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毛主席与卫士散步,突然询问: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

前言

毛主席,党的领袖,我们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肩负重任,事务繁忙,为祖国与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劳心劳力。同时,他也是儿女们的父亲,他慈爱,也严格,他的父爱博大而深沉,浓烈而醇厚,多元而丰富。

他深切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们,教给他们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他是那般爱着孩子们的好父亲,也是不搞任何特殊待遇的好领袖,伟大的毛主席,将永远值得怀念!

1956年,毛主席与卫士散步,突然询问: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

图 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

1956年的一天,毛主席正在院子里悠闲地散步,身边还跟随着他的卫士,两人走着走着,毛主席突然询问一句:“依照你看,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

毛主席这一问,确实让身旁的卫士始料未及,不过他很快做出了爽快回答:“都挺好。他俩对我们都很尊重,身上丝毫没有高干子弟的那种优越感,她们俩都对自己要求很严格,都很有上进心。”

对卫士的话,毛主席不以为然,他认真地说道:“我看她们不如你们有出息,也不如你们有前途,她们要比你们吃的苦少,能吃苦的人才有出息。”

1956年,毛主席与卫士散步,突然询问: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

图 李敏、李讷姐妹俩

当卫士说李敏、李讷与普通人家的孩子相比,已经很不错,在她们成长的岁月里,也曾吃过一些苦头,毛主席毅然表示,即使是他的孩子,也当与普通人家的子女一视同仁,应当以同样的标准对待,在他的内心之中,是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有任何特殊待遇的。

卫士又讲起李敏、李讷在食堂吃饭的事情,自己家中的饭就要比食堂的饭好上一些,可见李敏、李讷两个孩子并未享受太多优待,毛主席则严肃地同卫士讲道:“你是为革命做了贡献的人,吃得好点儿,人民没意见,可她们还没有做贡献呢......”

1956年,毛主席与卫士散步,突然询问: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

图 毛主席与李敏、李讷

对于自己的孩子,毛主席也如每一个平凡的父亲一般,给他们最大的关怀与宠爱。但作为人民领袖,毛主席从不给她们搞特殊,不因为她们是自己的女儿而搞任何的优待,更不允许孩子们以他的名义、地位去为自己谋私利。

少时,李敏、李讷两姐妹都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毛主席就让在自己身边做医生、秘书的王鹤滨带着她们,前往学校报名,每位学生都需要填注册登记表,而表上又避免不了要填家长的姓名,这一填,岂不是就会暴露毛主席子女的身份?

王鹤滨也不敢自作主张,只好将这两张学生注册登记表带回了中南海,请求毛主席的指示:“主席,学生注册登记表上有一栏要填写家长的姓名,该如何填法?”王鹤滨说完话,毛主席并未拿起登记表看一眼,而是直接回答他:“你带去的学生,那就填你的名字嘛。”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李敏、李讷的注册登记表上需要写家长姓名的那一栏,填上了“王鹤滨”的名字,王鹤滨就这样成了他们二人的“王爸爸”,在校读书期间,她们俩与其他任何同学并无任何差别,是万千学子中普通的两个孩子。

毛主席就是如此,以一颗慈爱之心关切自己的孩子,而在为人做事上,他对孩子们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希望她们能吃得了苦,能有坚定的意志。

1956年,毛主席与卫士散步,突然询问: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

图 毛主席与王鹤滨

李敏:爸爸既不空洞地说教,也不无原则地溺爱

在女儿李敏的回忆中,即使是生活中那些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爸爸也会于细节处,培养他们的毅力与意志。

自1947年李敏与贺子珍回到祖国怀抱后,她们长时间以来过着两地分开的生活,李敏在毛主席身边,受到爸爸的悉心照顾,而妈妈贺子珍则是一开始住在哈尔滨,后来又辗转去到上海生活。

每逢李敏放假或者空闲的时候,她会向毛主席提出,想去上海看望妈妈贺子珍,李敏问爸爸:“我怎么走啊?我还没有一个人走过那么远。”得到爸爸“买票,坐火车走嘛。”的回答。

