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兵,两代人供养47年,他回国后怎么报答?

1946年的秋天,河南省南召县太山庙乡梁沟村的一户农家里,女主人正在等待着外出的丈夫回家。

门开了,丈夫孙邦俊挑着担子回来了,可他的身后却跟着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

妻子仔细一看,那个“乞丐”身上穿着的是破破烂烂的日本军服——这是个日本兵!

妻子大惊:“你怎么把一个日本人领回家里来了!”

这个日本兵是从哪来的?为什么没有跟着部队撤离?孙邦俊又为何要把他带回家?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兵,两代人供养47年,他回国后怎么报答?

被抛弃的日本兵

这天,天刚蒙蒙亮,孙邦俊就挑着担子出发,准备到附近的黑石寨贩粮。

刚进黑石寨,就看见街道上有一圈人围在那,正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孙邦俊放下担子挤了过去看热闹,只见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男子坐在地上,表情呆滞,看起来已经流浪了许久。

旁边的村民脸上满是嫌恶和怨恨,还有几个小孩子抓着泥块、石子往那个男子身上扔。

“哎!怎么打人呢!”心善的孙邦俊急忙把小孩们赶开,“人虽然是乞丐,也不能这么欺负人家!”

有相识的村民拉住他说:“老孙!你再仔细看看,那可是个日本兵!”

孙邦俊仔细一看,可不是吗,虽然已经衣服破烂不堪,还脏得发黑,但隐约能看出那是一身日本的军服。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兵,两代人供养47年,他回国后怎么报答?

日本伤兵

当时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还没从百姓的记忆中抹去,孙邦俊所住的太山庙镇就有许多村民遭到了日军的洗劫,对日军的怨恨早已刻入了心底。

所以当寨子上的人发现了这个流浪的日本兵后,曾经被深埋的怒火和怨恨都纷纷被点燃,不断地驱赶着他,小孩子们也有样学样的扔些泥块过去。

很快,村民们发现这个日本人又聋又哑,脑子也不大好使,平日里无论村民们如何的对待他,这个日本人都只是呆呆的坐在一边,只有在饥饿的时候会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去捡一些人家丢弃的残羹剩饭、烂菜叶、野果什么的充饥。

那个村民还继续说着:“这日本人估计是因为生病被军队抛下了,在我们这待了一年,最近都不怎么动弹,估计活不了多久了。”

孙邦俊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也对侵华日军深恶痛绝,但生性善良的他又没办法对一个落难的人撒手不管。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兵,两代人供养47年,他回国后怎么报答?

孙邦俊站在一边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向着那个日本兵走了过去。

坐在地上的日本兵看到有个成年男子向他走来,本能的蜷缩着身体,却被抓住胳膊从地上拉了起来。

“老孙你干嘛呢!”围观的村民被孙邦俊的举动吓了一跳,还以为他要打人。

“毕竟是条人命,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饿死。”孙邦俊一边说,一边和日本兵比划着“走”的动作,示意跟着他一起走。

村民们纷纷劝阻他,捡个日本兵回去那不是自找麻烦吗?日本对中国干了那么多丧尽天良的事,万一这个日本兵杀人怎么办?

孙邦俊也知道这些道理,但他还是执意要把人往家里带:“都病成这样了,不会有事的。”

那个日本兵似乎也知道眼前的庄稼汉对他没有恶意,乖乖跟在了孙邦俊身后,一路回到了孙邦俊的家中。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兵,两代人供养47年,他回国后怎么报答?

难以平复的怨恨

回家后,妻子第一个反对,一个陌生的男人,不明来历,就这么在家里住下,这谁能接受?更何况还是个日本人!

孙邦俊开解老伴说:“就让他留下吧,他神志不怎么清楚,也不会做什么坏事,不管他的话迟早会饿死的。”

见丈夫这么坚决,妻子也只能无奈地答应,还找来旧衣服、旧鞋子让丈夫给这个日本人换上。

孙邦俊的儿女们也很反对,但拗不过父亲,只能同意让日本兵留下。

孙家人没意见了,但附近的乡亲们听说孙邦俊收留了一个日本兵后,全都炸开了锅。

有些脾气暴躁的村民直接找上门来说:“我们的孩子被迫去打仗,现在都了无音讯,你倒好,还收留了一个日本兵!”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兵,两代人供养47年,他回国后怎么报答?

