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决策!毛主席为何命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邓几十年后记忆犹新

作者:太史小生

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具有决战性质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蒋介石赖以维持其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

自古逐鹿在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早在1948年春天,随着刘邓大军进入中原战场,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开始谋划由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一起,进行淮海战役,逐鹿中原。

淮海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济南战役后,国民党政府在徐州周围地区大量集结兵力,企图利用在徐州交会的津浦、陇海两铁路线及密集的公路线,利于机动增援的方便,用重兵堵防的办法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以控制徐州,巩固江淮,屏障南京,挽回败局。

重大决策!毛主席为何命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邓几十年后记忆犹新

在国民党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指挥下,一共集结了黄百韬兵团、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孙元良兵团和冯治安、李延年、刘汝明等3个绥靖区部队,连同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等,总计兵力近80万人。其中大多数部队是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和精锐部队。

人民解放军进入淮海战场的部队。计有华东野战军16个级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和晋冀鲁豫军区的地方部队,共60余万人。

从数量上看,在淮海战场即将进行的这场大决战中。在敌我双方力量对比上,人民解放军并不占优势。对这次战役,国共两党都非常关注。毛主席决心把敌徐州“剿总”所指挥的这一重兵战略集团全部歼灭在长江以北。以减少将来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解放江南的困难,加速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蒋介石强调说,徐蚌会战(国民党对淮海战役的叫法——)实为我国家存亡之最大关键。

重大决策!毛主席为何命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邓几十年后记忆犹新

一、淮海战役是一场国共双方均投入重兵并决定国共双方命运的空前大决战

早在济南战役、辽沈战役进行中,毛主席就以从整个中国革命全局考虑问题的战略远见,开始与华东野战军的陈毅、粟裕,中原野战军的刘伯承、邓小平等前线指挥员函电交驰,共商逐鹿中原推进战局的大计。

经过毛主席与前线指挥员的反复思考、周密谋划,绞于形成了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两大野战军共同携手,歼敌徐州“剿总”重兵战略集团的方案。

1948年10月11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为了实施这一战略决策,必须控制陇海铁路,中原野战军发起郑州战役,夺取重要战略枢纽、国民党军队中原总兵站基地——郑州。

1948年10月24日,邓小平与陈毅、张际春等同志在郑州原国民党绥靖公署礼堂,召开中原野战军团以上干部会议。邓小平在会议上着重讲了中原野战军东进的形势和任务,要求继续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加强组织纪律性。此时,河南省会开封守敌慑于中原野战军的声威东撤,邓小平与陈毅率中原野战军乘势东进。

重大决策!毛主席为何命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邓几十年后记忆犹新

10月31日,邓小平等进驻河南省柘城县,在两天三夜的时间里。他与陈毅等同志讨论了关于淮海战役统一指挥的问题,修改了钳制国民党邱清泉、孙元良、刘汝明3个兵团的作战方案,并与刘伯承联系,共商阻止黄维兵团东进徐州的方案。

11月3日,邓小平与陈毅到周围几个县检查工作,向豫皖苏三分区党政军负责干部传达了中央关于淮海战役的部署。在邓小平的指导下,豫皖苏中央分局组建了支前指挥部,在豫东永城设立了总兵站,相继解放了豫东商丘县、虞城县。19日,邓小平又电示中原野战军交通部在商丘建立中原军区总兵站,负责转运或分运军用物资,以保证淮海战役的需要。

1948年11月4日上午8时,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正式发布《淮海战役攻击命令》。

11月6日,华东野战军11个纵队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向徐州以东的黄百韬兵团发起攻击。其他各纵队,也像下山的猛虎,扑向各自预定的目标。

重大决策!毛主席为何命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邓几十年后记忆犹新

当晚,华东野战军粟裕等将战况报告给了中央军委。毛主席于7日迅即复电,完全同意粟裕等 6日电所述发起战役的部署,同时指出:“非有特别重大变化,不要改变计划,愈坚决愈能胜利。在此方针下,由你们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毛主席的电报,表示了对前线指挥员的高度信任。

11月8日,中共地下党员、国民党军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在与华东野战军取得联系后,率第五十九军和第七十七军(大部)2.3万人,举行战场起义。随即在台儿庄、枣庄地区进入山东解放区进行整训。以后分别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三十三军和第三十四军。

