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文章开头不妨先说结论:

1、Core i9-12900K提升非常大,部分场景对比10900K提升能超过50%;

2、Core i5-12600K性能已经与10900K持平,甚至略优;

3、最高功耗是给时刻保持火力全开的玩家用的,不代表平时用功耗也会维持在241W,需要的玩家也不会在意这点电费;

4、DDR5-4800内存提升不大;

5、混合架构调用没有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基尔辛格在上任10个月内制定了让人兴奋的改变举措,其中之一的主题便是“让极客回归”(Bring Geek Back)。事实上也是如此,在果断的结束11代酷睿桌面版的短暂周期之前,第12代酷睿已经开始预热且蓄势待发。是的,了解DIY,纯粹的性能控们需要英特尔给出一个让人满意、不挤牙膏的作品,第12代酷睿成为了契机。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从纸面参数来看,第12代酷睿没有让人失望,起手Intel 7制造工艺,P-Core与E-Core融合架构设计,并且直接支持PCIe 5.0和DDR5内存,顶配的酷睿i9-12900K和酷睿i7-12700K频率轻松超过5.0GHz,酷睿i5-12600K也达到了4.9GHz,跳过11代酷睿整年的漫长等待,似乎都变得相当值得。


因此又到了喜闻乐见的首发评测环节,代表着旗舰的酷睿i9-12900K和代表着主流的酷睿i5-12600K会有什么样的表现,现在就让我们来揭晓。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Alder Lake先手:K系列的胜利


如预期那般,Alder Lake第一批公布的产品基本都是为极客准备的,首发型号包括12代Core i9、Core i7和Core i5三个型号可超频的K,和可超频不带核显的KF版本,具体如下: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正如宣传那般,上述每款处理器均具备混合架构,即性能核心P-Core和效能核心E-Core,其中P-Core具备SMT超线程技术,E-Core没有,所以这也是我们第一次看到核心数量与超线程数并非1:2关系。


新的混合架构设计也带来了新的频率显示方式,即每个内核都拥有自己的基础频率和最高频率,在超频设置上,P-Core的可选项比E-Core也相对更多一些。


所有处理器均配备16条PCIe 5.0通道,以及额外4条PCIe 4.0通道。内存支持DDR5-4800和DDR4-3200,对于绝大部分主板而言,同时支持两代DDR内存设计未免过于复杂,因此在这一代主板选择上会提供DDR4和DDR5两种版本,最大支持128GB容量。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值得说明的是,K系类还配备了32EU的英特尔Xe-LP核显,正式名称为UHD Graphics 770,无论Core i9还是Core i5,核显部分没有差别。


现在就让我们具体来说说Core i9-12900K和Core i5-12600K。


Core i9-12900K:


Core i9-12900K的E-Core基础频率为2.4GHz,最高频率3.9GHz,P-Core基础频率3.2GHz,全核最高5.1GHz,其中英特尔还会选出其中最强的P-Core加速到5.2GHz。当所有内核处在活动状态的时候,系统具备30MB的L3缓存可供使用,基础功耗125W,增强功耗达到241W。


Core i5-12600K:


Core i5-12600K使用的6P(P-Core)+4E(E-Core),16T(线程)设计,主要目的是用来补充8C16T的产品线。而上一代的Core i9-11900K正好就是8C16T产品,可见英特尔对前代旗舰下手也不留情面。


另外,Core i5-12600K的基础功耗为65W,增强功耗达到150W。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由于Intel 7已经转向了更小的工艺节点和晶体管密度提升,从9代酷睿开始重新启用的焊锡技术一直延续到12代酷睿Alder Lake上。当然,英特尔也努力通过封装工艺的优化来减少焊锡材料量以节约成本。而为了保持原本的CPU高度,Die上的金属散热片厚度则有所增加。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同时英特尔也给12代酷睿给予了足够丰富的超频功能,例如前面提到的K/KF型号均支持超频,其中P-Core可以进行单独超频,E-Core则可以进行4个为一组的超频选项,并且在设置中可以禁用所有E-Core来换取更高频率的P-Core表现。所有的内核均支持AVX控制、内核比率、电压控制等等,同样还可以对Ring频率进行控制,缓存、iGPU也提供了相应的调整参数,怎么复杂怎么来。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让人感动的是,Alder Lake将消失了近十年的BCLK外频回归到超频选项中,让人几乎忘了BCLK和FSB能够同时调整的美好时代。特别是细分出K系列之后,CPU超频只能通过倍频器来完成。


