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一缕相思相思到故乡——记忆中的后山铺

后山铺,我的故乡。后山铺,生我养我的故乡,后山铺,我热恋的故乡。

昔日的后山铺,是古驿道上的重镇,当今又是从五祖寺至四祖寺乃至大别山深处旅游公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提起后山铺,常常令人想起许多昔日的往事。

后山铺是一条长街,她从历史中穿越而来。

后山铺这一带在民国以前叫什村镇,什村镇驻地一直设在后山铺(至今后山铺下街头还有个什村庙)。后山铺的名气甚盛。这一带十里八乡的人外出自报家门时,都说是后山铺人,这一带除大河镇的大河铺就是后山铺。自大集体后,后山铺一直是两个生产队(即现在的居民小组)。

摇一缕相思相思到故乡——记忆中的后山铺

后山铺航拍图(上街头)

后山铺的有关名人——革命先烈杨鼎。

摇一缕相思相思到故乡——记忆中的后山铺

记得杨鼎家住在后山铺的中段,他哥哥好像腿脚不方便,终日坐在家里。其弟弟叫杨断先,现住后山铺上街头。杨鼎家老屋场后来也是住着一位革命先烈,叫余北斗,儿子叫余继烈。余北斗革命时期曾与黄梅县有名的革命老前辈蔡琼、邹一清等人一起出生入生、共同战斗过。

摇一缕相思相思到故乡——记忆中的后山铺

注:上图为余敬群烈士遗像

后山铺还有位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大英雄余敬群。他参加过上甘岭战役。战斗中,他身背炸药包冲进敌军阵地与敌人同归于尽。这样的战斗英雄我们家乡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共和国永远不会忘记!

摇一缕相思相思到故乡——记忆中的后山铺

作者在后山铺房子前留影

后山铺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无文字记载,也不知后山铺的历史起源。

虽然后山铺有人称是"鹅卵硬"。但很早以前,周围十里八乡的有识之士却从自己热居的故土迁居到后山铺居住,住的人多了,便渐渐成了一条街。当时后山铺雄居在黄梅县后方的横山大路上,是蕲春山区和黄梅考田山一带老百姓出入的必经大路。

摇一缕相思相思到故乡——记忆中的后山铺

抗日战争时期,因前方大路人们不敢走,走后山铺路过的人更多。因此后山铺居民几乎家家都是开铺,当时饭铺居多(兼住宿),也有少数的日杂铺。我小时候还记得住在现在梅安民家老屋那块,一位叫黄火娣的奶奶仍在开个小杂货铺,卖些香烟肥皂之类的日用品。还有一位住在中段叫石九妹的奶奶,直到大集体时仍在卖些麻花油豆干之类的小吃品。

摇一缕相思相思到故乡——记忆中的后山铺

后山铺在解放却一直很穷,几乎清一色是茅草(稻草)屋,当时日冦经常去考田山一带“扫荡”,经过后山铺时常常是一把火就把后山铺的茅草房烧个焦光。因而有人称后山铺是“烟把地”。

摇一缕相思相思到故乡——记忆中的后山铺

自从共和国成立后,后山铺的面貌也日新月异。

解放初,在余家祠堂那里办起了木业和铁业社(属集体经济型),下街头开设了供销合作社后山分店(属国营性质),店里卖百货布匹食杂等商品,几乎涵盖了老百姓日常用品。

之后后山铺按建制又设立了余塘乡政府,机关在下街头的后边。之后又按建制改为余塘管理区。管理区曾改迁过现在的后山铺村村委会处。这里还曾建有初级小学。

摇一缕相思相思到故乡——记忆中的后山铺

还有一件令人难忘的事。大队决定在后山铺开一家综合供销店,决定由我和方墩地方水桥共同开办。由于当时周边一带没有私营店铺(更无集体大店),生意一直很好,当时进货渠道还是苦竹供销社仓库。我们虽然进货自由,但当时也没其他进货渠道。当时也没有机械运输工具,全靠用板车人工拉货(连合作社分店也如此)。我们店当时从私人商货手上进些尼龙网纺布蚊帐,比较好卖。后来得知福建某地家家生产此蚊帐,价格很便宜。于是我和方水桥商定由我去福建采货。

这是我首次出这么远的门,也可以说是我“跑江湖”的第一步。那次搭车过江,从九江老火车站上火车,买的当然是全程硬座票,那次把我小腿都坐肿了。

摇一缕相思相思到故乡——记忆中的后山铺

摇一缕相思相思到故乡——记忆中的后山铺

摇一缕相思相思到故乡——记忆中的后山铺

上面所讲的基本是后山铺的一些“大事”记,在我记忆的深处,还有许多尘封的琐事令人难忘。

当时在现在村委会处还设立了公办卫生所,有好几位医生上班。我们后山铺的石新春医生还在卫生所当过所长。在五十年代初还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名人也在后山铺住过,他就是人称“柳教师”的柳荀老(大名叫栁明山)。他就住下街头。我小时候手腕脱臼还是他的师傅娘帮弄好的。

后山铺下方,约现在殷海舟屋后的地方,长有不少几人方可合抱的大樟树和大枫树,我们年少时常在那里玩耍。例如玩捉迷藏、抓小鸡、跳房子、踢毽子(我们当时叫踢“燕子”),大男孩玩“打梭”,女孩玩抓石子等。我们常常玩得不亦乐乎。

摇一缕相思相思到故乡——记忆中的后山铺

那时夏天根本无电扇(连电都未通),而且也无蚊香,也无凉草席。夏天也只用蒲扇应付了事。到了晚上,我们上街头的人们端个小竹床或木门板到后背山上乘凉,有时甚至睡到天亮,露水蚊子都顾不上。

下街头在合作社分店门口有一个较大的场子,他们就在那里象上街头一样的方式乘凉或睡觉。

摇一缕相思相思到故乡——记忆中的后山铺

后山铺养殖场聂老板和他的“宝贝们”

在那困苦的年代,人们多么向往幸福的生活!直到多年后,人们流传着这样的话: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油条过早,油面过夜(晚餐)。这话人们认为只是想想而已,可怎么可能实现呢?如今,这些话不仅早已成为每个家庭的现实。

现在的后山铺早已是洋楼鳞次栉比,旧屋早已翻新扩宽,不少家庭都有自己私家车。还有不少致富能人,成为创业的佼佼者,成为富甲一方的“土豪”家庭。后山铺正在日新月异中变得越来越美!

摇一缕相思相思到故乡——记忆中的后山铺

摇一缕相思相思到故乡——记忆中的后山铺

摇一缕相思相思到故乡——记忆中的后山铺

摇一缕相思相思到故乡——记忆中的后山铺

摇一缕相思相思到故乡——记忆中的后山铺

摇一缕相思相思到故乡——记忆中的后山铺

摇一缕相思相思到故乡——记忆中的后山铺

摇一缕相思相思到故乡——记忆中的后山铺

作者简介

摇一缕相思相思到故乡——记忆中的后山铺


梅建斌,文学爱好者,喜拍摄,喜写作,喜旅游。因患脑疾,每天坚持克难漫步行走,但乐观豁达,在行走中爱好捕捉和发现美,每天眼界大开。网名:笑对人生,三月风。原县政协委员(三至五届)、原县工商联(总商会)第六、第七届常委。

摇一缕相思相思到故乡——记忆中的后山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黄梅县   大路   故乡   大河   卫生所   茅草   蚊帐   分店   人称   街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