孙邦俊的儿媳妇:王成香

甚至还有人抄着家伙过来,要打死这个日本兵为死去的乡亲父老们报仇,都被孙邦俊拦下了。

这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不断的劝说着乡亲们:“将心比心,好歹也是一条命,总不能看着他死啊。”

孙邦俊还不断的和大家保证,一定会看好他,不会让他干出什么坏事来。

这个日本兵就这么留在了孙邦俊家。

捡回来个大麻烦

日本兵被孙邦俊捡回家时,已经在外流浪了一年多,身上全是化脓的伤口,瘦得就剩把骨头,算是“半死不活”的。

后来还发现在他的左耳后侧有一个小拇指大小的弹孔,大概是有子弹从这打进去伤到了大脑,才让他变得无法自理。

日本兵又聋又哑,什么都不记得,脑子也不大好,经常会叽里哇啦的乱叫,谁都没办法和他沟通。

半夜睡到一半还会突然坐起身来跑到院子里呜呜地吼着,吼完就往地上一坐,开始疯狂地抽打自己的脸,打到青紫一片都不停手。

孙邦俊只能每晚都和他睡一块,一听到动静就赶紧跟着起来,以防他做出什么危险的事,等他“疯完了”,又拉着人回去休息。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兵,两代人供养47年,他回国后怎么报答?

如果这日本兵是个身强体壮的正常人,那么对孙邦俊家还会有所帮助,但这个日本兵什么都不会做,带他到地里锄草,只会把锄头扔到一边,蹲地上抓土。

让他去拔草喂牲畜,就盯着眼前的一小块地皮拔,拔半天都没有多少。

这日本兵干活不太行,吃得却不少。或许是在流浪的时候被饿怕了,日本兵吃饭的时候总是狼吞虎咽的,吃到捂着肚子一直哼唧都不知道停,生怕没有下顿。

在外人看来,这孙家就是给自己捡了一个大麻烦回来,自讨苦吃。

但孙邦俊却依旧尽心照顾,帮日本兵洗澡、穿衣,还得省吃俭用或是和人借钱带他去看病。

一位邻居回忆说,一天夜里孙邦俊敲开了他家的门说那个日本兵发起了高烧,想借点钱去给他看病。

在孙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日本兵的身体一天天好了起来,走路也不摇晃了。

或许是感受到了孙邦俊一家人的善意,这个日本兵慢慢变得安静起来,不再突然大吼大叫,见到孙家人还会咧开嘴笑。

周边的村民也不再像以前一样抗拒,还有村民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就拿着树枝在地上胡乱的划了划,第一个看上去像“李”字,第二个看上去有点像“同”,后面的字都不怎么认识,就干脆喊他“李同”。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兵,两代人供养47年,他回国后怎么报答?

日本兵(右)

1962年,孙邦俊患上了食道疾病卧病在床,弥留之际,他特意把儿女们都叫到床前嘱咐说:“(日本兵)他不懂事,没有人管不行,要照顾好他,尽量帮他找到日本的家人。”

最后,在儿女的陪伴下,这位善良的老人缓缓闭上了双眼。

遵循父愿,精心照顾

父亲离世后,一家之主孙保杰接过了照顾这个日本兵的担子,有人曾劝他,人是他父亲捡的,和他没什么关系,现在家里困难,不如撵走算了,但孙保杰哪怕再难都没有想过要撵过他。

因为日本兵的身份,也给家里带来过麻烦,给他们一家人扣上“勾通外国、里应外合”的帽子。

孙保杰曾经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召师范,却因为家里还“藏着”一个侵华日兵被拒绝录取,五彩缤纷的读书梦破碎了。

孙家的人到了适婚年龄,别人一听家里有个日本人都跑得远远地,但孙保杰还是找到了一个意中人——王成香,她并不在意孙家要照顾一个日本人,反而觉得孙家很重感情,有善心,是个好人家,愿意帮着一起照顾他。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兵,两代人供养47年,他回国后怎么报答?

1975年,夏秋换季之时阴雨不断,日本兵的关节炎发作卧床不起,孙保杰和妻子赶忙送他去医院,陪床护理彻夜未眠。

孙保杰后来还购买了《针灸学》等医学书籍,边学习,边实践,硬是练出了真本事来,让日本兵站了起来。

有人不理解,为什么孙家人能够如此尽心尽力、不求回报的照顾一个日本人?

