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辅助精准置换人工膝关节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简称南医三院)连续完成三例机器人辅助下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三位患者受益,术后膝关节恢复良好,已能正常行走。


机器人辅助精准置换人工膝关节

蔡道章院长与团队在手术机器人辅助下为患者手术。

南医三院院长蔡道章表示,相较于传统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能帮助骨科医生解决手术中看不到、摸不对、测不准、截不精的传统难题,让关节置换实现精准化、个体化,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假体的生存率。

十年膝关节病变需置换

66岁的陈阿姨双侧膝关节疼痛10余年,加重并内翻畸形3年。术前膝关节X线片提示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已经到达重度骨关节炎,以右侧膝关节疼痛更显著,决定入院行右侧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

入院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及准备,南医三院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任姜栋发现,病人膝关节的股骨左右径与前后径不匹配,股骨外旋角度5.1 比正常人3 偏大,如果按传统手术流程,手术医生术中需要根据经验多次调整角度和截骨量,才能将假体植入,这样反复调试会延长手术时间,患者并发症也可能增多。

南医三院刚引进一台人工智能机器人,任姜栋与病人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后,计划为患者采用人工智能机器人辅助下手术。

机器人辅助下精准手术

人工智能机器人根据病人的下肢力线和解剖特点,术中可能存在的变量,术前预选多种方案,经过人工智能模拟手术后,确定最佳手术方案。

术中,任姜栋采用术前模拟的最佳手术方案进行手术,根据组织张力微调,达到术中方案最优化,减少了软组织松解,减少了手术时间及局部创伤,手术很顺利。

术后,患者大腿肿胀和疼痛感明显减轻,轻松完成康复锻炼动作,第二天下地自由行走,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到100 ,肌肉力量恢复正常。

传统人工定位误差较大

据了解,我国目前每年接受人工关节置换的病人数量已经超过100万。但大多数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是在传统的手术模式下进行,用人工的定位工具,依靠术者的经验、术中目测和手感等去定位假体的位置和恢复下肢的力线,不同的医生,不同的环境,出现误差的几率很大,导致患者出现如人工关节术后假体松动、骨溶解、假体周围骨折、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等系列问题。

为降低人工操作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近些年,出现了MRI和CT重建下,个体化模块的方式,或者计算机导航系统模拟等,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临床实践中,这些技术很难普及应用。

为了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及提高假体的生存率,精准手术和个体化的选择手术方案是关键。

机器人手术实现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很多难题迎刃而解。手术医生可在术前将病人的X片和CT测量等数据输入机器人,机器人根据病人的解剖以及畸形特点,进行预计划手术方案,医生根据机器人提供的手术方案进行预演,得到最佳的手术方案。术中,在机器人机器力臂的辅助下,控制截骨角度和深度,提高截骨的精确度和稳定性,误差可以控制在1mm或者1 以内,根据术中手术医生观察到的问题,及时更改手术参数和手术方案,真正做到精准医疗,实现手术的人工智能化。

目前,广东省内机器人人工关节的应用并没有全面开展,仅有2-3家医院在尝试阶段。作为广东省骨科医院,南医三院关节外科在逐步将其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将为病人提供更高品质的就医体验。


【记者 】朱斌

【通讯员】 游华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膝关节   机器人   人工智能   术后   精准   关节   病人   患者   手术   医生   方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