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三启程续写载人航天新篇章,18年前的神五发射有多么艰辛?

就在10月16号凌晨的0时23分,搭载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此次航天员乘组由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人组成。值得一提的是,王亚平是进入我国空间站的第一位女航天员。

神十三启程续写载人航天新篇章,18年前的神五发射有多么艰辛?

王亚平

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18年前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不论是在航天员的选拔方面还是发射升空的过程,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其实在我们这次神舟十三的发射中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因为在此次的飞行任务中,有很多任务都是第一次尝试。

此次神舟十三号的飞行任务一共有五大点第一点是利用机械臂等操作完成空间站的组装建造;第二点是出舱安装悬挂装置,为后续空间站的建设任务做准备;第三点是验证航天员在轨6个月的后勤技术是否有保障;这次飞行也是我国载人航天飞船首次在太空进行为期6个月的在轨停留。这在我们的航天史上是史无前例的。第四点是进行医学和物理等领域的科学试验;最后一点就是考核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以及匹配性。除此之外,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之前还承担了神舟十二号飞船航天员乘组的地面紧急救援任务,这也是我国神舟飞船首次执行待命任务。

神十三启程续写载人航天新篇章,18年前的神五发射有多么艰辛?


当看到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升空的时候,很多人不仅在熬夜观看飞船的直播发射过程,有些人甚至还留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也令他们不禁回想起22年前成功发射的神舟一号,其实很多人可能对神舟一号飞船都不太了解,因为在航天初期,大家关心的都是怎么吃饱穿暖。而对于飞船上天这种事,一般的老百姓都不会去关注。但是我们的航天人一直都在默默无闻的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添砖加瓦,这也为我国今天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神十三启程续写载人航天新篇章,18年前的神五发射有多么艰辛?

神舟一号


神一到神四的历程

神舟一号于北京时间 1999年11 月 20 日 6 时 30 分成功发射升空,虽然神州一号成功发射了,也进入了预定的轨道,但在返回的时候却发生了两次接受指令失败的情况,当时返回的控制参数都在这个指令里,若是没有收到指令,飞船就会失去控制,最后在仅剩47秒的时候,地面指挥所临时决定换用测控船来注入指令,所幸最终成功注入了指令,化解了危机。

此后,我国分别于2001年1月、2002年3月、2002年12月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但在这三次飞行中,我们的火箭上是没有航天员的,所以也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载人航天,真正实现载人航天的神舟五号飞船。

神十三启程续写载人航天新篇章,18年前的神五发射有多么艰辛?

神二(左)神三(中)神四(右)


神舟五号-中国人第一次进入太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但在这简简单单的一句发射成功的背后蕴含了无数航天人的心血,尤其是航天员杨利伟。那个时代的中国,在航天领域就像一个刚出生的牛犊,没有经验,没有技术,没有人指导,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去探索。就连在航天员的选拔标准上面也只能参考美国和俄罗斯。就这样,我们从3000多人里选出了12名预备航天员。再加上1996年曾经到俄罗斯接受培训的两位航天员兼航天员教练员:李庆龙和吴杰。共选出了十四位预备航天员。

选出了预备航天员只是完成了一小步,接着还要对这些预备航天员们进行培训,考核。由于是第一次,在培训课程和考核标准方面都没有经验,等于就是在摸索中前进。而这些航天员不仅要接受超高强度的训练,还不能将他们所做的事情告诉别人,甚至是家人。后来,杨利伟在他的的自传《天地九重》中提到:1月5日,是我们所有航天员的生日。因为在这天,14名航天员一起在国旗下宣誓:“我自愿从事载人航天事业,成为一名航天员是我无上的荣耀,为此我宣誓:热爱祖国,服从命令,严格训练,遵纪守法,严格保守国家机密。不怕牺牲,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

神十三启程续写载人航天新篇章,18年前的神五发射有多么艰辛?

我国第一批航天员


接下来他们就开始了为期5年多的魔鬼训练。在这5年多的时间里,他们日复一日地接受超高强度的训练,其中就包括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转椅训练和离心机训练。转椅训练要求航天员要在高速旋转的椅子上连续旋转15分钟,正常人连1分钟都忍不了,这项训练是为了增强航天员的前庭功能。而这样高强度的转椅训练并不是今天练完了结束了就好了,它是有后效应的,就是今天练完了一整天都会不舒服。而离心机训练也是大多数航天员公认的最难的训练科目,在火箭升空的过程中,航天员会产生强烈的失重感。而离心机训练也是为了让航天员能够适应这种失重感。

在经过了五年的训练后,我们的航天员们接到了由杨利伟担任首发的通知。在当天的见面会上杨利伟说::“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是一个神圣的使命,我有幸能够担负这次任务,我感到无比的荣幸,无论是我们中的谁去执行这次任务,都代表着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完成了我们中国人的飞天梦。”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很多人觉得火箭成功发射了就可以了,但对航天员来说,考验才刚刚开始。

神十三启程续写载人航天新篇章,18年前的神五发射有多么艰辛?

神舟五号飞船


就在火箭上升至三四十公里高度的时候,火箭和飞船发生剧烈晃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杨利伟感到非常痛苦,他感觉自己的五脏六腑都要被振出来了,由于没有接受过此类训练,这让杨利伟感到非常恐慌,他甚至以为自己要牺牲了。但好在这种共振持续了20多秒后就结束了,在共振结束后的一瞬间,杨利伟说:“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在经过了19个小时的飞行后,杨利伟收到了返航命令,在返航的过程中,杨利伟发现舷窗上出现了裂纹,因为知道外面的温度高达1600摄氏度,杨利伟当时就在想该不会是高温将玻璃烧裂了吧?如果舷窗裂了那还得了。所幸后来舷窗并没有裂,而杨利伟也在事后得知,那个裂的是舷窗上涂的一层防烧涂层。

然而在此次飞行中,杨利伟还是受了伤,由于麦克风上有不规则的棱角,导致杨利伟的嘴角被划破了,杨利伟也在事后感叹说:“幸好划的不是脖子,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神十三启程续写载人航天新篇章,18年前的神五发射有多么艰辛?

杨利伟


纵使经历了重重磨难,但我们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也成功地发射和返航了,这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发射。

航天事业以后的发展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的飞行任务也从只是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实现航天员的出舱活动,再到现在拥有我们自己的空间站。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建平曾说,我们要在2022年前后完成我国空间站的建设并开始运营。而我国空间站建成后就可以在里面开展很多科学实验,也可以为地月探测等太空探测活动提供牵引。甚至在将来,此项技术成熟的前提下,我们人类移居太空也不是没有可能。此次飞行任务结束后,将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完美收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神舟   舷窗   航天员   转椅   新篇章   空间站   飞船   指令   火箭   艰辛   年前   我国   航天事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