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到毛泽东的交待:吃过安眠药后讲的话不算数。感到十分为难

她想到毛泽东的交待:吃过安眠药后讲的话不算数。感到十分为难

毛泽东与周恩来

1971年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开始之后,从3月下旬起,中国乒乓球代表团一日数次,把内容大致相同的汇报送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名古屋电话(3月30日晚9时20分):美国队表示想访问中国。”

“名古屋电话(3月31日下午2时50分):美国队想访问中国,美国记者想采访我代表团成员。在名古屋,美国队首席代表、代表和记者6次同我接触,表示友好,并希望和我经常来往。”

中美关系,当时堪称20世纪中叶最引人注目的国际关系焦点,扑朔迷离,深不可测。外交部官员们带着沉思聚集在一起,对从日本传来的信息综合、分析,提出一个又一个设想和解释。

要不要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人们产生了意见分歧,多数官员认为时机还不成熟,目前还不宜发出这样的邀请;少数官员则认为,时机未必不成熟,邀请美国球队访华会有 利于出现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势头。

前一种意见占了优势,一个决定在逐渐形成: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报告送请周恩来总理批示。

与此同时,一场民间交往却出人意料地在名古屋展开了。

美国兵乓球队有个运动员叫科恩。这位19岁的大学生,一头长发,穿一条紫色印花喇叭裤,对什么都是满不在乎,吊儿郎当,是一个十足的“嬉皮士”。

4月4日,科恩随美国队到一个训练馆练球。当训练结束,队友们登车前往赛地时,一向散漫惯了的科恩却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待到他醒悟过来准备去赛场,班车却早已开走了。没有办法,他只好登上了另一辆带有赛会标志的大客车。

在车厢里抬头四顾,科恩不由得傻了眼:车里全是中国人,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员和工作人员。他不自然地笑着、解释着:“我们的车开走了,我没有办法……我知道,我的帽子、我的头发、还有我的衣裳,让诸位看了好笑,可在美国,还有好些人和我一样……”

他不停地说着,几乎没给翻译留下时间。他原以为中国人会和他交谈,但车厢里静静的,没有一个人搭话。科恩有点窘,讪讪地不知该怎么办。

这时,庄则栋从最后一排座位上站起来,跨前几步来到科恩身边。科恩马上认出了这位三届世界冠军获得者,他兴奋地说:“你是庄先生!”

庄则栋点点头:“我们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直是友好的。今天你来到我们车上,我们大家都很高兴。我代表同行的中国运动员欢迎你上车。为了表达这种感情,我送给你一件礼物……”

说着,庄则栋伸手从肩背挎包里取礼物,但他身后响起了一迭声轻轻呼唤:“小庄,小庄,别,别……”还有谁在他的衣服后摆上拉了一把。

很明显,队友们怕他惹出什么事,因为来名古屋之前已有约定:中国选手不宜主动向美国人打招呼。

庄则栋没有理会这些,他从挎包里掏出一幅杭州都锦生的织锦画,把它递给了科恩:“这个送给你!”

科恩异常高兴,他把自己浑身上下摸了一遍,两手一摊说:“天啊,我什么也没带,连把小梳子都找不出来,可我明天一定送你一点什么……”

大客车在体育馆前停下,庄则栋先跳下车,后面跟着科恩。没想到他们马上被一大群手举照相机的记者团团围住。科恩索性把那幅织锦画高高举起,然后拉着庄则栋一起让记者拍照。

第二天,科恩特地买了一件运动衫来送给庄则栋,他俩又成了记者围攻的中心。在一阵阵闪光灯照耀下,庄则栋与科恩握了握手,没说什么就走了。

可是这一段小小的插曲却被汇报到了中国乒乓球代表团领导人那里,又写进了当天发往国内的情况简报。但是代表团领导人并没对这件事予以多少关注,他们更不会想到它会成为一个重大事件的起点。

然而,庄则栋和科恩的故事,毛泽东却及时地知道了。这位日理万机的领导人每天都仔细地了解各国关于第31届世乒赛的报道。

外电关于庄则栋和科恩交往的描述,毛泽东让护士长吴旭君给读了两遍,而且听后眼睛一亮,带着满意的笑容说:“这个庄则栋,不但球打得好,还会办外交。此人有点政治头脑。”

外交部和国家体委关于不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的报告,周恩来在4月3日批示同意,并于4月4日送呈毛泽东主席和林彪副主席。毛泽东把它压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没有立即批复。

4月6日,世乒赛接近尾声,中国代表团急等答复,外交部的报告已经不能再压下去,这时毛泽东才拿出那份报告,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表示大致同意周恩来的意 见,并要吴旭君把这份文件退给外交部。外交部马上通知国家体委照此办理。

事情到这里本来应该是结束了,但就在这天夜里,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4月6日夜,中南海毛泽东的办公室里仍然亮着灯光,下午把外交部的报告送走后,毛泽东一直在思考着什么。直觉告诉吴旭君:毛泽东心里有事。

这天晚上,毛泽东提前吃了安眠药打算睡觉。

11点多钟了,吴旭君陪同毛泽东吃饭。吃完饭后,吴旭君发现毛泽东已经困倦,趴在桌子上似乎昏昏欲睡。

突然,毛泽东说起话来,嘟嘟嚷囔,听不淸楚。吴旭君听了一会儿才听出,毛泽东的意思是要她打电话给王海容。

毛泽东用低沉而含糊的声音说:“邀请美国队访华。”

吴旭君听了这句话,一下愣住了,不由得想到,这跟白天退走的那份文件的意思正相反呀!再说,还有十几分钟就到4月7日,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该结束了,说不定外交部早已把批示的意思传给了美国人。假如按毛泽东现在说的办,显然与已经批过的文件精神不符合,完全可能把事情办错。