何基沣、张克侠率部起义,使徐州东北大门洞开,华东野战军得以顺利通过运河防线。迎头截住黄百韬兵团的退路。从6日到22日,华东野战军主力在徐州以东碾庄地区。将企图西撤徐州的黄百韬兵团全部歼灭。敌兵团司令官黄百韬走投无路,自杀毙命。

当华东野战军主力与黄百韬兵团激战时,中原野战军主力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切断徐蚌线,攻克徐州“剿总”的重要补给基地——宿县,完成了对徐州之敌的战略合围。

重大决策!毛主席为何命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邓几十年后记忆犹新

这时,毛主席敏锐地预见到,淮海大战的胜利将会对整个中国革命的全局产生重大影响。11月16日,他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战略家的深谋远虑、革命家的雄才大略,起草了一封永载史册的致华东、中原等党政军负责人的电报:

“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望从这个观点出发,统筹一切。统筹的领导,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可能时,开五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经常由刘、陈、邓三人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

这样,毛主席就将淮海前线两大野战军数十万大军的统率权授予了总前委和邓小平。对毛主席的这个重大决策,邓小平几十年后仍记忆犹新。

他在会见编写第二野战军战史的老同志时指出:“迎接淮海战役的时候,总的形势很好。东北战场取得了胜利,这对全国鼓舞很大,西北也稳住脚,中原三足鼎立。淮海战役是二野、三野联合作战,用毛主席的话说,二野三野联合作战。不只是增加一倍两倍的力量,数量变,质量变,这是一个质的变化。淮海战役成立了总前委,由五个人组成,其中三个人是常委,我当书记。

重大决策!毛主席为何命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邓几十年后记忆犹新

从此,淮海战役总前委正式成立,行使统指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两大野战军,领导淮海前线政治、军事和作战的全权。这是淮海战役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二、歼灭黄百韬兵团后,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取得胜利。第二阶段的攻击目标如何确定,是战局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开始中央军委命令华东野战军吸引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东进,寻机歼其四五个师,尔后视情况围歼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或攻取徐州,或打黄维兵团,但因邱清泉兵团不敢贸然东进,始终背靠徐州,人民解放军无法将其退路切断。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在中原野战军配合下,华东野战军于碾庄全歼黄伯韬兵团。第二阶段怎么打?当时的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张震回忆说:“小平同志审时度势,一看到这个情况,只有把黄维兵团歼灭,因为黄维兵团也已经走得精疲力竭了。同时他也离蚌埠比较近,那面南京的部队逼近。把南京和徐州拉开,所以决定先打黄维兵团,以后再集中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消灭杜聿明兵团。”“黄维兵团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所以中原野战军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重大决策!毛主席为何命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邓几十年后记忆犹新

参加过淮海战役的国防大学原校长朱敦法说:刘邓指挥的中原野战军情况怎样呢?1947年渡过黄河歼灭国民党军九个半旅以后,接着又千里跃进,挺进大别山。千里挺进大别山,这是在解放战争史上相当有意义的一笔,但是有一个问题,中原野战军也遭受了极大的损失。当时的非战斗减员很多。在这种情况下,要消灭黄维兵团是要下很大决心的。

邓小平等经过缜密考虑,给毛主席发电,同时抄送华东野战军,建议先打黄维兵团,再打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毛主席第二天复电:“(一)完全同意先打黄维;(二)望粟(裕)陈(士榘)张(震)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三)情况紧急时机,—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

黄维兵团共12万余人,辖有第十军、第十四军、第十八军、第八十五军,一共4个军,是国民党军队的精锐兵团之一。其骨干部队第十八军即原整编第十一师,为陈诚一手培植,美械装备,军官都是军校毕业生,是陈诚军事集团的“老底子”,也是陈诚起家的“本钱”,系敌军“五大主力”之一。

在国民党军中,陈诚集团的“土木系”之说即源于“十一”师和“十八”军。黄维兵团装备精良,训练充分,有实战经验,是一个顽敌。

11月25日,中原野战军主力将黄维兵团团团包围于双堆集地区。

重大决策!毛主席为何命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邓几十年后记忆犹新

在歼灭黄维兵团的作战中,邓小平主动担负了战役的具体组织指挥工作。在总前委下定战役决心、拟定战役计划之后的一天上午,邓小平对同在总前委作战室办公的刘伯承、陈毅说:“两位司令员同志,我比你们小几岁,身体也比你们好一些,具体工作让我多做些,夜间值班我也多值一些,这是应该的哟!”

