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逝世,日本老兵来悼念:我是他抓过的战俘

一、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消息。

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在京去世后,他在太原的侄女苏凤仙,带着儿子刘永新前来北京吊唁。

据《三晋都市报》报道,一天,刘永新的一个朋友,突然领着一个陌生的老者过来,说这位老人是日本人,辗转打听,非要见华国锋的亲属。

刘问他什么事,这位老态龙钟的日本人,用生硬的汉语,道出了60多年前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

华国锋逝世,日本老兵来悼念:我是他抓过的战俘

他说,自己当年曾是侵华日军中的一个士兵,华国锋在领导游击队与他们作战时,曾“只身一人、单枪匹马,把一个住着日本兵的房子的窗户拽开,一次俘获日本兵10余人。”

而自己就是其中一名俘虏。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华国锋抓获他们后,并没有杀害他们,而是只收缴了他们的枪支。

后来,这个日军回到日本后,一直记着此次有惊无险的经历,也记着华国锋的名字,认为他没有像日军那样杀害敌方的俘虏,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华国锋逝世,日本老兵来悼念:我是他抓过的战俘

在听说华国锋逝世之后,他专程来到中国面见华的亲属,在悼念华老的同时,向其亲属表示谢意和崇敬。(2011年3月16日《三晋都市报》)

这段轶事很宝贵,但可惜报道语焉不详,没有留下这个日本老人的名字和当年被俘的地点等信息。

虽然此事细节有待考证,但华国锋在晋绥边区领导游击队抗日,却是不争的事实,其勇率游击队,夜袭敌军据点,杀鬼子、俘伪军,也曾是晋绥边区的一段佳话。

华国锋逝世,日本老兵来悼念:我是他抓过的战俘


二、

华国锋1921年生于山西交城,6岁丧父。

当时,兄弟二人正在上学,母亲不得不让长子辍学,继承父亲的皮革生意,以养家过活。而让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次子华国锋——当时叫苏铸——继续读书。

苏铸14岁考入交城县最高的学府——交城商业职业学校,接受进步思想教育。在日本侵华的国难之下,小小年纪的苏铸,就和同学立志报国,在学业之余积极参加军事训练,以求杀敌报国。

1936年,15岁的苏铸加入交城牺盟会(牺牲救国同盟会),向当地各界老百姓积极宣传抗日。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太原,交城随之沦陷,牺盟会退到山区,建立了抗日救亡游击队。

1938年6月,17岁的苏铸悄悄回家,瞒着母亲拿了几件衣服,于傍晚离开家门,和同学一起离开家乡,徒步40公里,来到山区找到牺盟会,加入了抗日游击队。

华国锋逝世,日本老兵来悼念:我是他抓过的战俘

有练兵经验,有文化,有勇气,还有志向,而且他性格沉稳,待人忠厚,所以,在游击队里,苏铸很快成为骨干。

几个月后,组织上派他参加青年干部培训班。为便于日后开展工作,不牵连家人,进入该班的青年人,都为自己改名换姓。

苏铸改名叫华国锋,意思是中华民族抗日救国之先锋。自此,苏铸真名不见,华国锋抗日留史。


三、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其他抗日军队,在日军占领地区组织抗日武装政权,深入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打游击战,开辟了一个个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这就是抗日根据地。

1937年11月,聂荣臻在山西五台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之后,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山东、苏南、皖东等抗日根据地陆续成立。

1939年,18岁的华国锋,作为抗日根据地晋绥边区第八专区汾阳县牺盟会的特派员,被派驻汾阳一带开展抗日游击工作。

华国锋逝世,日本老兵来悼念:我是他抓过的战俘

1940年1月,又被派往交城县工作。同年5月,交城县各界抗日救国团体联合会成立,华任联合会主任,同时担任中共交城县委宣传部部长。

后牺盟会与阎锡山脱离关系,华国锋把交城十几支抗日武装队伍组织起来,建立了交城县抗日游击大队,自己任大队政委。“华政委”就是当地人从这时叫起来的。

从1938年改名华国锋到1945年抗战胜利,华国锋一直在抗日最前线活动,他宣传抗日、组织群众、领导打游击,其中智取草庄头据点,是其率领的一场有名的战役。

草庄头是日军在交城县北20公里处,设置的一个重要据点。这里是日伪军“强化治安”,伸向交城县根据地的一个重要关卡。

所以,拔掉这一据点,对切断敌人交通,击破其他据点具有重要意义。

怎么拔?

这里修筑的防御工事坚固,距离清徐、交城2县城又近,所以,强攻不行,围困也不行。华国锋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来考虑去,决定实施里应外合的歼敌方法。

他获悉,据点内为日军做饭的伙夫和采买员,是当地村民,有争取过来的可能。于是派人与这两个老乡及其家人接触,在2人有一定思想觉悟后,华国锋就亲自跟他们谈。

20岁的华国锋虽然年纪不大,但做群众工作已经有几年经验,他说话很实在,句句能说到人的心坎上。在与两个老乡的交谈中,他几句话就摆了利害关系,说得2人连连称是。

华国锋逝世,日本老兵来悼念:我是他抓过的战俘

华政委还交代他们2人,只需要在半夜起来打开据点大门,发一个信号就行,完了还为他们想好全身而退的办法。

这两老乡,其实也痛恨鬼子,被逼无奈给日军做事。一番谈话,他们觉得华政委不仅信任他们,还给他们想好了安全撤离的保全之策,所以就很愿意为游击队做事。

这种军民信任关系,在抗日战争中十分宝贵,所谓鱼水不分,同仇敌忾。日军和伪军烧杀淫掠,制造恐怖,但老百姓心里清楚谁对他们好,所以日军永远无法真正占领我们的地盘。

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1941年9月18日夜,华政委率领交城游击队、武工队和附近各村的民兵等200余人,开始了“开门”拔点行动。

黑夜,他率领队伍来到草庄头据点的山脚下。11点半,两个老乡在日军接班前,悄悄打开了据点大门,打出了信号。

华国锋立即率领部队摸入据点,先解决了敌人哨兵,然后闯入敌人兵营,开枪击毙了试图反抗的日军。

同时,根据华国锋事先的安排,一部分人去收缴敌人所有的枪支,一部分去把敌人的衣服裤子抱走,另一部分人冲上去用绳子捆住敌人。

华国锋逝世,日本老兵来悼念:我是他抓过的战俘

只用了20多分钟,据点就被顺利拿下。由于计划周密,行动迅速,整个拔点过程,我方无一人在行动中伤亡。此战全歼日军30余人,俘虏伪军及投诚者70余人!

同时,他们还缴获了敌人迫击炮、重机枪和步枪等一大批武器,以及大米、白面、饼干、香烟等大量物资。

撤走时,他们一把火把敌人据点烧了个干净,彻底清除了草庄头对我根据地的威胁。

拔掉此据点的第三天,彭德怀副总司令、刘伯承师长回延安时途径这里,看到据点已成废墟,就问负责护送他们的游击队员,当听说精彩的作战过程后,彭德怀高兴地说:

“你们这一仗打得很不错,用了黑虎掏心战术,是一个很好的战例。”之后,华国锋领导的这场战役,便成了晋绥军区的一个典范,向全军做了通报。(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交城县   交城   日本   汾阳   晋绥   伪军   战俘   据点   游击队   日军   敌人   华国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