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冯玉祥之女病逝,银行卡剩85元,同事:她不像80多岁的老人

1948年11月,一位满头白发的妇人由苏联回国的消息,受到了大量媒体的关注。

她叫李德全,大家之所以关注她是因为:她是冯玉祥将军的夫人。而她手上抱着的,正是丈夫冯玉祥及小女儿的骨灰。

就在4个月前,冯玉祥将军受到我党邀请,准备由美国转道苏联回国,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遗憾的是,9月1日他们一家在海上遇到轮船失火,不幸遇难。

52岁的李德全当时也在船上,醒来后得知丈夫和小女儿已遇难,她几天之内便白了头。因为当时轮船离苏联较近,所以冯玉祥的遗体被运往苏联,李德全在那边替丈夫办完了后事。

此后,多数人都认为李德全应该不会再回来了。毕竟,自从和蒋介石决裂以来,冯玉祥一家就生活在不安和危机中,被特务监视是常有的事。

在外界看来:既然冯将军已遇难,李德全还冒险回来干什么呢?不如带着儿女们避居海外,远离一切是非,过平静的生活。

2008年冯玉祥之女病逝,银行卡剩85元,同事:她不像80多岁的老人

直到11月份,这个坚强的女人抱着丈夫的骨灰,顺利到达解放区,人们才知道她回国的真实原因:完成丈夫未完成的心愿,号召西北军官弃暗投明。

丧夫丧女,青丝变白发,仍不忘丈夫遗志,冒死回国。得贤妻如此,是冯将军一生之幸。

冯家夫妇如此大义,我党自然不会忘记。后来,周总理用这样50多个字评价了冯玉祥的一生:

自滦州起义,中经反对帝制,讨伐张勋,推翻贿选,首都革命,五原誓师,参加北伐,直至张垣抗战,坚决御侮,都表现出先生的革命精神。

半生戎马,周总理能这样评价冯玉祥,是份量极重的,这也是对他的定论。

此后的事,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解放军势如破竹,反动派一路败北,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主席宣布了新中国成立。冯玉祥没有看到的事,李德全和孩子们都看到了。

至此,很多人认为属于冯家的传奇已经结束,毕竟“布衣将军”已逝。直到2008年2月8日,一则新闻登上了各大媒体报纸:我国医学泰斗冯理达女士病逝,享年83岁。

接着,一家又一家媒体对冯理达的一生进入了深入的介绍。看着她那些了不起头衔、履历,多数人才知道:原来冯将军还有这样一个千金!她也太低调了吧!

冯玉祥遇难后,冯理达都经历了些什么?她死后,为何银行卡余额仅剩85元?为何同事们提到她时,会说:她不像一个80多岁的老人?本期,魂说要跟大家细说的,正是这个了不起的将门之女。

一:将军家的掌上明珠

冯理达是冯玉祥和李德全的长女,也是冯将军最珍视的掌上明珠。

1925年11月,她的出生给冯将军带来了无限欣喜。因此,他长期把这个女儿带在身边,亲自教导,这也是冯理达长大后的性格跟父亲很像的原因。

幼年时的冯理达是很受宠的,有一回,冯玉祥甚至在闲暇之时,特意为女儿写下了这样一首现代诗:

坐小凳,赛谁美,孩子叫妈梳头发。评一评,论一论,真正美的是理达。

很难想象,在军界叱诧风云的冯玉祥,会注意到女儿梳头发这样的细节。不过,对冯理达来说,这种关爱在多数情况下,则是以一种极为严苛的方式表现。

2008年冯玉祥之女病逝,银行卡剩85元,同事:她不像80多岁的老人

当时,别的军阀家千金,过得都是上流社会的生活,唯有冯理达和弟弟妹妹们,过得很不一样。

有一天,冯玉祥一回到家,就听到女儿在跟妈妈吵架。冯理达委屈地说:“我不穿,人家会笑话!”原来,当时母亲李德全给女儿拿的是一件缝了补丁的旧衣服,冯理达据理力争:

同学都说我爸爸是个大将军,却让自己的孩子穿补丁褂、吃玉米饼子,真丢人!

母女俩正吵着,看见冯玉祥回来了,就都不说话了。后来,冯理达才知道父母的钱平时都用到哪里去了。当时,冯玉祥无奈隐居于泰山,妻子变卖了所有首饰,和丈夫一起办了十几所小学,招了2000多名学生,为的就是让当地孩子们都能上得起学。知道这一切后,冯理达再也没吵着要新衣服了。

除了吃穿方面,冯玉祥还给孩子们定了一些规矩:从小必须做家务 ,每人一周轮流着做饭。不论男女,都要学会缝衣服、织毛线活,每个人都逃避了;不论男女,都要学武学开车。

当时,冯家孩子们的作息是这样:除了完成日常功课,每周还要写100个大字,1000个小字,哪怕是在大冬天,也得在院子里练功。而练功,对当时的冯理达来说就是在院子里耍大刀。