那是因为在孙家人眼中,这个和他们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日本人已经和他们亲如一家,家里的孩子们也很喜欢和这个不说话的老人一起玩耍。

而这个日本兵虽然神志不清,但他分得清楚好坏,也对孙家人有感情,即便孙邦俊已经离开了很久,他还是会到孙邦俊生前居住的房间里坐一坐,或许他也知道,孙邦俊是他的救命恩人吧。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兵,两代人供养47年,他回国后怎么报答?

孙邦俊的孙子和被收留的日本老兵

漫漫寻亲路

孙邦俊还在世的时候就一直在帮这个日本兵寻找日本的亲人,但中日关系紧张,本就没有多少信息渠道,他多次找到政府的相关部门打听消息,都是无功而返。

到了1955年,中国开始遣返日侨,听到消息后的孙邦俊急忙带着日本兵来到南阳地区的政府寻求帮助,工作人员说需要登记真实姓名和家庭住址之类的信息。

但日本兵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记得,工作人员只能记了下到孙邦俊家的具体时间和一些外貌特征。

孙邦俊去世后,儿子孙保杰一直牢记父亲的嘱托,想要帮助日本兵找到日本亲人,但能力有限,就这么拖了下来。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两国之间的来往也日渐密切,孙保杰想着,这次应该能够帮日本兵找到他的家了。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兵,两代人供养47年,他回国后怎么报答?

他四处投书写信,到处奔走询问,家里的农活都交给了妻子和儿女们。

但这个世界这么大,日本兵又什么都不记得,要找到他的亲人谈何容易?

孙保杰不愿放弃,从乡镇到县城,再到市区、省城,能去的地方他都跑遍了,光是发信就发了100多封,为了筹路费,家里还欠了3000多元的外债。

1985年下半年,寻找无望的孙保杰夫妇甚至给这位日本老兵准备了寿棺,“如果真找不到,我们就给他送终。”

1989年冬天,孙保杰为日本老兵寻找亲人的消息传到了方城县,那里有一个日本籍妇女,在听说了老人和孙保杰一家的故事后非常感动,立马给日本的朋友写信,把日本老兵寻找家人的消息第一次传到了日本。

很多人都劝他放弃,但孙保杰清楚,日本兵已经渐渐老去,他肯定也希望能够在离开前和亲人们再见一面。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兵,两代人供养47年,他回国后怎么报答?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1991年春,一个日本友好访问团来到了南阳。

南阳外事办的工作人员听说后立马想到了辛辛苦苦寻觅多年的孙保杰一家,赶紧把这个消息告知了访问团,也告诉了孙保杰。

日本友好访问团听到居然有一户中国人家收留了一个日本老兵几十年后,都非常震惊和感动,急忙赶到了孙保杰家中。

经过访问团辨认,确认孙保杰家中的这位老人确实是当年日军遗留的士兵,但遗憾的是他们也无法和老人交流,无法得知他的身世和姓名。

看着日本老兵被照顾的精神饱满,身体也很硬朗,访问团的人都十分感动,不住的向孙保杰一家表示感谢,并承诺一定会尽全力帮助老人寻找家人。

访问团回到日本后,将日本老兵的的照片投往多家主流媒体,刊登在了报纸最羡慕的位置上,在本国引起了极大反响。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兵,两代人供养47年,他回国后怎么报答?

很快,就有5户人家联系到了报刊说那位老人是他们的亲人,遗憾的是后来都证实不是他们的家人。

就在寻找陷入僵局时,一位老人从报纸上看到了照片,立马就激动了起来。这位老人是已经离职的官员津田康道,他认出照片上的老人是当年和他在同一部队、同一小队的士兵——石田东四郎。

津田康道并没有马上和石田东四郎的家人们联系,而是先去确认这位老人的身份。

1992年4月,日本播州友好访问团抵达了中国南阳,津田康道也在其中,他直奔孙保杰家而去,看到那个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的老人时,他的手也止不住的颤抖。

津田康道用日语喊了老人的名字,虽然老人听不到,但他似乎也对眼前的人有些印象,嘴里发出了一些声音。

津田康道一边抹着泪,一边经翻译告诉孙保杰一家,这位老人名叫石田东四郎,毕业于日本农业学院,是个爱好和平的小伙子,1939年,被迫和他的二哥,石田元二郎夫妇参军来到中国。

而他之所以能认出来,也是因为两人除了是战友,还是很好的朋友。

不过仅凭津田康道的一面之词,也不能百分百的确认,于是回国求助于政府。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兵,两代人供养47年,他回国后怎么报答?

