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袁吉六“嘲笑”毛泽东作文,建国后主席却赞他“教天下”

1952年,中南海,毛泽东刚刚处理完一批工作文件,伸了伸懒腰,在办公室来回踱步,走了好几圈,才回到书桌前,拿出宣纸和毛笔,准备写字。

墨浓纸白,只待落笔之时,毛泽东却愣住了,沉吟了足有半晌,才回过神来提笔写下——袁吉六先生之墓

写好后,毛泽东将宣纸小心收好,又拿出信纸奋笔疾书,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后,他挥挥手叫工作人员进来,嘱咐他们将信和宣纸都寄出去。

同年10月份,身在长沙的罗元鲲收到了毛主席的信,罗老赶紧打开信,匆匆读完,当他看到信中的那一句“袁先生墓文遵嘱书就,烦为转至”时,罗老的眼眶不禁有些湿润,他知道,毛主席一定会答应给袁先生写碑文。

20年前,毛泽东在一师就读,袁吉六先生教导毛泽东写碑文,如今,袁先生已经去世20年了,毛泽东亲自为他写碑文,尊师重道的毛主席,一直没有忘记曾经的恩师!

在毛泽东一生中,曾先后遇到二十多位老师,这些人都或多或少帮助过毛泽东,对毛泽东有教导之恩,其中符定一、杨昌济、袁吉六、毛宇居等老师对毛泽东都有知遇之恩,师生情谊十分深重。

然而,在1913年,毛泽东刚入学一师的时候,国文教师袁吉六还曾“嘲笑”过毛泽东的作文,袁吉六为何要这么做?袁、毛二人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呢?

1913年,袁吉六“嘲笑”毛泽东作文,建国后主席却赞他“教天下”

图|袁吉六先生

一、当堂撕掉毛泽东作业本

1913年初春,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第四师范预科一班,后来第四师范被合并到了湖南第一师范,毛泽东进入了袁吉六所在的本科一部第八班,前前后后加起来,袁吉六足足教了毛泽东五年多的国文。

袁吉六,榜名仲谦,天资聪颖,年少成名,承人资助,29岁中光绪丁酉科拔贡,因病未能参加会试,从此进入了教书育人的行业。

袁吉六初见毛泽东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袁吉六来到教室中,按照名单点名,叫到毛泽东的时候,只见一个身穿旧长衫、五官端正秀俊的少年站了起来,看他的穿着打扮就知道家境不好,但是毛泽东闪着聪慧和求知欲的双眼却让袁吉六十分难忘。

袁吉六早就听说过毛泽东的大名,初次相见后果然不同凡响,天分极高的毛泽东也得到了袁吉六的格外关照,他深信,只要稍加教导,毛泽东日后必成大才。

袁吉六的开学第一课讲的是《严先生祠堂记》,这是一篇碑文,主要讲的是汉武帝刘秀的爱才之心,还有严光的高风亮节。

这篇文章一直都是供后世学生学习的模范文章,袁吉六给学生讲完《严先生祠堂记》后,要求学生们每人写一篇读后感。

1913年,袁吉六“嘲笑”毛泽东作文,建国后主席却赞他“教天下”

图|《严先生祠堂记》全文

班里的同学很快就完成了这篇读后感,大家都当作一个普通作业去完成,并没有花太多心思,大多数都是对刘秀和严光的赞美之词。

看着看着,一篇由工整小楷写成的文章吸引了袁吉六的注意,袁吉六非常高兴,竟然有学生对待作业如此认真,还专门用小楷写作。

没想到,读着读着,袁吉六的脸色就变了,这个学生在文章中不仅没有像别的学生那样称赞刘秀和严光,反而还评论严光的品行不高尚,在东汉初年的时候明明有才能却避世不出,后来他频繁跑去看望刘秀,帮刘秀处理政务,也很有可能只是刘秀忙不过来,让他帮忙而已。

这篇范仲淹写就的《严先生祠堂记》在泱泱千年封建社会中一直被奉为赞扬高风亮节的佳作,没想到这个学生却这样“评价”,袁吉六越看越不舒服,提笔写下“作文、做事须守一定之规,切忌标新立异”。

读完后,袁吉六想看看到底是哪个学生这么“创新”,结果一看落款处赫然写着毛泽东的名字,袁吉六本来十分生气,此时却“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果然只有这个毛润之才能写出这样“异于常人”的文章。

上课的时候,袁吉六捋着自己的大胡子,要求毛泽东将文章抄写一遍。听到袁吉六的要求,毛泽东愣住了,他不觉得自己的文章有问题,需要被老师惩罚抄写。

气头上的袁吉六没有明说毛泽东文章里的问题,只是说“有多余的话”,便叫毛泽东重新去抄写,见老师不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借口,毛泽东坚持自己没有错,不愿意抄写。

