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退入坑道,美上将大喜:把硫磺岛战术搬来,这次我们赢定了

1952年4月4日凌晨3时,驻守在沙里院火车站的志愿军第119师炮团9连高炮3班的战士突然发现天空出现大面积轰炸机,这是美军第3轰炸联队第 13 轰炸中队的轰炸机群,此时他们正按惯例对志愿军阵地执行轰炸任务。发现敌人轰炸机的位置后,排长王兴民立刻采取防御措施,同时命令高炮团战士做好反击作战准备,经过一轮炮火齐射后,一架 美军B-26 轰炸机被成功击落,巨大的轰鸣声伴随着熊熊火焰消失在不远处的大地上,很快这个“不幸”的消息就传回了美军最高指挥部,美国第 8 集团军总司令范佛里特闻讯后悲痛欲绝,因为坠毁的这架轰炸机飞行员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儿子“小范佛里特”。

志愿军退入坑道,美上将大喜:把硫磺岛战术搬来,这次我们赢定了

美第 8 集团军总司令范佛里特

1952年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员范佛里特上将已经60岁了,还有几个月他就到了退役的法定年龄,在奉命退役的前几个月,他决定送自己一个巨大的胜利当做告别军旅生涯的礼物,此时朝鲜战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中美双方在山地战线上进入了对峙状态,谁也没能力击破对方的战线搞运动战、围歼战,我军与联合国军的所有军事行动都围绕着一点展开,那就是啃山头。

志愿军退入坑道,美上将大喜:把硫磺岛战术搬来,这次我们赢定了

志愿军迫击炮在掩护进攻

但山头也不是那么容易啃的,利用山地易守难攻的天然优势志愿军不断穿插迂回,在数个月内攻守转换、反复争夺阵地,很多时候美军刚刚在白天得手的阵地,到了晚上就会被志愿军夺走,这让自以为天下第一的美军极度苦恼,也让范佛里特上将揪心不已,因为他的服役倒计时已经开始以天来计算,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在丧子之痛的催化下范佛里特一直在研究中朝部队的防御漏洞,数月之后他最终制定了一份“摊牌作战”计划,也就是后来的“金化攻势”,准备与我军在上甘岭来一场最终决战,企图以美军目前占据绝对优势的火力强度快速消灭我军的有生力量,减少自己方面的损失。

志愿军退入坑道,美上将大喜:把硫磺岛战术搬来,这次我们赢定了

满是尸体的美军阵地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时,在范佛里特的授意下,美军倾泄190万余发炮弹、5000余枚航弹,以每天250轮至280轮的炮击对上甘岭发动了人类战争史上火力密度最高的炮火轰炸,后来美军火力倾泄的专用名词“范佛里特弹药量”就是在这次战斗中产生的,长达2个小时的高强度密集炮火轰炸后,上甘岭整个山峰都被削低了两米,大量坚硬的山石被轰成了齑粉,白色的粉末覆盖了方圆数十里。

志愿军退入坑道,美上将大喜:把硫磺岛战术搬来,这次我们赢定了

上甘岭战役后美军遗留下的炮弹壳

如此密集的火力覆盖即便是志愿军也有些承受不住,平均每秒6发的落弹频率让整座山头如同地震一般剧烈震颤着,许多战士事后形容自己当时就像是坐着小船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上颠簸,强烈的震动使得部分志愿军战士牙齿磕破了舌头、嘴唇,耳鼻也被震得不停流血,后来15军军长秦基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这是继1951年11月美二师夺取伤心岭以后最大的一次战斗”。

志愿军退入坑道,美上将大喜:把硫磺岛战术搬来,这次我们赢定了

秦基伟

尽管我军并不惧怕美军的火力压制,第45师前沿部队在这漫天炮火下足足坚持了四天,但秦基伟意识到敌人拉的阵势很大,还是要打持久战,于是决定转入坑道战以避开美军的主要攻击,然而随着我军退入坑道,范佛里特却陷入了狂喜,他抑制不住的扬言“我们赢定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志愿军犯了什么致命的错误了吗?

志愿军退入坑道,美上将大喜:把硫磺岛战术搬来,这次我们赢定了

范佛里特

实际上范佛里特如此开心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退守坑道这一战术他们在8年前刚刚经历过一次,1944年8月,美国海军为了给予日军致命打击一路追击日军来到硫磺岛,在这座弹丸小岛上美军第一次见识到坑道战的威力,在开战之前,栗林忠道硬生生把一座死火山掏空,整座岛有一半的区域实现了要塞化,如此坚固的防御让美军吃尽了苦头,先进的武器装备在这里完全失去了作用。

志愿军退入坑道,美上将大喜:把硫磺岛战术搬来,这次我们赢定了

躲在火山坑道中的日军

不过随着战争的继续进行,美军很快发现了突破口,他们将炮击、火焰喷射器、炸药包等作战手段挨个用在日军坚固的防御阵线上,一步一步向前推进,以 6821人阵亡以及21865人负伤的代价最终拿下了硫磺岛,而日军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开战前栗林忠道手里还有2万余日军,战斗结束后投降的日军仅剩1083人。

志愿军退入坑道,美上将大喜:把硫磺岛战术搬来,这次我们赢定了

日本陆军大将栗林忠道

尽管这次的战斗不算大胜,美军的伤亡过于巨大,但这却给范佛里特提供了一个经验,一个应对坑道战的手段,所以当志愿军转入坑道后,范佛里特以为是看到了当年日军的结局,直接对手下说道:把硫磺岛的作战经验搬过来,这次我们就赢定了。但他却忘了他面对的是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我们的坑道战早已在实践中升华提高到了阵地战的最高水平。

