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在位只有短短的14年,却做了4件大事,让中国受益千年

《隋炀帝论》曾言:“彼炀帝者,聪明多智,广学博闻。”虽隋朝统治败于杨广之手,然其个人能力仍不容小觑。在位十余载间,其四项举措助国之发展实现突破,更令华夏文明受益千年。

一般来说,能够得到后人广泛讨论的,除千古明君外,还有着一些昏庸的君王,在对他们的故事进行了解之后,想必世人也能汲取到相应的经验与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做出影响国家发展之事。

杨广在位只有短短的14年,却做了4件大事,让中国受益千年

提到隋炀帝杨广,想必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不是很好,隋朝时期,隋炀帝杨广的诸多暴戾行径,致使国家发展受到负面影响,百姓们亦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无法得到安稳的保障。

但实际上,在对杨广在位期间的种种政治举措进行深入分析后也可以发现,尽管他只在位十四年时间,却做出四件让中国受益千年的大事。那么,在杨广在位期间,究竟有着何种政治举措?这些政治举措又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怎样的帮助呢?

杨广在位只有短短的14年,却做了4件大事,让中国受益千年

通过对杨广上位后的种种经历进行了解过后可知,在其上位之初,便带领大军成功平定匈奴的侵扰。若非杨广的努力,想必我国中原地区,将始终处于动荡混乱的局面,人民的生活,也无法得到稳定保障。

除平定匈奴的功绩外,杨广还曾出兵消灭吐谷浑的主力大军,自此,我国西北地区的各个省份,均得到中央朝廷的管辖,而整个中原地区也变得越发稳定。可见,在开疆拓土方面,杨广所做出的贡献不可忽视。

杨广在位只有短短的14年,却做了4件大事,让中国受益千年

除此之外,在杨广在位期间,他下旨增设进士科,以此保障更多人才能够走入仕途,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纵观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便会发现,杨广始建进士科,并确定科举制度的做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若非杨广的帮助,想必许多寒门弟子也无法得到国家的重视,而历朝历代的政治发展,也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杨广在位只有短短的14年,却做了4件大事,让中国受益千年

在经济方面,杨广开凿大运河,促使我国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及海河五大水系得到贯通,自此,南方与北方之间实现交通上的频繁往来,各地人民也能凭借着大运河的帮助,实现互通有无,这也使得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更进一步的提升。

时至今日,大运河在我国水运航行方面,仍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凭借着大运河的帮助,我国南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得以飞速提升。

杨广在位只有短短的14年,却做了4件大事,让中国受益千年

尽管在修凿大运河的过程中,许多百姓都对杨广的这一决定极为不满,毕竟修凿过程中所耗费的民力极大。但从中国社会的千年发展历史上看,杨广修建大运河的举动,绝对属于利大于弊,而其如此功在千秋之举,更是得到了后世人民的一致赞誉。

除以上三件大事外,杨广所做的最后一件大事便是兴建洛阳东都。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一举措并不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帮助。

杨广在位只有短短的14年,却做了4件大事,让中国受益千年

但实际上,通过对隋朝时期的历史进行了解可知,在隋朝建立以来,便定都于长安地区,尽管长安地区为许多朝代公认的都城,可在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与影响,若定都长安地区,便意味着皇帝很难控制东部地区的发展。

杨广新建东都洛阳的决定,则促使我国各地均能得到中央的直接管辖与治理,这样一来,中原地区各个省份的发展水平,均能得到相应提升。除此之外,在兴建东都洛阳后,国家各个省份的物资调动变得更为便利,我国后世千百年的发展基础,也得到了相应的保障。

杨广在位只有短短的14年,却做了4件大事,让中国受益千年

结语

虽然在世人对杨广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普遍因其较为暴戾的性格,对他产生反感,但通过对杨广在位十四年间所做的四件大事进行了解便会发现,杨广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千古英才。

倘若杨广能够像其他明君一般,充分体谅百姓,以更为平和的方式对国家进行改革,或许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将得到彻底的改变,而他也能够成为后世所敬仰的千古明君。

从杨广的人生经历中便能看出,在世人评价历史人物时,不能因个人的主观印象对其进行判定。毕竟每一个人物都有着复杂多面的形象,若我们想要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便应当对历史人物进行全面的解读,以免因某一方面的缺点或优点,忽视其真正的成就,进而造成对历史的误解。

参考资料:《隋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中原地区   隋朝   洛阳   大运河   后世   中国   千古   举措   千年   政治   我国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