但现在,CPU重新可以依赖于主板外部时钟发生器,或者CPU内部的时钟发生器来完成。同样外部时钟发生器还允许用户对PCIe总线进行超频,内部时钟发生器则可以维持系统的其他部分保持原有的方式进行。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在已经更新的Intel XTU 7.5.5版本超频软件中,已经加入了对E-Core、P-Core的单独调整,以及简单的Benchmark进行超频后测试。同时英特尔还针对普通玩家提供了一键超频功能,在Speed Optimizer中按下Optimize Now即可,其中Core i9-12900K默认可以让所有P-Core增加100MHz、所有E-Core获得300MHz的性能提升,算是超频入门。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而如果想要更详细的调整,则需要自己在Advanced Tuning中动手了: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再见,TDP


除了超频,英特尔还修改了功耗策略。只要散热允许,第12代酷睿K系列可以长期稳定在最高功耗,表面上看12代酷睿最高功耗大幅增加,倒不如说功耗禁锢完全放开,给玩家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在12代酷睿桌面处理器上,我们要向曾经的TDP(Thermal Design Power,热功耗设计)说再见了。TDP的问题不在于数字是否会产生误导,而是无法在现有的环境中清楚的表达处理器功耗所代表的意义。例如TDP 125W的处理器,在加强模式下功耗能达到250W以上,那么这时候很多人就会对TDP数值所指导的意义产生了误解。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这样的情况在12代酷睿Alder Lake上发生了改变,英特尔取消了TDP的形容,转而引入了三个名词,即:


处理器基础功率(Processor Base Power)

最大睿频功率(Maximum Turbo Power)

默认设定(Default Power Controls),即最佳频率


在散热一般的情况下,CPU可以在峰值达到PL2,并长期运行在PL1,这也是12代酷睿以前执行的策略。而一旦拥有良好的散热系统,PL1和PL2则都可以直接奔上241W,并且以Turbo Power运行。这意味着未来装机如果想性能最大释放,强力的散热设备一定不能少。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在实际测试中,我们用上了三风扇的360一体水冷,没有机箱,在温度20 左右的环境下进行测试,利用Intel XTU压力测试15分钟,对Core i9-12900K与Core i9-10900K进行了比较,能够看到Core i9-10900K实际功耗会在120W到160W之间浮动,而Core i9-12900K则可以保持190W到260W甚至更高。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需要强调的是,Core i9-12900K能够维持高功耗不代表着只能高功耗运转,对于追求长时间极端性能且拥有优秀散热的玩家不会在意那一点电费。而如果按照传统PL1=125W,PL2=241W的设计,Core i9-12900K也能拥有峰值性能处理突如其来的任务。这里相当于英特尔给予了更多的选择,而不是简单的堆高功耗来换取峰值性能。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芯片组与主板:ROG MAXIMUS Z690 EXTREME参上


与12代酷睿搭配的是新一代的Z690芯片组,使用LGA1700插槽,与前面任意一代君不兼容,购买12代酷睿处理器的本身也意味着需要另外购买全新的主板。在12代酷睿首发当日,已经有超过60款主板型号面世,所以选择非常多样。


