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毛主席和李银桥散步,突然问他: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

毛主席是领袖,也是父亲,他的一生有10个子女,但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长大成人的仅仅有4人,分别是毛岸英、毛岸青、李敏和李讷。

作为政治家和领袖,毛主席把国家、人民和党的利益放在首位,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人民,体现了毛主席的伟大情怀。

作为政治家父亲,毛主席对待家庭和子女的视角超出常人,更为高远,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崇高的政治理想光辉,无时无刻不体现出对伟大事业的执着追求。

建国后,毛主席和李银桥散步,突然问他: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

毛主席和李银桥

毛主席:李敏好,还是李讷好?

1947年8月正在陕北转战的毛主席急需警卫人员,于是李银桥被调到毛主席身边担任卫士。见到李银桥,毛主席亲切地问他:“怎么样,愿不愿意到我这里工作?”

李银桥小声说:“不愿意。”毛主席听到这里还是有些疑惑和意外的,他沉默了一会说:“你没说假话我是很开心的,不过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不愿意留在我身边工作吗?”

李银桥回答道:“我当卫士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从38年参加八路军,先后当勤务员、卫生员等等。”

毛主席点点头,说:“这样进步确实是慢了点,还有其他原因吗?”

“我一直想去部队工作,再说我也担心主席您用惯我了就不舍得放我离开了。”李银桥不好意思地说。

毛主席来了兴趣,问:“你怎么知道我不会放你走呢?”

李银桥说:“我知道主席您恋旧,用过的东西都不舍得换新的,我担心你也不舍得换我……”

建国后,毛主席和李银桥散步,突然问他: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

毛主席

毛主席哈哈大笑,更加喜欢李银桥了,于是说:“这样吧,我们来个君子协定,你帮我半年的忙,半年一到,我就放你走,怎么样?”

然而等半年的时间一到,李银桥被主席的魅力所折服,主动提出要留在主席身边工作。就这样李银桥成为毛主席的卫士长,也是唯一一个卫士长。

建国后的某天,毛主席和卫士长李银桥散步,他突然问对方:“你觉得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呢?”李银桥说:“她们两个都挺好的,她们身上没有一些高干子女那种容易表现出的优越感,对自己要求也时很严格的,很有上进心。”

别人夸奖自家孩子,本以为毛主席会很高兴,谁曾想他却摇了摇头,说:

“我看她们都不如你们有出息,也不如你们有前途。她们比你们吃的苦少,能吃苦的人才能有出息啊!”

李银桥说:“主席,你还想让她们怎么吃苦?和普通人家的子女比起来,她们吃的苦只多不少啊!”

建国后,毛主席和李银桥散步,突然问他: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

毛主席和李敏、李讷

听了李银桥的话后,毛主席不以为然地说:“不能这么说,你说这些的时候思路不对,首先想到她们是我的女儿,所以给她们定下的标准也不一样。她们不就是和大家一起吃食堂了吗?食堂的伙食比大多数农民家庭要好很多,不是吗?”

李银桥说:“主席,您不能只找低的比,也要找高的。大多数城里人家吃的伙食,未必比学校食堂差,我家就比大食堂的好。”

毛主席笑了笑说:“你为革命做了许多贡献,吃点好的是应该的,但她们还没有对国家做出一点贡献。人在生活上还是跟低的比有好处,如果不比贡献只比享受的话,那就是没出息了。”

毛主席的两个女儿李敏和李讷都出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她们之所以姓李没有姓毛,是因为在转战时期毛主席曾化名为“李德胜”。

毛主席给两个女儿起名字是很有深意的,“敏”和“讷”都出于《论语》中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从给女儿起的名字中,大家就能体会出毛主席是希望自己女儿长大要做多干实事、少说空话的人。

建国后,毛主席和李银桥散步,突然问他: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

毛主席

1947年毛主席转战陕北来到杨家沟的时候,吃粮是非常困难的,大家每天基本上吃的都是晋绥军区老根据地支援陕北的黑豆。

李讷看到大家嘴巴都是黑黑的时候,她笑着对毛主席说:“爸爸你快看,叔叔和阿姨们的嘴巴都是黑的。”

毛主席却一脸严肃地对她说:“你不要笑,解放军叔叔们吃的就是这些,也正是因为这些饭才能支撑他们打胜仗,你也应该吃黑豆饭。”

从这以后刚刚7岁的小李讷就跟着阿姨一起去食堂吃饭,如果有了解的小伙伴就会知道吃盐水煮黑豆会胀肚,尽管如此小李讷从没有叫过一声苦。

新中国成立后,条件也变得好了,但李敏和李讷还是跟着警卫战士们去吃大食堂,毛主席从不让孩子们跟着自己吃小灶。

建国后,毛主席和李银桥散步,突然问他: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

李敏和李讷进北师大附中读书的时候,毛主席让自己的保健医生王鹤滨带她们去报名。学生报名的时候,注册表上有一项要写家长的名字,王鹤滨不知道该写什么,他只好拿回去请示毛主席,毛主席看都没看,就说:“她们是你带去的,就在上面填你的名字!”

