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国共密谈,周总理直言:若台湾回归,蒋氏父子可到中央任职

1976年,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如果说毛主席逝世的时候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可能只有一件事,就是没能看到岛上回归祖国的怀抱,而就在毛主席逝世之前的一年,也就是1975年的时候,岛上方面也宣布了蒋某人逝世的消息。

1956年国共密谈,周总理直言:若台湾回归,蒋氏父子可到中央任职

蒋某人和毛主席,他们虽然是对手,但是也是同样是朋友,据说当时蒋某人在逝世之前,曾经留下了自己的遗嘱,那就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两岸的和平的统一,毕竟从当时的国际局势来说,很多人都不愿意看到毛主席和蒋某人化干戈为玉帛的场面发生,而蒋某人虽然有些固执,但是他始终坚持的都是一个中国的原则。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其实就在蒋某人逝世之前,两岸曾经有多次的机会,想要重归于好,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始终是差了那临门一脚。很多人都说,如果蒋某人和毛主席能再多两年的时间,两岸统一恐怕早就已经完成了。

大部分都只是看到了蒋某人退居岛上之后,大肆的叫嚣,一副自己永远不会低头的态度,而私底下,蒋某人其实也并不是像表面上一样的跋扈,他也是中国人,他也想中国完成统一,所以他也曾经不止一次的派人秘密的到大陆来,考察大陆的情况,还毛主席他们谈条件,希望两岸完成统一。因为当时的蒋某人也知道,我党其实还是可以相信的,毕竟当时的两次国共合作,都产生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如果这个时候来一次第三次国共合作,那么祖国的统一恐怕早就已经达成了。

1956年国共密谈,周总理直言:若台湾回归,蒋氏父子可到中央任职

当然,蒋某人做的这些事情毛主席也是知道的,而他对于蒋某人的看法也十分的简单,只要蒋某人不和美国人搞在一起,什么都好说。蒋某人而明白这一点,但是当时的他确实是不想认输,而他知道自己偏居一隅也没有底牌,所以只能和暂时和美国人搅和到一起去。

1950年前后,朝鲜战争爆发,我们准备解放岛上的计划也只能暂时的搁置下去,当时蒋某人一直期盼着我们输掉这场战争,这样的话他就有了更多的底牌,但是万万没想到,我们硬是靠着小米加步枪把美国人给打败了,这下我国的国际地位迅速上升,蒋某人很担心我们这趁着这个机会,一举攻打岛上。

但是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就在1955年5月的时候,周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宣布了一个事情,那就是我们在可能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来解放岛上。紧接着,毛主席也发话了,说我们要和岛上以和为贵。听到了这个消息的蒋某人有点惊喜,他觉得事情或许要出现转机了,但是以他多疑的性格来说,他似乎又不是那么相信我们。就在蒋某人犹豫的时候,一封信经过重重的阻碍,寄到了他的手中。

1956年国共密谈,周总理直言:若台湾回归,蒋氏父子可到中央任职

这封信是来自我们党中央的一封信,以当时的情况,本来这封信我们是没办法交给蒋某人的,因为两岸之间的通道几乎已经被蒋某人彻底封闭了,但是这个时候章士钊出现了,他主动请缨去和蒋某人联络。如果说是其他人的话,毛主席他们可能还不是特别的放心,但是如果是章士钊出马的话,这件事就已经成了百分之五十了,首先,章士钊是一个妥妥的爱国人士,他曾经在蒋某人的手下做事,却也曾经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可以说他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时得到国共两党信任的人。

当时章士钊带着中央写出的这一封信一路到了香港,在这里他找到了曾经和他关系密切的国民党好友,希望他们可以帮自己联系上岛上方面。当时《香港时报》的主持者就是许孝炎,这是当时章士钊在国民党中的一个好友,当许孝炎听了章士钊的来意之后,很快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当即搭乘飞机前往台北,将这封信亲自交给了蒋某人,当时和许孝炎的预料不同,在看了几遍信件之后,蒋某人没有任何的反应,也没有说任何的话,更不要说发脾气了。

1956年国共密谈,周总理直言:若台湾回归,蒋氏父子可到中央任职

蒋某人沉默了很长时间,旁边的许孝炎等了许久,但是依然没有听到蒋某人的声音,于是悄悄的退出了房间,他明白,这封信或许是真的打动了蒋某人了,不然的话蒋某人不会犹豫这么长的时间,事实上,蒋某人确实犹豫了,在这一封信件上,我党提出了四条方案,希望两岸可以统一。