除了CPU提供的16条PCIe 5.0和4条PCIe 4.0通道之外,CPU与主板PCH芯片之间的通道也升级到了DMI 4.0 x8,通道速率为15.76 GB/s,比Z590的7.88 GB/s翻了一倍,等效于PCIe 4.0 x8。也因为如此,我们将会看到Z690主板提供了3个甚至更多的M.2接口用来扩容NVMe PCIe SSD。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用于测试平台的ROG MAXIMUS Z690 EXTREME在主板上内置了3个M.2接口,再配合DIMM.2扩展出的2个,板载接口最高可以支持到5个。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而考虑到NVMe PCIe SSD本身发热量开始增多,所有M.2槽位均提供散热片或散热片背板。也正好契合了主板装甲全身覆盖的设计。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其中支持Alder Lake引出的PCIe 5.0 M.2插槽被安排在了CPU下方的LED显示屏内,达到了空间的合理运用。不过目前为止还没有在售的PCIe 5.0固态硬盘,就当给未来预升级了。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回到Z690芯片组本身,Z690芯片组PCH依然使用14nm工艺,拥有12个PCIe 4.0通道和16个PCIe 3.0通道,其中一些通道将适用于对接IO,包括最多支持4个20Gbps的USB接口,和最多10个10Gbps的USB,10个5Gbps USB和14个USB 2.0,以及8个SATA接口和对应的RAID模式。主要看不同主板之间的策略。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你可以将Z690平台理解为PCIe大型交换系统,几乎所有的扩展均依赖于PCIe总线实现。不过已经开始普及的Thunderbolt 4并非桌面端的标配项,需要在主板上添加的附属的控制芯片,而不是像移动版本处理器那般直接内置对Thunderbolt 4的支持。


此外,英特尔同样列出了对有线以太网2.5G Base-T支持,也在芯片组中集成了Wi-Fi 6E MAC,需要通过CNVi连接发射与接收端,但并非强制使用标准。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被冠以全能之名的ROG MAXIMUS Z690 EXTREME自然在扩展上不留后手,最让人印象深刻提供了USB 3.2 Gen2x2前置接口且支持QC4+充电,板载的2个雷电4口,分别置于主板背板与前侧,成本不低。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与此同时,为了布线方别且便于MOD,几乎所有线材接口均安排在了主板两侧,以保持主板上方的简洁性。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由于Core i9-12900K接近300W的功耗,ROG MAXIMUS Z690 EXTREME提供了24+1供电模组(105A),8+8pin的ProCool II高强度供电接口设计,LGA1700的固定卡槽做了加强。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顺带一提,由于CPU插槽进行修更改,原本的一体水冷CPU支架未必有用,所幸很多厂商都提供了免费更换的举措。比如购买了华硕的水冷的用户,现在也可以去微信ROG会员小程序申请LGA1700扣具。


为了方便DIY玩家无机箱使用环境,主板还提供了AniMe Matrix LED光显矩阵屏, 2英寸 LiveDash OLED全彩系统显示屏。顺带也提供了ROG 显卡易拆键, V-Latch开关, BIOS FlashBack一键升级按钮, Q-Code指示灯, FlexKey自由按键, Q-Connector, M.2 Q-Latch便捷卡扣, SafeSlot高强度安全插槽, ROG Glavis和ROG显卡支架等等,无论周边配件还是板载设计,都非常豪华。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顺带一提,ROG MAXIMUS Z690 EXTREME还免费提供了一年的AIDA64至尊版使用权,记得去下载。并且BIOS中整合了MemTest86,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DDR5内存:性能新演绎


让我们再来说说内存。在Alder Lake中一次内置了DDR5和DDR4两种内存控制器,但由于DDR4需要额外的主板供电管理,DDR5直接内置了电源控制器,如果在同一个主板上实现将会变得非常复杂。因此主板厂商会提供两个版本的主板。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在Alder Lake的内存支持规范中包含了DDR4-3200和DDR5-4800,按照JEDEC标准DDR5-4800会分成A、B、C三种,详细规格如下: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可以看到性能最理想的DDR5-4800A CL34,未来一段时间内如果有高于此规格内存,意味着内存本身进行了超频处理,也将考验着CPU的IPC性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内存带宽越高,容量越大,保持高速就越困难。DDR5-4800的规格其实是插两个内存槽实现的,而如果插满四根双列DDR5内存,那么最高速率则会降低到DDR5-3600。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有意思的是,在以往DDR4,乃至DDR3和DDR2中,单个内存模块通道位宽为64-bits,而DDR5内存模块通道位宽降低到了32-bits,但采用双内存通道模式,也就意味着DDR5具备2个32-bit内存模块通道,看起来仍然是64-bits。这使得内存接口几乎不做任何改变的前提下,双槽内存由双通道变成了四通道。


