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医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之所以会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上周同时有两个老同学向我咨询,他们家小孩受到此病困扰。

随后又陆续诊治几名患儿,所以我觉得有必要给各位家长朋友介绍此病。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朋友。


临床表现

发热:潜伏期为2-4天。常急剧发热,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偶见高达40 以上,甚至引起惊厥。

咽部疱疹: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数个疱疹,周围绕以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部分手足口病患儿以疱疹性咽峡炎为首发症状,随后可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


西医治疗

对症治疗,包括减轻咽喉疼痛、降温、抗病毒等治疗。@快问中医

抗生素对病毒性咽峡炎无效,但如考虑合并有细菌感染,可酌情使用抗生素。

浅论中医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而中医认为疱疹性咽峡炎属于瘟疫范畴,乃外感毒邪侵袭肺,外发四肢,上熏口咽,故发为疱疹。

本病具传染性,初见发热、咽痛、纳差,以手、足、口、臀、腿关节等部位有皮疹,疱疹为主。若邪毒炽盛,热极生风,可出现高热,惊厥等。

既然此病属于温病范畴,我们当然引用温病大家叶天的治法:“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此病初起,外感毒邪尚在体表(卫分),治疗宜辛凉透表,因势力导,驱邪外出,即所言“在卫汗之可也”。

浅论中医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治疗选用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银翘散:“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组成:连翘、 银花、桔梗、 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 牛蒡子、芦根

此方之妙,预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


浅论中医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病案一

2岁,发热两天后,就医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随后咽喉、下唇、手掌内、臀部等处出现疱疹,家长诉胃口不好,睡觉不安稳,大便干

浅论中医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银翘散合清利咽喉、消食导滞药

金银花 连翘 桔梗 生甘草

荆芥 牛蒡子 芦根 僵蚕

蝉蜕 焦三仙

4付后痊愈


愚按:此病虽然以热邪、毒邪为主要表现,西医研究也是病毒感染,但中医治疗切记初起不可使用大剂量清热解毒中药,如黄芩、黄芩、紫花地丁、板蓝根、蒲公英等,中成药更是禁用蓝芩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连花清瘟胶囊等。

这是因为邪气尚在体表,若用药过于苦寒,会伤及脾胃,久之正气受损,便无力驱邪外出。如若不然,正如吴鞠通所说:“开门揖盗、为贼立帜乎!"

预防调护

浅论中医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此病传染性较强,应注意隔离治疗,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易消化的食物,忌食刺激性食物,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


〔免责声明〕

本文由「远行中医」原创,旨在为读者进行科普,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因平台规定,发文须隐藏中药剂量,如需学习交流者,请私信。


关注@远行中医 ,让我伴你健康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咽峡炎   疱疹   开门揖盗   芦根   外感   牛蒡   黄芩   传染性   咽喉   小儿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