李敏害怕自己一个人坐火车,希望爸爸能为自己调来一个人,陪她一同前往上海,可毛主席说:“你是大孩子了,莫要人送,自己走。”

最终,李敏的上海之行是自己去的,当她为自己的独立自主而开心不已的时候,也渐渐开始明白爸爸此举,是为了锻炼她独立生活的能力,是为了她日后更好的生活下去着想。

1956年,毛主席与卫士散步,突然询问: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

图 贺子珍与李敏的合影

事实上,毛主席对李敏、李讷这群孩子的严格教育是体现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上的,而且,他对自己的每个孩子都是同样的深爱,都在尽心尽责地培养和教育他们。

当李敏、李讷年纪还小时,毛主席带着孩子们去滑冰场,李敏、李讷她们之前没有滑过冰,对于如此新奇的事情,孩子们心中难免新奇,一脸激动、兴趣盎然地跑向冰场。

她们坐下来,一个个满怀期待地换上爸爸提前让人买好的冰鞋,毛主席就站在她们身旁,慈爱地看着孩子们。

李敏迅速穿好冰鞋,兴致冲冲地准备站起来尝试一下,结果她还没走一步,就直接摔倒在地上,摔得李敏很疼,她就忍着疼痛,再站起来,然后再滑倒,不停地重复从四脚朝天,到执着地站起来。

一旁的李讷也已经穿好冰鞋,用一双小手撑着地面,一步一步往前“爬”着,李敏看着妹妹李讷,还没有成功站起来,突然向后一滑,整个人就失去支撑,完全摔倒在那坚硬的冰上,这可让年幼的李讷给疼坏了。

1956年,毛主席与卫士散步,突然询问: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

图 毛主席、李敏、李讷在滑冰场

李敏、李讷两姐妹互相看着彼此,相视一笑,然后继续站起来,再摔,再站起来,毛主席就在冰场旁边亲切地注视着他们,满脸慈爱,又眼神坚定,给他们来自爸爸的鼓励。

毛主席自然也心疼这些孩子,但还是给她们下了要求:没有到规定的锻炼时间,不能退出冰场。

李敏、李讷很乖,也很听爸爸的话,她们疼,但也咬牙忍住,她们累,就坐在冰场旁边稍微休息上一会,紧接着再继续站起来练习,慢慢地,她们能成功地在冰上站住脚,能简单地往前滑上几步。

时间在不停地流逝,对于滑冰,孩子们已经从最开始的新奇,到不断滑倒之后的疼痛。那时李讷年纪尚小,痛得太厉害了,忍不住哭起来,李敏也疼得直接坐在冰上,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来。

1956年,毛主席与卫士散步,突然询问: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

图 毛主席和女儿李敏

她们滑冰的全过程,爸爸毛主席始终在一旁静静陪伴着,注视着他们一点点的进步,看孩子们已经练了许久,毛主席对她们说道:“好了,收兵吧!”

一听到可以收拾回家了,摔了无数遍的李敏很开心,站起来就要离开,结果一个不留神,没站稳,又重重地摔了下去,她干脆再也不站起来,就在冰上“爬”着往前走,又爬又滑地离开冰场。

经过了第一次滑冰体验,李敏、李讷也算有了不小的收获,回去的路上,爸爸毛主席询问:“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李敏一脸感叹地说道:“学滑冰实在太难,太难了。冰太滑,两脚还总是不听指挥,太难了。”

李讷也饶有回味地说:“摔得太疼了。”

面对姐妹俩的答话,毛主席鼓励她们:“难就对了,要知难而进嘛。”

1956年,毛主席与卫士散步,突然询问: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

图 毛主席、李敏、李讷、毛远新在滑冰场

李敏还想着,若是自己一直表示太难了,兴许爸爸心疼她们,就不会再让她们学这困难的滑冰了,但毛主席并未如此做,而是鼓励她们继续坚持下去:“今天挨摔,明天就少摔或者不摔了,咱们下周再继续摔。”

李敏“知难而退”的想法,并未在爸爸这里实现。到第二个练习日的时候,李敏、李讷她们有了上次的经验,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棉裤,将自己裹得好像一个大棉包。