那时,冯理达还不清楚为何要从小学这些。直到晚年每每有记者看见冯理达,都感叹于她为何仍神采奕奕,一点都看不出年纪,她才感叹:我小时候练过大刀。

在冯理达眼里,父亲做事一向是有章法的,他很少把军中的喜怒带回家里来。直到1936年12月的一天,冯理达看见父亲居然落泪了,他哭了很久都没缓过来。

当时冯理达才11岁,对于父亲的突然落泪她完全手足无措,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大错。后来她才知道,原来这几天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2008年冯玉祥之女病逝,银行卡剩85元,同事:她不像80多岁的老人

因为得到冯玉祥的言传身教,冯理达的成绩极好。18岁那年,她从重庆南开中学毕业,而后考入齐鲁大学医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美国加州大学生物系。

女孩子学医,在当时是极少见的,一开始冯理达也在犹豫到底学些什么好,便来征求父亲的意见。冯玉祥想了一下,告诉女儿:“就去做医生吧,将来给老百姓点福”。这句话,冯理达记了一辈子。

二:苏联人留不住的才女

1946年4月,因为不愿与蒋介石为伍,冯玉祥提出去美国考察水利。

不久,因为公开反对蒋介石,并写下了《告全国同胞书》,冯玉祥在美国的处境十分危险。蒋介石不但开除了他的党籍,还吊销了他的护照,免除了他的一切职务,并派了特务去盯梢他。此时的冯玉祥,手上没有任何兵权,已经算是孤立无援了。

好在,女儿冯理达的陪伴让他找到了不少安慰。此时的冯理达已经长成大姑娘了,甚至已经能保护父亲了。她早早地学会了开车和翻译,时时陪在父亲身边充当秘书、警卫及翻译。

有一回,冯玉祥要出门办事,开车的理达很快就发现有特务。于是,她果断地把父亲送进了苏联驻旧金山领事馆。而后,她又默默地把车开出去,吸引特务跟着自己兜圈子。等到特务们都被甩开后,她才回到领事馆接父亲。

像这类事情还有很多,冯玉祥一件件都看在眼里,欣慰于女儿的机智之外,他更为让女儿陷入这样的险境而深深地内疚。

1948年7月,冯玉祥受到我党的邀请,带着一家8口回国。谁知,船上的一场大火,让冯理达失去了父亲和妹妹。这件事,也成为冯理达一生的痛。

冯玉祥遇难后的第二年,妻子李德全便把丈夫和自己的所有财产,全部捐给了国家。她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丈夫生前曾交代过:

至于我的几个孩子,虽然还有未毕业的,只要他们能自爱、有双手,就不会饿死!

除了这句话,冯玉祥没给孩子们留下任何遗产。也就是说,从那时候起,冯家的儿女全部都只能靠自己。

1949年,作为新中国首批留苏学生,冯理达被送到列宁格勒医学院学习。并在9年后,拿下了博士学位。

2008年冯玉祥之女病逝,银行卡剩85元,同事:她不像80多岁的老人

女儿能成为首批新中国医学女博士,冯理达的成绩让李德全颇为欣慰,而更让她骄傲的是女儿还因为一件了不起的事,为新中国争了光。

当时,列宁格勒当地流行白喉病。因为物质匮乏,再加上天气寒冷,苏联医学界想了很多办法,都迟迟无法攻克。此时,冯理达站了出来,带着自己的工作小组,把中医里的传统治疗方法与西医结合,很快就将发病率降到了零。

甚至,她还在这段时间治好了当地一名局长的女儿。因为还太年轻,早前一直没人注意到这个低调的中国留学生。

但此事后,冯理达一下子成了苏联医界的“风云人物”,她的照片一次次登上当地的报纸,上面赫然写着:中国医生冯理达。很多苏联老百姓还特意打听到她的地址,专门写信给这位中国姑娘。

后来,刘少奇访问苏联时,听说冯理达成了当地名人,还特意握着她的手,表示:“我为中国有你这样的专家而高兴!”

1958年,冯理达完成学习后,马上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国。当时,苏联人为了留住她,当真是想尽了办法,职称、薪水全部都安排到位。冯理达知道他们是好意,但归心似箭的她,还是一一婉拒了。

三:邓颖超的一通电话

回国后不久,冯理达便受到了重用,她被分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担任助理研究员。期间,她20多次带队到浙江、湖南、广东等地,在消灭血吸虫等流行病中,都立下了大功。

1972年的一天,冯理达接到了邓颖超的一通电话,她被带到了西花厅。一见到冯理达,邓颖超便问她:“理达呀,想不想到部队工作?”

冯理达从小就跟着父亲四处奔波,当个军医正是她所向往的。于是,她当即表示:“想去!”

