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要告老还乡,留在当地养老不好吗?

隋唐以来,科举为不少寒门学子提供了一飞冲天的可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也并不是说说就算了。

一旦能够身居庙堂之上,人生价值与社会地位便可以得到急速的提升,获得最好的社会资源,从而福庇子孙。

但有个现象非常奇怪,古代官员不管官做到多大,一旦卸任,无一例外都会选择遣散仆人,告老还乡,一路轻装简从,显得有些许落寞。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要告老还乡,留在当地养老不好吗?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这些人多担任朝廷的要员,在任期间在朝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为国家立有大功,要钱有钱,要权有权,他们为何不选择在任职地购买房产,而选择离开这个生活多年的城市,回到自己的家乡呢?

历史上的怪现象

不管是在唐宋时期,还是明清时期,无一例外的是都有着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尤其是在社会资源严重不平衡的古代。

可是在几千年的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官员都在奉行“告老还乡”的“潜规则”,这在古代叫“致仕”。

“致仕”兴起于周代,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虽然在形式与政策方面,每个朝代都不一样,但是方式却大同小异。

简单来说,就是官员将自己手里的权力还给皇帝的一种方式。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要告老还乡,留在当地养老不好吗?

这对于卸任的官员来说,着实有几分残酷。要知道,朝堂之上的这些官员,当时可都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返回原籍之后,他们便要“夹着尾巴”做人了。

回到地方之后,这些卸任的官员,见到县令都要给几分薄面,即便这些人当时还是自己的下属,但是在卸任后,身份地位完全不一样了。

卸任后的官员就是个百姓,但是在职的县令,还是朝廷的正式官员,身份地位对照之下,高低立判。

可即便是这样,可不要以为县令可以对当年的老上司公报私仇,因为这些“老上司”虽然人已经退休了,可是他们在朝堂上还有朋友,学生,以及这么多年来的关系网。

与县令掰一掰手腕,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话虽如此,“致仕”官员多不会与地方官产生正面冲突,因为他们还要顾及到皇帝这一层关系。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要告老还乡,留在当地养老不好吗?

即便是卸任了官职,皇帝也多会派遣眼线去跟踪和监视,看他们有没有为祸一方。当年嬴政赐吕不韦回封地养老,但吕不韦没认清自己,继续接待六国使者,最终被嬴政赐死,便有这方面的原因。

皇帝想看到的是一个安分守己的退休者,而不是一个为患一方的“刁民”。明朝时期,李善长便是在退休之后,还在千方百计地刷存在感。

除了给汤和借兵盖房子之外,还对于胡惟庸造反选择知情不报,导致自己在70多岁还被朱元璋残忍杀害,这就完全可以理解为“自作孽不可活”。

官员为了不在任职地买房

虽然一些寒门学子取得了官职,也获得了房子、车子和票子,状元郎运气好还会获得某些高官家的千金小姐,但这一切,除了老婆和钱是自己的,房子和车子却是属于朝廷。

朝廷分配给官员的豪宅,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不同的官员等级对应着不同的住房等级,他们会随着职位调动而随时搬家。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要告老还乡,留在当地养老不好吗?

要知道,在古代,官员升迁罢免非常频繁,如果每个官员都“赠一套”房子,那国内大部分的赋税都要用到给官员盖房子上面去了。

可以这么理解,官员的房子都是朝廷的“福利房”,仅仅是在任期间使用,离任之后就要收回去。

既然如此,那么官员为何不在任职地买房置田?并不是因为他们买不起,而是因为官员购置的房产在历朝历代都受到了很严格的限制,不少朝代都明令禁止官员私购住房。

这个原因可以简单理解为:官员想买而不能买。

皇帝的真实想法

如果所有的官员都留在当地养老,那么这些官员将成为最尾大不掉的一批人。原本皇帝作职位变更,便是为了能够补充朝堂上面的新鲜血液。

可如果这些老臣还生活在都城,他们利用自己的关系干预朝堂上的决策,会让皇帝之前的战略布局成为泡影。

最简单有效的一种方式,那便是“眼不见心不烦”,将他们驱离京城,然后再派几个人监视一段时间,以做到心中有数。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要告老还乡,留在当地养老不好吗?

如此一来,既解决了都城住房拥堵问题,又将这群“顽固势力”驱离京城,最大限度上保障了皇帝的利益。

皇帝作为一名决策者,他既确保了自己的战略构想得以实现,又确保这些官员可以“安稳度日”,这招实在是高。

叶落归根的思想

中国人讲究“根”,更希望自己能够叶落归根。从思想层面来说,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家乡以及自己的出生地都有着很深的印象。

不管走到何方,家乡都是这些老臣们内心最难以割舍的净土,年轻人不管怎么跑,年纪大了之后,金钱美女或再不是他们的追求,他们更多的是追求一份感情的寄托。

家乡虽然不富裕,但却是他们内心最渴望到达的地方。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家乡反而成为了最合适的地方。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要告老还乡,留在当地养老不好吗?

后记

综上所述,官员之所以选择告老还乡,一方面是他们在任职当地没有住处,不得不选择回老家。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皇帝安心,远离京城这个是非之地,省得影响朝堂上面的决议,让皇帝心里膈应。

最后一方面因素,是因为人们对于家乡发自内心的渴望吧,回到自己出身的地方,安安稳稳地度过余生,叶落归根也未尝不是一个最好的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告老还乡   都城   官员   致仕   叶落归根   堂上   县令   朝廷   皇帝   家乡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