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购智能手表?(初评篇)

最近由于健身减肥,所以就想选购一款智能手表,经过连续20多天的跑步+健身锻炼(当然还有营养搭配),减重12斤;连续50多天,成功减重20斤。在每天早上跑步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佩戴一款智能穿戴设备是非常有必要的。于是,与芯媒团队一起总结了这篇如何选购智能手表的心得。

这是如何选购智能手表的初评篇,主要分析评测智能手表的关键需求和十大功能特性,提供初步的选购建议;

第二篇是实测篇,笔者和芯媒团队一共测试了6款智能手表,分别是:中兴GT、小米Color、Amazfit GTR 2(华米)、Amazfit GTR 3 Pro、华为 GT 2、华为 GT 3(未实测)、TicWatch 2021 Pro X。还有小米Color 2和华为GT 3在待测中;

如何选购智能手表?(初评篇)

第三篇是价格篇,今晚就是双十一了,但是大家可能都麻木了,因为价格很不透明,有的甚至比以前还高。这里,芯媒团队为大家分享了上面七款手表在哪个平台上价格最低的信息。

说明:因为苹果iWatch是目前智能手表中的“顶流”,喜爱者无数,但由于其价格较高,同时其续航也成为诟病,因此不放入选购清单中。

  1. 智能穿戴设备最重要的需求应该是什么?

其实,经常跑步的人都知道,对于一款智能穿戴设备,首先是要关注运动健康与运动安全,特别是运动安全。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跑步者跑着跑着倒下了,然后被紧急送往医院,甚至有的再也没有起来。

为什么他们会在毫无预警的情况倒下?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不知道自己的心率指标,以及自身身体情况能够承受的最大心率极限。

因此,心率是智能穿戴设备在运动中应该首先重视的测量参数,而且这个参数测量应该放到最高优先级。

可能大家会觉得,现在哪款智能穿戴设备,无论是智能手环还是智能手表,没有心率检测呢?

没错,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几乎百分之百都有心率检测功这个功能,但是能不能自动提醒佩戴者,以什么样的频率提醒,能不能在极端情况提醒(譬如在运动模式下,即使电池不够,或者被不小心关闭了每x分钟提醒功能,依然能够预警)。这个非常重要,也就是我们说的优先级,个人认为这个优先级应该是最高的,应为这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全。

说说血氧饱和度检测

现在稍微好点的或者新的智能穿戴设备,都会宣传大力支持血氧饱和度检测。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血氧检测实际上意义不大。

为什么?

首先,我们看看血氧饱和度的定义:

血氧饱和度(SaO2)是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Hb,hemoglobin)容量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而功能性氧饱和度为HbO2浓度与HbO2+Hb浓度之比,有别于氧合血红蛋白所占百分数。因此,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可以对肺的氧合和血红蛋白携氧能力进行估计。正常人体动脉血的血氧饱和度为98% ,静脉血为75%。

一般正常人的血氧饱和度都是比较恒定的,哪怕是在运动过程中,检测血氧饱和度意义也不大。这也是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没有在运动过程中动态检测血氧饱和度的原因。而且,检测血氧饱和度必须手腕保持水平和平稳。

所以, 血氧饱和度检测目前来说,其实并不是运动过程中的关键功能。

GPS

现在好一点的智能手表或者手环都配备了GPS模块,而且很多是四模的,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GPS不太准确,很多时候是不如手机准确的,特别是在有树木的公园公路式跑道上或者上下坡高低起伏的地方,GPS误差较大,实际测试情况误差达到了100-200米的距离,这对于2公里一圈的跑到,误差海还是比较大的,这种误差对于非专业、非长距离的跑步者的心理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明明2公里一圈的跑道已经跑完了,你智能手表却迟迟还未达到目标,要再跑一两百米,对于跑步者的极限是一种挑战。

通过以前和最近连续跑步的小小经验,个人觉得选购智能手表/手环最重要的关键点是在于心率检测及其有好、及时性,GPS准确性。

当然,有主打专业运动品牌的手表其GPS比较准确,但是价格也很高,普通消费者一般不会购买,对于需要占领大众市场的大品牌目前也没有看到他们在追求这种极致。

那么如何选购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呢?