邓颖超则很高兴地说:“你就去海军总医院吧!我已经让人给你安排好了!这也是总理的意思!”直到这时候,冯理达才知道自己的事,一直让周总理挂心。事实上,当年冯玉祥遇难后,周总理就一直关注着冯家儿女的成长。

2008年冯玉祥之女病逝,银行卡剩85元,同事:她不像80多岁的老人

说完,邓颖超还特意给叶剑英元帅去了个电话,让他亲自安排冯理达进部队。就这样,此后,冯理达便一直在海军总医院工作。

一开始,冯理达的工作并不算很顺利,同事们也并不清楚这个“喝洋墨水”的女博士是否有真本事,是否真能吃得了部队里的苦。

但没过多久,大家就发现这个女博士真的很不一样。病房里倒痰盂、刷厕所的事,她会做;遇到危重病人,凭着精湛的技术她总能果然处理。很快,大伙儿就对她佩服得很,她也当上了海军总医院的副院长。

职位提高后,冯理达越来越忙。有一回,她坐在从南京回北京的火车上。此次,她是去南京参加会诊的,行程安排得太满,当时她已经累得不行。

突然,她听到广播里说有有位产妇临产,急需医生帮忙。冯理达二话不说,冲到产妇所在的车厢接生。当一对双胞胎顺利出生后,大家都记住了这个戴眼镜的医生。但他们当时却并不知道:她是冯玉祥家的千金。

精湛的医术受到认可后,冯理达成了国际医学界的“香饽饽”。有一次,她去美国参加医学界交流会时,正好被一家知名研究机构看中,便要出高薪挖她。

冯理达笑了笑,指着自己论文的最后一行文字,让对方看。对方一看,上面写着:我的永久地址是中国!自此,再没有机构敢打她的“主意”。

四:银行卡还剩85元

很多人看过冯理达的经历后,会认为她是一个非常坚毅、果敢的女子,生活里也必然是风风火火、大大咧咧的。但事实上,跟她接触多年的同事们,则完全不这样认为。

她的同事潘晓雯教授,在评价冯理达时说的话,就曾让记者颇为惊讶。潘教授也是海军总医院的知名学者,两人曾共事多年,提到冯理达时,她这样说:

她说起话来声音特别甜、特别柔、特别年轻,根本不像一个80多岁的老人……她是个非常有情调的人。

“根本不像一个80多岁的老人”,这是冯理达逝世后,很多人身边同事回忆她时,总会念叨的一句话。毕竟,在他们看来,一个80多岁的老人还能像她这样充满活力、却又优雅地老去,是极少见的。

2008年冯玉祥之女病逝,银行卡剩85元,同事:她不像80多岁的老人

冯玉祥一生爱好很多,在这一点上冯理达也完全随了父亲。她很爱养花,尤其爱养兰花;她爱画画,所绘兰花水平极高;她喜欢听收音,床头永远放着一台收音机。

虽然已年过80,但她每天都会骑自行车,去单位看一看有什么能帮忙的。就在去世前一年,82岁的她还时常去各军事学院做健康辅导报告。同事潘晓雯教授见她这样,很是生气,便劝她:“您都这把年纪了,就不要再去讲课了!”

冯理达仍旧是轻声轻语地说:“像我这个年纪,能多讲一场是一场,只要安排了就一定要去!”等她到了人家学校时,主持人才发现她身体已经不好了,于是很不好意思地给她端来凳子,让她坐下来讲。

但冯理达却固执地很,从头到尾她都没有坐下过。120分钟的课,一个82岁的老人就那样全程站着,也难怪人家都说:她真的不像80多岁的人。

2008年2月8日,冯理达在北京病逝,引起了大量媒体的关注。而后,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个知名学者、“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到底给儿孙们留下了什么遗产?

当时,外界很多人都觉得她应该是很有钱的。毕竟早在1980年,她去欧洲各国做讲座时,人家给她的报酬就达到了4万美金。

要知道,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而像这样的讲座,她时不时就要参加。再加上,退下来后,单位上每个月给冯理达的工资就达到1万多,这是符合她的职称标准的。

但是,当冯家孩子们检查完后则发现,母亲只留下了一张工资卡,里面的余额是85.46元。除此之外,再无其它。为何会这样?

是她自己花钱大手大脚吗?显然不可能。她家有一条穿了20多年的毛裤,膝盖两边都磨破了,还舍不得扔。

事情的真相旁人可能不清楚,曾和她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们却个个明白。一位名叫陈淑英的同事这样解释:院长的工资是公私不分的,她的工资也是我们免疫中心的经费。比如那边4万美金的报酬,她就花了3万资助同事去国外留学,1万买了试剂。

除此之外,每次遇到哪个同事有困难,她总是掏自己的钱替人家解决问题。就这样,每次到了月底,冯理达就口袋空空了。

对于母亲的选择,冯理达的儿孙们完全理解。他们知道,在这一点上母亲跟外公冯玉祥的选择是一样的。

外公之所以会被人称为“布衣将军”,正是因为他对金钱的态度。而当初外公离世后,外婆之所以会选择把一切都捐给国家,正是因为他们相信:他们教出来的冯家孩子,都能靠自己的力量,活得很好的。

如今,冯理达已离世13年了,而海军总医院的后辈们每每提到她,总是会说这样4个字:将门名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列宁格勒   同事   苏联   总医院   特务   银行卡   海军   将军   丈夫   父亲   老人   女儿   冯玉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