见毛泽东这样固执,袁吉六生气地拿起毛泽东的作业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撕掉,毛泽东生气地站起来,提出要找校长理论,袁吉六见事情闹成这样,有些尴尬地站在讲台上。

1913年,袁吉六“嘲笑”毛泽东作文,建国后主席却赞他“教天下”

图|毛泽东

两人对视了半晌,毛泽东还是坐下了,他充分发挥自己尊师重道的美德,提起笔来重新抄写文章,给了老师袁吉六一个台阶下,毛泽东的让步也让袁吉六大为震惊,从此彻底改变对毛泽东的印象,两人的师生情也因为这场闹剧得到了迅速升温。

从本质上来说,袁、毛二人都没错,但两人都是极有主见和态度的人,彼此观念不合,难免闹出矛盾。下课后,袁吉六回到办公室想了很久,这件事情自己确实处理不当,无论如何都不该在课堂上撕掉毛泽东的作业本,他决定主动叫来毛泽东,缓和两人的关系。

在一个没课的下午,袁吉六让学生带话,将毛泽东叫来。毛泽东一下课就匆匆赶到了袁吉六这里,其实那天下课后毛泽东也想了很久,袁先生虽然思想有些古板,但是为人正直、知识渊博、关心学生,是一位好老师,毛泽东内心悔不当初。

两人见面后,袁吉六热情招待毛泽东坐下,毛泽东一见到老师就着急地说道:“先生,之前是我不明事理,我不应该冲撞您!

袁吉六听完摆摆手,拉着毛泽东坐下,劝毛泽东不要将那件事放在心上,随后又询问起了毛泽东的学习和功课。

袁吉六主动说道:“润之,你书读得很多,但是内容庞杂,不利消化和吸收。”

随后袁吉六将自己提前列好的书单交给毛泽东,说道:“读书,既要博,又要精,要做到循序渐进,主动思考,真正的好书可读百遍。”

毛泽东恭恭敬敬地双手接过袁先生列好的必读书单,仔细看了一眼,说道:“谢谢先生,我一定按照书单好好阅读、思考。”

这件事后,袁吉六经常给毛泽东开小灶,不仅对毛泽东的功课很关心,还要求毛泽东要多学习课外知识,丰富自己。

1913年,袁吉六“嘲笑”毛泽东作文,建国后主席却赞他“教天下”

图|毛泽东

二、你用的是新闻记者的手笔

在当时的一师,同学们最喜欢每周一次的作文课,毛泽东作为第一名入学的学生,他的文章也深受同学们推崇,再加上毛泽东的思想观点进步、新颖,下笔滔滔不绝,就连不少老师都赞叹文笔思想不及毛泽东。

没想到,一向喜欢毛泽东的袁吉六却给了他一个大大的“不及格”,同学们知道后,都有些傻眼了,私下里都说袁先生太过严格了。

快下课的时候,袁吉六突然点名毛泽东:“润之,晚上来我房里,我们谈一谈。”

毛泽东礼貌地答应了一声,便和同学们一起目送老师离开,袁吉六走后,同学们都来到了毛泽东身边,为毛泽东鸣不平,大家都安慰毛泽东,称赞他文章写得好,叫他不要多想,毛泽东内心却对今晚和袁吉六老师的谈话充满了期待。

吃过晚饭后,毛泽东快步朝着袁吉六的住处走来,经过一排排低矮的平房,又穿过一条花枝掩映、幽静秀丽的石径,就来到了袁吉六的住所,抬头一看,只见门上贴着两副鲜红的对联,龙飞凤舞地写着:“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字迹苍穹有力、神采飞扬,颇有大家风韵。

毛泽东欣赏完对联后,朗声说道:“袁先生,我来了!”随后便推门而进,小小的书房内窗明几净,清雅幽然。

看到是毛泽东来了,袁吉六放下书本,招呼润之进来,又说道:“润之,你的文采是不错的,那我为何还给你不及格呢?”

听到袁先生的反问,毛泽东有些愣神,袁吉六接着说道:“我批不及格,是因为你的写法不对头,你用的是新闻记者的手笔!”

当时毛泽东十分崇拜梁启超的思想和文章,便分辩道:“可梁启超先生用的也是新闻记者的笔法。

袁吉六听完这话,想也没想 ,就说:“梁启超的思想是很好的,我是赞成的,但是他的文章半白不白,算不上是‘新文体’。”

1913年,袁吉六“嘲笑”毛泽东作文,建国后主席却赞他“教天下”

图|梁启超的文章

说完,袁吉六站起身来,在书桌上来回翻找,最终在抽屉里找到一个抄本,他随意翻开一页,交到毛泽东手里,说道:“这是老朽的拙作,也只是刻意仿古,未敢耍半点花腔!”

