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港片凭借独特的银幕魅力,获得了“东方好莱坞”的美誉。

而在那个港片市场蓬勃发展的岁月里,嘉禾、邵氏、新艺城、永盛、中国星、德宝、正东等“制片商厂牌”,也成为了影迷们对于一个电影时代的记忆。

然而,在港片漫长的发展历程之中,不少制片厂牌也随着市场的起落,走向衰亡,归于沉寂。本期,我们就来盘一盘八大港片厂牌的“时代落幕之作”,共同回顾一下,这些港片巨头们绚丽的光影岁月。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01 :“邵氏”与《我爱HK开心万岁》

1958年,邵逸夫、邵仁枚两兄弟,联手成立了电影厂牌“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英文名:Shaw Brothers (Hong Kong) Limited。

当然,观众们对于邵氏电影最深刻的印象,应该还是电影开头,那个印着“SB”的独特logo。估计邵逸夫、邵仁枚都没有想到,这两个英文字母,会在若干年之后,被赋予特殊意义,并成为网络常用词汇。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五、六十年代,是邵氏电影最为辉煌的时刻。这一时期的邵氏,凭借李翰祥、胡金铨、张彻这三大名导,在票房、奖坛之上肆意驰骋。

1960年到1963年之间,邵氏为李翰祥投拍的《倩女幽魂》、《杨贵妃》、《武则天》,三度获得“戛纳金棕榈奖”的提名。而华语电影史上,首部票房突破“一百万”的电影作品,就是邵氏在1967年,为张彻投拍的《独臂刀》。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虽然在五、六十年代风光无限,但进入七十年代之后的邵氏,却迎来了自己的事业下坡路。

七十年代初,李翰祥、胡金铨、张彻等人的离职,给邵氏电影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而凭借李小龙、许冠文这两张王牌,快速在港片市场崛起的“嘉禾”,也给邵氏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八十年代初,凭借成龙、洪金宝这两员猛将,“嘉禾”实现了弯道超车,一举取代了邵氏的“港片龙头”地位。80年代中期,邵氏的电影产量急速下降,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此时的邵氏虽然产量低,可是却没有暂停旗下的“电影拍摄、出品业务”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90年代初,港片市场进入了最后的发展黄金期。而邵氏也在这一时期,为周星驰投拍了《师兄撞鬼》、《审死官》、《济公》、《回魂夜》、《破坏之王》,为郭富城投拍了《赤脚小子》,为元彪、金城武投拍了《马永贞》。邵氏老板娘方逸华,也为这些影片担任了监制工作。

不过,这些片子并没有让彼时的邵氏电影重振旗鼓,即便是找来了当时的票房霸主周星驰,依旧于事无补。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90年代末,港片市场快速走向衰落。邵氏电影也在市场洪流的冲击之下,摇摇欲坠。时间来到2011年,这一年,邵氏为梁家辉、冯淬帆、王祖蓝、曾志伟等人投拍了合家欢喜剧片《我爱HK开心万岁》。

这部《我爱HK开心万岁》讲述了一对离家30多年的好友,重返故土。看着家乡的变化,二人也不禁开始回忆从前,开始回忆这三十年来的时光点滴。

电影的故事里,两位主角回忆的是香港30年来的时代变化。而电影之外,却是“邵氏”对自身发展的一次回忆、缅怀。2011年的《我爱HK开心万岁》之后,邵氏暂停了旗下的“电影拍摄、出品业务”。

属于邵氏的电影时代,也在这部《我爱HK开心万岁》之后,彻底烟消云散。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02:“嘉禾”与《行运超人》

港片大厂“嘉禾”,也承载了不少影迷的电影记忆。七十年代初,原本在“邵氏”任职的邹文怀、何冠昌,因为不满公司的薪资分配制度,愤然离职,携手创立了电影厂牌“嘉禾”。

而伴随着deng~deng~deng~deng~的声音,那个正方形的logo图案,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港片时代。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嘉禾”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动作”与“喜剧”这两大标签。

