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大将粟裕辞世,其绝无仅有的讣告通知,为何没有将帅质疑?


1984年2月5日,开国大将军粟裕大将军阖然长逝,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举国皆悼!而他的讣告中写着这样一句:“尤其擅长指挥大规模作战,生前指挥百万大军作战。”这是一众开国大将军所没有了的,就连元帅级别也不曾有过这样的讣告。与他一众的如谭震林将军,甚至是刘伯承元帅都无如此特殊讣告,可见其特殊性,那为何有这样特殊的讣告呢?


提起粟裕大将军屡屡战功中,不得不提起他在淮海战役中的贡献!指挥全军作战,立下汗马功劳,毛泽东也给出这样的评价:“ 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可见其在淮海战役中显赫的战绩,也体现其大规模兵团作战的军事才能。


1984年大将粟裕辞世,其绝无仅有的讣告通知,为何没有将帅质疑?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是对抗于国民党军队徐峙在徐州的军队的战役。淮海战役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是决战中的决战。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当中最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战役、是涉及范围最大,伤亡最多,杀敌最多,影响最大的战役,也是解放军大三战役中最有意义的战役。


在此战役中,反攻阶段,在国民党黄百韬、李弥以及邱清泉三大兵团17万人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以雷霆扫穴之势攻破了济南城,解放了全济南。一战击溃了国民党的重点防御计划,打得国民党军队抱头鼠窜,菏泽、烟台等地国军纷纷弃城而逃。


大战得胜,在许多高层都主张求稳,步步为营的战略计划的时候,粟裕大将却在这个时候突然站了出来,表达了要“迅速发起第二场战役”、“摧垮国军有生力量”的主张。这一主张与毛主席不谋而合,在两人一心的尽心的战略部署中,党中央才决定同意了粟裕大将的决策,对国民党军发动了第二次的反攻。


但是粟裕大将并没有着急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正面硬碰硬,而是玩起心理战,全天不停地发号施令,混淆国民党高层的视听。由于不知道我军准备打还是先休整,国民党军队的弦一直紧绷不已。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国民党军心神憔悴,导致对战局做出了错误的预判。

1984年大将粟裕辞世,其绝无仅有的讣告通知,为何没有将帅质疑?

当他们以为我军仍在休整时,殊不知我军早已离开,向徐州发起了总攻。驻守于此的黄百韬和刘峙军团,是国民党为数不多的精锐。为了能够将其一举打垮,粟裕采用对两人进行“分而歼之”的战略,成功歼灭了黄百韬的10万大军。


之所以能够如此轻易地剿灭黄百韬部,除了因为我军表现优越外,还有着国民党军队内部的缘故。国民党军队黄百韬和刘峙两人玩起心机,刘峙在面对徐州求援时,居然为了自保拒绝了黄百韬的请求。导致了黄百韬军团无力对抗我军队的全力进攻,很快就被我军团灭,淮海战役自此国民党劣势不可挽回,我军大获全胜。


粟裕大将的指挥大兵团作战能力不仅仅体现在淮海战役,还尤其突出在孟良崮战役中。孟良崮战役是粟裕所指挥的大兵团作战战役当中,危险系数最大,难度最大并且胆子最大的战役。但是粟裕大将也凭借其卓越与独特的军事才能指挥军团赢下了这场硬仗。


在孟良崮战役之前,国民党七十四师和其他精锐部队共计四十五万余人对我军十万人发起总攻。我军要在陷入包围中突破,形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此绝境情况下,粟裕将军一改党中央的一贯防御作风,毅然发动孟良崮战役。值得一提的是,粟裕大将所采取的突破与反突破的战略计划,是针对国民党最强的号称“御林军”的七十四师张灵甫军团而发起的。


1984年大将粟裕辞世,其绝无仅有的讣告通知,为何没有将帅质疑?

