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中国击溃印度,后来印巴战争爆发,毛主席:全力支持巴基斯坦

在上世纪60年代,位于南亚大陆的印度,气焰极其嚣张,向西发动印巴战争,向东持续欺压锡金(此时锡金还未被并入印度)、尼泊尔等小国。对于印度在南亚地区的横行霸道,我国并未给予过多的干涉。

62年中国击溃印度,后来印巴战争爆发,毛主席:全力支持巴基斯坦

也正是因为我国的步步忍让,让印度觉得中国是怕印度的,这时,驻扎在中印边境的印度士兵,开始蠢蠢欲动向我军挑衅,见我方并没有过多反应后,印方士兵开始有组织地侵略我国领土,更可气的是,印度政府在背后搞小动作,涉及我国西南地区未解放的领土。

俗话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国向印度发出多个警告无果后,印度依然我行我素,最后,中央下定决心:迅速向中印边境集结兵力,并公开在道义上支持巴基斯坦。

说到这里,很多人就有疑问,为什么印度会如此嚣张?印度敢侵犯我国的底气,到底来自哪里呢?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个问题:印度为何敢如此嚣张?笔者认为,这与印度的建国史有关,印度是从英国殖民地中独立出来的,在英国统治印度期间,就采取了拉拢上层人压迫底层人的管理方式,换句话说,在英国没殖民印度之前,印度的种姓之间的隔阂,还没有那么严重。

自从英国到来之后,印度社会就开始向两极化发展,高种姓的贵族和高僧,拥有社会绝大多数的财富,而底层人一贫如洗,只能给这些高种姓人做工讨生活。

不仅如此,英国人和印度高种姓人联合起来,不断给低种姓人进行精神灌输,导致种姓制度,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已经在印度低种姓人中根深蒂固的存在,低种姓人对这种生活状态,只能顺从地生活。

62年中国击溃印度,后来印巴战争爆发,毛主席:全力支持巴基斯坦

英国人离开后,印度的权力自然而然地落在了高种姓人的手中,这些人也被英国人所教化,他们满脑子都是效仿英国,向英国看齐,也因此,印度逐渐失去了独自发展的特性。

由于印度地理位置优越,占据着南亚绝大多数的肥沃土地,在地缘也有很大的优势,独立后,印度发展很快,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印度的国力不断增强,但其政治发展却朝着“集权”的方向,这时候,印度的首脑可以说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掌握着军队,又拥有国家的管理权。

这种权力的集中给印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贫富差距过大,阶层矛盾开始变得越来越尖锐,印度本身就有错综复杂的矛盾,因此,此时印度国内的发展还是非常混乱的。

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就意味着印度必须要经历一场重大的,旷日持久的改革。不过,印度的统治者们并不想采取“改革”的这种办法,他们根本就不想与民众分蛋糕。

他们就想到了另一个极端的方法:转移国内矛盾。也就是,通过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的注意力,这就有了这些年来,印度频繁地搞一些军事动作,晒肌肉的方式,试图转移国内矛盾。

其实印度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嚣张,他们只知道,只要能转移国内矛盾,即使付出再大的牺牲也是值得的,毕竟比起“大改革”所带来伤筋动骨的阵痛,至少这种方式仅仅是浪费一些开支,牺牲一些士兵的性命而已。

62年中国击溃印度,后来印巴战争爆发,毛主席:全力支持巴基斯坦

这就有了印巴战争。这场战争,名义上是印巴双方围绕领土(克什米尔的归属)等问题打起来的,但实际上,印度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而发起的战争。同样的道理,印度欺负东边的邻国,也是为了获得一些胜利来迷惑本国的平民们。

我们再来谈谈,第二个问题:印度敢悍然侵犯我国,其底气是从哪里来的?印度之所以敢侵犯我国,笔者认为,基于以下几点原因:西方国家的支持,我国西南地区省份的动荡,以及对自己军事力量的盲目自信。

我们都知道,印度脱胎于英国的殖民地,但这并不代表印度就痛恨英国,适逢冷战时期,西方国家在联合对抗苏联的同时,他们也想尽一切办法拉拢其他国家,例如,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不出意外,巴基斯坦也是西方势力要争取和支持的国家。

西方国家拉拢和支持印度,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防止印度倒向苏联;其二,利用印度来制衡中国。在冷战思维下,苏联和中国都是西方国家最大的忌惮,他们面对一个庞然大物的苏联就已经很费劲了,何况在苏联旁边还有一个潜在的超级大国——中国。