刘伯承和陈毅听了以后,先是爽朗地哈哈大笑,尔后,陈毅表示:“我们既要竭尽全力,恪尽职守,又要尊重政委的意见哟。”接着,刘伯承说:“在我们这把年纪里,这样的会战、决战,已不会很多啦,我们理应努力工作,拼命完成任务哟!”

邓小平很谦逊地说:“大的决策指挥,还是靠两位司令员,靠我们三个‘臭皮匠’,只是具体工作由我多做些。”然后,邓小平正式向作战科同志宣布,一般事情多找我(邓小平)请示报告,重大事情同时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共同研究处理。

在歼灭黄维兵团的过程中。邓小平总是天天守在作战室里,特别是夜间,每天值班都要到深夜,甚至到下半夜,一直等到各纵队战斗情况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时,方才放心离去。刘伯承、陈毅、邓小平3人每天共同商定各纵队的作战任务,然后向各纵队指挥员传达和部署。

重大决策!毛主席为何命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邓几十年后记忆犹新

对各部队的战斗进展情况,邓小平除随时听取作战科值班员汇报外,几乎天天都亲自找各纵队领导同志听电话,一方面督促检查对作战计划、命令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直接了解战斗进展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和最新战况。

三、邓小平在作战指挥中,既强调高度的集中统和严格的纪律,又特别注意做部队尤其是各级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当时,就中原野战军的兵力、装备、弹药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看,歼灭维兵团无疑是付出较大的代价去啃一块“硬骨头”,其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从实力上看,敌我双方兵力均为12万人,但中原野战军不占优势。因为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第三纵队、第六纵队,经过挺进大别山和坚持大别山的斗争,各方面消耗较大。一直没有机会得到及时的休整和补充。

二是从编制上看,黄维兵团是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兵团,人员编制齐装满员。中原野战军连续多年征战。远离革命老区,编制不全,兵员不充实,6个纵队除第一纵队、第四纵队是9个团外,第二纵队、第三纵队、第六纵队各只有6个团,第九纵队只有5个团。参战各纵队平均每个纵队只有1.5万多人。其中第二纵队、第十一纵队则只有一万两三千人。

重大决策!毛主席为何命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邓几十年后记忆犹新

三是从装备上看,黄维兵团装备精良,天上有空军配合。飞机掩护,地上有大炮、坦克、装甲车开道,是国民党军队中现代化装备较强的部队之一。中原野战军则重炮很少,弹药奇缺,真正是“小米加步枪”。

针对这种实际,邓小平从中国革命全局和解放战争的全局利益考虑。在战前中原野战军召开的纵队领导干部会议上,郑重指出:“要不惜一切代价,在华东野战军协同下,坚决完成歼灭黄维兵团的任务。”

在歼灭黄维兵团的战役过程中,特别是在第三阶段,邓小平在电话中反复向各纵队领导同志指出,要坚决贯彻党中央、毛主席关于歼灭敌重兵集团于淮河以北的指示,要同千里跃进大别山一样,服从大局,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邓小平特别强调:“我们要以破釜沉舟的决心,不惜最大牺牲,歼灭黄维兵团,即使中原野战军打光了,能消灭这支王牌军也是值得的。”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国防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秦基伟回忆说,淮海战役聚歼黄维兵团,对中原野战军来说,犹如“瘦狗拉硬屎”,是非常艰苦的一仗。

重大决策!毛主席为何命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邓几十年后记忆犹新

小平同志反复向各纵队领导讲:要服从大局,准备“烧床铺草”(南方习俗,死了人要烧床铺草,此处意即准备牺牲自己),即便把自已的部队打光了,只要能吃掉当面这坨敌人,也算是尽到了我们的历史责任。

他强调,革命总有一个时候要过关。在过险关的时候,就是要不怕苦、不怕死,宁肯向最严重的方向作准备。思想上有了准备,行动上才敢于排除—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置之死地而后生。

邓小平的话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中原野战军全体指战员的战斗意志。广大干部战士,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不怕疲劳,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连续作战,虽然伤亡较大,但士气愈战愈高,战斗力愈战愈强。战斗中干部伤亡,班长、战士、通信员、司号员、卫生员等挺身而出,自动代理连长、指导员,组织继续战斗,直到取得战斗胜利。

邓小平身为总前委书记,既要负责战役全局的决策、谋划,又要主动多承担歼灭黄维兵团作战的具体组织指挥工作,还要具体领导中原野战军的工作。

重大决策!毛主席为何命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邓几十年后记忆犹新

凡是敌情的变化、战况的进展、通信联络的畅通、兵员的增补、部队组织的调整、武器弹药的补充、后方对部队生活的保障等。无不亲自过问。重要的则亲自处理,并组织有关部门与人员负责工作的落实。