粟裕将军一改党中央领导集体核心战略,挑强出击,大胆将重心放在突破七十四师上,给军队下了死命令:“歼灭整编七十四师,活捉张灵甫。”在这种强烈的压力下,我军前赴后继,破釜沉舟,以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毅然投身于战场之中,以死命令为使命对七十四师进行突破。


在15日时,张灵甫军团便支撑不住,逐渐败退,我军乘胜追击,不放过张灵甫军团一兵一卒,终于在16日将张灵甫军团进行全歼全俘。在这次战役中,粟裕大将军的功劳不言而喻,陈毅元帅在听到捷报时狂喜:“我在电话里向全体将士们祝贺!”孟良崮战役使得我军士气大振,已知无论什么样的敌人都将可以歼灭,也极大的挫败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为日后战争的胜利种下星火。


粟裕大将军的传奇一生也跟其出身有关,1907年8月10日,粟裕出生在湖南省怀化市的一个乡村里。与我党其他领导不同,粟裕生在地主家中的。但是,粟裕却并未成长为纨绔子弟,反而深受家仆“扫地僧”阿坨的影响,对当时行侠仗义向往,替穷人打抱不平。


当时湖南土匪军横行,到处都是烧杀抢掠的土匪,国内局势动荡不安。政府军都无力对其进行管束,只能放任土匪进行发展,导致湖南多地民不聊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粟裕大将较早地接触到了枪械等武器,也为他日后能够锻炼其军事才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84年大将粟裕辞世,其绝无仅有的讣告通知,为何没有将帅质疑?

日后成为我军将领时,也有不少人问粟裕大将军为什么加入党组织。他说也是因为阿陀的悉心教诲,教他习武,教他要保护贫苦的百姓。对于这一点上,粟裕将军也曾多次在会议上提起:阿坨就像他的好朋友,但是同时又是他的启蒙老师,教会他很多。


1925年他成功地入学了湖南第二师范学院。校长是一位极具开没思想的先进人士,给粟裕大将军带来了一个新的风气,新的活力,也给粟裕大将军灌输了很多关于先进的思想。在这里,苏裕大将军接触到了很多先进的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萌生了打到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思想,打倒军阀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


后来由于军阀战乱,使得湖南二师校长被陷害而被抓,他的求学生涯也变得坎坷起来。1927年粟裕大将军加入中国共产党,起身就先参加了南昌起义,在一众小兵蛋子中就能脱颖而出。1928年跟随毛泽东参加了湘江起义,并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能力。


在红军时期,他的军事才能被一步步地挖掘出来,经过红军大大小小的战役,也经历过风餐露宿。也正是经历了红军的惨烈,才一步步地坚定了自我的内心。他的军事才能被一众中央领导所引导,但其实粟裕大将也是有思乡想家的时候。但他深知,如果战争不能结束,那么,即使再念思乡和亲人,也不能够回家。


1984年大将粟裕辞世,其绝无仅有的讣告通知,为何没有将帅质疑?

就是这样一位,一生为了解放全中国,一生为了人民而无私奉献的老将军,却也会受到来自他人的诋毁。第一次是在1934年被不怀好意的乐少华涂以罪名“反政治委员制度”。


乐少华是王明一派的一支,在一次粟裕大战回来之后开会的时候,团长寻淮庆与粟裕打了个招呼,便让在上面讲话的乐少华呵斥到:“我在上面讲话的,下面的讲什么呢?”这是给团长一个下马威,即使很扫兴也只能就此作罢,另外在此之后团长听闻战绩胜利,大喊叫好并且叫他们乘胜追击,但是此时乐少华便说到:“站住!政委制度不要了?回来回来!”


乐少华不顾大局,一意孤行地利用自己的职权进行乱指挥,错失了乘胜追击的大好机会,并且还将粟裕大将扣上了反对政治委员制度的帽子,虽然后来党中央问起为何不追击的事情,乐少华才就此作罢。


但是这也让粟裕老将蒙受委屈,受到监视 而这仅仅是因为乐少华个人的滥用私权,蛮横无理。在他眼中,只有他也就是政治委员会政委有权利能够指挥军队,不承认其权力的都是反对派,用自己的“最高决定权”进行乱指挥。


第二次是1936年被诬陷参与了分裂省委活动。1935年,挺进师进入浙江后,实力虽然逐渐放大,但是却也连连陷入重围,所以失去了与党中央以及中央领导的联系。在此情况下,粟裕将军与其他几位领导人建立了临时省委小组,以此来协调各部分的矛盾。


1984年大将粟裕辞世,其绝无仅有的讣告通知,为何没有将帅质疑?