志愿军退入坑道,美上将大喜:把硫磺岛战术搬来,这次我们赢定了

1951年6月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中共中央就战局现状和未来走势制定了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指导方针,但此时却出现了一个摆在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守住战线,持久作战和之前的运动战截然不同,运动战中志愿军可以随机应变,在战场上灵活运用各种战术达到击退敌军的目的,但在阵地防御中战术战法并不能发挥全部的作用,持久战考验更多的还是双方的综合国力,彼时敌人有强大的火力,还有原子弹,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有生力量呢?此时志愿军将领想到了坑道战,让部队住在坑道里,这样敌人就看不见也打不着。

志愿军退入坑道,美上将大喜:把硫磺岛战术搬来,这次我们赢定了

凿山挖石筑坑道的志愿军战士

实际上志愿军在入朝之前就已经做好了打坑道战的准备,入朝时志愿军战士除了携带常规武器,大部分人的身上还背了一个“秘密武器”,这个“武器”就是铁锹,在收到防守指令后,志愿军立刻用铁锹构筑了大量猫耳洞式防御工事,猫耳洞的顶部厚度要达到30米以上,坑道口则要有10~15米厚,依靠这些猫耳洞,志愿军一个连或一个营的阵地就可以挡住敌军一两千发炮弹以及十多架飞机投下的轻型炸弹,但如果敌人使用大口径榴弹炮和重磅炸弹轰炸的话,仅靠猫耳洞无法抵挡,想要解决这个难题,志愿军只能在实战中寻找突破口。

志愿军退入坑道,美上将大喜:把硫磺岛战术搬来,这次我们赢定了

猫耳洞

1951年10月联合国军发动秋季攻势,英联邦师对马良山阵地倾泻了每日一两万发重磅炮弹的轰炸,在如此密集的炮火之下,志愿军战士急中生智找到了提升猫耳洞防御能力的突破口,他们将两个猫耳洞彼此打通连在一起,形成U字型坑道,这么一连接两个坑道就变成了一个,而且因为有一个弧度,所以子弹直射也很难对躲在里面的人员造成伤害。

从战场实际情况分析后,志愿军还将一部分坑道做了反斜面设置,背向敌方,利用山脊的掩护在背敌面的山坡修筑工事,这样整座山就成了抵挡敌军炮火的掩体,正常情况下敌人的远程炮火会被山体阻挡,而迫击炮等曲射炮则容易打到反斜面的死角,可以有效地保护志愿军战士的安全,而如果敌人放弃远攻抵近高地,志愿军则可以通过正斜面与山脊制高点形成全面的防御体系,将敌军彻底包围。

志愿军退入坑道,美上将大喜:把硫磺岛战术搬来,这次我们赢定了

做了反斜面设置后,敌军的炮火很难对志愿军造成实质性伤害

很快这种独特的坑道作战方式就在志愿军内部被广泛推广,截止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时,我军累计在战场修筑坑道上万条,总长达到了1250公里,而在不断地实践中U型坑道也一直在被改良,后来Y型坑道、H型坑道也相继问世,甚至最后还有了七防坑道,即:防空、防炮、防毒疫、防雨、防潮、防火、防寒。得益于这些坑道工事惊人的抵抗力,到1952年时敌军每伤一名志愿军战士,平均要发射660发炮弹,很多时候战士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更多的还是被震伤,他们白天并不消耗坚守表面阵地,仅在表面阵地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后便转入坑道,晚上再打出去收复表面阵地,如此一张一弛的打法让范佛里特几近崩溃,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能有人把战术运用到如此神乎其神的地步。

志愿军退入坑道,美上将大喜:把硫磺岛战术搬来,这次我们赢定了

志愿军战士在坑道中表演节目

而最为关键的是,很多志愿军最后还将这些坑道发展为自己的正常住所,这里面包含了生活所需的一切日用品,就算被敌人围攻我们也毫不担心,这样灵活多变的坑道战术是硫磺岛的日军所不具备的,也是范佛里特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的,所以43天的上甘岭战役注定了范佛里特的失败,尽管他们拥有当前世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拥有最密集的火力覆盖,可始终无法彻底消灭志愿军。

志愿军退入坑道,美上将大喜:把硫磺岛战术搬来,这次我们赢定了

志愿军战士在坑道中总结经验

在志愿军强大的战斗意志以及灵活的战术战略催化下,范佛里特的美梦终究还是化为泡影,他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如此落后的国家的人民会有如此高昂的战斗意志,即便战至一兵一卒粉身碎骨也绝不向对手妥协,他不明白这些以命搏命的人为的究竟是什么,很简单,其实就两个字:信仰。

志愿军退入坑道,美上将大喜:把硫磺岛战术搬来,这次我们赢定了

信仰这个词太玄学也太寻常了,美军没有信仰吗?联合国军没有信仰吗?当然有,但有信仰却不信鬼神的只有解放军,这支部队的信仰是人民,他们来自于人民,也服务于人民,没有人期盼战争,但他们拒绝投降,拒绝将祖国和家人交给别人,他们是轻步兵的巅峰,巅峰意味着以往不会有,以后也可能不会再有,但无论过去百年千年,他们的信仰始终会继续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坑道   志愿军   上甘岭   猫耳洞   作战   炮火   日军   上将   阵地   美军   战术   战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