70年代初,李小龙进入“嘉禾”,并用一股功夫片浪潮,改变了港片市场的格局。而李小龙之后,“冷面笑匠”许冠文的鬼马喜剧,又为嘉禾带来了新的市场红利。

70年代末,洪金宝、成龙二人,巧妙地将喜剧、动作合二为一。在洪、成二人的助力之下,嘉禾也取代邵氏,成为了新一代的“港片霸主”。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八十年代的嘉禾,虽然在港片市场之上顺风顺水,但也并不是没有对手。80年代前中期,麦嘉、黄百鸣、石天携手创立的“新艺城”,就屡屡与嘉禾展开“票房争夺战”。而80年代中后期逐渐崛起的“德宝”、“永盛”,也不断撼动着港片市场之上的格局。

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凭借周星驰、王晶的市场影响力,“永盛电影”开疆扩土、迅速成长。嘉禾的市场霸主地位,也开始一步步受到威胁。

1994年,嘉禾挂牌上市。然而,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却让嘉禾陷入了“生死困境”。为了盘活嘉禾,邹文怀在2000年说服电子巨头Acer,大量入股“嘉禾”。最终,Acer成为了“嘉禾”最大的股东,而邹文怀也逐步交出了“嘉禾”的管理权。

随着邹文怀退出管理,成龙、洪金宝、陈木胜等人先后离开了嘉禾。人才的凋零,让嘉禾的发展遭遇新的难题。2003年,谷德昭临危受命,与梁朝伟合作了爱情喜剧《行运超人》。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这部《行运超人》讲述了一对笃信风水的男女,逆天改命、摆脱霉运的故事。不难看出,此时的嘉禾,也有意借《行运超人》这么一个故事,改变公司诸事不利的倒霉气运。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行运超人》上映后的市场效果并不理想。嘉禾也在该片之后,放弃了旗下的“电影拍摄、出品”业务,转型成为了一家“连锁电影院线”运营商。

2008年,嘉禾的院线业务被“橙天集团”收购,变成了“橙天嘉禾影城”。而属于“嘉禾”的港片时代,也在2003年的《行运超人》之后,彻底落幕。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03:“新艺城”与《蛮荒的童话》

80年代叱咤港片市场的“新艺城”,也是观众们极为熟悉的一个电影厂牌。

70年代末,麦嘉、石天、黄百鸣三人携手,成立了一家名为“奋斗”的电影工作室。彼时,港片市场风起云涌。而麦嘉、石天、黄百鸣三人的才华,也获得了财团“金公主娱乐”的青睐。在“金公主娱乐”的财力支持之下,“奋斗工作室”摇身一变,成为了制片厂商“新艺城”。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80年代初,“新艺城”凭借《最佳拍档》系列、《开心鬼》系列,快速在港片市场站稳了脚跟。

而80年代中后期的《英雄本色》、《倩女幽魂》、《监狱风云》、《阿郎的故事》、《八星报喜》等经典作品, 也让“新艺城”在港片市场之上,累积了庞大的观众基础。

本来,“新艺城”的发展应当是一帆风顺的。可是,公司内部的矛盾加剧,却为“新艺城”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内部矛盾”似乎一直是“新艺城”的发展隐患。1980年,“新艺城”正式成立。为了稳定公司的发展,麦嘉、石天、黄百鸣四处拉拢人马。彼时的徐克、曾志伟、泰迪罗宾、施南生等人,也都归于“新艺城”的大旗之下。

这几位便是“新艺城”早期的骨干力量,人称“新艺城七怪”。在这7人的努力之下,“新艺城”发展迅速。可是,作为公司的“开山三老”,黄百鸣、麦嘉、石天并不想给予后来这4位太多的股份红利。

利益的分配不均,很快让“新艺城七怪”的关系破裂。曾志伟、徐克、施南生、泰迪罗宾等人,也都在80年代中期离开了“新艺城”。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新艺城的“七怪组合”解散之后,公司的三位创始人之间,也开始芥蒂暗生。