  1. 十大特性全面解析智能穿戴设备的选择

从功能上看,目前主流的智能穿戴设备有以十大特性:心率检测、GPS准确度、血氧检测、血压检测、独立音乐播放、eSIM、NFC、App功能、续航防水AI语音等,以及颜值。这段时间,个人选购了某米的一款运动手表和某兴的智能手表进行了实际测试,同时也拿了几款带有独立音乐播放功能或者带有eSIM的智能手表/手环进行对比。下面根据这段时间的体验从上面八个方面一个一个来解析。

心率检测

这个功能已经很成熟,绝大部分智能手表/手环都有。关键在于检测提醒的频率。

根据测试,某米的运动手表有语音提醒功能,但没有震动提醒;而某兴的恰恰相反,没有语音,只有震动提醒;然而,某手环3的在心率检测与提醒功能方面却是最好的,因为它能实时提醒,一旦超过设定的心率阈值,譬如150/分钟,运动过程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可能不到一分钟)检测到心率超过设定值,就会及时提醒。

而某米的运动手表却一定要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最少五分钟)才会提醒,如果不小心关闭心率超限提醒,那么就干脆不会进行检测,更不用说提醒了,这可能是一大Bug。从这一点来看,似乎这个手表的产品团队与手环团队的不是同一个,从而导致了两者功能差异很大,如果是故意设计这种功能的差异而区分消费差异,那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也说明了手表团队缺乏实际的运动体验。

某兴的智能手表功能单一,但是震动提醒功能不错,但是这种震动在某些时候可能被忽略, 同时由于没有语音提醒,不容易被运动者感知。

GPS功能

目前好一点的智能手环和手表都有了GPS,这样就不需要手机也可以进行运动轨迹记录,从而实现配速等计算,但是关键是如开头所说,GPS的精度如何?

两款手表均为GPS四模(GPS、北斗BDS、伽利略GSNS、格洛纳斯GNSS),从实际测试来看,GPS精度差不多,误差均达到了100-200米(根据天气状况、时间等误差又不同),而手环3+iPhone 11 Pro的精度最高,一般只有30-50米,有时候很精准。

在高低起伏的上下坡和弯道较多的地方,这种误差会更大,这方面硬件固然有一定的原因,但其实软件算法的校正程度也会较大的影响误差。

血氧、血糖检测

实测手表和对比手表均有此功能,且每次测量的时候都需要手放平不动,按下功能键开始测量后,静待一分钟左右,完成测量。

一般正常的人气结果都会达到95%以上(正常为98%,有误差),且不需要连续监测。

因此,血氧这个功能建议不作为智能穿戴设备选购的必备选项。

血糖检测比较复杂,Apple Watch Series 7的血糖监测是通过非侵入式光学传感器实现,包括未来的Galaxy Watch 4都可能配备这一功能。

测量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测量血糖需要测试血糖仪中的一滴血或使用植入式连续血糖监测仪(CGM)。观察血糖是否会出现大幅上升或下降,提醒患者身体出现了问题,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潜在健康状况的认识,有助于改善用户的饮食习惯,从而减轻病状。

如果血糖检测可以出现在Apple Watch Series 7上会让很多人受惠,但专业人士和卫生机构更关心的是监测的准确性。

Apple Watch Series 6上的血氧监测器,或者说血氧仪,并不需要FDA的批准,因为苹果将该功能营销为 "健康 "功能。这意味着并不打算将其用于医疗用途,这也是为什么众多测试都显示读数不稳定的原因。

不确定苹果未来是否打算将血糖监测作为 "健康 "功能进行销售,还是考虑纳入医疗用途。例如心电图功能目前就很有用,能侦测到专业医疗机构遗漏的心脏状况。

血压检测

目前仅即将发布的苹果iWatch Series 7可能有(也有传说不会有)。当然,也有一些山寨品牌的宣传中都具有血压监测,采用的是TI 1291芯片,能够监测心电、心率、血压,但是由于此类产品质量和售后没有持续的保障,因而没有进行重点测试。

独立音乐播放

独立音乐播放对于经常跑步运动的人来说,只有有一点对音乐的喜爱,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功能。因为在跑步运动的过程中,听音乐能够降低紧张度,但是,普通中等价位以下的手表目前均不具备此功能,反而是有些杂牌手表有。具有独立音乐播放功能的大牌智能手表一般采用网易云音乐的方式,其价位在1000+。

两款实测手表是没有此功能的。

eSIM

eSIM就是虚拟手机卡,不需要插卡,去营业厅办理就行。目前国内主要有移动和联通。

eSIM卡在智能穿戴设备的配备使得佩戴者可以脱离手机,有时候手机没电了,或者跑步过程中,不想携带笨重的手机,这个功能非常好。

然而,配备eSIM卡的多数品牌的智能手表, 其价位均在1999+,目前只有Oppo watch 2以类似苹果的方形手表推出市场只需要1499元左右。另一方面,中兴通讯的腕机(大号柔性屏智能手环)其一代和新款均有打折,只需699-就能买到,只是其功能较少,重量较大,对其的选择要看个人喜好。