毛泽东举起抄本,仔仔细细地阅读起来,上面是袁吉六写的一些古诗,不论是结构、韵律还是风格,都模仿古人笔法。

其中一首五言古诗《过凤滩》文笔古拙,十分厚重,内容却十分新颖,所传达的感情和画面又十分秀丽清雅,其中的一句“燕子款款下,新月钩东斗”,当真是美轮美奂。

随后,袁吉六又和毛泽东说起了唐朝著名散文家韩愈,希望毛泽东可以多多钻研韩愈的文章,改变文风,师生二人足足聊到月上柳梢才尽兴,袁吉六将毛泽东送出房间,分别时他拍着毛泽东的肩膀说道:“润之啊,只要你多读、多想、多问,以您的才能,自是指日可待!

毛泽东回去后,又将袁吉六说的话在肚子里过了好几遍,没过多久,毛泽东就写出了十分像样的古文,袁吉六看完毛泽东的文章后十分欣喜,毫不吝啬夸奖之词,称赞毛泽东的文章是“孔融笔意”、“昌黎手法”!

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在古文诗词上的造诣,离不开恩师袁吉六的精心教导,也正是因为有袁吉六这样优秀的老师,才能教出毛泽东那样优秀的学生。

然而,袁吉六对毛泽东的关心,不仅仅体现在功课和学习上,两人在私底下的感情也很好。

当初,校长张干曾经想要开除以毛泽东为首的一众发动学潮的进步学生,袁吉六知道后,联合杨昌济、徐特立、王季范等老师,找到张干,集体给张干施压,甚至以辞职为条件,要求张干收回成命,无奈之下,张干只能打消开除毛泽东的想法。

1918年,毛泽东从一师毕业,袁吉六足足当了毛泽东五年半的国文老师,他对毛泽东的帮助很大,毛泽东离校的时候,袁吉六内心十分不舍,但他并没有告诉毛泽东,只是鼓励毛泽东一定要坚持阅读,保持钻研之心,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果不其然,毛泽东成为了袁吉六最骄傲、最自豪的学生,哪怕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袁吉六都为自己当过毛泽东老师而欣慰喜悦。

1913年,袁吉六“嘲笑”毛泽东作文,建国后主席却赞他“教天下”

图|参加革命后的毛泽东

离开一师后,毛泽东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成为了新中国卓越的开国领袖,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中,毛泽东一直没有得到恩师袁吉六的消息,为此惦念不已。

建国后,毛泽东邀请湖南原第一师范还健在的恩师徐特立、王季范进京叙旧,同行的还有当年的同窗好友周世钊、熊瑾玎(dīng)等人。

毛主席热情招待了曾经的恩师和同窗,在欢迎宴上,主席主动提起了当年的恩师张干、罗元鲲和袁吉六,问周世钊是否还知道这些老师的消息。 张干、罗元鲲、袁吉六三位先生都是湖南教育界曾经的领军人物,政界要员多次邀请他们去政府部门任职,但是先生们都坚决拒绝了,数十年如一日留在学校教书育人,著书立说,这份执着和坚守实在是让人敬佩。

张干和罗元鲲先生的生活都不算富裕,尤其是张干先生家中人口众多,生活压力很大,而袁吉六先生早已在1932年去世,只留下了遗孀戴氏辛辛苦苦拉扯着几个儿子长大,儿子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但是生活条件都不好,戴氏年老病多,生活也十分凄苦。

得知恩师一家的现状后,毛主席不禁湿了眼眶,这些坚守在教育行业,桃李满天下的老师们如今竟如此困苦。

宴席过后没几天,毛泽东就亲自给湖南省人民政府写信,希望湖南政府可以给予袁吉六遗孀关照,张干、罗元鲲等人的生活,希望政府可以酌情关照。

1913年,袁吉六“嘲笑”毛泽东作文,建国后主席却赞他“教天下”

图|伟大领袖毛主席

这是毛主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对自己的恩师张干、罗元鲲、袁吉六予以照顾,要知道,毛主席是最不喜欢“搞特殊”的人,但这几位先生不仅仅是毛主席的恩师,更是中国教育界的泰斗大师,为中国教育行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国家的功臣,是可以为他们“搞特殊”的。

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收到毛主席来信后,当即去慰问了张、罗、袁三家人,袁吉六去世多年,遗孀孤苦一人,民政部门不仅带来了丰厚的慰问礼品,还提出每个月给戴氏发放30元的生活补助,这笔钱在当年足以满足一家人的日常开销。

后来,不放心的毛主席又先后两次从自己的稿费里拿出600元交给戴氏,一部分是让戴氏治病用的,一部分是让戴氏保存下来,处理身后事的。

得到毛主席和政府关怀的袁吉六遗孀戴氏感激涕零,教育自己的孩子们一定要努力奋斗,为国家人民作出贡献,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913年,袁吉六“嘲笑”毛泽东作文,建国后主席却赞他“教天下”

