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愿坚:军旅作家 用心用情用功为人民书写

1974年7月1日,由王愿坚、陆柱国编剧的电影《闪闪的红星》上映,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这部红色经典电影,教育了几代人,也影响了几代人。

王愿坚:军旅作家 用心用情用功为人民书写

王愿坚

王愿坚是著名军旅作家,他1929年出生于山东诸城相州镇的王氏家族,他的伯父王翔千是山东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在王翔千的影响下,王氏家族有多人投身革命。1944年7月,在王翔千的安排下,15岁的王愿坚来到山东抗日根据地,参加了八路军。

战火纷飞的莒南,是八路军奋勇抗战的战场,也是王愿坚成长的摇篮。他在遗作《人民的乳汁》中写道:“人民军队是我的家,莒南人民把我养大成人。”

在反“扫荡”斗争中,他被隐蔽在老乡家里,房东大娘把仅剩的两个窝窝头给了他,而把花生皮嚼碎喂给两岁的女儿。这一场景深深印在他的记忆里,成为他的短篇小说《党费》中的一个细节。

对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是王愿坚后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源泉。他先后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报社编辑和记者。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

1953年,王愿坚到福建东山岛采访,路途中在访问一些红军老战士时,听到了许多壮丽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极大地震撼了王愿坚。回来后,他克服了从新闻报道过渡到文学创作的重重困难,完成了他的第一篇小说《党费》。此后,又陆续写出了《珍贵的纪念品》《粮食的故事》等作品。

“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王愿坚在短篇小说《七根火柴》里讲述的一位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土甘愿牺牲自己,把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委托战友交给部队的故事,曾经让无数读者流下感动的泪水。

1956年至1966年,王愿坚参加“解放军三十年征文”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在访问老干部、老红军和整理来稿中,他听到了更多感人的故事,他觉得有责任把这些故事告诉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一代受到革命传统教育。这一时期,他创作出了《七根火柴》《后代》《亲人》《普通劳动者》等十几个短篇小说。

1972年至1975 年,王愿坚几次重走长征路,沿着雪山、草地、大渡河等长征路线,追寻革命前辈们艰辛崎岖的革命历程。他访问当地群众和红军老战士,采访了100多位老将军和9位元帅,收集了大量红军题材的资料,他立志“写尽红军英雄志”,将革命先烈和前辈的高贵品质和精神财富用文字转述出来,让更多的人受到感染和教育。

这种想法就像是一盏灯,照亮着王愿坚几十年的创作道路。《灯光》《三人行》《草》等一批优秀短篇小说,《闪闪的红星》《四渡赤水》等剧本,无不展现着革命者的坚定信仰和坚毅的革命精神。

1991年1月25日,王愿坚因病于北京逝世,终年62岁。

王愿坚终其一生孜孜不倦地为人民创作革命斗争题材作品,多部作品被收录进中小学课本,被译成多种文字向世界发行。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军旅作家,他作品中令人震撼的故事至今让人深受感染,并永存鼓舞人心的力量。(大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朱军 记者 赵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莒南   红星   党费   人民军队   军旅   山东   短篇小说   用功   红军   火柴   用心   作家   故事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