石田东四郎

1993年农历正月初五,在日本任教的华人于东海先生受日本有关部门的重托,千里迢迢赶到了孙保杰家,抽取了老人的血液样品带回日本,进行DNA鉴定。

好消息很快就传来:经日本秋田大医学院鉴定,证实这位老人就是出生在日本秋田县增田町的石田东四郎!

鉴定结果于1993年3月12日在日本《朝日新闻》等报纸上公布,迅速成为了日本民众的热门话题之一。

消息传回国内后,孙保杰也红了眼眶,父亲的遗愿,孙家人的期望,终于都实现了。

时隔47年重回故土

1993年4月7日,一封来自石田东四郎的弟弟,石田小十郎的信寄到了孙家:

“尊敬的孙保杰先生:

我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给您写信。您一家三代不顾自己深受苦难,仍然在四十多年时间里,以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收养和救助石田东四郎,对此,我们不胜感激。

我哥哥九死一生,幸运地能遇上您全家,不然早已不在人世了。我代表全家向您全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随函附上您和石田东四郎的邀请书各一份,请尽早办理护照手续,并前往日本驻华使馆申请签证手续。

我非常期待着与您的见面!”

6月,日本播州访华团再次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程,这一次,他们专程来接石田东四郎回家。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兵,两代人供养47年,他回国后怎么报答?

离开的这一天,孙保杰借钱雇了一辆车,全家人一起把石田东四郎送到了洛阳,妻子王成香带着孩子们看着日本爷爷和爸爸一起离开,孩子们都哭了,王成香也不住的擦着泪。

47年的朝夕相处,石田东四郎已经成为了孙家的一份子,是他们的亲人。

孙保杰一路将石田东四郎送到了日本。6月9日,63岁的石田小十郎在机场和他已经81岁的哥哥石田东四郎紧紧相拥。

石田东四郎似乎也认出了自己的弟弟,轻轻地拍着石田小十郎颤抖的肩膀,而一旁的孙保杰也悄悄抹着泪。

当石田东四郎和孙保杰乘坐飞机在大阪机场降落时,就被蜂拥而至的记者们包围了,当地的大小报纸以及各家电视台都对他们之间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报道。

孙保杰一直陪石田东四郎住了20天才离开,这个在中国生活了42年的日本老兵,对于自己从小长大的故土有了些许陌生,也对孙保杰十分依赖。

孙保杰回国后,他的弟弟石田小十郎还给他写信说,哥哥石田东四郎一直在找他,在家人的不停安抚下,用了10多天才适应。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兵,两代人供养47年,他回国后怎么报答?

为了表示对孙家人以及中国人民的感谢,日本成立了石田东四郎救援委员会,在全国掀起了募捐活动,被这个故事感动的日本民众纷纷慷慨解囊,筹集了600万日元送往了中国。

孙家人分文未取,全部用于家乡建设,在南召县建立“中日友好太(太山庙镇)增(增田町)植物园”,种满了象征两地友好的树木和花卉。

日本有关部门还资助让孙保杰的儿子孙禄峰到日本留学,在留学期间,孙禄峰结识了一位日裔巴西籍女留学生,两人喜结连理,还养育了两个女儿。

王成香还曾去日本看望过石田东四郎一次,看到他在那里生活得很不错,她也很开心,后来她起身要搞别的时候,石田东四郎也起身要跟着走。

王成香十分感慨:“当时我忍不住哭了,或许他认为南阳才是他家,毕竟大半辈子都在南阳过的。”

孙家和石田东四郎之间的故事感动了中日两国无数人,这一故事还被改编为了电影《生者的墓碑》,淳朴善良的孙家两代人一心一意、无私奉献的救助日本伤兵,让观众们都感慨万分。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兵,两代人供养47年,他回国后怎么报答?

孙邦俊、孙保杰,两代普通的中国农民心怀大爱,高尚无私,展现了中国民族的优良美德,构筑了中日之间的友好桥梁。

战争中,受伤最深的永远都是普通人,愿这个世界再无战争,希望永远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日本   南阳   访问团   河南   日本人   老汉   中国   村民   家人   家里   妻子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