毛主席担心在家长姓名栏上填上自己的名字后,会给学校增加压力,或者令李敏和李讷得到特殊的待遇,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李敏和李讷上学后,吃住都在学校,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睡一样的床,一样挤公交车,只有周末才会回家一趟。

由于学校离家还是比较远的,李银桥担心女孩子走夜路不安全,便瞒着毛主席派车去接她们。毛主席得知这件事后十分生气,严肃地批评了李银桥,李银桥说:“天太黑了,女孩子走夜路不安全的……”

毛主席厉声说:“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可以,我家孩子就不行?”不管李银桥说什么,毛主席不容置疑地命令:“不许接,说过的话就照办,让他们自己骑车回来!”

建国后,毛主席和李银桥散步,突然问他: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

毛主席和李敏

李敏:父亲让我们夹着尾巴做人

1950年,李敏和小伙伴们在中南海玩耍,不知不觉竟然闯进了毛主席的办公室。毛主席见到这群小孩子也是十分开心的,他亲切的询问大家都是谁家的孩子,随后故意问李敏:“你是谁家的孩子啊?”

李敏随口就说:“我是毛泽东家的孩子啊!”毛主席看着李敏那活泼、天真的样子,就不紧不慢的说了一句:“你这个娇娇啊,就是守着佛庙不信佛!”

当时李敏才12岁,不知道父亲这样说是什么意思,直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才明白毛主席说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李敏说:“爸爸从来不把我们子女当做他的私有财产,更不主张把我们拢在他的身边,靠着他这棵大树来乘凉。最重要的是,爸爸决不允许我们利用‘毛泽东女儿’的身份为自己谋取任何利益,爸爸让我们夹着尾巴做人。”

有时候毛主席因公外出参观、视察,总会将孩子们带去,利用这个机会对他们进行教育,有时候也会让子女跟着一起去,但决不允许他们在自己的身边随意走动,只能跟在工作人员的身后。

建国后,毛主席和李银桥散步,突然问他: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

毛主席和李敏

某次李敏跟着父亲参观,一个不小心稍微走得快了点,将一位工作人员的位置给占了。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扭头看了李敏一眼,李敏很是疑惑地看了自己衣服一眼,发现没有出错的地方。

这时毛主席又扭头看了李敏一眼,这一眼的眼神格外严厉,似乎有什么不可抗拒的命令似的。此时李敏才反应过来,爸爸的眼神是让自己走开的意思。李敏悄悄退到工作人员的身后,再也不敢上前一步了。

等一切都结束后,在回来的路上李敏心里有些不舒服,她坐在那里越想越生气,一声也不吭。

毛主席突然问李敏:“娇娃,想什么事呢?”

“没有,没什么事……”李敏一时也回答不出来,她抬头看看父亲,父亲的脸上还是往常那种和蔼的笑容。

李敏突然想起毛主席曾不止一次和自己说过:“有工作人员在我身边的时候,你不要随意挤上来,这些是他们的工作,更是组织安排的。如果你将他们挤走的话,那他们就是失职,要被批评的。”

李敏想到这里瞬间有些懊恼,她懊恼自己的举动,也懊恼自己误会了父亲。李敏冲着父亲笑了笑,这笑中包含着认错,还包含着以后再也不会做这样的蠢事了。

建国后,毛主席和李银桥散步,突然问他: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

1960年4月毛主席和李敏去参观

1960年4月,李敏又跟随毛主席去中南海瀛台,参观技术革新的展览会。这次李敏牢牢谨记父亲曾经说过的话,也牢牢记住上次的教训,她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往前挤!”

