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之父南仁东!打造“中国天眼”,让全世界向中国提交排队申请

2021年3月,由中国自主建造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即“天眼计划”正式向全世界开放。此消息一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上百个组织机构,纷纷向我国投递申请。而想要了解该计划的详情,时间还得倒回1993年的那次国际会议。

天眼之父南仁东!打造“中国天眼”,让全世界向中国提交排队申请

1993年的国际无线电联大会上,10余个国家的科学家在地球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提出建造巨型望远镜的计划。在此之前,人类就已经凭借对神秘宇宙的向往,先后实现人造卫星发射、载人航天、登月等壮举。但对于连接宇宙与地球的巨型望远镜,还是个未知数。

当时,中国一位科学家便说:“咱也建一个。”

彼时中国刚将载人航天系列加入国家计划,众所周知的“神舟”也尚处启动阶段,所以对这位科学家提出建造巨型望远镜的想法,大多数人都不看好,认为步子不能一次性迈大了。

但这位科学家却认为可行,于是向上级提交拟制计划,并获得批准。这个计划就是此后震惊中外的FAST,而这位科学家则是负责该项目的总工程师,“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丢弃名利,逐梦“天眼”

1945年南仁东出生于我国吉林省辽源市,他从小就成绩优异,因此得到了众多师生的认可,将他作为学习上的榜样。南仁东自小就对一些天马行空的东西充满了无限的想象,他会向父亲请教关与星星,关于月亮,关于是否存在更广阔空间等问题。

1963,南仁东凭藉着理科状元的优秀成绩被当时的清华大学录取。其中存在一个小插曲,南仁东原本想攻读建筑专业,但由于当时国家刚开始进行各种科技和无线电的专业建设,因此该类型学科当中急缺人才,南仁东就这样阴差阳错地进入了无线电系。

天眼之父南仁东!打造“中国天眼”,让全世界向中国提交排队申请

聪明、努力的人无论在哪里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南仁东就是这样的人才。在清华大学的无线电专业学习过程当中,他展示出了极高的天赋,得到了导师的高度认可。继而在1978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继续钻研无线电的相关专业领域。当时,中国的无线奇缺人才,然而国外的无线电领域已经发展得十分优越。相比之下,南仁东想要在无线电领域专研透彻,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

期间,曾有国外的组织向南仁东抛出橄榄枝,以高薪聘请的方式聘用南仁东到国外进行无线电的相关研究。据了解,该薪资是当时南仁东国内薪资的300倍左右。但南仁东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这个高薪聘请,而是选择留在国内,为我国的无线电事业持续奉献。

对于FAST计划的提出并不是南仁东的一时兴起,而是思虑良久。早在1984年南仁东就先于很多国家开始使用长基线网对活动星系核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研究和观测。这在当时国际上是比较有前沿性的决定。南仁东对于该系列的研究还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因此先后主持完成了国际上高达10余次的观测研究。与此同时,南仁东都还在除无线电领域之外取得了更为优质的成就。比如利用VLBI,建立属于我国自己的图像处理中心,研究相关研究数据等。

天眼之父南仁东!打造“中国天眼”,让全世界向中国提交排队申请

南仁东凭藉自己对于无线电的坚持与热爱,将国内的这一研究领域慢慢提升到国际水准。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南仁东曾经对星星,对月球以及无垠宇宙的向往越来越深,加上当时的将国外已经有许多国家开始深入了对宇宙空间的探索研究。因此,南仁东对广阔浩瀚宇宙的探索欲望在不断萌芽。

于是就有了开篇的那一幕,南仁东提出建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计划,即FAST,又称“天眼计划”。

FAST建设,一波三折

南仁东的想法十分好,但在当时国际上只有美国,日本等综合国力较强的发达国家完成了基础性巨型望远镜的建设研究。因此对于当时综合国力较弱的中国来说,经验与研究数据都很缺乏。此前没有发展中国家实现过,因此从计划提出的第一天开始,南仁东面临的就是一条艰险的道路。

南仁东所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场地问题。尽管我国拥有95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但想要在其中找到一个适合建立如此庞大的巨型望远镜基础设施的地点并不容易。南仁东从来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为了寻找适合F A S T计划的地点,从1994年开始他就带领团队在贵中的山区当中开始了漫长的寻找之旅。

天眼之父南仁东!打造“中国天眼”,让全世界向中国提交排队申请

选择贵州的山区,一是因为贵州是我国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区,可以有大量的洼地选择。其次则是贵州山区地处偏远,环境安全,少有无线电干扰,隐蔽性较好,各方面的气候等条件也更是应用于这个庞大工程的建设。从1994年到2005年,前后12年左右的时间南仁东及其团队都在整个贵州山区中进行来回的考察和观测。终于在测算近3000多个洼地之后,在崇山峻岭的穿梭间找到了适合进行F A S T计划实施的喀斯特地貌洼地。

在找到合适建设地点的第一时间,南仁东走立马将相关的计划内容重新进行整理,正式向国家进行该项目的申请。众人都在为12年努力终于得到回报而欢呼,但只有南仁东心里清楚,这仅仅只是项目的开始,未来还有许多的艰难需要跨越。