在速率上本质差别不大,英特尔官方也承认两者之间区别可能仅在5%,但DDR5的后续潜力显然更为十足,要知道10代Core i5如果想用上DDR4-4600以上内存,几乎只能通过超频手段实现。但是在12代Core i5-12600K中,已然能够轻松运行DDR5-4800 32GBx2。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这次我们测试的内存规格中包含了两套内存,分别是威刚ADATA DDR5-4800 16GBx2,单条内存16GB,型号AD5U480016G-B。英睿达Crucial DDR5-4800 32GBx2,单条32GB,型号CT2K32G48C40U5,两款产品均为CL40,也就是前面提到的B类。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能够看到,DDR5规格下可以允许装入更多内存组,因此在与DDR4相同容量下,PCB面板显得格外干净。两款内存均支持片上ECC,在使用过程中拥有更好的稳定性。当然,对于用惯散热马甲的DIY玩家而言,目前的DDR5-4800只能了解为是过度产品,未来更强劲的超频内存更符合Core i9-12900K的IPC表现。


为了让内存获得更好的效能,英特尔eXtreme Memory Profile也升级到了3.0版本,也就是XMP 3.0。它提供了3个官方配置文件,以及2个用户自定义配置文件存储,中数量达到了5个。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同时由于电源管理模块移到了DDR5内存上,内存的可玩性变得更高,用户可以自行调整时序、电压,并允许调整内存频率。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是的,你会发现DDR5内存频率也将拥有Base和Turbo两种形态,并且根据需求动态的提升内存频率,这也意味着在官方设定的3个XMP配置文件中,能够依据系统判断自行切换,已获得更好的能效比。


本质上这是一套软件和固件的创新设计,理论上也可以运用于DDR4的XMP配置文件中,后续要看厂商的软件更新和支持。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混合异构设计:只为性能服务


在性能测试之前,需要先来理解12代酷睿混合异构设计的P-Core与E-Core。在当下,具备两种不同类型内核的处理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概念,当下几乎每一台智能手机都是用了混合架构,甚至大中小核架构设计,在Android、iOS以及IoT和SoC中实现。Wintel联盟事实上也正是等待Windows 11的临门一脚。


在12代酷睿的混合架构设计之前,同样也有先例。微软与高通合作首先推出了Windows on Snapdragon笔记本,随后也与英特尔合作制造了一套x86混合架构设计Lakefield。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这里先简明扼要的说明一点,12代酷睿的混合架构设计与以往的移动芯片,以及英特尔Lakefield理念其实都不相同。


打个比方,丰田普锐斯与保时捷918均为混动设计,前者为了节能,后者为了依赖电能提升车速,12代酷睿正是后者。在媒体沟通会上,英特尔已经明确表明P-Core与E-Core之间的配合,不会出于节能目的考虑。E-Core重点是用来提升在多线程情况下,能够更有效的执行。


因此在CPU底层结构上,几乎改变了我们对PC处理器运作的典型观念,每个核心不在具备相同的性能,拥有相同速率,处理相同的数据,亦或者拥有相同的内存延迟等等同构设计理念。而一旦开始考虑每个内核可能会有不同的内存延迟,那么芯片处理速度和效率的异构设计场景也变得更为复杂。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我们已经知道,Alder Lake拥有两种内核,即:


基于Golden Cove微架构的高性能内核P-Core;

基于Gracemont微架构的高效能内核E-Core。


P-Core和E-Core都有专门的针对性设计。其中P-Core拥有超宽的性能窗口,并且追求峰值性能。E-Core则可以仅使用P-Core一半的频率就能实现多线程的效果。这意味着如果后台如果有任务在等待数据,亦或者对延迟要求不高,线程管理就会将其分配给E-Core,而当用户需要更高的速度,线程管理则会交给P-Core来完成。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将P-Core和E-Core进行拆分实现更高峰值的吞吐量。