李敏一直跟在工作人员的身后,就算是有好奇的地方也不会向前挤。最后还是毛主席将李敏拉了过去,让她仔仔细细地、认认真真地去看工人的革新成果,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这次李敏小心翼翼地站在父亲身边,因此才有了那张毛主席和李敏在一起参观的照片。

对于这张照片,李敏说:“这也成了我露面的永久纪念,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爸爸,也会想起爸爸对我们的教导。”

毛主席从不允许子女因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去搞特殊化,更不许他们打着自己的旗号去谋取私利。毛主席一再对子女说:“靠我毛泽东是不行的,你们需要靠自己去奋斗、去努力!不要把我挂在你们的嘴边去唬人。

建国后,毛主席和李银桥散步,突然问他: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

不该享受的,决不能享受

毛主席对小女儿李讷虽然是宠爱有加的,但也一再告诫她,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搞特殊。

1958年李讷曾因急性肠胃炎去打针,然而针头却断在了肌肉里,李讷因此连续做了两次手术。手术做得不是很顺利,引起伤口感染。毛主席得知后很担心,为了解除李讷的思想负担,他写了一封信:

“李讷,想你,病情严重的时候悲伤的情绪也会随之而来,希望你可以克服困难,一定要锻炼意志!”

某次李讷也是因为生病,需要办住院手术,毛主席看着因为生病而恹恹的李讷,心里很是心疼。尽管如此,在李讷去医院前,毛主席对工作人员说:“去医院登记的时候不允许报李讷的真名,更不许说她是毛泽东的女儿。”

到了医院后,李讷在住院登记时用的名字不是李讷,而是“沈娟”。

建国后,毛主席和李银桥散步,突然问他: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

毛主席、江青、李讷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是我国经济困难的时期,李讷曾无意间和父亲说过学校的饭菜吃不饱,油水也是很少的。

毛主席听后教育她:“困难只是暂时的,你要和全国人民共同渡过难关,身为毛泽东的女儿,你要带头做宣传,要相信共产党。”

这天是星期六,是李讷一周回一次家的日子,尹荆山请示毛主席是否和李讷一起吃饭,得到毛主席的同意后,厨房便开始准备。炊事员特意多准备了一倍的米饭,这天饭桌上有四菜一汤,还有辣子、霉豆腐等四个小碟菜。

毛主席拉着李讷的手一起走到饭桌旁,李讷看了看桌上对自己来说非常丰盛的饭菜,她连忙挣开父亲的手,一边去拿筷子,一边说:“真香啊!爸爸我们快吃饭吧!”

“吃吧,吃吧,你快吃吧。”毛主席拿着筷子对李讷说,江青也时不时地给女儿夹菜,李讷快速将饭塞进嘴里。由于饭太烫,李讷的动作太快,她的眼睛都被烫得有些湿润了。

“吃慢点,不要急,这些都是你的。”毛主席看着有些着急的李讷,心里有说不出的疼惜。

“同学们在学校吃饭都很快的,我在他们的影响下也越来越快,都习惯了。”李讷回答道。

“现在不用这么着急,是在家里嘛!”毛主席慢慢的说,声音充满了苦涩。

建国后,毛主席和李银桥散步,突然问他: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

毛主席、江青、李讷

李讷听后点点头,放慢了吃饭的速度,不过没一会又快了起来,几乎嚼也不嚼就将一口饭咽下去。李讷一边吃着碗中的饭,一边时不时抬头看看桌子上的饭菜还有多少。

毛主席和江青都看出女儿的着急,他们将筷子放下,停下了吃饭的动作,毛主席看着女儿出神,江青则是看看女儿,又看看毛主席。

李讷发现父母都停下了吃饭的动作,有些疑惑地说:“你们怎么不吃饭了?”毛主席拿起一旁的报纸边看边说:“老了,饭量也变小了,不吃了。”

江青则端起碗,将自己剩下的半碗米饭拨到女儿的碗中,起身匆匆离开。可能是饿得太狠了,李讷将饭都拨进嘴里,她说:“你们不吃,我可全打扫干净了啊?”

毛主席看着报纸,说:“全打扫干净吧,三光政策,可不要浪费啊。”

没过多久餐桌上的饭菜已经没有了,但李讷似乎还没有吃饱,她看了一眼毛主席,问一旁的尹荆山:“叔叔,还有汤吗?把这个盘子涮涮,不要浪费。”

建国后,毛主席和李银桥散步,突然问他: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

尹荆山连忙跑到厨房拿来两个白面和玉米面各掺半的馒头递给李讷,李讷掰开一块馒头擦了盘子往嘴里塞。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到李讷这样都有些心疼,说:“主席,您看李讷是不是太苦了,是不是可以……”

工作人员的话还没说话,毛主席就说:“不可以,和其他老百姓相比,她已经很幸福了。”

“可是……”工作人员还想说些什么,却被毛主席打断了:“不要再说了,看到她这样我心里也难受。但你们要知道,我是国家主席,我要以身作则,不能因为她是我的女儿就搞特殊。”