11月26日,毛主席致电总前委:“黄维被围,有歼灭希望,极好极慰。但请你们用极大注意力对付黄维的最后挣扎。”当时的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二十六旅旅长、后来的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上将回忆说:“蒋介石派出300多架次飞机飞临双堆集地区,从空中支援黄维兵团。”“但我军阵地与敌人阵地犬牙交错,交织在一起,在空中难以分辨,敌机既不敢扫射,也不敢投弹,只能在空中虚张声势而已。”“敌机投下的大量饼干、烧饼、罐头等食品,有许多都落在我军的阵地上,被我们的战士拿来改善生活。”

11月27日拂晓,被人民解放军合围于宿县附近双堆集的黄维兵团以4个主力师为先导,在空军、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倾其全力企图突围。在突围中,中共地下党员、黄维兵团第一一〇师师长廖运周率部5500余人举行战场起义,并反戈一击,打乱了黄维兵团的突围计划。

黄维兵团突围失败后,调整部署,以村落为基点,用坦克、汽车及大量器材构筑了许多掩体,形成环形防御阵地,转入固守。歼灭黄维兵团,确实是一个硬仗。其战况的激烈程度,从邓小平、张际春给中央军委的报告中可见一斑。

重大决策!毛主席为何命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邓几十年后记忆犹新

邓小平、张际春的报告中写道,“从十一月二十五日至十二月二日这七天,一方面是我们逐步压缩敌人,完成了严密的封锁包围阵地,一方面是敌人调整部署收缩成了纵横十华里地区极坚固的防御阵势。……在这七天中,敌人曾多次向我阵地猛攻,以二十七、二十八两天最为猛烈。二十七日敌曾以四个主力师向东南方向我六纵阵地猛攻,均被我击退,廖运周师亦乘敌出击时就势起义。”

四、这7天,是淮海前线总前委,尤其是总前委书记邓小平最紧张的7天

总前委常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均在临淮集以北的小李家村指挥,从这里可以俯瞰通往临淮集的公路,一直展望到通过浍河的大石桥。作战室设在村中的一个大院子里,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住在村边一个偏僻的小院子里。

12月5日,总前委下达《对黄维作战总攻击的命令》。次日下午4时30分,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一部,分为东集团、西集团、南集团,向敌军发动全线总攻。12日,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致信黄维。命令其立即放下武器,停止抵抗,向人民解放军投降。

重大决策!毛主席为何命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邓几十年后记忆犹新

黄维执迷不悟,继续负隅顽抗。作战至15日,黄维兵团4个军、1个快速纵队共12万人全部被歼,兵团司令官黄维、副司令官兼第八十五军军长吴绍周等高级将领,亦被人民解放军生俘。

黄维回忆说:“当突围的命令下达后。各部争先恐后地逃命。有的提前就开始突围,特别是战车营,在将近黄昏时,因其停车场受到解放军的激烈炮击,以致战车纷纷移动,引起其他部队的误会,各自乱跑,而为解放军立即发觉,层层截击。所谓突围,实际上是乱跑。

至此,计四个军十个师约十几万人的第十二兵团,除少数漏网者外,悉数被歼。至于国民党军师长以上干部,除副司令官胡琏,副军长谷炳奎,师长尹俊、王靖之、张用斌等逃跑之外。我和军长吴绍周、覃道善、杨伯涛,副军长王岳,师长王元直、尹钟岳、夏建勋、潘琦等均被解放军生俘。”

重大决策!毛主席为何命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邓几十年后记忆犹新

战后,邓小平在写给毛主席的综合报告中说:“歼黄维兵团时各部均下了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代价,歼灭黄维兵团的意志一直贯穿到下面;故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各纵队虽经过三次到四次的火线编队,没有叫苦的,但是在总攻的时候,中野各纵伤亡达2万余人,气已不足,结果使用了华野两个纵队才解决了战斗。……战后各纵一致感觉中野不充实,以不能独歼黄维,增加华野过大负担为憾。”

作者简介:太史小生,历史领域爱好者,特别是热衷于党史、军史的阅读与写作。一直希望更清晰地去回望历史,更理性地看待历史,更流畅地书写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淮海战役   中央军委   野战军   徐州   中原   纵队   作战   记忆犹新   兵团   战役   重大决策   部队   书记   年后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