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毛主席曾三次登上故宫城墙,却为何一生绝不踏进故宫半步

1954年5月,社会主义建设大潮在新中国进行得如火如荼,为了更好更快地建设新中国,苏联专家建议要对北京这一古城重新规划,在古城中建设中央行政区。

1954年,毛主席曾三次登上故宫城墙,却为何一生绝不踏进故宫半步

苏联专家建议一提出,立马遭到国内一大批人的强烈反对,其中就包括我国近现代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张奚若等人,他们积极向中央陈述改造北京古城弊端

在中南海办公的毛主席得知这一情况后十分重视,北京不仅是座古城,富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意义,主席也对其有着很深的个人情感。

为了更好地做出决策,主席决定亲自前往故宫进行实地考察,在短短4天的时间里,3次登上故宫城墙,步行绕行了故宫一圈。

令导游和陪同人员诧异的是主席三次登上故宫城墙,一次也没有进入故宫,更让后人离奇的是,主席办公居住的中南海与故宫距离并不远,老人家一生却也没踏进故宫半步!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1954年5月中旬,负责毛主席出行的人员突然接到主席要去故宫看看的通知,这让出行人员感到既惊奇又欣喜,机关入京后毛主席十分反感有关人士要把办公地点设在故宫的建议。

北平和平解放后,从西柏坡入驻北平的中央机关为了更好地领导全国解放事业急需新的办公地点,傅作义给毛主席准备了两个办公地点;第一个就是故宫,另一个是北京西郊的香山。

面对这两个地点,很多人士认为毛主席作为领袖搬进故宫是最好的选择,令人没想到的是建议刚一提出,就遭到主席的言辞拒绝并几乎用命令式的口吻说道:“故宫不适合我党办公!”

1954年,毛主席曾三次登上故宫城墙,却为何一生绝不踏进故宫半步

后来由于香山距离北京中心太远,交通不便,不利于其他同志找主席汇报工作,主席不得不考虑更换办公地点,即使这样主席也没动过搬进故宫的念头,而是选择了当时条件简陋的中南海。

接到通知的出行人员按照主席出行不声张,不打扰群众的指示,在5月17日下午主席乘车来到悄悄行至神武门前。(有说主席登故宫的时间为4月18、20、21日三天,这里以环球网、文汇记忆为准)

穿着灰色中山装和白底布鞋的主席和保卫科长韩炳文以及临时借调来的向导从神武门东坡道登上城楼后,顺着城墙向东走,几人一行边走边看,故宫全景一览无余。

向导虽然是临时借调来的,却是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对故宫非常熟悉,这让主席十分高兴。

他本想在走到东华门时引着主席进入故宫,没想到的是主席在设在东华门门外的文物展览处停了下来,看着一个个陈列的文物,驻足良久直至黄昏,完全没有要进入故宫的意思。

5月19日,主席再次乘车来到故宫,由午门登上城墙,继续参观出土文物展览,看到精彩的文物时,主席连连赞叹,还不时地向身边人员讲述文物的来历。

在参观近两个小时后,身边人见主席对展览的文物有十分浓厚的兴趣,便劝说道:“主席,您和您老师保护的文物都在里面呢,要不进去看看吧”。

1933年,日本华北驻屯军推动的华北五省自治运动愈演愈烈,北平时刻有陷落的危险。

1954年,毛主席曾三次登上故宫城墙,却为何一生绝不踏进故宫半步

为了保护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不被日本人掠夺流失海外,很多爱国人士自发地将文物拣选13427箱又64包分批运往上海,后运至南京,南京沦陷后又运至重庆,直至日本投降后才回归。

而在其中毛主席在湖南师范的恩师易培基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故宫博物院第一任馆长,为了保护这些文物,他费尽心血,饱受委屈。

1954年,毛主席曾三次登上故宫城墙,却为何一生绝不踏进故宫半步

在故宫宝物面临被拍卖掉时,他顶住压力力求张学良,才最终将其留了下来,令人叹息的是易培基没有看到日本投降,文物回归,在文物安全转运后不久便因病去世。

“师父有事,弟子服其劳”,1949年保护故宫的重任落到了主席身上,东北百万解放军出关南下相继攻克了天津和张家口,北平以成孤立之势,随时可以解放北平。

相对于即将胜利的喜悦,主席却满面愁容,当时很多国军仍抱有幻想,很多士兵纷纷涌入故宫,架设重炮、布置火力点、构建防御阵地欲做最后一搏,一旦解放军强攻,在炮火的摧残下,故宫将不复存在。

为了保护整个中华民族的瑰宝,主席一面多次给平津前线的聂荣臻、罗荣桓发电要求部队不得使用重武器,人手一份会有文物标识的地图。

要求甚至详细到若在进攻中,敌人躲进文物机关里,不允许强攻,可以使用谈判的方式来使其缴械.........