就性能而言,英特尔表示单个P-Core的性能对比11代酷睿Rocket Lake提升约19%,而单个E-Core则可以比Comet Lake 10代酷睿拥有更好的核心性能。甚至Core i9-12900K如果仅以65W的功率运行,仍然能与在250W功率下运行的Core i9-11900K表现旗鼓相当。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对P-Core与E-Core细节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前往爱极物《英特尔架构日2021:手握八芯八箭混合架构,12代酷睿浅析》了解。


https://mp.weixin.qq.com/s/F4LQVXADaSPqa_ZILjkQ7w


至此,我们将MAXIMUS Z690 EXTREME平台,Core i9-12900K、Core i5-12600K筹齐,作为对比参考,还额外选用了Core i9-11900K、Core i9-10900K、Core i5-10600K搭配MAXIMUS XIII EXTREME作为参照系。


GPU选用NVIDIA GeForce RTX 3090,DDR4内存选用Thermaltake DDR4-4600 8GBx2,DDR5内存选用美光Crucial DDR5-4800 32GBx2,以及威刚ADATA DDR5-4800 16GBx2。其中内存和超频部分我们会放在最后的章节详细说明,具体配置列表如下:


CPU:Core i9-12900K、Core i5-12600K、Core i9-11900K、Core i9-10900K、Core i5-10600K

MB:ROG MAXIMUS Z690 EXTREME

GPU:GeForce RTX 3090 Founders Edition

RAM:ADATA DDR5-4800 16GBx2,Crucial DDR5-4800 32GBx2,Thermaltake DDR4-4600 8GBx2

SSD:Plextor M10PGN 2TB x2

POWER:Thermaltake Toughpower iRGB PLUS 1250W TITANIUM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此外,固态硬盘选用了浦科特M10PGN 2TB PCIe 4.0 SSD,供电部分使用Thermaltake Toughpower iRGB PLUS 1250W TITANIUM版本,满足测试平台的所有需求。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在实际测试中,无论是Core i9-12900K的8P8E24T,还是Core i5-12600K的6P4E16T都表现出了惊艳的素质,甚至Core i5-12600K在多数场景中,已经表现出了超越10代Core i9-10900K的成绩,对比近年来的英特尔处理器提升,确实让人感动了一把。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以3DMark CPU Benchmark为例,Core i9-12900K的24线程能够轻松比拥有10C20T的Core i9-10900K高出34%的性能。同时由于IPC提升明显,在线程数量上劣势的Core i5-12600K(10C16T),也依然能够在最大线程中接近Core i9-10900K的表现。同时也可以看到单核性能Core i5-12600K也可以高出Core i9-10900K将近14%。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WebXPRT 3的综合性能测试可以反映出CPU的日常表现,花费时间越短越好。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在Cinebench R23中,Core i9-12900K多核分数一骑绝尘,相对Core i9-10900K提升60%,Core i5-12600K与Core i9-10900K之间只有4%的差距。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官方的Intel XTU Benchmark 2.0也印证了这点,Core i9-12900K相对Core i9-10900K提升84%,Core i5-12600K相对Core i5-10600K提升103%。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x265 HD benchmark,主要用于考验CPU H.265编码能力,连续执行四次,时间越短越好。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x264 HD Benchmark 5.0利用R2200 x264编码器执行64-bit测试,主要用来探究处理器的多线程表现。Core i9-12900K相对Core i9-10900K提升55%。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线程调度器:善用Windows 11


无论专业应用还是游戏,短时间内适配12代酷睿的混合架构并没有这么容易。因此需要一个底层调度器,在对游戏或者应用暗箱的情况下,根据性能、散热、优先级等诸多因素来决定工作负载分配。事实上,这也将是12代酷睿未来一段时间所要面临的问题。


事实上每一个操作系统都会具备调度器。在单片硅设计中,调度器需要解决一个内核中同时运行多个线程的问题。通常而言,1个核心上运行2个线程有助于提升性能,但线程数量与核心数量之间也并非线性增长关系。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举个例子,1个内核运行1个线程可能获得100%的运行速度,而如果1个内核可以运行2个线程,总吞吐量则拥有机会增加到140%,但对应的,每个线程仅能以70%的速度运行。


