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手”到底该不该管?家长要认准这个时间点


宝宝“吃手”到底该不该管?家长要认准这个时间点

说起孩子吃手,身边的小伙伴们都不淡定了,纷纷祭出当年的吃手心得。有小时候吃手被暴揍的,有一路吃到结婚前的,更有甚者,为了戒掉吃手,特地花重金做指甲的。

在河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诊室,就经常能见到家长举着孩子湿漉漉的小手,问医生:“孩子经常吃手,是不是身体缺微量元素了?”

也不知怎么了,近两年孩子身体有个风吹草动,家长总能联想到微量元素缺乏,但娃吃手这件事跟微量元素没有太大关系。

娃为啥总逃不过吃手“魔咒”

2岁以下的宝宝吃手,大多是正常现象,这个阶段宝宝吃手主要分为4种情况。

宝宝“吃手”到底该不该管?家长要认准这个时间点

吸吮反射:正常0~4月龄宝宝吸吮碰到嘴唇周围的任何物件,属于正常生理反射,这也就是宝宝出生就会吃奶的原因。

口欲期:吮吸一般在7月龄时增强,8月龄时高峰状态,这个时期宝宝发育,但活动能力有限,手成为他们探索世界的工具。

缓解长牙不适:宝宝6月龄左右开始萌牙,牙齿向上发力,刺激齿龈上的神经,此时宝宝会流口水,牙床发痒、不适,就会通过咬手指来缓解。

缓解情绪:缺乏安全感、缺乏玩具、焦虑、饥饿、紧张不安时也容易吃手,有时分离性焦虑、生病时吃手更频繁。

过度吃手的危害

虽说2岁前吃手正常,也不代表家长可以放任不管,部分宝宝吃手过于频繁,会导致手部发育异常,手上病毒、细菌吃进嘴里会生病,长时间将手放在上下牙间吮吸,影响牙齿排列及颌骨发育。

吃手管不管要分年龄段

0-3个月吃手,家长可以不干预。

4-12个月吃手指可以,但一定要注意频次,这个阶段宝宝开始长乳牙,长时间吃手,容易影响牙齿发育。

一岁以后吃手,家长就要进行正确引导了。

吃手一般在2岁以后逐渐消退,2岁以后还吃手,家长则需要做到表面上忽视,实则正确引导,通过分散宝宝注意力,在他不吸吮手指时,及时给予表扬,以达到强化目的。

如果孩子4岁以后仍吃,且家长不能成功纠正,建议至心理门诊就诊,找到原因进行干预。

部分孩子5岁后,因为心理压力大、焦虑等原因,可能出现反复啃咬指甲的行为,严重时甚至啃咬脚趾头。

特定情况下,吃手的处理方法

对于长牙时期的宝宝,家长可以洗净手,用渗透温水的干净纱布轻轻按摩宝宝的牙床来缓解不适。

宝宝“吃手”到底该不该管?家长要认准这个时间点

突然进入陌生环境(如刚上幼儿园),宝宝会通过吃手缓解焦虑,家长及时跟老师沟通,在宝宝吃手时表面无视,邀请他玩游戏,做手工等转移注意力。

对于睡前吃手,家长可以给宝宝讲睡前故事,顺势握住他的小手,既可以让手远离口,又能表达爱意。

对于吃手这件事,家长要做到不打骂、不惩罚、不刻意提及,转移孩子注意力。

来源:河南商报家有小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长牙   月龄   家长   宝宝   牙床   微量元素   不适   焦虑   注意力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