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梁素海形成的历史介绍

乌梁素海形成历史介绍

1.乌梁素海历史沿革

2.乌梁素海形成与演变

乌梁素海形成的历史介绍

乌梁素海形成的历史介绍

清朝年间地图

乌梁素海形成的历史介绍

西汉年间地图

乌梁素海形成的历史介绍

黄河流入后套平原后

乌梁素海形成可追溯到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以前。它的演变与黄河改道和后套发展水利事业有着密切关系。

乌梁素海形成的历史介绍

在今磴口县的补隆西北便分为南北二河。

乌梁素海形成的历史介绍

南河(即现今之河道)在当时为次河道,北河为主河道。以之乌拉河-乌加河为河道,呈一抛物线形沿狼山山脚下东流。

乌梁素海形成的历史介绍

通过色二腾山之间的明安川继续东流与石门河(现包头市的昆都仑河)相汇后,转向南流与南河重新汇合。

乌梁素海形成的历史介绍

由于新生代第四纪的新构造运动使阴山山脉持续上升,后套平原相对下陷。北河于现乌梁素海处受阻,不能继续东去而转向南流,形成一段南北走向的弧形河道,于现今西山咀镇附近流入南河。这一段南北走向的河道,即乌梁素海的前身。

乌梁素海形成的历史介绍

到了近代,由于草原植被遭到破坏,阿拉善流沙在西北风力的作用下,沿狼山和贺兰山之间的缺口不断东侵。同时由于狼山山洪所携带的沙石不断在山南麓堆积和扩展,致使河床不断抬高,于1850年在北河上游一段长约15公里的河床被泥沙淤塞,迫使北河南移,北河断流后改为乌加河,在乌拉山西部的旧河道处,尚留有两处积水洼地,即现今乌梁素海区中较深的“大巴尔洞”和“海壕”,成为面积总共只有2平方公里的河迹湖。

乌梁素海形成的历史介绍

1930年,河套地区的八大干渠,直接由黄河开口引水,灌溉田地。因没有控制流量的闸口设施,黄河长年不断地从各个干渠向下流游淌,所有余水,全部乌梁素海。到1933年以前,先后将湖区周围的十几个村庄和所耕地的农田全部淹没。

乌梁素海形成的历史介绍

1934到1938年直至以后的几年,黄河水势更大,水域也得到了很快的扩展,这里的农牧民开发、经营多年的牧场、良田和屋舍全部被淹没。其水域北达台路(即国防公路)南;南抵坝头、三里城、东至坝湾、南场;西到哈惠桥、白盛号、生洼地、黑坝。南北长达60公里,东西宽达25公里。

3.乌梁素海地理位置

乌梁素海形成的历史介绍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角地带的边缘,距乌前旗政府所在地乌拉山镇、京藏高速和110国道仅20多公里,是黄河改道形成的河迹湖,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总面积300平方千米,素有“塞外明珠”之美誉。

乌梁素海地处后套平原东端,明安川和阿拉奔草原西缘,北靠狼山山前洪积扇,南邻乌拉山山后洪积阶地;北纬41 ,东经108 54′,距乌拉山镇22千米。此外,乌梁素海距西王公路4公里,距哈磴高速公路乌拉山出口15公里。

乌梁素海已被国家林业部门列为湿地水禽自然保护示范工程项目和自治区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同时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4.乌梁素海地形与地貌

乌梁素海地区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北向南倾斜。湖区南窄北宽,湖底也由北向南缓缓下降。东湖畔弯圆,西湖畔弯直,犹如月牙一般。河套农田退水,分别经乌加河和大小九道排沟,由西向东全部注入湖中。

湖区东侧主要分布有少量沙丘。多形成固定半固定的椭圆形丛状或稀疏的大沙纹。沙丘高一般4至8米,生长着白刺及沙生植被,土质较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蒙古语   乌拉   红柳   河套   灌区   黄河   湖区   千米   河道   海子   历史   梁素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