对此,调度器只需要区分线程与超线程,在填充超线程之前优先考虑让下一个内核执行。这是一套较为简单的线程处理方式,并且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性能,但也可能会对效率造成负面影响。毕竟唤醒内核上的工作负载本身就会产生额外的静态功耗成本,在Alder Lake的混合架构下实践并不理想。


这就是为什么12代酷睿在发布的同时,也强调需要使用全新的Intel Thread Director英特尔调度管理器与Windows 11配合。否则,在Windows 10中,12代酷睿只能以前面提到的调度实现较为粗暴的管理。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Intel Thread Director与Windows 11搭配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对线程的掌控更为全方位且立体。线程在什么地发那个,利用什么指令运行,优先程度如何,都将以纳秒为单位精心监控,并以微秒级的速度与Windows 11产生通讯。


与此同时,Intel Thread Director还会考虑到处理器的频率、功率、发热量以及线程载荷情况,所有细节都会被传递给Windows 11。


Windows 11则会不断的从Intel Thread Director获得线程调度的指导信息,分配空闲的内核,降级不重要的线程,亦或者根据使用者的特定要求,在后台任务管理器中调整优先级。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对比Windows 10只侧重部分核心功能,Windows 11可以理解为对混合架构扩展的全面支持,它不会像Windows 10那般将E-Core判断为低于P-Core的核心,而是根据特定频率和负载,提供更有效的分配。


根据英特尔表示,Intel Thread Director在开发过程中已经收集了数百万小时数据优化了预训练算法,已经能够有效识别工作流与IPC之间的搭配,并应用于对应的性能、效率指标。当然,如果发现更好的IPC或者更高的效率,线程也将随之迁移。


因此线程工作负载的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大多数应用

2、使用AVX、AVX2指令的工作负载

3、使用AVX-VNNI指令的工作负载

4、瓶颈不在于计算限制,无法扩展的忙碌循环或者IO


很显然,第一类适合任何核心,随着后续的变化会不断向第二、三、四类调整,至于第二和第三类则适合P-Core发挥频率与IPC的优势,第四类非常适合E-Core负责。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也许会有同学提出疑问,Intel Thread Director是否会类似NVIDIA GPU中的Tensor Core,随着后续的驱动升级,能够获取更好的性能提升。但其实线程的判断没有DLSS运用于不同游戏中的图像识别那么复杂,在预训练的算法中,已经能够在微秒级别完成最佳位置的判断并传达给操作系统。反倒是系统层面是可以进行一定程度优化的,因为Intel Thread Director负责给Windows 11提供判断,是否采取措施则是由Windows 11决定的。


因此可以预判的是,Windows 11在未来的12代酷睿移动处理器中,可能会针对移动和节能做出对应的分配策略。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创作与游戏:用帧率战个痛快


对于游戏和创作应用而言,Intel Thread Director与Windows 11配合的线程分配是一个暗箱的过程,因此我们也尽可能还原实际操作。这里我们先引入来自UL Benchmark的Procyon Video Editing以及Procyon Photo Editing作为对比。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其中Procyon Photo Editing Benchmark运用Adobe Lightroom Classic导入和编辑20个JPG文件以及130个DNG RAW文件,同时利用Adobe Photoshop进行图片文件的特效添加与编辑,获得最终所耗费的时间并转换成分数。


Procyon Video Editing Benchmark则主要运用Adobe Premiere Pro 15.4版本分别导入和编辑4K 60FPS 48Mbps,4K 30FPS 65Mbps,4K 30FPS 62Mbps三个不同帧率和码率的视频进行非线性编辑,同时再针对1080p 60FPS的H.264,4K 60FPS H.265视频输出,获得最终所耗费的时间并转换成分数。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能够看到无论是视频编辑还是图片编辑,12代酷睿都有着相当明显的提升,其中在图片处理中Core i9-12900K相对Core i9-10900K提升了47%,Core i5-12600K相对Core i5-10600K提升了45%。视频则分别提升56%和66%。你会发现Core i5-12600K已经完胜Core i9-10900K了。


