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已经识破空城计,为何还要选择撤军?诸葛亮:不撤就是死

《史记》曾言:“狡兔死,走狗烹。”古往今来,君臣互相利用并不罕见,若臣子不具利用价值,部分君王便将对其赶尽杀绝,千年历史变迁中,此类行为始终遭人诟病。

众所周知,三国乱世背景下,曾涌现出诸多英雄人物,他们凭借个人智慧及才能,于乱世中脱颖而出,终留名青史。提到三国时期的谋士,很多人都会想到诸葛亮和司马懿,他们两人皆具常人难以企及之智,正因如此,他们两人之间的博弈,亦无比精彩。

司马懿已经识破空城计,为何还要选择撤军?诸葛亮:不撤就是死

提到空城计,想必世人都不陌生。在空城计中,诸葛亮兵行险招,侥幸取胜。在后人对这段历史进行了解的过程中认为,当年,司马懿并非没有识破空城计,只是故意选择中计撤兵。受此情况影响,很多人也对司马懿为何在识破空城计的情况下,仍选择撤兵一事非常好奇。

其实,诸葛亮亦明白,凭借司马懿的才能,识破空城计轻而易举,可正是因为诸葛亮知道若司马懿不撤就是死,所以才能如此谈定。为何司马懿明知是计却选择撤兵?诸葛亮又为何会认为司马懿不撤就是死呢?

司马懿已经识破空城计,为何还要选择撤军?诸葛亮:不撤就是死

三国乱世中,不同势力之间的博弈非常精彩,在国家博弈的背后,则是不同谋士之间的你争我夺。

对于刘备而言,若无诸葛亮的帮助,他能否建立蜀汉尚未可知,而对于曹操来说,若是无司马懿的到来,想必他的一统天下之路,必将荆棘密布。

可见,优秀谋士的出现对于国家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若忽略谋士的存在,则会对国家发展造成沉重打击。

司马懿已经识破空城计,为何还要选择撤军?诸葛亮:不撤就是死

在三国乱世的众多谋士斗争故事中,空城计可谓非常精彩。通过对空城计的发生背景进行了解可以发现,这段时间内,原本强悍的蜀汉军队,因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进而丧失原本的强大战斗力。

当马谡遭到诸葛亮的处决后,蜀国大军更是备受打击。受紧急情况的影响,诸葛亮所带领的将士们便被困囿于西城之中,命悬一线。

司马懿已经识破空城计,为何还要选择撤军?诸葛亮:不撤就是死

此时,诸葛亮虽内心焦躁不安,可为守住西城,他也不得不兵行险招,上演一出空城计。若是空城计能够成功,他便能够轻松保住蜀国城池。纵使空城计失败,诸葛亮亦能为城中百姓争取撤离时间。

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当司马懿带领大军来到西城外时,便被诸葛亮所使的空城计迷惑,进而选择撤兵。至此,诸葛亮的性命得以保全,西城亦未遭到曹魏方面的占领。

司马懿已经识破空城计,为何还要选择撤军?诸葛亮:不撤就是死

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认为司马懿太过愚蠢,如此简单的计谋都无法识破。可在相关专家对此段历史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其实,司马懿已经看破了诸葛亮的计谋,之所以他没有选择带兵将西城拿下,也是为自身日后的发展。

通过对曹魏内部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可以发现,司马懿凭借自身才能,成为四朝元老,这也使得他在朝中拥有较高地位。凭借着司马懿的助益,整个司马家族势力范围较大,这也使得曹氏家族,对司马家族产生提防之心。

司马懿已经识破空城计,为何还要选择撤军?诸葛亮:不撤就是死

对于曹氏一族的发展而言,若无司马懿的帮助,便会受到负面影响。基于这一原因,曹魏政权内部,司马家族与曹氏家族间,便有着共生共存的关系。

此次两军交战过程中,若司马懿选择戳穿诸葛亮的空城计,便会使得民间百姓认为,司马懿的才能远高于诸葛亮,此后,司马懿必定深得民心。

受此情况影响,司马一族的势力范围,将得以持续扩张,进而威胁曹氏一族的统治。若曹氏族人认定司马家族将威胁自身地位,便会选择将其彻底铲除,以绝后患。

司马懿已经识破空城计,为何还要选择撤军?诸葛亮:不撤就是死

结语

通过对空城计这段故事进行了解,世人便能发现,三国乱世中,事情的发展情况并不像表面所呈现的那般简单,每一历史事件的背后,都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存在。

正是因为在三国乱世中,有着太多的英雄人物,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经过方才如此精彩。通过三国时期各个主君及谋士之间的斗争,人们能够体会到战乱背景下的残酷局势,凭借着对此类经验进行学习,世人亦能得到相应的启示。

基于古人的智慧,现代社会中,我国社会的发展得以拥有更多的经验指引,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此类古代经验亦将对社会建设提供更好的帮助。

参考资料:《三国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空城计   蜀汉   西城   司马   蜀国   谋士   乱世   家族   情况   精彩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