西方国家不得不防着中国,他们在全力对抗苏联的同时,必须拉拢一些盟友,时不时地给中国搞点破坏,给中国的发展造成一些障碍。于是,印度、日本等国就被英美国家拉拢起来,成为制衡中国的“门面”。

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假如没有中国,那么,美国必然会防备印度的,从另外一种意义来讲,我国其实是替印度挡枪了。

62年中国击溃印度,后来印巴战争爆发,毛主席:全力支持巴基斯坦

印度之所以敢骚扰中国,与我国西南地区“某自治区”是分不开的,我们再来说说“某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全国并没有完全解放,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抗美援朝,又牵扯了一大部分兵力。此时,我国西南地区的某些区域还处于未解放状态。当时,分裂分子必然要拉拢印度、美国等其他国家。

印度知道此事后,他们天真地认为,解放军在西南地区影响力不强,这就造成了对中国军队实力的误判,于是就有了印度政府的著名言论:印方希望西南地区与中国保持“半独立状态”。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印度对中国还是有一些顾忌的,他们之所以公开讲这段话,一来是支持这些分裂势力,二来是试探中国。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印度因为惧怕我国,将我国视为未来一个强大的威胁,才希望把西南地区分割出来,把该地区作为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军事“缓冲区”。

这就有了印度政府找各种理由,干涉新中国和平解放西南地区的举动,甚至,印度还想组织军队来阻止解放军和平解放西南地区。

后来,解放军成功解放这些地方后,印度政府看到木已成舟,他们又搞出了一个侵略政策,重新捡起英国曾单方面划定的“战略边界计划”,这就有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和“约克逊线”作为中印两国新的边界。

62年中国击溃印度,后来印巴战争爆发,毛主席:全力支持巴基斯坦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生产秩序尚未完全恢复,我国正忙于经济建设和抗美援朝,也没工夫腾出手来对付印度,这时候,我军在中印边境地区的防御状态很薄弱。

而印军看到了这种白捡便宜的好事,也没客气,在几次试探后,索性直接就侵占了东线的我国大片领土。在中印边境中线段,印度也同样占领了不少领土。

印度趁我国无暇西顾时期,侵略我国领土屡屡得手,这时候印度有点膨胀了,自认为已经成了亚洲第二大军事强国,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宿敌”巴基斯坦。

印度侵略我国领土时,我国正在干什么呢?自从印军在中印边境肆无忌惮地蚕食领土时,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意识到,现在如果不解决印度问题,后期再解决,就更加棘手了。于是,毛泽东果断地下达指示:“要尽快把这个问题解决掉!不能给子孙后代留隐患”。

时间到了1959年,我们西南地区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分裂势力在印度和西方国家支持下,公然掀起了叛乱行动,这些胆大妄为的武装分子公然袭击了解放军驻地。起初,我解放军并未想将事态扩大化,隐忍地坚守着。毛主席知道这种情况后,立即下达命令:“迅速平定叛乱,安抚百姓。”

解放军得到命令后,迅速集结起来,在当地老百姓的配合下,叛乱很快就被平息下去。后来,我军在调查“叛乱”的原因时,意外发现,“叛乱”行动的幕后黑手竟然是印度。

62年中国击溃印度,后来印巴战争爆发,毛主席:全力支持巴基斯坦

消息传到北京后,毛主席看完汇报后,很生气地说:“印度是得寸进尺了,把部队拉过去,驻扎在边境!”于是,这才有了大量的解放军驻扎在边境地区,与印军对峙起来。

毛主席这一命令,也改变了中印边境地区“有边无防”的局面,让印军向我方推进时遇到了铁板。我国做了这一步,其实还是给印度留了面子,我国领导人认为,中印两国还没到非打起来的地步,如果真要打起来,必定是两败俱伤的局面。

此时印军并没有收敛,他们反而觉得自己的国力、军力已经强大得可以比肩欧美国家了,他们并没有把我们的“用心良苦”放在眼里,反而,他们认为我们的“忍让”是“软弱”,这时,印军更加自大了,觉得自己就是一支无敌的军队。

印度尼赫鲁更是宣称:我们的国力、军力,可以同时对抗巴基斯坦和中国。更有意思的是,在1962年,狂妄自大的尼赫鲁竟然在媒体前宣称:

印度军队已经做好了准备……把入侵的中国军队彻底击溃。

尼赫鲁发言后,没多久,中印边境再起冲突,印度集结大军向中印边境地区开火,并对我解放军展开了猛烈的炮击。

远在北京的毛主席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召开会议,讨论中印边境问题,周恩来建议打一场自卫反击战。毛泽东费解地评价道:我实在想不通,尼赫鲁为何要搞我们。面对印度咄咄逼人的态势,毛主席果断下令:

既然中印无法和平,那么,尼赫鲁想打,就奉陪到底;俗话说,不打不成交,也许我们反击一下,边境就会安定下来……

最后,会议一致同意周恩来提出的“打一场自卫反击战”。

很快,解放军在中印边境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反击战,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击溃了印度几支王牌军队,并俘获一大批印度士兵。

62年中国击溃印度,后来印巴战争爆发,毛主席:全力支持巴基斯坦

兵败的消息传到印度后,举国震惊,整个社会都为之震动,原本被压制的社会矛盾,也瞬间爆发出来,整个印度都在关注着中印这场战争。

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虽然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获得了全面胜利,不过,考虑到邻国关系,做事留一线,在收复印军侵占的领土后,我军也没有继续推进,而是顺利地退回了国内。

对于我军的主动撤退,印度方面并没有领情,反而认为这是屈辱,这是仇恨,他们天真地认为:这是中国军队趁印军没有准备好,打了一场突袭战,如果印军经过周全的准备,中国军队绝非对手。

中国军队之所以教训印度,也与巴基斯坦有关。起初,我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好,巴基斯坦原本就是站在美国阵营的国家。而中巴关系之所以发生逆转,还得归功于印度。

对于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的一场惨败,被中国击溃的印度,根本就没有长记性。

1965年,印度政府为转移国内矛盾,还有克什米尔争端等原因,挑起了印巴战争(第二次印巴战争),而此时巴基斯坦由于实力、准备不足等原因,被印军打得节节败退,无奈之下,只能向其他国家求助。

巴基斯坦第一个求助的就是美国,但美国却采取了中立态度,表示不干涉两国的战争,而苏联方面则是完全偏向于印度,此时,巴基斯坦陷入了绝境。

后来,巴基斯坦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向我国求助,当相关人员将情况向毛主席汇报后,毛主席经过再三思考,毅然做出了决定:我们全力支持巴基斯坦。

于是,外交部向印度政府递交了一份强硬照会,其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印度必须在三天内撤出入侵锡金的部队,并归还所有侵占物,立刻停止一切入侵活动,并保证不再骚扰,否则,后果自负。

62年中国击溃印度,后来印巴战争爆发,毛主席:全力支持巴基斯坦

这个照会,当时被称为中国对印度的“最后通牒”。

印度方面看到我国发出的强硬的外交照会,显然有些害怕了,毕竟当初“对印自卫反击战”,解放军把印军打怕了,给印军留下了心理阴影,即便你们嘴硬,声称没准备好,但解放军强大的攻击能力,还是让他们心有余悸的。

为了挽回一点颜面,印度方面也发出回应:

如果发现工事,不反对将其拆除……可以放中国边民回国。

然而,中方并不满足这种避重就轻的回复,很快就下达了第二个“最后通牒”:中国要求印度必须在三天内,拆毁中锡边境中国一侧所有的侵略工事。

听到中国发出的第二个“最后通牒”后,印军还没等政府下令,就赶紧拆除了这些工事。就这样,我国从多方面策应和支持了巴基斯坦。

对于巴基斯坦的支持,我国出武器、出物资、甚至直接派出军事顾问,同时,在中印边境地区,解放军也伺机而动,牵制印军。

62年中国击溃印度,后来印巴战争爆发,毛主席:全力支持巴基斯坦

印度政府看到这一幕后,也明白如果执意再侵略巴基斯坦,必然会遭到两面夹击,打一个巴基斯坦已经很不容易了,再加上一个中国,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

最终,印度政府无奈地下达了撤军的命令,巴基斯坦也因此解除“亡国危机”,从此以后,中巴两国成为铁杆兄弟。

笔者认为,对于印巴战争,我国政府采取了高超的、灵活的军事外交策略。除了发出“最后通牒”向印度警告外,更多的是军事上的安排,印度害怕处于两面夹击的状态,不得不退兵,而我国在没有出兵的情况下,巧妙地处理了危机公关,还结交了一个铁杆兄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巴基斯坦   印度   西南地区   种姓   苏联   英国   边境   中国   年中   解放军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