1986年,麦嘉在老朋友洪金宝的邀请下,出演了嘉禾投拍的《最佳福星》。彼时,“新艺城”与“嘉禾”之间的竞争,正处于胶着状态。麦嘉本以为,此次与洪金宝的合作,既可以照顾老朋友的面子,也可以缓解嘉禾、新艺城之间的紧张关系。

可是,作为合伙人的黄百鸣、石天,却并不认同这种想法。而幕后的大老板“金公主娱乐”,更是不满麦嘉这种“食碗面反碗底”的做法。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最佳福星》之后,“新艺城”内部的话事权,开始发生变动。原本,麦嘉一直掌握着公司的大量股权,并保持着最高决策权。可是,在“金公主娱乐”的支持之下,黄百鸣开始成为公司的新任决策人。

在发展理念上,黄百鸣主张以“合家欢喜剧”掌控票房市场。而麦嘉则希望拍摄“成龙、洪金宝式的动作喜剧片”,来吸引市场观众。创作理念的不同,公司股权的变更,让黄百鸣、麦嘉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1991年,麦嘉、黄百鸣、石天三人拆伙儿。而新艺城的电影时代,也在此时落幕。1991年上映的《蛮荒的童话》,也成为了新艺城的落幕之作。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这部《蛮荒的童话》与徐峥的《泰囧》颇为相似,讲述了一对欢喜冤家,在前往缅甸的路途中,遭遇各种意外、挫折,经过了一路的笑闹坎坷之后,二人最终和解的故事。

作为影片的导演兼编剧,卢坚可能也是希望,自己的老板们能像电影中的主人翁那样,消除矛盾、达成和解。可惜,童话故事只会发生在电影之中。日益加剧的内部矛盾,最终还是打垮了“新艺城”。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04:“德宝电影”与《黑猫》 两部曲

80年代中期,洪金宝、岑建勋、潘迪生携手运营的“德宝电影”,也在港片大银幕上留下过不少传世经典。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70年代末,洪金宝被“嘉禾”招入旗下。在“嘉禾”的支持之下,洪金宝也成立了一所嘉禾的子公司“宝禾电影”。

“扶持电影人、成立子公司、分红票房”是嘉禾拉拢人心的惯用伎俩。

这些所谓的“子公司”在财务运营方面,都受到总公司“嘉禾”的特殊限制。所谓的“子公司老板”,其实与“嘉禾”的员工无异。想要从“嘉禾”手中拿到属于“子公司”的票房分红,也绝非是一件易事。

“宝禾电影”成立之后,洪金宝感受到了“嘉禾子公司制度”的弊端,于是想再搞一家电影公司,而拍摄《奇谋妙计五福星》时,饰演“卷毛”的岑建勋,也提起了自己想开公司的念头,二人一拍即合,“德宝电影”的厂牌也随即诞生。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1984年,《等待黎明》、《双龙出海》两部作品,顺利开启了“德宝电影”的港片时代。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的“德宝电影”,将“马来西亚小姐”杨紫琼签入了旗下。而富商潘迪生,为了追求杨紫琼,也大量入股了“德宝电影”,之后还成为了“德宝电影”最大的股东。

得到了潘迪生这位大金主的支持,“德宝电影”开始进入自己的发展黄金期。《圣诞奇遇结良缘》、《智勇三宝》、《皇家师姐》、《双龙吐珠》等作品,也让“德宝电影”稳固了自己的市场受众。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随着“德宝电影”的快速成长,嘉禾也开始迫使洪金宝做出抉择——到底是去“德宝”单打独斗,还是留在嘉禾,继续经营“宝禾电影”

作为港片巨头,“嘉禾”更具实力,而且也可以为洪金宝拍摄大成本动作片,提供资金保障。“德宝电影”的整体实力比不上“嘉禾”,但是创作却更为自由。

最终,洪金宝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他决定将自己的“动作喜剧”,留在“嘉禾”的大银幕之上。而“德宝电影”则用于探索那些自己不擅长的“文艺、爱情”类电影作品。