第二次滑冰,李敏、李讷明显摔跤次数少了,甚至还会了转着滑小圈儿了,她们在爸爸的鼓励下,最终没有放弃滑冰这项运动。

在回忆与爸爸之间的趣事时,李敏说:“爸爸之所以要我们这样做,并不是要培养、训练我们成为什么健将能手,而是意在培养我们的毅力与意志。”很多年后,李敏终于深切感受到爸爸对她们付出的良苦用心,爸爸对她们,既不会空洞地说教,也不无原则地溺爱。

1956年,毛主席与卫士散步,突然询问: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

图 毛主席和女儿李敏

李讷:按照规定,不该享受的就不能享受

就如姐姐李敏知道的那样,李讷自小也受到爸爸的严格教育,不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享受格外的待遇,他们与任何人的孩子都是一样的,都是千千万万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之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时,我们国家的经济比较困难,普通百姓的生活是十分不容易的,毛主席悉心教育孩子们:“困难是暂时的,要和全国人民共渡难关。要带头,要做宣传,要相信共产党……”

当时李讷在学校读书,有时候学校的饭菜她吃不饱,等周六回家,她就在家中吃饭。

1956年,毛主席与卫士散步,突然询问: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

图 毛主席和女儿李讷在一起

时任毛主席的卫士尹荆山得知李讷要回来,特意询问毛主席,是否要和李讷一起吃饭,征得毛主席的同意后,厨房便开始准备起来。

那日的饭有四菜一汤,辣子、霉豆腐等四个小碟,还有米饭,孩子好不容易回家,毛主席拉起李讷的手,往饭桌旁边走去。

李讷看着桌上的饭菜,早已是食欲大开,她放下爸爸的手,拿起筷子准备开动,毛主席以筷子示意,充满慈爱之心地说道:“吃吧,快吃吧。”

李讷狼吞虎咽,大快朵颐,毛主席吃着吃着,便放下筷子,静静地看着女儿吃饭,而那边李讷见大家都不吃了,也没有停下吃饭的动作,说道:“你们不吃,我就全打扫了。”

1956年,毛主席与卫士散步,突然询问: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

图 毛主席和女儿李讷在一起

李讷不仅吃完了桌上的饭菜,还主动询问一旁的尹荆山:“尹叔叔,还有汤吗?把这盘子涮涮,别浪费。”尹荆山赶紧再给李讷拿来两个白面和玉米面各掺半的馒头,让她吃个饱。

李讷这幅“狼吞虎咽”的模样,让一旁的大人们看着都心疼,主动向毛主席建议:“主席,李讷太苦了,您看是不是可以......”

毛主席明白,他们的意思是能不能给李讷一些照顾,虽然毛主席也十分心疼女儿,但还是坚决表示:“不可以。和全国老百姓比起来,她还算好的。”

当工作人员打算再说些什么,为李讷争取一下,毛主席直接说道:“不要说了,我心里并不好受。我是国家干部,国家规定给我一点待遇。而她是学生,按照规定,不该享受的就不能享受。”

她虽是领袖毛主席的孩子,但也必须按照规定做事,不能享受任何的优待。

1956年,毛主席与卫士散步,突然询问: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

图 李讷(右)和兄弟姐妹们听毛主席说故事

李讷吃饭如此,生病也是如此。以前李讷生病要住院,毛主席特意叮嘱身边的工作人员,不让她用自己的真名字,希望医院能够将她当成一个普通的病人来对待。

那时毛主席身边有个保卫人员,名唤“沈同”,李讷入院时,毛主席就给她改名为“沈娟”,称她为沈同的女儿,在毛主席内心深处,是极其不愿医院因为女儿的身份,给她任何特殊的照顾。

在爸爸的教育下,李讷在许多年的人生时光里,也如一个普通人一般,过着平凡和简单的生活。

1956年,毛主席与卫士散步,突然询问: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

图 毛主席和幼年李讷

毛主席叮嘱孩子: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女儿

不论是教育哪个孩子,毛主席都会强调“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孩子”,不论是作为父亲,还是作为领袖,他都希望这些孩子是能吃得了苦的,是依靠自己去努力、去奋斗的。

