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要成为世界强国,定都伊犁是很好的选择,他为何会这么说

以近知远,一以知万,以微知明。——战国末期荀子《荀子·非相》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充满了动荡与不安,而能够在乱世之中领导起义的人,他们也大多具有宽广的格局,孙中山便是其中之一。

曾经,他领导的中华民国一度是中华大地上的曙光,加快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值得一提的是,当新的政权建立后,孙中山在定都的选择上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

那便是“若想要让中国成为世界强国,那么伊犁则是最优的选择”,为何孙中山先生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呢?这样的观点又是否具有一定的道理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孙中山:要成为世界强国,定都伊犁是很好的选择,他为何会这么说


建立民国的孙中山

中国在近代化中,经历了许多次革命,其中很著名的一次便是辛亥革命,孙中山作为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他为中国从封建迈向民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不过,他走上革命的道路也是源于国家现实的需要,这里面也有很多偶然的因素。最初的时候,孙中山打算从事治病救人的道路,并在香港学医。

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他进入了澳门镜湖医院工作,成为了当地的第一位华人西医。后来,由于多次目睹中华民族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险,他决定放弃医学事业,开始投身于救国运动。

在革命开始之前,孙中山就不断在各地奔走,宣讲自己的救国之策,还曾通过友人的引荐向李鸿章上书,系统地阐述了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建设的社会改革策略。


孙中山:要成为世界强国,定都伊犁是很好的选择,他为何会这么说


不幸的是,李鸿章并没有重视他的建议,也没有见过他。后来,孙中山决定通过军事手段来实行自己的革命理想,通过建立民国来推翻旧王朝的统治。

他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此后在宣传救国之策的同时也极力募资,这个过程虽然很曲折,但中山先生却坚持了下来。

时间来到了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武昌起义爆发,获得了各省的积极响应。不久,民国就在革命党人的拥护下成立了,孙中山也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成为大总统后,他为民国制定了一系列民主进步的法令,废除了跪拜、缠足等陋习,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我国从“封建”到“民主”迈出的第一步。

在民国建立之后,孙中山对于国家的未来,给予了深切的期盼,他希望国家不仅仅能摆脱落后和危机,还能够成为一个世界强国。


孙中山:要成为世界强国,定都伊犁是很好的选择,他为何会这么说


因此,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许多人在首都的选择上,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看法,孙中山更是坚定的娥认为:定都伊犁是帮助国家成为强国的最优选择。

选择伊犁作为首都,听起来有些令人疑惑,毕竟历史上的都城大多在北方的城市,比如西安、北京等政治经济重镇。不过,孙中山选择伊犁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主要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定都伊犁的理由

第一点是伊犁具备地理方面的优势!从地图上不难看出,伊犁是位于内陆地区,距离东部沿海地区较远。民国时期,我国的海军力量相对较弱,基本没有制海权。

定都伊犁相对来说可以远离战火,有利于保护工业与政局的稳定,所以伊犁可以作为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保护革命事业的有生力量。


孙中山:要成为世界强国,定都伊犁是很好的选择,他为何会这么说


第二点是伊犁具备地缘方面的优势!伊犁位于亚洲中心地带,与周围各国联系密切,在此定都可以加强与亚洲国家的联系,进而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在近代化的过程中,由于战败将许多国土割让了出去,孙中山选择伊犁为都城,也是抱了一部分收复国土的希望。

第三点是伊犁具有政治优势!众所周知,当时苏联与美国都是世界大国,而苏联在军事工业方面成就突出。

当时,中苏关系相对较好,孙中山认为伊犁靠近苏联,把它作为首都,有利于获取苏联的军事工业援助。再加上伊犁位于拥有广阔的土地,可以在这里发展军事工业,并且培养强大的军队,提升国家实力。

孙中山:要成为世界强国,定都伊犁是很好的选择,他为何会这么说


从上述的三个介绍来看,孙中山选择伊利为首都,也有他自己的道理。然而,即使定都伊犁的说服力很强,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个设想最终没有实行。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孙中山的设想落空了呢?

设想落空的原因

首先,伊犁位于西北内陆,经济交通都很落后。一个国家的首都,必然要承担一定的政治经济职能。要想在伊犁定都,必须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这对于一个刚刚建立的政权来说,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且,这样做意味着要放弃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和交通优势,这对于当时还不够强大的国家来说,意味着要冒很大的风险。

其次,伊犁的气候和自然环境,与东部地区差别很大。除此之外,伊犁当地的海拔也比较高,习惯了平原的人大多难以适应那里的生活,他们可能会出现高反。


孙中山:要成为世界强国,定都伊犁是很好的选择,他为何会这么说


因此,一旦政府真正地提出这个方案,就会引起人民的不满,这也是伊犁不能当做都城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一点,是孙中山缺少政治上的话语权,这话又从何说起呢?

对于历史有了解的朋友都清楚,虽然他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但是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就被袁世凯窃取了,由于袁世凯拥有强大的军队,孙中山被迫退位。

袁世凯上位之后,还曾经掀起尊孔复辟帝制的逆潮,对此孙中山还尝试二次革命,但是后来还是失败了。

失去了临时总统身份的孙中山,他在成分复杂的革命党人中间的话语权,也大大减弱。顽固的官僚们是强烈地依恋家乡的土地,他们是万万不会同意,这个“大胆而又荒谬”的提议的。


孙中山:要成为世界强国,定都伊犁是很好的选择,他为何会这么说


尽管定都伊犁的决定没有实施,但是这个提议本身便展现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对于国家前途的殷切希望。

对于像孙中山这样的革命者来说,尽管那时的中国,还没有完全摆脱战火的威胁,但他们还是坚定地相信国家的前途是光明的。

关于孙中山,国内有许多名人都曾经称赞过他的贡献,鲁迅曾经说道:“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哪一件,全都是革命。无论后人如何吹求他,冷落他,他终于全都是革命。”

此外,毛主席也曾感叹道:“他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从他们的评价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孙中山是一个拥有宽广视野、意志坚定的革命者。

作为一个如此执着的革命者,他在那时的定都提议虽然没有被采纳,但是却具有一定时代意义和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伊犁   荀子   辛亥革命   都城   苏联   革命者   强国   中国   民国   首都   国家   孙中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