自1986年起,“德宝电影”开始对文艺、爱情题材的电影作品,展开拍摄尝试。而周润发的《秋天的童话》、林青霞的《梦中人》、张学友的《痴心的我》、梁朝伟的《地下情》、尔冬升的《癫佬正传》、姜大卫的《不是冤家不聚头》、谭家明的《最后胜利》等作品,不仅让“德宝电影”获得了观众们的口碑,还让其拿下了不少影展奖杯。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巅峰时期的“德宝电影”,虽然是各大影展奖坛之上的常客。但是,自古票房、奖杯难两全,文艺片的叫好不叫座,也让“德宝电影”的发展陷入困境。

80年代末,潘迪生、岑建勋想再度凭借“动作片”,稳固“德宝电影”的票房市场。可是,夹在嘉禾、德宝之间的洪金宝,却感觉左右为难。

1988年,袁和平在洪金宝的游说之下,带领“袁家班”投奔了“德宝电影”。随着袁和平的加盟,“德宝电影”重启了“皇家师姐”的经典IP,拍摄了《皇家师姐3:雌雄大盗》、《皇家师姐4:直击证人》。而袁和平也为自己的爱徒甄子丹,拍摄了《特警屠龙》、《洗黑钱》等电影作品。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虽然获得了“袁家班”的助力,但80年代末的动作港片市场之上,周润发、成龙的票房统治力过于强悍。《皇家师姐》的续作,以及《特警屠龙》、《洗黑钱》,都没能取得太过理想的票房成绩。

1991年,“德宝电影”学习好莱坞的“动作特工电影”风格,策划拍摄了特工题材的电影作品《黑猫》两部曲,还发掘了新人女打星梁琤

然而,《黑猫》两部曲上映后,并没有获得太好的效果。1992年,“德宝电影”正式宣布停产,《黑猫》两部曲也为“德宝电影”的港片时代,落下了最后的帷幕。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05:“永盛电影”与《决战紫禁之巅》

80年代末,向氏兄弟成立的“永盛电影”,也开始在影坛缓缓发力。因为投资了王晶的《精装追女仔》三部曲,“永盛电影”逐步稳定了自己的市场受众。而1989年的《赌神》,更是让“永盛电影”一战封神。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90年代初,周星驰在影坛快速崛起,而“永盛电影”也抓住机会,将其签入旗下。

凭借周星驰、王晶这两员猛将。90年代初的“永盛电影”也推出了《整蛊专家》、《赌侠》两部曲、《逃学威龙》三部曲、《鹿鼎记》两部曲、《大内密探零零发》等多部经典。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1992年,向氏兄弟正式“分家”。向华胜继续主导“永盛电影”的发展,而向华强则成立了自己的“中国星”。90年代中后期,王晶、周星驰先后离开了“永盛电影”。随着人才的凋零,90年代末的“永盛电影”快速走入衰落。

2000年,王晶、刘伟强、刘德华、郑伊健合作了武侠片《决战紫禁之巅》,而该作也成为了“永盛电影”参与出品的最后一部电影。这个由周润发、周星驰开启的港片时代,最终也在刘德华、郑伊健的送别之中,走向落幕。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06:“正东电影”与《夕阳天使》

90年代初,李连杰也创立过自己的电影厂牌,那就是“正东电影”。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在港片大银幕上,“正东电影”也拍摄了不少经典作品。《方世玉》两部曲、《中南海保镖》、《精武英雄》、《给爸爸的信》、《冒险王》等,可谓是部部经典。

不过,90年代的港片票房市场,一直被“双周一成”所统治。“正东电影”打造的这些电影作品虽然优秀,但是票房表现却都十分一般。90年代末,因为票房表现的制约,“正东电影”的发展也陷入僵局。