李敏上学,毛主席讲:“你还在上学,告诉人家你是学生,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女儿。”

毛岸青参加工作,毛主席也同他讲:“工作了,对同志们讲话时,你告诉人家,你是中宣部的翻译,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儿子。”

1956年,毛主席与卫士散步,突然询问: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

图 毛主席和毛岸青、邵华

每每一家人聚在一起,孩子们便可以和爸爸天南海北地聊天,跟随在爸爸的身边,围绕在爸爸的左右,一家人享受幸福欢乐的时光。

而若是在平素的工作中,毛主席也会让孩子们随行,但不会让他们时时刻刻围绕在自己的左右,而是让他们低调地待在人群之中,静静学习,跟随在毛主席身边的,则是本该属于那个岗位的工作人员。

1956年,毛主席与卫士散步,突然询问: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

图 毛主席和李敏等人一起看照片

有一次,李敏跟在毛主席外出参观,原本她只是在随行的人群之中,很少有人会留意到这个小姑娘。

或许是参观时兴趣盎然,李敏的步伐走快了许多,在她都没有注意到的时候,李敏不自觉地将爸爸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挤到了身后,她自己则站在了那位工作人员原本站着的位置上。

旁边的毛主席看了看她,李敏注意到爸爸的眼神了,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站的位置不对,还以为是自己的衣着不太好,赶紧低头检查,却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于是依旧自顾自地站在那个位置。

李敏没动,毛主席再次看了她一眼,眼神中还带有几分严厉,李敏瞬间了解爸爸的意思,忙往后退了一步,退到工作人员的身后。

1956年,毛主席与卫士散步,突然询问: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

图 李敏、李讷陪伴毛主席的左右

等参观结束,回去的路上,李敏有些想不明白,她知道爸爸是让自己往后站,但并未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她觉得自己的衣着并无任何不妥,一路上一言不发,满心思索着什么。

毛主席看出了女儿李敏的情绪,和蔼可亲地询问她:“娇娃(即李敏),想什么事情哩?”李敏从自己的思绪中出来,说道:“没有,没有想什么......”

李敏抬起头,看着平易近人的爸爸,全然没了之前的“严格”神色。瞬间,李敏想起了爸爸数次叮嘱孩子们的话:

“有工作人员在我身旁时,你们莫要随意站到我身旁,将他们挤走,这是他们的岗位,是他们的工作,这是党分配给他们的任务,是组织的安排。若是他们不在我的身旁,那就是失职,失职可是要挨批评的......”

毛主席如此教育自己的孩子,既让他们明白,在公开场合不可太过随自己的意,也对工作人员表示足够的尊重。

1956年,毛主席与卫士散步,突然询问: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

图 毛主席

参观之时,李敏并未注意此细节,这会儿她终于回忆起了爸爸的教导,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李敏看着爸爸,朝着他笑了。

李敏在回忆中如此解释自己那时的笑容,那个对着爸爸毛主席的笑脸,既包含着认错的歉意,也表达了一种承诺,表示自己日后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胸怀博大的毛主席,慈爱和蔼的好爸爸,他自然也对自己的孩子抱以宽慰的眼神,李敏知道,爸爸已经原谅了自己在无意之中犯下的错误。

毛主席就是如此,他疼爱着自己的孩子们,也严格地要求着他们,在毛主席的良好教育下,李敏、李讷也都成长为很好的姑娘,她们凭着自己的努力过日子,从不刻意渲染自己的身份,如平凡人一般,宁静生活。

1956年,毛主席与卫士散步,突然询问: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

图 李敏、李讷姐妹俩

再回到文章一开始毛主席询问的那个问题:“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她们都是很好很优秀的人,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经历着不同的苦难与挫折,但她们都以坚强的意志对待着,致此一生,她们都是好儿女......

参考资料:

《垂范:引燃真理之火的共和国领袖》,长江文艺出版社,史全伟/著,2019年8月第1版

《我的父亲毛泽东》,人民出版社,李敏/著,2009年9月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卫士   冰场   冰上   慈爱   领袖   工作人员   爸爸   女儿   身边   孩子   李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