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石质熔壳…是鉴藏陨石的开始

石质熔壳是石陨石的表面外皮...是在陨落的高速飞行途中,由因无缝包裹着石体的空气,象砂轮一样,不断地、流线形地、逐层摩擦出石体的分子级粉尘...同时被摩擦高温熔化成浆、石体缩小,并被不断空抛后,残留在石面的熔浆...在砂土中或地面冷凝后,在石表形成的一层非晶质固体。

如果您理解了以上熔壳的要意,请跟随我,去理解、并掌握石质熔壳的以下特性:

(一)石质熔壳的物理、化学与其它特性

(1)通常,硅酸盐为主的石质熔壳、都是不可燃物,仅存在于石体表面...在陨落途中,只会象砂轮砂石一样、发热发光,不是燃烧。

(2)纯净熔壳的本质,就是熔浆态的石体本质与氧气反应的化合物...如果有其它物质参与反应,就会变质;

(3)如果在石体表面,程度不同的含有碳--氢类可燃物...在熔浆被不断抛洒到空间的同时,就会在氧气的参与下,发热发光、并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燃烧、挥发...但却在石表仍残留着不可燃的熔浆物质;

(4)而在石体的内部,就算有可燃物的存在,却因未达燃点温度、就不会有燃烧...如:碳质球粒陨石;

(5)只有被空气摩擦得圆滑的表面,才可能有熔壳的存在...但须排除表面熔浆、沿石头裂隙滲入的情况。

(二)在理解了以上内容后,请继续跟随我,去观察一块我在一处滑坡堆积中、发现的一块石头,并以它为标本去肉眼识别、石陨石的熔壳:

图1

识别石质熔壳…是鉴藏陨石的开始

图2

识别石质熔壳…是鉴藏陨石的开始

图3

识别石质熔壳…是鉴藏陨石的开始

图4

识别石质熔壳…是鉴藏陨石的开始

请看以上图1、2、3、4所示的一块长条形的、表面圆滑的石头,您一定认为它太普通、甚至丑陋了...但您细看后就发现:它的表面散布着一些很不规则的黑色斑面,以及在图4的中右侧、有一团和石体粘附很牢的颗粒集合体。

这些黑色斑面就是熔壳...而颗粒集合体,就是熔壳冷结前的熔浆,滲入熔结了砂土中的颗粒,并粘牢在了圆滑的石面熔壳上...这也就是石面熔壳、及其熔粘其上的“熔壳熔浆熔结体”。

图5

识别石质熔壳…是鉴藏陨石的开始

有了对图1---4直感后,再看上图5左端的、未被敲掉的、“熔壳熔浆熔结体”,并手感...指甲是抠不掉的,用平口螺丝刀用力夺、也夺不掉...

只有把螺丝刀口对准交界线、用锤子敲击产生震动,才会有片块、从石体平面的整体性脱落...看到的却是下图的情景:

图6

识别石质熔壳…是鉴藏陨石的开始

上图所见,是从图1最大黑斑面的左上侧、敲下的砂土熔结集合体...我把这定名为“熔壳熔浆熔结体”...与熔壳的平整粘连面。

从中看到了几片酷似月球角砾岩的陨石切片...如果有人假冒它是月球长石角砾岩陨石,您会信吗?[大笑][大笑][大笑]

但我却由此看到:其中的黑色非晶胶结物,就是冷结前的熔壳熔浆,把硅酸盐为主的砂土颗粒,滲入性地熔结成了角砾岩的结构、并与熔壳粘连...这也与微陨石束冲击了月球土壤层、并熔融冷结出“凝集体”的机理相同。

图7

识别石质熔壳…是鉴藏陨石的开始

看上图,可见本石最大的黑熔壳面的左下部,存在一个较平整的、褐色中显棕色的勾形区域,与图6沾连面的颜色相同...这就是分离了图6的“熔壳熔浆熔结体”后的熔壳面...可见这个面因流出了部分熔浆、去熔沾砂土,也就显现出比上部黑熔壳更浅的颜色...这体现了地球物质、对熔壳的另类滲蚀...我把这定名为“熔粘滲蚀”。

图7

识别石质熔壳…是鉴藏陨石的开始

上图是图6的反面:这展现了熔壳熔浆、滲入并熔结砂土的最底面。

图8

识别石质熔壳…是鉴藏陨石的开始

上图是图5的另一面,可见最右端的同一块“熔壳熔浆熔结体”有孔穴...这是因为不均匀地熔浆滲入砂土、或空气的参与所致。

所以,从以上各图看到的黑色非晶斑面,肯定是熔壳。

(三)看懂残留熔壳并理解其过渡层次

图9

识别石质熔壳…是鉴藏陨石的开始

上图是图3的中心部位的放大约8倍图,图中看到了三个表面的物象、及其过渡层次:

一是左右下部最明显的黑色斑块面...这就是本石保存得最好的残留熔壳...但已失缺了釉亮的物质;

二是中至下部隐约可见的灰色斑痕...这就是黑斑面被蚀后的熔壳浅斑;

三是中部大面的约显玻璃态的棕黄色物质面...这就是最接近石体本质的“熔蚀锅巴”...它位于固体本质与熔浆的交界面,这里有最高的摩擦高温...在熔化了摩擦出的粉尘的同时,已使更内层的固体变成了已熔蚀、不流动的“熔蚀锅巴”...如果继续飞行,这些“熔蚀锅巴”也会被摩擦熔化成浆。

如果你想更深地理解熔壳的过渡层次,请作一块面糊锅巴...就能看懂真熔壳。

而在左右侧的黑斑面上、粘附着的灰白色物质...这是与“熔壳熔浆熔结体”类同的地球物质...但却是被熔浆熔化过的易熔物质...我把这定名为“熔附滲蚀”。

图10

识别石质熔壳…是鉴藏陨石的开始

上图是图1上部右侧、存在着三处黑熔壳片面的约8倍放大图...其中可见,大量的地球物质,被熔壳熔浆熔化、并粘附性覆盖在大部分平滑的熔壳表面...这不仅展现了地球这个大染缸的染色本事,也看到了地球物质参与熔壳熔融的“熔附滲蚀”。

图11

识别石质熔壳…是鉴藏陨石的开始

上图是与本石同地发现的另一块石头的一个小磨面...我认为它俩都是相同的灰中显白斑、隐约显绿的玄武岩...由于我已不想破坏本石,特发此图供网友了解本石的内质。

关于它俩是来自哪里的陨石...因已离题,就不再表述了。

......

总之,熔壳是很容易被复杂的地球环境滲蚀、以及被地生或人造外皮混淆的...对于后者、以后再述...这就需要我们深透地理解其形成机理、复杂的受滲机制、断面的过渡层次等等...才能在实战中、从遍地都是的“黑又亮”“沙漠漆”等假熔壳中,搜巡并识别出残存的、不完美的真熔壳、真陨石。

以上,也是我创作此文的初心...其目的就是回报网友、回报社会,发现多多的月球、火星等石陨石...进而为国家的行星探索、降低成本、征集民藏资源、弘扬太空文化,添砖加瓦...也为我本人、最终得到社会的相应回报而努力!

好了,就此欢迎网友、专家的理性评论!谢谢!

(原创作品,引用须说明出处!)

元影子2021年11月15日成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陨石   角砾岩   可燃物   砂土   锅巴   月球   摩擦   表面   物质   地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