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的“偏爱”,你中招了吗?如何预防冻疮?

冻疮是冬季的常见病。到了冬季,很多人会在耳廓、面颊、手足部位出现冻疮。

寒冷而潮湿的地区,冻疮的发病率较高,如在多雨湿冷的英国,每年发病率达10%。冬季我国南方气温虽然明显高于北方,但冻疮的发病率却与北方接近,部分地区如长江中下游一带甚至还可高于北方。这是因为北方气温低但较干燥,而南方冬天湿冷,雨雪多,并且缺乏北方较完善的室内暖气供应系统。

冻疮的“偏爱”,你中招了吗?如何预防冻疮?

冻疮的“偏爱”

即便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中,每个人的情况也有差别,这说明遗传易感性亦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易患冻疮者大多末梢血液循环较差或手足多汗,在受冷后极易出现微循环障碍。职业也是影响冻疮发病的因素之一,在寒冷季节需室外作业或与冷水接触较多的人,如环卫、餐饮工作人员、家庭主妇等,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特别是长江中下游一带很多餐厅、饭店的服务员,由于冬季接触洗涤工作,既湿又冷,来门诊看病时大多是红肿着双手来的。

冻疮的“偏爱”,你中招了吗?如何预防冻疮?

冻疮的直接诱因是寒冷,但原因还有别的,也可以继发于其他全身性疾病,如贫血、内分泌障碍、慢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抗磷脂抗体综合征、雷诺病、神经性厌食等,均可诱发冻疮。

发生冻疮怎么办?

冻疮一旦发生,治疗的关键是摆脱湿冷环境,保持冻疮局部温暖和干燥,否则治疗难以奏效,即使一时好了也容易复发。环境改善了,甚至可不治而愈。冻疮的治疗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进行。

1. 注意局部保暖、干燥,受冻部位不宜立即烘烤和用热水浸泡,同时加强锻炼与营养,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治疗贫血及其他消耗性疾病。

2. 皮损未破溃者,可外用10%樟脑醑、10%樟脑软膏、冻疮膏或蜂蜜猪油软膏(70%蜂蜜和30%猪油)。温水浸泡后搽药,反复揉擦,效果较佳。已破溃者,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再用5%硼酸,或10%鱼石脂软膏,或0.5%新霉素软膏,或20%紫草软膏涂敷,最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局部还可采用物理治疗,如光疗(红外线、远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电疗、温疗、水疗、声疗、磁疗、体疗(按摩、推拿)等,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3. 系统用药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可口服一些血管扩张剂,如硝苯地平、地尔硫等。系统用药有一定的禁忌症,如低血压及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就不能服用。也可口服温经通络类中药。冻疮预后一般较好,但若不注意保暖、干燥,在同样寒冷环境中易每年复发。

冻疮的诱因有哪些?

一、环境因素

寒冷是其主要诱发因素,由于患者的皮肤在遇到寒冷(0 10 )、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小动脉收缩,动脉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病。

二、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自身的皮肤湿度、末梢微血管畸形、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因素也可引起发病。

三、其他因素

缺乏运动、手足多汗潮湿、鞋袜过紧及长期户外低温下工作等因素,均可诱发冻疮发生。另外,感染疾病者,容易影响身体正常机能的运作,如脑卒中、心脏病、下肢静脉曲张、高血压、肾脏病等患者的血液循环较差,末梢循环障碍等也可引起发病。

如何预防冻疮?

1、多用冷水洗脸、洗手,洗后及时擦干并涂护肤霜。

2、暴露部位涂抹护肤品,补充流失的水分。

3、出门戴口罩、手套、防风耳罩、不穿过紧鞋袜等。

4、受冻部位不宜立即烤火或用热水浸泡,而应让其自然复温。

5、注意手脚清洁,细菌滋生也是造成冻疮的重要原因之一。

6、防止潮湿,保持干燥。

7、加强体育锻炼,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8、宜吃补血、活血、温热性食物,如辣椒、红枣、羊肉、狗肉、牛肉和生姜等。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小编:胖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冻疮   湿冷   软膏   末梢   局部   干燥   寒冷   患者   因素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