1954年,毛主席曾三次登上故宫城墙,却为何一生绝不踏进故宫半步

另一面主席积极与北平守将傅作义举行谈判,争取和平解放,为了表示诚意主席还亲自给傅作义写了一封信:

“本军奉命征讨,全为吊民伐罪。贵将军不敢野战,率领数十万军队退入平津,据城抵抗,使两城人民受尽痛苦。本军迭次通知贵将军及贵属,顾念两城数百万人民之生命财产,数千年之文化古迹,国家前途所系之轻重工业及贵属官兵之身家性命,提出和平缴械或出城改编两项办法。”

所言陈述形势利弊,尽显国家大义,终于在举行多次谈判后,傅作义将军深明大义通电与国民党彻底决裂,北平得以和平解放。

为了感谢傅作义将军对历史做出的巨大贡献,建国后主席遵照将军的意愿,让其做了新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长。

主席一生酷爱书法,尤喜草书且成就极高自成一派,人称“毛体”;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名家书法碑帖给予主席极大帮助。

故宫至今保存着主席两次借阅记录,一次是20件书法作品,另一次是26件,每次都让秘书集中起来放在身边以供观摩。

不仅如此主席个人也拥有几件传世名作,其中《兰亭十三跋》以及友人所赠的《双鹤瑞舞图》主席尤为喜爱。

1954年,毛主席曾三次登上故宫城墙,却为何一生绝不踏进故宫半步

毛主席友人

主席认为写字能够让心静下来,所以闲暇之余除了读书便拿来碑帖翻看,以便让自己快速静下来心来处理其他事物。

可后来主席将这些藏品统统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用来充实故宫的藏品,1951年他将这些书法珍品交给了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郑振铎,并附信一封:

“据云此种手迹甚为稀有,今送至兄处,请为保存为盼”

在主席心中故宫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于他个人而言故宫是他青年时心灵慰藉所在。

1918年,胸怀大志,视万户侯为粪土的毛主席为了寻找一条救国救民道路来到北京为湖南学生筹集赴法留学费用,然而事与愿违来到北京后谁也看不起这个穿一身洗的发白的长衫,且操着一口湖南话的大个子。

一次为了能够听自己偶像胡适先生讲课,虽坦诚想告诉自己来历并表示只是旁听一次却也被无情赶出教室。

不仅留学费用无处筹集,连日常生活也极为困难,北京冬天极为寒冷,由于拮据同行几人只好将仅有的一件大衣轮流穿御寒。

以至于过了很多年,早年北京生活印象依然深刻,1935年他对美国记者斯诺说:

“我自己在北京生活条件很可怜,住在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同另外七个人住在一间小屋子里。我们大家都睡在炕上的时候,挤得几乎透不过来气来。每逢我要翻身,得先同旁边两人打招呼。”

1954年,毛主席曾三次登上故宫城墙,却为何一生绝不踏进故宫半步

毛主席与斯诺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要强的毛主席不得不求助于恩师杨昌济,最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找了一份图书管理员的差事,一月仅两枚大洋。

每次在图书馆想与人交流救亡图存,鲜有人与他谈话,偶尔极个别的,也因听不懂主席的湖南话,寥寥数句便借有事离开。

这时故宫给了主席极大的心灵慰藉,他说:“故宫的美对我是一种非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补偿,在庭院里,在故宫庭院里,我却看到了北方的早春。北海还结着坚冰的时候,我看到了洁白的梅花盛开。”

1954年,毛主席曾三次登上故宫城墙,却为何一生绝不踏进故宫半步

赴法留学费用最终还是民主人士章士钊慷慨解囊两万大洋资助,主席离开北京后便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革命生涯,但故宫却在心中留有别样的情感。

以至于两次游览故宫后,主席仍意犹未尽;在5月19日游览完故宫后,第二天主席又乘车来到神武门登上城楼。

与第一次游览参观不同的是,第三次(5月20日)游览则沿着城墙向西走,与第一次游览两次算起来刚好绕着故宫走了一圈。

看完西边城墙防空部队演习后,他忧心忡忡地说:“高炮部队设在这里不好,敌机飞到这里再打就晚了”。

游览至晚7时,主席还想观看宫殿内的文物展览,由于当时没有照明设备,无法继续参观,只好向大家挥手道别。

三次游览,主席除了在第三次留下珍贵照片,至此之后便再没来过,陪行人员后来回忆说:“三次游览结束后,看了故宫一圈,主席心里对故宫可能有了决策”。

1954年,毛主席曾三次登上故宫城墙,却为何一生绝不踏进故宫半步

然而这个“决策”,主席在心中酝酿了4年之久,才有了最终决断。

1958年《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出台,里面的一句话将主席的意见表述得十分明确,“故宫要改建”。

要拆除绝大部分北京城楼,将其改变为“百万群众尽情欢乐的地方”,就是天安门以及故宫里的一些建筑物也要改造,改成“群众性的文体、休息场所”。

这份说明摒弃了梁思成在北京西边建设“新北京”,以完整保存古北京全貌的建议,这一建议成本实在太高。

文件出台后,党内有很多同志都不同意这份改造意见,张若溪更是公开表示过,说这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既往、迷信将来。”

面对如此阻力,且对故宫有深厚感情的主席知道这个决策不好下,不然不会酝酿四年之久,但这个决策他下极为决绝。

故宫不仅有着文物特质,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新中国虽然已经成立,但是2000多年的封建残余依然深入人心。

中国时刻有着社会倒退,重新滑入中国历次农民起义轮回的危险,“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1945年7月,一批民主人士访问延安,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参观结束后,与毛主席交谈中提出了自己的历史周期律之论:

1954年,毛主席曾三次登上故宫城墙,却为何一生绝不踏进故宫半步

黄炎培

“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苦困难,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

黄老说到情绪激动处言道:“一部历史,‘政 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人能跳出这个周期率”。

言罢虔诚向毛主席请教:“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就是希望找到一条新的道理,来跳出这历史周期支配.........”