1956的春天,年的蒋某人收到了一封来自党中央的信件,上面的内容很简单:第一,由中央统管辖外交外,岛上的一切军政由蒋某人管理;第二,中央政府可以拨款补助岛上建设;第三,岛上改革尊重蒋某人意见;第四,国共双方不做破坏对方之事。

这四条方案很明显,是对蒋某人及其有利的,只要他同意两岸统一,除了他需要在大是大非上听从党中央的命令之外,几乎可以说他还是可以当岛上的土皇帝,并且如果需要资金,那么我们会大力支持。不要说在外人看来这个条件十分的优渥的,就是在蒋某人自己看来,这个条件也是相当可以了,但是对于蒋某人来说,他咽不下的是自己的一口气,十一年前,就在重庆,他也是可以这么跟毛主席说话的,但是仅仅十一年的时间,说了方的位置就已经调了个个。说蒋某人心里是一点不难受那就是在说假话,但是让蒋某人心里更难受的是,在信件的结尾有两句诗,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

1956年国共密谈,周总理直言:若台湾回归,蒋氏父子可到中央任职

当时在自己退到了岛上之后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报纸上刊登了一些小道消息,说蒋某人的故居以及家里的祖坟都已经被我党铲平了,这个故意挑拨我们关系的报纸虽然可信度不高,但是依然让蒋某人寝食难安,可是当时通讯已经封闭,蒋某人就算是想要多知道一点什么也没有渠道。一直到这一次,我党给出了明确的答复,我们并没有损毁蒋某人母亲和夫人的墓冢,当年他曾经居住的地方也依然保存的很好。

门外的许孝炎还没离开多久,就再次被蒋某人叫了回来,蒋某人心动了,但是以他多疑的性格,他一定会派一个人回到大陆先看看情况,但是这个人怎么选,他有些纠结,为了掩人耳目,他肯定不可能从省内选,于是他就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海外的宋宜山,他是宋希濂的哥哥,并且也是自己人,派他回到大陆和我党秘密交谈,即使被人发现了也可以说是去看望自己的胞弟的。

于是就这样,宋宜山就秘密的回到了大陆,来到了北京,1957年的四月份,宋宜山来到了北京,周总理亲自的接待了他,并且亲切的说,我们都是一家人,希望还可以继续合作,之后宋宜山也和当时的统战部的部长李维汉谈了很久,李维汉当时提出了四个条件:1、两党可以通过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2、岛上可以作为中央政府统辖下的自治区,享有高度自治;3、岛上地区的政权仍归蒋某人领导,国民党可派人到北京参加中央政权的领导;4、美国军事力量撤离岛上海峡。

虽然说这是我们提出的条件,但是无论怎么看,这都是对蒋某人十分有利的条件,当时的宋宜山看到这些条件之后也是大喜,不过在他并没有忘记这次自己来的使命,他提出了自己想要在大陆多看看,多走走,看看现在的中国发展成为什么样子了,而对于这个要求,周总理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并且还嘱咐宋宜山,到时候写的时候如实写就可以了,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尽管批评。但是在北京看了很多地方之后,宋宜山发现,现在在我党的治理下,中国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的生活比较他曾经印象里的中国来说,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1956年国共密谈,周总理直言:若台湾回归,蒋氏父子可到中央任职

看着大陆生机勃勃的景象,再想到我党给出的条件,宋宜山认为两岸统一很快就能实现,于是奋笔疾书,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一万多字的报告,这份报告也很快就被递给了蒋某人,但是在看到了这份报告制造,蒋某人的心里面却不是滋味,虽然我党给出的条件很好,但是在看到报告中写到的我党将中国治理的井井有条这样的夸赞,他还是受到了刺激。好巧不巧,这个时候我国开始了所谓的反右斗争,蒋某人借着这个借口叫停了两岸和谈的事情。

1957年4月,蒋某人因为自己的嫉妒放弃了两岸的和谈,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当时他自己就已经后悔了,因为他自己也明白,我们是一个中国,迟早是要统一的,这样分隔两地也不是自己愿意看到的结果,于是很快就有了第二次的靠拢。

