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囤生活必需品,不如去囤养娃技能

今天被囤生活必需品的信息刷屏了。现在官宣来了,让大家不要过度解读。各地物资尚充足。想来想去,思绪万千。若有万一,我们会站在什么立场呢?


去囤生活必需品,不如去囤养娃技能

终究不过是上下同心,以一己微薄之力守好后方。唯愿我国子民安康顺遂。所以呢,做好一份工,守好一个家,养好自己娃。把娃养成养成祖国希望的样子,也是他自己将来会喜欢的样子。

《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最近读得差不多了。很多东西让我觉得,哦,是了,原来如此。每个阶段该当如何?似乎在其中找到了一些指路明灯。

去囤生活必需品,不如去囤养娃技能

有些“慌”根源在家长,娃其实,真的还好~

我家小娃七岁多,于是我重点看了学龄儿童篇。想起去年8月,作为一名娃即将入小学的老母亲,真的焦虑了很久,担心他在小学还像幼儿园一样,担心他坐不了一节课,担心他不会好好听老师讲课,担心换学校不适应……总之,各种担心;如今二年级了,“双减”政策出来后,现在没了纸笔作业,老母亲又焦虑了,这小娃娃们刚学写字,学了不布置作业,回家不写字,怎么能行?日后怕不是养出来的全是白字先生?

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慌”是会传染的,会在许多父母之间传递,也会通过父母传染给孩子,“慌”必然带来乱。其实最后你会发现,没有你想得那么糟。

我家娃,在我焦虑一个暑假之后,人家自己是平稳过渡的,呃,除了不太遵守课堂纪律,话有点多……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适应能力都非常OK。至于现在二年级没有作业的问题,其实少了作业没少学习质量。我周末听写抽查,基本学过的字都会写,拓展的只需会认的字,都可写出大部分。讲真,老母亲莫名其妙的担忧和唠叨原来不是从变成老太太开始了,而是从一生娃大概就注定了……

五方面评估,建立入学期亲子沟通时间

当然,也不是完全不管,因为的确会有些小朋友有不适应的情况,去年9月我就见过在小学门口嚎啕大哭不想上学的小朋友。所以一些评估还是要有的。主要是五方面:生理适应(吃喝拉撒睡)、行为适应(规则意识)、人际适应(与同学的互动交友)、情绪适应(开心地上学)、认知适应(学业)。可以在接送路上建立入学适应期亲子沟通时间,多说一些祝愿、提醒、羡慕、相信、佩服、好奇、鼓励、建议、惊奇、传播、信任、关心的话,来了解孩子的适应情况。

去囤生活必需品,不如去囤养娃技能

比如:你们张老师声音大吗?爱笑吗?他上课提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呢?谁回答的呀?你有举手吗?再比如:我在班级群里看到老师表扬你课堂纪律很好,你是怎么做到的呢?你今天的作业又得了A+哦,真厉害,你是怎么做到一道题都不错的呢?

总之,就是尽量具体而正面的引导和暗示,让娃爱上上学,觉得学校也有吸引他的地方,慢慢就适应的。

PS:第一次发现,心理学可以教人很好地说话和聊天。这本书还是不错的。沟通真的很重要,沟通的态度、方式更重要。

继续读书,有空再来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上下同心   安康   生活必需品   作业   焦虑   亲子   纪律   心理学   担心   父母   技能   小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