主席认真听完黄老的言论后,答道:“任之先生,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那就是民主,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只有人人起来负责,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才不会人亡政息。”

然而长期处于小农经济和散漫生活方式下的人民存在着严重的乡土观念、宗族观念、排外挂念、享乐观念。

2000多年封建社会思想依然在中国大地上根深蒂固,他们甚至弄不清楚什么是革命,认为革命就是改朝换代;一个政权推翻另一个政权,你方唱罢我登场;无非就是换一个人当皇帝而已。

主席深知中国历史上,农民不堪压迫与剥削,揭竿而起、上山称王的不乏其人;最后不是落草为寇,就是接受招安,极个别成功当上皇帝的,也只是重复封建王朝新旧轮替而已。

1954年,毛主席曾三次登上故宫城墙,却为何一生绝不踏进故宫半步

再看近代以来孙中山历经几十年,呕心沥血进行革命,推翻清朝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建立共和后,袁世凯担任大总统没几年就要恢复帝制,要把中国重新拉回封建时代。

时刻以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继承人自诩的蒋介石又怎么样,创建黄埔的初衷本是以党建军,以党控军破除旧军队私有化的弊端,最后党指挥枪变成蒋指挥枪,甚至狂妄到“我在故党在,我亡党亦亡”。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中国要跳出历史轮回,避免成为“陈胜吴广第二”、“李自成第二”、“石达开第二”时刻在主席心中萦绕。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主席为了防止党内人士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城后被腐化,为了让党戒躁戒躁,继续艰苦奋斗,继续革命,不成为“李自成第二”,他找来《甲申三百祭》翻看并组织党内一起学习。

1954年,毛主席曾三次登上故宫城墙,却为何一生绝不踏进故宫半步

李自成画像

就在进入北平的前一夜,主席心绪难平一直睡不着,又找来《甲申三百祭》翻看,在第二天启程“进京赶考”的路上,他特意与周总理反复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不做李自成,我们共产党人都要拿个好成绩!”

“决不当李自成”成为主席自我警醒的一句话,可进入北京后却有许多人把毛主席当成李自成。

一次毛主席老家来人,吵着要见毛主席,毛主席无奈只得先去见见家乡的父老乡亲。

乡亲们不知道什么是共产党,也不知道什么是共和国,认为自家人当了主席,天下就是毛家的。

老家人问主席:“伢子(主席小名叫石三伢子),咱们国号定了没?”

主席:“定了,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你们觉得好不好啊?”

乡亲们觉得听起来不错,问道:“啥年号呢?”

主席答:“采用公元纪年,今年是1949年。”

乡亲们问了几句,这才袒露出来京的目的,“伢子呀,现在咱们毛家人做了天下,你打算怎么封我们呀,我们也好帮你看着天下呀”。

具有这些想法的不仅仅是主席的老家人,就连党内的不少官员也认为革命成功了,是该享受享受了。

1951年刘青山,张子善被查出贪污3.78亿元,得知此事的毛主席大怒后十分痛心,他多次告诫不要被敌人的糖衣炮弹击垮,进城还没几年党内就出现这样的问题。

1954年,毛主席曾三次登上故宫城墙,却为何一生绝不踏进故宫半步

刘青山,张子善公审画面

按照历史周期率,封建王朝第一代励精图治,第二代勤勤勉勉,第三代小心翼翼,第四代安逸久了可能就会出问题。

在处决刘青山、张子善后,毛主席常常陷入沉思,自我发问的状态,“为什么进城后,有些人就开始变了呢?”

封建思想、宗族观念、排外挂念、享乐观念可见在新中国成立后依然大量存在,中国人民为了共和,花费了多少心血,多少仁人志士倒在这条路上。

如今新中国好不容易成立了,还有不少人坐着封建官僚的美梦,要作威作福成为一个新的阶级,变成人民的对立面。

主席三次登上故宫而不进,也许就是为了表明他的决心,紫禁城是2000多年封建皇权的象征,为了避免新中国滑入历史轮回,他要与封建残余做个大决裂。

随后不久全国掀起三反五反运动,并加快扫除文盲运动,让共和、民主真正深入了人心;随着大环境的改变,故宫改建的最终结果毛主席还是站在了保持不变的那一派中。

然而“绝不做李自成”这句话一直警醒着他,三次登上故宫后再也没去过一次,也许在第三次游览时留下的那张照片,就是主席在与故宫告别。

作为个人他是喜爱着故宫的,作为领袖他又是坚决抵制故宫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故宫   城墙   北平   伢子   湖南   党内   新中国   北京   文物   主席   曾三   何一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