因为上一次的两方洽谈的失败,我们很快就开始了再次的努力,这一次我们找到了当时章太炎的学生,曹聚仁,当时周总理和陈老总一起接待了曹聚仁,当时我们告诉他,我们对于岛上绝对不是什么招降,而是我们彼此的商谈,我们想要的只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剩下的有什么问题我们都可以坐下来商谈。这一次我们的诚意依旧是满满的,我们非常希望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我们两岸之间的问题。

之后,毛主席也接待了曹聚仁,毛主席和曹聚仁谈了很多,在谈话中间,毛主席毫不吝啬的肯定了蒋某人都某些历史时期的巨大作用,并且明确的表示了自己想要和蒋某人再一次握手的态度。

1956年国共密谈,周总理直言:若台湾回归,蒋氏父子可到中央任职

或许是吸取了当时宋宜山的教训,曹聚仁这一次并没有说很多,只是如实的表达了我党的想法以及商谈的详情,如果是宋宜山是蒋某人的学生,蒋某人还有可能不相信的话,那么曹聚仁的话蒋某人几乎是不可能不相信的,因为曹聚仁不仅是章太炎先生的学生,还是鲁迅先生的朋友,也是蒋经国的挚友,另外他还是陈元帅的至交,可以说曹聚仁都两党说话都是极其有分量的。

在听了曹聚仁的消息之后,岛上方面沉默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让到蒋某人的老家浙江奉化去看看,再到曾经蒋某人的住所去看看,很明显,他们是想看一下之前我党说的话是真的还是假的。于是曹聚仁在1957年的5月份,到了蒋某人的祖宅和其他的一些地方,并且拍摄的大量的照片,后来在到了香港之后,曹聚仁还蒋经国了自己这一路的所见所闻,并且将自己拍摄的照片都交给了蒋经国,但是在看了这些照片之后,蒋某人再次沉默了,他什么话都没有说,就这样一直拖了下来。

1956年国共密谈,周总理直言:若台湾回归,蒋氏父子可到中央任职

1965年的时候,一件事发生了,这件事对于蒋某人的刺激十分的大,当时的李宗仁回到了祖国,受到了我党的热烈欢迎,李宗仁是谁,是中华民国的首任副总统,他得到了我党的热烈欢迎这是一个好的信号,于是蒋某人急忙叫曹聚仁到台北商量要事。

接收到了邀请的曹聚仁先是搭乘飞机飞到了北京,和周总理他们详细的商议了这件事,确定了谈话的大纲,之后迅速出返回香港,等待蒋经国接他的到台北去。蒋经国刚刚见到曹聚仁,就明说了这次的找他的事情,他们希望和我们和谈,但是不知道我党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曹聚仁很快就到台北,在和蒋某人谈了很久之后,达成了六项共识:

一、蒋某人回大陆仍任国民党总裁,定居在浙江省以外的任何一个省。二、蒋经国任岛上省长。岛上除交出外交与军事外,其他政务由岛上省政府全权处理。20年期满再洽商。三、岛上不接受美国任何援助。财政上困难由北京补助。四、岛上海空军并入北京控制。陆军缩编为4个师。五、厦门和金门合并一个市。六、岛上现任官员官阶和待遇不变。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1966年来了,当时的局势使得蒋某人再一次起了疑心,于是这次的和谈,再一次被搁置了下来。但是随着我国的发展,中日建交,中美建交,蒋某人越来越着急了,而我们也想趁着这个机会,完成统一,但是在第二次和谈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曹聚仁已经病逝了,想要找到一个国共两党中都能说的上话的重量级人物也确实不容易,可是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已经90岁的章士钊主动请缨,充当这个两岸之间的联络员,但是因为年龄太高,并且对香港的气候不适应,,73年的7月1日,章士钊病逝在香港。

可是两岸统一不仅仅是我党的愿望,也是蒋某人的愿望,虽然失去了章士钊这个有力的桥梁,但是岛上方面还是对我们发出了善意,1975年,他们向着我们发出的邀请,希望毛主席或者周总理可以到岛上来看看,甚至陈立夫还在报纸上公开发表了《假如我是毛主席》的文章。

而收到了善意信号的我们在第一时间释放了岛上的战犯,特工以及其他被捕的国军成员,可是就在一切即将水到渠成的时候,蒋某人于1945年的4月5日逝世,而在他临终之前,留下了自己的遗言,棺材不落土,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埋葬到自己的故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章太炎   党中央   我党   国共   台湾   香港   岛上   北京   中国   父子   两岸   蒋经国   条件   中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