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谈辽沈战役:与其说是我指挥作战,不如说是情报指挥部队作战

林彪谈辽沈战役:与其说是我指挥作战,不如说是情报指挥部队作战

解放军无线电破译天才曹祥仁


作者兰台


长期以来,关于林彪如何准确判断出廖耀湘指挥部有各种传说。


流传最广的是林彪通过对一线部队缴获的廖耀湘部队的战利品的盘点,对数据分析的执著,判断出了廖耀湘指挥部的准确位置,一击必中,四野部队如神兵天降端掉了廖耀湘指挥部。


我必须要承认,我之前也为这个段子所迷惑,认为林彪可能确实是在那个时代极少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指挥员,确实很天才。


更何况这个段子最初出处是林彪爱将邱会作儿子邱承光出版的《往事回眸》,我想当然认为邱承光的说法可信度是很高的。


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我被邱承光误导了。


林彪能准确判断出廖耀湘指挥部的具体位置,靠的不是他个人的“天才”,而是当时中央为了保证东北战事顺利进行,把全军最厉害的电侦人才派到了东北。(电子侦查)


这就是赫赫有名又默默无闻的“军委二局”。(又称东野二局)


而解放军这个最厉害的电侦团队,早在1947年初到东北的时候就已经把国民党军电讯密码破译的七七八八了,可以说从1948年开始,国民党就是“明牌”在和四野打仗。


林彪谈辽沈战役:与其说是我指挥作战,不如说是情报指挥部队作战


这可不是我溢美之词,林彪就曾经多次说过,他能在东北“屡战屡胜”,靠的不是他,靠的是“军委二局”破译的情报:“有人说我会打仗,我打仗靠的是情况明”,“掌握敌人情况靠的就是你们”


林彪还说:“作战方案定了,部队部署好了,敌情有变化,与其说等我下命令,不如说等二局下命令。”


而在“军委二局”被调往东北之前,四野的电侦工作搞得并不好,而且还因为四野陆续有个别机要人员投敌,使得东北的国民党军,系统全面的更换了密码并大幅提升加密等级,致使四野破获国民党军情报急剧减少,国民党军就像是躲进了“战争迷雾”中。1947年6月,解放军反攻四平失利,与情报不准有直接关系。


而“军委二局”被调往东北后,立刻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为什么“二局”是全军最厉害的电侦团队,“二局”投入工作后很快就重新破译了国民党军全军系统的电报密码,基本上保证了从1947年秋天开始,东北国民党军就是在“明牌”情况下和四野交战。


林彪谈辽沈战役:与其说是我指挥作战,不如说是情报指挥部队作战

四野指挥部蜡像


在锦州战役进行中,“二局”向四野司令部提供有价值的情报100余份,破译敌军新密种6个。从长春到沈阳再到锦西,敌西进兵团和东进兵团的行止,以及长春、沈阳之敌的情况全都放在林彪桌上。


东野参谋处处长苏静曾说:“东野的指挥是超常指挥。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二局的情报。野司命令经常不通过兵团,不通过军,直接发给师,军、兵团对此都不提意见。”


锦州城内国民党军总司令范汉杰因为指挥部经常遭到解放军炮击,所以他经常在城内更换指挥部,可范汉杰依然困惑地表示“我到哪里,解放军的炮火即跟到哪里,好像完全了解我的位置一样”。


这是因为只要范汉杰的指挥部用无线电与其他国民党守军联系,“二局”就能第一时间锁定范汉杰指挥部的位置。


而在围歼廖耀湘兵团时,也是“二局”电侦人员首先检测到了廖耀湘指挥部的大概位置,之后又监听到廖耀湘绝望的用广东话通过无线报话机命令所部:“向东突围,如不成,转向东南。”的关键信息,从而一举锁定廖耀湘指挥部所在地。


这才是林彪敢于命令四野各部队迅速向胡家窝棚进击歼敌的根本原因。


林彪谈辽沈战役:与其说是我指挥作战,不如说是情报指挥部队作战

解放军炮兵


因为林彪早就通过“二局”知道了廖耀湘指挥部在哪儿。


之后由于廖耀湘指挥部电台被“二局”锁定,所以廖耀湘给兵团各部队下达的任何指令,“二局”都能第一时间知道,并且报告给林彪。


所以当廖耀湘下达全军向沈阳撤退的命令时,林彪马上就命令四野各部趁夜“主动寻敌攻歼”。


廖耀湘兵团被歼灭后,沈阳国民党军电讯总台在1948年10月31日向位于葫芦岛的杜聿明报告,“(沈阳)情况紊乱,已成无政府状态”。


这一关键情报再次被“二局”掌握,再次第一时间报告给了林彪,结果就是1天后,东野对沈阳发动总攻,2天后沈阳解放。


正因为“二局”在辽沈战役起到了这么重要的作用,所以沉默寡言的林彪才会屡次公开表扬“二局”的工作。


林彪就曾不止一次的说过:“有了密息(二局)情报,打胜仗可以说有绝对把握。”