吴旭君想到毛泽东平时的交待:“吃过安眠药以后讲的话不算数。”

她想:“现在他说的算不算数呢?”看着毛泽东沉沉欲睡的样子,她感到十分为难,去打电话不是,不去也不是。

要是把毛泽东的意思弄错了,人家美国队真的来了,怎么办?更糟糕的是怕第二天毛泽东醒来以后说,我没有说过要这么办。如果真的这样,吴旭君岂不是“假传圣旨”?但是想到这几天来毛泽东苦苦思索中美关系的问题,关注世界上对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反应,吴旭君又觉得很有可能是毛泽东在最后一刻改变了主意,作出了新的决定。

想了又想,吴旭君只有一个念头了:必须证实现在毛泽东是不是清醒。怎么证实呢?只有让毛泽东主动讲话,

这时,毛泽东坐在床上,头枕两手趴在胸前的饭桌上,吴旭君正坐在他的对面。

吴旭君决心冒一次险,故意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吃饭,同时观察毛泽东到底清醒不清醒。

过了一小会儿,毛泽东抬起了头,使劲睁开眼睛说:“小吴,你还在那里吃呀,我让你办的亊你怎么不去办?”

毛泽东平时都称呼吴旭君为“护士长”,只有在特别严肃的时候才叫她“小吴”。

吴旭君故意大声说:“主席,您刚才和我说什么呀?我尽顾吃饭了,没听清楚,您再说一遍。”

这回吴旭君听清楚了,真的是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但是她还不放心,反问了一句:“主席,白天退给外交部的文件不是已经办完了吗?您亲自圈阅的,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了,怎么现在又提出邀请呢?您都吃过安眠药了,您说的话算数吗?”

这回,毛泽东果断地一挥手,说:“算!赶快办,要不来不及了。”

事实表明,此时毛泽东的头脑非常清醒。

听到这句话,吴旭君立刻起身往值班室跑去。她在值班室给王海容打电话,把毛泽东的最新决定告诉了她。

王海容一开始的时候还难以相信,在电话里大声说:“护士长,白天你们退给外交部的批件我们都看了,主席画了圈的,怎么到晚上又变了呢?”

吴旭君说:“就是变了。”

“他吃过安眠药,这话算不算数?”

“算。”这回,吴旭君明确地回答道。

“你怎么证明真算数?”

吴旭君急了,对着电话大声说:“我反复问过了,赶快办,要不然来不及了。”

这时,时间马上就要到午夜12时了。

这句话提醒了王海容,她也说了一句:“美国队走了没有我还不知道呢,得赶快想办法抓住他们。我马上办。”

打完电话,吴旭君赶紧跑回毛泽东身边。只见毛泽东还坐在桌子前,硬撑着身体。吴旭君立即将刚才与王海容通话的事向毛泽东说了。

毛泽东听罢点头说道:“好,就这样吧。”说完,他上床躺下,很快就睡着了。

一个震动世界的决定就这样作出并付诸实施了。

那正是一个月明星稀的春夜。银河横斜,万籁无声。唯有历史知道,继之而来的新一天,将是国际关系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不平凡的一页。

第二天是4月7日,毛泽东醒后一按铃,吴旭君马上就跑进毛泽东的卧室,问他:“主席,昨晚您叫我办的事还记得吗?”

“记得清清楚楚。”毛泽东说。

“您说得清清楚楚指的是什么?”

“瞧你紧张的样子。”毛泽东心里明白,但是嘴里不说。

“您快说呀!”吴旭君有些着急。

“当然是邀请美国队访华喽。”

吴旭君的神经松驰了下来,对毛泽东笑着说:“唉,主席,您可真行。您的决定突然转了个180度。您睡了一个好觉,吓得我一夜都没睡。”

毛泽东笑出了声,说:“你这个人呀,已经为中国办了件大事,可是你自己还不知道呢。”

凌晨,中南海西花厅,彻夜工作的周恩来得知了毛泽东的最新批示。一旦得到领袖的批准,周恩来马上担负起组织实施重大决策的任务。

周恩来当即安排与日本名古屋联系,接下来,他吩咐有关人员迅速拟出接待方案,然后把外交部领导人黄华、章文晋请到办公室来谈话。

他对他们说:“这次我们一定要把美国队接待好。要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情来抓。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待美国队来访的政治意义大于体育意义。”

在大洋彼岸,在华盛顿的夜幕中,尼克松批阅了美国驻日本大使阿明•迈耶的报告后,立刻请来罗杰斯•基辛格,根据名古屋发生的和乒乓球联系在一起的“急转事态”,全面讨论对华政策。

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北京对美国乒乓球队的邀请,是对美国政策的制定者一个充满含义的微妙示意,它绝不是一段孤立的插曲,而是盼望已久的一个重大外交进程的开端。

4月10日上午10时18分,美国乒乓球队成员全部通过广东深圳罗湖桥,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4月14日下午2时30分,周恩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会见美国等五国乒乓球代表团。当他见到老相识、美国记者罗德里克时,马上走过去和他握手,说:“啊,罗德里克先生,我们好久不见了。”

“是啊,我们在延安见过,后来是南京,然后是20多年后的今人。”罗德里克说。

“你看到了吧,2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很大变化。”周恩来的语气中充满感慨。

“我亲眼看到了……”罗德里克深深点了点头,紧接着说,“作为一个美国人,我关心着美中关系。”

“哦,”周恩来应声说道,“现在,门打开了。”

周恩来加重语气,又重复了一遍:“现在,门打开了!”

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闭了22年之久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乒乓外交获得了完全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国家体委   名古屋   周恩来   外交部   安眠药   美国   代表团   乒乓球   中国   乒乓   球队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