这里再放出PCMark 10 Extended作为参考,需要注意Z690平台搭配了DDR5-4800 32GBx2内存,Z590平台使用DDR4-4600 8GBx2内存,GPU同样使用GeForce RTX 3090,Core i9-12900K相对Core i9-10900K提升25%,Core i5-12600K相对Core i5-10600K提升27%,综合办公性能没有因为内存和GPU拉出太大变化。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接下来是重头戏游戏。


测试DX12性能的3DMark Time Spy Extreme以及测试DX11的3DMark Fire Strike Ultra都远专门应对CPU测试的子项目,这里我们将总分和子项目分数分别列出。在两项测试中CPU部分增幅明显,Core i9-12900K相对10900K能够有40%以上的提升,Core i5-12600K相对10600K则拥有将近60%的提升,并且分数表现已经能够与10900K战得有来有回。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在实际的游戏中,为了突出CPU对高帧率的影响,我们基本将游戏画质设定在1080p分辨率的高画质或者最高画质进行对比。能够看到,即使用了相同的GeForce RTX 3090,但在12代酷睿加持下,帧率有10%到50%的提升。当然也有部分对CPU需求较低的游戏,性能提升大约在6%左右,主要受益于IPC的表现以及更高的功耗加持。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最后让我们再来聊聊核显UHD770。虽然对于使用K系列的玩家而言,核显性能可能并不是那么重要。但要知道,从11代酷睿i9-11900K的UHD750开始,Xe-LP架构足以支持最新版的Premiere Pro迎接佳能EOS R5的4K 120FPS HEVC 422 10bit视频,放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


UHD770手机上相当于UHD750的进阶版,核显频率从1300MHz最高提升至1550MHz,仍然是32个EU单元。这里我们直接上手实测的了CS:GO,3DMark Fire Strike,3DMark Night Raid,能够看到UHD770相对UHD750提升平均有15%左右,对于10代酷睿的UHD630平均提升接近100%。这也意味着,善用UHD770进行游戏直播串流更为轻松。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写在最后:重返性能王座


在与Core i9-12900K和Core i5-12600K相处的两周中,几乎在每次跑分后12代酷睿都给笔者留下了不小的惊喜。如同GPU跨工艺之后的显著提升那般,Core i9-12900K和Core i5-12600K的进步光是靠主观就已经能够明显感受。


在12代酷睿桌面版处理器的发布会上,英特尔强调了Core i9-12900K将会成为当下最强的游戏处理器。而从实际的测试成绩来看此言不虚,甚至在创作领域战斗力也相当爆表,完全符合消费级旗舰处理器的定位。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更让人影响深刻的是,Core i5-12600K已经拥有了类似Core i9-10900K的战斗力,在只有10C16T的核心线程数下,已经在诸多方面打败了10900K的10C20T,Golden Cove微架构所带来的P-Core以及Gracemont微架构带来的E-Core都展现出了优秀的一面。


是的,即便一口气带来了包括DDR5、PCIe 5.0、混合架构等诸多变革,12代酷睿已经展现出了沉稳且成熟的一面,特别是混合架构下Intel Thread Director与Windows 11的搭配,并没有在反复测试中出现分数忽高忽低的情况,也足以证明英特尔已经熟练了掌握P-Core与E-Core之间性能分配的技巧。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如果在过去的一年中,你忍过了AMD Ryzen 9-5950X,也忍过了Core i9-11900K,那么恭喜你,Core i9-12900K一定是未来一年中最理想的装机选择,并且我们也建议你DDR内存选择一步到位上DDR5,虽然当下性能差距没有拉开,但至少给未来留足了可能性。


而如果你是一个只专注于游戏的玩家,那么偏向主流的Core i5-12600K无疑是理想的选择,用一年半前10900K一半的价格,获得高于10900K的表现,以及对未来技术的铺垫,无疑是相当理想的。


酷睿i9-12900K+ROG Z690 EXTREME首测:重返战力之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战力   超频   英特尔   功耗   线程   内核   架构   频率   主板   内存   性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