两个女儿一样喜欢

毛主席经常告诫子女,学识和事业要向上看,但生活是要向下看的。在这方面,毛主席以身作则,给大家带了一个好头。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毛主席做了一件睡衣,一穿就是20多年,线开了就缝缝,磨破了就补补。

一件睡衣缝缝补补,连工作人员都看不下去了,当工作人员劝毛主席做件新睡衣的时候,他说:“我看还是应该节省点才对,不要做新的,破了再补就好了。”

这件睡衣一补再补,最终落下了73个补丁。

建国后,毛主席和李银桥散步,突然问他: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

毛主席和孩子们

让李敏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曾经为了一顿伙食召集过一次家庭会议。当时印度尼西亚总统送来一桶咖啡和牛奶等食物,要给毛主席的孩子们改善一下伙食。

厨房的师傅们收到后就给孩子们煮了牛奶,还弄了咖啡、面包,孩子们看后高兴极了,兴高采烈地享受了这些从未吃过的食物。他们平时吃的都是稀饭、咸菜和馒头,都是再普通不过的饮食了,因此他们对这些“洋食物”格外好奇。

当毛主席得知这件事后,马上让孩子们聚在一起,召开了一次会议。毛主席仔细看了看,李敏和李讷等人都到了,便让大师傅汇报每个月的伙食标准,然后十分严肃地说:“今天国家财政收入只有这么多,你们生活绝对不能超标!”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批评他们说:“以后不允许这么吃,还是要吃自己国家的饭,要喝稀饭、吃馒头。馒头是我们中国的面包,是很香的!”

孩子们觉得爸爸的批评有些严厉,喝点牛奶、吃点面包就被批评了,这有些过分。不过面对爸爸的批评,李敏是能接受的,毕竟她吃苦要比其他人多一些。

建国后,毛主席和李银桥散步,突然问他: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

小女儿李讷从小很少吃苦,再加上年纪很小,她认为这不是自己提出来要吃的,因此委屈的哭了。平时对李讷疼爱有加的毛主席并没有因为她哭就流露出心疼的表情,从这里足以看出毛主席对子女的教育是很严格的。

其实并不是毛主席没有条件将日子过得好一点,当年许多国家给毛主席送的礼品五花八门,很是珍贵。但毛主席处置这些礼品的时候很有原则,也很有分寸。

凡是贵重的礼物一律归公家所有,专门陈列起来。对于那些没办法保存很长时间的土特产,水果就送去幼儿园,茶叶就送给身边的工作人员,而这些东西毛主席从未给过自己的孩子们。

李敏曾说过:“我们对这些事都是不知道的,爸爸也不让我们看。”

毛主席家还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孩子们参加工作拿到工资后,毛主席就不再用自己的工资贴补他们家用,毛主席说:“既然有了自己的工作,那就需要自己安排生活,不该再由我管。”

李敏也说过自从自己参加工作后就再也没有向父亲要过钱,父亲也说到做到,再也没有给自己花过钱。

建国后,毛主席和李银桥散步,突然问他: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

毛主席

在饮食上,毛主席始终奉行简单舒适的原则,他很少按照保健医生的安排吃所谓的营养餐,每天三餐,毛主席都吃的很普通,只有在过生日的时候才会同意多加几个菜,叫上家人和工作人员一起吃。

而对于子女来说,能和父亲一起吃饭算是他们享受的“特殊待遇”了。那么为何会这么说呢?原来毛主席家中还有另一条家规,那就是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儿女和他同桌吃饭,儿女们一般情况下都是去机关食堂吃饭的。

李讷因为从小上的都是干部子弟学校,上了大学的李讷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干部子女的傲气。后来当李讷学习了《庄子·秋水篇》后,她认识自己有自高自大的毛病,她觉得自己应该改变对己对人的态度,要和同学们打成一片。

于是李讷给父亲写信,汇报了这一思想动态,毛主席看后很是开心,也为女儿的进步感到高兴。

建国后,毛主席和李银桥散步,突然问他: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

毛主席、毛岸英、李讷

1963年1月4日,毛主席给李讷写了一封信:

“李讷娃,看到你汇报的情况我很欣慰,你痛苦、忧伤都是好事,这表示你认真想事。上了大学后没人管你,就要靠你自己管自己,你有这种想法是很好的,这就是大学比中学的好处。读了秋水篇,你不会再做河伯了,为你祝贺!”

毛主席相信,干部子女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培养自主自理能力,是增长社会能力的必要途径。

毛主席对两个女儿都是同样疼爱和喜欢的,但在管教她们方面确实很严格的。不管是李敏还是李讷,毛主席都是一样的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陕北   伙食   子女   工作人员   父亲   爸爸   主席   女儿   身边   工作   李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