图|袁吉六之墓

因为袁吉六早早离世,毛主席没有机会报答师恩,后来袁家人决定给袁吉六修葺坟墓,因为当初袁吉六去世的时候中国兵荒马乱,时局动荡,袁吉六只是被草草掩埋在荒地之中,这对于一个这样的大贤来说实在是有些不公。

1952年,新化县政府开始给袁吉六修葺坟墓,罗元鲲知道后,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将这件事告诉了毛主席,并提出希望毛主席可以为袁吉六先生写一个碑文。

写信的时候,罗元鲲内心十分忐忑,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像毛主席这样的国家领导人是真的日理万机,每天要处理的事务太多太多,罗元鲲都担心毛主席有没有时间看自己的这封信。

没想到,信件寄到中南海后,毛主席不仅认真读完了,还提笔为袁吉六写下了碑文,也就是文章开头的那一幕,罗元鲲收到毛主席的回信和碑文后,心情无比激动,他就知道,毛主席会答应的,在毛主席心中,袁先生一直都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化县政府拿到毛主席亲笔题写的碑文后,立即为袁先生举办了墓碑安放仪式,英年早逝的袁吉六先生在去世20年后才得以被风光大葬,毛主席亲笔题写的“袁吉六先生之墓”被永远地镌刻在石碑之上,一直保存到了今天。

1913年,袁吉六“嘲笑”毛泽东作文,建国后主席却赞他“教天下”

图|毛主席亲笔题写的碑文

三、主席盛赞袁老“教天下”

1964年,毛主席在中南海举行了家宴,招待了郭沫若、王季范、周世钊等人。因为大家都是湖南人,毛主席特意准备了一桌子湖南菜,什么辣椒炒肉、麻辣香干一类的都是湖南人爱吃的家常菜,周世钊看到这一桌子的辣椒菜高兴地说道:“真地道!勾起了我们对家乡的思念啊!”

随后众人入座,周世钊主动说道:“主席,当时咱们离开一师的时候,袁大胡子也请咱们吃过一顿饭,有一道豆豉(chǐ)辣椒,可真过瘾啊!”

毛主席点点头说道:“哪能不记得,袁先生讲课的模样,我到现在还记得呢!”

王季范也在一旁应和道:“是啊,前几天我还专门作了一首怀念袁大胡子的诗!”

随后,王季范随口吟来,在座的众人纷纷赞叹不已地说道:“这个袁胡子,此老通古今文史!”

郭沫若虽然没和袁吉六有太多的交情,但还是举杯对道:“斯人育天下英才!”

毛主席听完连忙摆手,谦虚地说道:“说我是英才,过誉了,但是袁吉六先生确实是‘教天下’!”

主席的意思是自己不算是英才,但是袁吉六先生却是“教天下”,袁老一生虽然短暂,但确实教了不少学生,门下高足遍布各行各业,走遍天涯海角,说一句“教天下”是符合袁先生身份的。

1913年,袁吉六“嘲笑”毛泽东作文,建国后主席却赞他“教天下”

图|周世钊

说到袁吉六先生,毛主席起身离席,从卧室里取出一叠人民币,交到周世钊手里,说道:“淳元,你回去后代我看望袁吉六先生的夫人和家人,这些钱是我的一些心意!”

周世钊收下了钱,点头允诺。次年春天,周世钊一回到长沙就去看望了袁吉六的家人,奉上了毛主席托他带来的这笔钱。

除此之外,周世钊还干了一件大事,他一直都记着家宴上的那对对联,他将对联删去开头,修改为“通古今文史,育天下英才”,刻在了袁吉六先生的墓碑两侧。

袁吉六先生的墓碑修建在湖南省隆回县白莲村的袁家祖坟中,白莲村身处青山绿水之间,风景秀丽,但是交通不便,当地百姓的生活依旧保留着当年的江南风味。

袁先生的墓坐落在重重山峦之下,葱葱林木之间,面向层层梯田,明朗开阔,风光无限,能够在这样的环境里安葬,与袁吉六先生一生不重权、不爱名、两袖清风做学问的高尚品格相得益彰!

1913年,袁吉六“嘲笑”毛泽东作文,建国后主席却赞他“教天下”

图|袁吉六先生的坟墓

结语:

毛主席一生曾得到二十多位老师的教导,这些老师在各个方面给予了毛主席很大的帮助和关心,毛主席一直都记得曾经教导过自己的各位恩师,哪怕是年少不懂事时遇到的私塾先生,主席也一直记得他的恩情。

伟大的人,必有伟大的品格,在毛主席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很多,尤其是毛主席的尊师重道,非常值得现代的青少年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尊师重道   遗孀   碑文   祠堂   湖南   恩师   说道   主席   老师   学生   天下   文章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