NFC

NFC现在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在地铁和公交方面,使用非常方便,很多智能手机、智能手环/手表均均有此功能。能够支持的公交地铁也大同小异。目前还能够写入门禁信息,实现门禁的自动开启。

此功能毫无疑问很有价值,具体看个人关注度。某米运动手表具有此功能,而某兴却很遗憾。

App功能

App功能的丰富程度和易用性非常重要,这方面,某米的运动手表App做的较好,但也有不足之处,譬如不能直接设置硬件。

而某兴的智能手表却恰恰相反,功能简单,却能够直接操控硬件,写入信息。并且可以把手机中的相片作为表盘,这一点却是某米没有的。

续航、防水、AI语音等

把这些功能放在一起,最后进行解析,是因为品牌手表在这方面均大同小异:

续航:一般都超过一周,理论续航标称有15天左右;

防水:各品牌手表出奇一致的50米5ATM防水,可以佩戴洗澡游泳(热水不行)。

AI语音:如果不连手机,基本不行(eSIM可能除外),如果有手机,还用AI语音作何用?

运动自动识别:某些品牌的手表对这个功能大宣特宣,实际测试使用却大失所望:只能识别户外跑步,且必须进入这个运动模式,也就是说按下按钮进入跑步运动模式后,能够自动识别是开始了还是暂停。这个功能在多年前的手环中就可以做到,现在还拿来作为卖点实属不该,只能伤害其品牌创新价值。

运动模式:有的手表号称支持一百多种运动模式,然而,实际测试时却发现只是管理功能,根本无法识别。当然这方面对运动达人来说,能够很好地了解或秀出自己做过什么运动,然而,对于实用主义来说,却是增加了多余的操作。因为真正的运动不是用来秀的,而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或者减肥。

睡眠监测:这个功能也很成熟了,基本上所有的手环手表都具备。

呼吸训练、压力检测:这些功能是属于工具箱类功能,品牌手表均支持。

能量:某些手表/手环可以通过App软件实现,但是实际仅供参考,意义不大。

颜值(圆形、方形)

智能穿戴设备的颜值是佩戴者非常重要的一个选择考虑。

手环形状一般都长一个样:长条形。屏幕有黑白和彩屏两种。这方面没有太多的选择考虑。

智能手表的形状有两种:传统圆形和方形。屏幕材质各异,但因为屏幕小,影响不大。

方形手表以苹果为代表,Oppo watch 2和Amazfit GTS系列均为方形表,如果喜欢方形手表,那就只剩下其他方面的考虑了。

圆形手表因为与传统手表感官类似,非常考验厂商的设计感。圆形手表既要具有时尚感,同时还得有一定的档次和质感,如果仅仅体现在时尚方面,那就会滑入中低档次,再想把品牌提升则需要花数倍的投入,这方面小米手机的设计历程就是最大的案例。

这方面实物佩戴效果,某兴的智能手表明显高出某米运动手表一个档次。特别是其鳄鱼牛皮表带看起来非常有感觉,市场上基本买不到这种高质感的表带,也不单卖。

  1. 其他智能手表比较

上面有些地方也提到过,目前可圈可点品牌知名度较高的智能手表,除了苹果iWatch和华为手表外(这两者均不作评测),以及上面评测的某米运动手表和某兴智能手表以外,还有带有eSIM功能的Oppo watch 2,Amazfit GTR(圆形手表)系列和GTS(方形手表)系列,以及三星Galaxy Watch3和Watch4。同时有两款值得关注的柔性智能手环/手表是中兴的努比亚Nubia Watch柔性屏手表(第一代是努比亚阿尔法α),Amazfit X智能运动手表。红米手表作为小米的手表品牌之一在此也暂不做评测。

  1. 选择和建议小结

最后,我们对智能穿戴设备的选择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对某些厂商的功能和特性做一些建议。

对于喜欢或者有运动需求的人来说,一款智能手环或者手表是必备的。

如果不Care智能手表,那选择智能手环就相对简单,因为外观功能就那么几项,价格从几十块到最高两三百相差也不算大,就关注是否彩屏,功能是否满足自己的要求就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三星   手表   智能   初评   心率   饱和度   穿戴   血糖   误差   功能   设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