1997年,李连杰走向好莱坞,而“正东电影”的管理大权,也交到了李连杰的老搭档崔宝珠的手中。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崔宝珠接手“正东电影”之后,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找来赵文卓,模仿成龙的“动作大片”风格,拍摄了电影《碧血蓝天》。

可惜,这部制作成本巨大的电影作品,上映后的效果异常惨淡。“正东电影”也因为该片元气大伤。

进入新千年之后,崔宝珠为“正东电影”更换了新的logo,并找来了元奎,策划、拍摄了一部“大片风格”的电影作品——《夕阳天使》。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这部《夕阳天使》虽然在大场面的表现、动作打斗的设计之上,都做得十分到位,但是新千年之后,萧条的港片市场环境,却并没有让该片获得太过理想的票房成绩。

元奎终究还是没能挽救“正东电影”,这部《夕阳天使》之后,“正东电影”的时代也正式走向终结。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07:“最佳拍档”与《黑白森林》

90年代初的王晶,在“永盛电影”混得风生水起。而90年代中期,王晶离开了“永盛电影”,与刘伟强、文隽携手,成立了一家名为“最佳拍档”的电影公司。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1995年之后,港片市场开始展露颓势,为了寻找港片发展的新方向。“最佳拍档”对不同的电影风格,展开了探索、尝试。

在这番探索与尝试之下,《怪谈协会》、《古惑仔》系列、《风云之雄霸天下》、《中华英雄》等电影作品,也相继诞生在港片大银幕之上。其中,《古惑仔》系列更是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港片创作方向。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虽然在90年代中后期,“最佳拍档”也经历了一段极为耀眼的辉煌时刻。但是在新千年之后,这家电影公司却也迅速走向衰落。

2000年之后,刘伟强离开“最佳拍档”,寻求事业的独立发展,之后拍出了《无间道》。而文隽也在此时离开“最佳拍档”,北上内地,寻求新的事业转机。

2003年,王晶独自带领“最佳拍档”,拍摄了卧底警匪片《黑白森林》。可惜,彼时的《无间道》,市场表现太过亮眼。这部《黑白森林》最终也埋没在了《无间道》的光辉之下。

而“最佳拍档”也在这部《黑白森林》之后,结业停产。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08:“一百年电影”与《再生号》

新千年之后,港片市场一片萧条。为了生存,以杜琪峰、徐克、林岭东、林超贤、梁柏坚为首的一群“独立电影制片人”,走到了一起、抱团取暖。

在向华强的资金支持之下,这些“独立制片人们”联手成立了一家名为“一百年电影”的公司。而象征着“团结”、“义气”的关公,也成为了这家公司的logo。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家“一百年电影”就是“中国星”的子公司。不过,在创作体制上,“一百年电影”却超越了“子公司”的属性,给予了电影人们最大限度的自由。

正是在这样自由的创作环境之下,徐克拍摄了《蜀山传》、《黑侠2》、《僵尸大时代》等特效大片,而杜琪峰也打造了《孤男寡女》、《瘦身男女》、《我左眼见到鬼》、《大只佬》、《神探》这样的经典佳作。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因为创作环境过于自由,所以这些导演们肆意表现自己的创作想法,不太顾忌影片的市场效果。像《蜀山传》、《黑侠2》这样的大制作,全都在票房市场之上扑街。

这些导演们折腾了没几年,“一百年电影”就因为内部亏损,举步维艰。最终在2008年,“一百年电影”宣布结业。而韦家辉导演的《再生号》,也成为了“一百年电影”投拍的最后一部作品。

八大港片厂牌的落幕,刘德华送别永盛,周星驰没能挽救邵氏

作为华语电影的先锋,上个世纪的港片创作者们,一直引领着华语电影的发展潮流。而一家又一家的制片厂商,也承载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港片时代。

然而,在岁月的洗礼之下,不少港片厂商走向衰落,最终消亡。而曾经辉煌的港片时代,也在时代变换、衰亡更替之中成为过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厂牌   嘉禾   大港   成龙   拍档   票房   年代   时代   电影   市场   公司   刘德华   周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