但是,由于当时刘英和叶飞的政治和军事主张有所分歧,导致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而随着矛盾的不断激化,刘英竟然想要采取武力措施,将叶飞一派的人彻底打压。随即,在刘英的攒动下,临时省委向粟裕将军下令,要求粟裕抓捕叶飞等人来开省委委员会的会议,并且对其进行武装监督。


然而,粟裕对此感到特别的震惊,并且写信给刘英,想以此化解矛盾。好在虽然在武装的强力压制下,但叶飞还是脱险了。由此,刘英等人便认为粟裕有意故意为之地放掉叶飞,以此来分裂省委。说他参与了“叶飞、黄道分裂省委的活动”、“全盘否定浙西南工作”。


随即以“违抗省委指示,放跑了叶飞”为由,派了一个班监视粟裕,剥夺了他的行动自由。接着在组织上又给了粟裕留党察看的处分,撤销了他的师长以及各种领导权力,降为省委办事处主任。但是即使粟裕大将受到了这样的蒙冤,也丝毫不怠慢,对党中央的决定以及省委的命令严格执行。


尽管受到了刘英的错误指挥和恶意诋毁,但仍旧凭借一己之力在闽南地区组建了一支最强战力的游击队。大部分人可能都听过邓小平三起三落,但未曾听闻粟裕大将两次蒙冤。


1984年大将粟裕辞世,其绝无仅有的讣告通知,为何没有将帅质疑?

虽然有别有用心者对粟裕将军刻意诋毁,但是不少开国大将军以及党中央领导等都对其赞赏有加。陈庚与粟裕两大将军惺惺相惜,一次在军队中有人说粟裕大将不会打仗,平时内敛的低调的粟裕默默承受不予反驳,只用着行动去证明自我。而陈庚作为老战友看不下去,便说:粟裕不会打仗,那你们告诉我谁会打仗,我想请他站出来让我见识一下。


刘伯承元帅也坦言如果自己不带兵了,将会把兵交给粟裕。即使是向来自负的林彪,也明确表示他打仗都不像粟裕那样有勇气和决心。陈毅和朱德元帅也对他评价颇高,说他是战事的接班人,说他带兵打仗越大越神,越大越妙!


这些都是有着赫赫战功的大元帅大将军等人的评价,难道还不及不法分子的诋毁嘛?况且即使是这样,粟裕大将军也不曾骄傲自满也不曾因为蒙冤而消沉,反而更加努力去改变这种错误的状况,用自身事实去行动。


粟裕大将军也和乡里乡亲的老百姓亲切和谐,1944年初的一天,粟裕在驻地苏中老乡陈子群家开会。他的手下将他的马拴在了陈子群家的枇杷树下,等他开完会出来时,发现他的马把枇杷树下半部分全给啃完了,只剩下了白白的树干。


这让粟裕大将军尴尬不已,只好尴尬地看向陈子群并且掏出钱财来向陈子群赔偿,并且饱含愧疚地要赔钱并且为他重新栽一棵树,但是当时没有枇杷树了,便买了一颗杨桃树苗为他亲自插在了门前。对此,陈子群百感交集,和周围的村民赞叹到,真是人民的好领导!


1984年大将粟裕辞世,其绝无仅有的讣告通知,为何没有将帅质疑?

被后人称赞的中国两大战略家,一个是毛主席,另一个便是粟裕将军。粟裕大将军之所以能够得到这样特殊且光荣的讣告,除了因为他卓越的战略才能和军事能力,还有他低调做事的默默承受,不曾抱怨,与民亲切,与人为善的优良作风。


作为全军、全党、全国所公认的“十大将之首”、“无冕之帅”,粟裕获得“尤其擅长指挥大规模作战,生前指挥百万大军作战。”得如此殊荣,可以说是实至名归、毫无争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淮海战役   大将   党中央   讣告   将帅   作战   大将军   我军   国民党   省委   战役   将军   通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