横跨在F A S T计划实施中的第二个难题,就是庞大的项目建设资金。该项目的进行,除了合适的洼地、清晰的计划等基础条件之外,还需要大量的资金去支撑该项目持续性完成。刚开始,该项目从南仁东申请后就一直没有得到批准,在此期间南仁东为了该项目的获批一直忙前忙后。不仅自己亲自开展与各个科研机构、高校团体的联络,寻求大众的支持。还带着该项目上了当时央视的《百家讲坛》节目,希望能够以推广F A S T计划的方式,让大众了解项目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国家真正的重视这个项目的提出和建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项目申报近两年时间之后,国家正式批准成立,南仁东也因此可以真正开始实施这个项目工程的建设与开发。

天眼之父南仁东!打造“中国天眼”,让全世界向中国提交排队申请

F A S T计划是一个能够连接宇宙太空与地球表面的重要信息设施,因此技术是该项目的又一重要支柱。在多年的建设过程当中,南仁东及其团队也遇到了接连不断的技术问题。其中,比较关键性的技术困难就是索网的柔韧性问题。如此大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建设需要利用索网来进行地面的隔离,当时计划需要的钢索抗疲劳标准是500兆帕。但无论是国内的生产商,还是国际上面的钢索都达不到这个标准要求。

因此为了能够达到所需要的钢索柔韧性,南仁东和团队决定开始进行自主的材料试验和测试。在原本没有相关的基础经验的情况下,要进行钢索的柔韧性测试,需要一种又一种的慢慢选择和实验,这将是一个极为漫长和需要细心、耐心的过程,最终在测试数种材料后,南仁东找到了心仪的索网材料。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南仁东在进行F A S T计划的实施过程当中,很好地践行了这一原则。作为该项目的总工程师和主要负责人,从提出建设该工程的时候,他就已经清楚未来的艰难,但南仁东从未放弃。就像南仁东时常对团队说的那句话:“我们没有退路,就必须再做”。

是科学家,也是普通人

2017年9月,F A S T计划的总工程师南仁东因肺癌恶化而离世,享年72岁的他最终倒在了逐梦的路上。他死后被国家授予“人民科学家”的荣誉称号,但这样一位人民科学家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与普通人无异。

天眼之父南仁东!打造“中国天眼”,让全世界向中国提交排队申请

从F A S T计划选址开始,南仁东就一直奔赴在计划建设实施的前沿,无论是12年崇山峻岭的喀斯特地貌筛选,还是此后日以继夜的工作,他都始终与同事、工人们同吃同住。在学生和工人们眼里,南仁东一点都不像一个拥有先进思想的高级知识分子,他更像是一个值得信任的朋友。在12年寻找适合选址的过程当中,由于贵州地区多山、多阴雨,整个团队的寻找以及生活都面临很大的问题,但无论是经常性的阴雨,还是难走的泥泞路,南仁东都是同工人一一走过,不娇气,不喊苦,始终和团队站在一起。

曾参与过F A S T计划的工人回忆道,南仁东在现场总是戴着工人头盔,穿着朴素的工作衫,做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工人搭建索网时,团队开始材料测试时,其中都有南仁东的身影,他和工人们一起通宵熬夜,一起抗住困难。他们说,从未见过如此接地气又亲民的科学家,他不在乎吃穿用度,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程建设之上。与大多数科学家相比,南仁东更多的时候不是出现在科研场所或领奖台,而是根深于贵州的深山中,即便如此,他的事迹也得到了后人的敬仰。

天眼之父南仁东!打造“中国天眼”,让全世界向中国提交排队申请

除此之外,南仁东也会关注团队和工人朋友们的健康和生活问题,他会与自己的妻子一起为他们买衣服,送吃的,提醒他们注意身体,生病了及时就医。就是这样一位注重他人健康问题的总工程师,最终却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倒下了。早在工程建设中后期,南仁东的身体就出现了问题,当时就有他的学生和团队的人劝他暂时休息。但南仁东为了工程进度,早一步实现该工程的完整建设仍然带病工作。

身体原因并没有阻止南仁东对于该工程的热情和执着,最终在2016年计划落成的启用仪式上南仁东才真正的松了一口气。当天,他拖着原本就疾病交加的身体出现在仪式的席位之上,在众人都为这一突破性的成就欢呼之时,南仁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的满足和欣喜。他知道自己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宏大的工程,也高兴于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宇宙探索计划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此,中国拥有了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国际社会上拥有了更多的影响力。属于中国的星辰大海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妄想,而将在不久的未来基于F A S T计划成为一个现实。

天眼之父南仁东!打造“中国天眼”,让全世界向中国提交排队申请

今年11月7日,我国的神舟13号载人航天飞船搭载的三位宇航员成功出舱,诞生了我国航天史上首位出舱行走的女宇航员。让国内、国际社会都看到了中国航天工程的优异和可预期的未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F A S T的搭建,也不能忘记那位为该事业奋斗半生的人民科学家——南仁东。

刚提出F A S T计划的时候,南仁东正值壮年,而到工程正式结束时,他已经步入暮年。从1993年到2016年,整整23年的时间,南仁东以亲身实践展现了什么是科学精神,而又是怎样的人才担得起人民科学家的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喀斯特地貌   中国   射电望远镜   目的   天眼   贵州   该项   无线电   科学家   全世界   团队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