记录宣传的真实事迹,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时至今日,仍然对我们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苗族出身的湖南省委书记,是武警部队首任政委,岳父元帅妻子少将


建国后,李振军担任过广州军区副政委、政治部主任,湖南省委书记、湘潭大学校长,武装部队首任政委、党委副书记,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等要职

60年代,李振军被调到湖南工作,这里是生他养他的家乡,他熟知这里的一切,可以很好的开展工作,数年后,他靠着自己的兢兢业业和可喜的政绩,升为了湖南省省委书记,为湖南人民政权的建设,以及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担任湖南省委书记期间,湖南的教育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湘潭大学复办。李振军担任了湘潭大学工作委员会领导,为湘潭大学复办做出了突出贡献。

湘潭大学复办的起点很高,毛主席给予了高度关注,曾先后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调进了300余人的师资力量,李振军担任了湘潭大学复办后的首任校长,使之成为了全国16所综合性重点大学之一。

1983年4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立,李振军担任了第一任政委。在任职期间,他十分注重人才培养,提出武警不仅要姓武,而且还要姓文,要做到文武双全,他还大胆实行改革,为武警部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振军的感情婚姻生活也是值得一提的,他娶了同是湖南湘西老乡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为妻。贺捷生是由母亲背着走完长征路的,也是一位资历很深的老革命,并且还获得了少将军衔,两人白头偕老,十分恩爱。

苗族出身的湖南省委书记,是武警部队首任政委,岳父元帅妻子少将


2008年3月,李振军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李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革命精神永垂青史,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苗族   省委书记   政委   湖南   冀中   武警部队   延安   湖南省   首任   少将   岳父   元帅   日军   军区   战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