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日本的中国古代文化印记

9月26日,由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数据与信息安全委员会、北京大学日语系友会、UM数字博物馆主办的《东瀛行,邂逅中国文化》新书发布会暨《东瀛行・中华情》系列节目之《千年古莲情缘》首播仪式在北京UM数字博物馆举行。

网上曾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想看唐代去日本。”话虽过于片面,但也折射出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的深刻影响。在中日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史中,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的古圣先贤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先进的中国文化,并将之化为己用,开创了独特的日本文明。今天,我们徜徉在日本的各大景点中,中国文化的印记似乎随处可见,但若想具体分说一二,却也不是件容易事儿。


散落在日本的中国古代文化印记

《东瀛行,邂逅中国文化》

林江东 著

现代文化出版社

2021年7月出版


《东瀛行,邂逅中国文化》是一本以旅行随笔的形式,探寻散落在日本山川、园林、寺庙及博物馆中中国文化遗存的书籍。作者林江东,几十年来从事中日交流工作,既是著名的日本研究学者,又是独树一帜的岩彩画家,还是别具慧眼的旅行家。退休后,她于2018年至19年,三次前往日本观光旅行,寻觅中国古代文化的印记,探寻其在日本落地生根,本土化的发展过程。

散落在日本的中国古代文化印记

26日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林江东老师分享了书中的经典片段与自己的感悟。


该书按旅行线路分为南行、北行、中部、纵横四个篇章。南行是2019年4月,作者夫妇从北京直飞日本名古屋,然后从金泽、福井一路南下,经由冈山、跨过濑户内海至四国,再赴山口、下关,从福冈回国。

散落在日本的中国古代文化印记

散落在日本的中国古代文化印记

上洛殿中的《帝鉴图》


在名古屋市,作者参观了日本三大名城之一的名古屋城。在规格最高的“上洛殿”内,欣赏日本著名画家狩野探幽借鉴明代《帝鉴图说》创作的《帝鉴图》。画中亭台楼阁、人物衣冠均为汉制。

散落在日本的中国古代文化印记

兼六园中的霞池


在金泽市,作者饶有兴趣地讲述了日本三大名园之一的兼六园与宋代诗人李格非之间的渊源。由于幕府老中(江户幕府的职名)松平定信认为这所园林具备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中所提到的“宏大、幽邃、人力、苍古、水泉、眺望”六项名园条件,遂命名为兼六园。

散落在日本的中国古代文化印记

石山寺中的紫式部雕像


在滋贺县大津市的石山寺,作者讲述了紫式部深厚的汉文功底,以及她夜宿石山寺,眺望琵琶湖时获得灵感,写下《源氏物语》的故事。

在山口县下关市,作者专程探访了由孙文赠予日本友人的古莲子培育出的“孙文莲”,追忆两国间的千年古莲情。

散落在日本的中国古代文化印记

作者(二排右二)与朋友在仙台东北大学鲁迅教室合影


北行是在2019年秋天,作者与十几位朋友共乘一车,从东京出发,经仙台、水户,抵青森,跨海至北海道,经小樽至最北端的稚内,然后南下绕北海道一周。

作者在仙台的东北大学追寻鲁迅的足迹,在青叶城天守台上遥想伊达政宗因后唐太祖李克用的故事而树立起自信心,终成一代豪杰的史事。

散落在日本的中国古代文化印记

据作者考证,日本儒学大家林罗山曾向德川家康进献过《本草纲目》,书中有“养猴避马瘟”一说。


在枥木县日光市德川家康的家庙东照宫,神马厩门楣上的三只猴子,使作者联想起《本草纲目》里的“养猴避马瘟”一说。东京的正仓院特展上,众多皇室文物讲述着唐文化在日本的传承和发展。

散落在日本的中国古代文化印记

珍藏于泉涌寺的“杨贵妃观音像”


2018年的“中部行”,作者夫妇与友人同游京都府、和歌山、大阪、镰仓等地。参观了佐贺市的徐福长寿馆、鉴真亲自监督建造的奈良唐招提寺,京都泉涌寺供奉的“杨贵妃观音像”……最后的“纵横篇”则收录了作者五十几次访日旅行中,遇到的与中国文化有深远渊源的片段。

散落在日本的中国古代文化印记

野村恒成公使发表感想


会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蕙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顾问张宇、新华社研究院张可喜、日本驻华大使馆公使野村恒成等嘉宾相继分享了对该书的感想。

野村公使表示,《东瀛行,邂逅中国文化》中讲了许多中日间的文化渊源,有相当一部分连日本人都不甚了解,对日本人来说也是一本很有阅读价值的著作。2020年之后,两国的人员往来因疫情影响几近断绝。希望明年,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两国人员能够有条件的恢复往来,希望中国游客继续出现在日本各大景点中。

对此,林江东也表达了自己写作的本意:“中日学者把汉唐文化比喻成一棵生命之树,经过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精心培植,其种子乘季风,越重洋,深深扎根于邻邦。现今,渗透于日本的名园、寺院、人文、历史等各个领域的中国古代文化,像是珍珠般熠熠生辉,光彩夺目。我将这些散落的珍珠拾起,精心穿成一串璀璨晶莹的项链,奉献给读者。希望它会使中国人更加具有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也希冀这串珍珠的光辉会化成一座桥梁,进一步增进中日两国草根间的相互理解。

为了将悠久的中日文化交流史介绍给更多人,基于本书内容创作的系列节目《东瀛行・中华情》也已于本月初启动。当天,与会嘉宾欣赏了新鲜出炉的第一集《千年古莲情缘》

鉴真东渡日本,用扬州大明寺的莲子培育出日本的“唐花”,千年后,孙中山又将象征着君子之交的古莲子赠予日本友人田中隆。1960年,田中隆的后裔将4枚古莲子托付给植物学家大贺一郎。大贺一郎将之与鉴真带来的“唐花”杂交后,成功培育出了新品种“孙文莲”。今天,象征着中日友谊的“孙文莲”正在中日多地盛放。


(文:陈蕴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仙台   石山   名古屋   文化   名园   东瀛   莲子   日本   中国古代   印记   中日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