甚至林彪在围歼廖耀湘兵团时,也专门指示“二局”:“现在急需了解廖耀湘的指挥意图,这最后一仗能否实现,一切看二局的情报而定。”


由此可见,林彪之所以能锁定廖耀湘指挥部的位置,并不是因为他个人的军事指挥才能,而是因为“二局”在电侦技术上对国民党方面碾压式的优势所导致的。


可以说,没有“二局”的情报,林彪和四野不可能像历史上那样顺利地在东北横扫国民党军。


林彪谈辽沈战役:与其说是我指挥作战,不如说是情报指挥部队作战

而当时领导“二局”工作的就是解放军乃至全国最优秀的电侦专家曹祥仁。


曹祥仁并不是科班出身,相反,出身贫苦人家的曹祥仁只有初小文化,他15岁就参加了鄂东南农民武装起义,参加了红军。


他是在1931年(17岁)进入红军组织的无线电训练班学习时,才第一次接触电侦工作。


但是,他很快就在电侦工作中展露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天赋,用他部下郭兰轩的话说讲“曹局长在侦收和破译两个方面都是高手。”


在江西反“围剿”和长征期间,曹祥仁担任中央红军破译科科长,成为中央红军中首屈一指的破译能手。在曾希圣局长领导下,他和战友邹毕兆等人一起破译了大量国民党军的密码,屡立大功。他同时也是解放军密码破译工作的开创者和领导人之一。


曹祥仁有多重要?


在长征前夕,毛主席还专门找到曾希圣,要求曾希圣与邹毕兆、曹祥仁单独先走,并且要求要保证邹毕兆、曹祥仁的绝对安全。


军委能把曹祥仁以及“二局”从晋察冀调到东北,足见对东北的重视。


林彪谈辽沈战役:与其说是我指挥作战,不如说是情报指挥部队作战


这里我客观的说一句,如果当时把曹祥仁以及“二局”调到华东野战军处工作,那么华野一样可以“常胜不败”。


当然,林彪与四野领导班子也非常重视曹祥仁以及“二局”的工作,为了树立曹祥仁以及“二局”工作上的权威,曹祥仁还被任命为四野副参谋长。


林彪还曾当着曹祥仁与“二局”工作团队三四百人的面说过“曹祥仁与‘二局’作用不亚于几个纵队。”刘亚楼也明确表示,技术侦察“是指挥员的命根子,须臾不可分离”。


而在整个辽沈战役过程中,林彪不管在哪里,都要把曹祥仁与“二局”工作团队三四百人带在身边,所以说林彪的参谋团队不是只有几个参谋、干事的,那是有一整个电侦团队在为林彪这位四野司令服务的。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曹祥仁被任命为驻保加利亚大使、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遗憾地错过了1955年授衔。


这也让曹祥仁成为四野唯一一个没有获得将军军衔的领导班子成员(陈光1955年已经去世),其实以曹祥仁从1930年代开始对红军、八路军以及解放军的贡献而言,他绝对有资格评上将的。


毕竟四野另一位副参谋长聂鹤亭将军后来被授予中将军衔。


林彪谈辽沈战役:与其说是我指挥作战,不如说是情报指挥部队作战

聂鹤亭将军


总而言之,曹祥仁与“二局”还没有赶赴东北之前,四野的电侦情报工作做得很差,四平之战林彪还吃了亏;而当曹祥仁与“二局”到达东北后,林彪对国民党军战无不胜。


客观的说,没有曹祥仁与“二局”对国民党军无线电密码的破译和掌握,辽沈战役不会取得历史上那么辉煌的战果。


END


参考资料:


《曹祥仁在延安军委二局》,党史博览,2020.3

《东野“二局”助林彪决胜辽沈》,党建文汇,2010.6

《辽沈大决战中的情报工作》,党史博览,2010.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辽沈   指挥部   情报   作战   军委   兵团   国民党   战役   解放军   部队   四野   说是   命令   工作   林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