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烈的上甘岭战役,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志愿军取胜的三个因素

电影《长津湖》上映,把无数国人带回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长津湖战役的惨烈、志愿军的英勇、战斗的艰难、结局的悲壮,无不让人阵阵叹息。

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军拥有绝对的火力优势,我军在逆境之中依靠出色的战术、爱国将士的顽强意志和不畏牺牲的精神,将美军赶到了海上。

整个影片气吞山河,让人看了荡气回肠。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志愿军取胜的三个因素

事实上,像这样让国人热血沸腾的战役,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可谓是数不胜数。

今天,我就来普及一下另一场知名度远在长津湖战役之上的战役----上甘岭战役。

由于上甘岭战役开始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打了两年多,美军已经充分领教了志愿军超强的战斗力。如果是硬碰硬,美军绝对讨不了好。因此,在上甘岭战役的时候,美军主将提出了著名的“范弗里特弹药量”概念。

所谓范弗里特弹药量,就是唯火力制胜论的一种。就是不计成本地投入庞大的弹药量进行密集轰炸和炮击,对敌实施火力压制和毁灭性的打击,意在迅速高效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使其难以组织有效的防御,最大限度的减少己方人员的伤亡。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志愿军取胜的三个因素

二战以来,美军基本都在施行这样的战术。依托其国内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在火力上实现对敌军的全方位碾压。

比如二战时的太平洋战场中,美国就依靠此战术,打垮了日本。

比如惨烈的硫磺岛之战,美军光舰炮就发射30余万发,共计1.4万吨。如果大家对这个没有什么概念的话,请留意一下,“小男孩”的TNT当量差不多是1.5万吨!

不论日本还是中国,国力均是远远落后于美国的。所以,志愿军也面临日军一样的问题-----物资保障能力远远落后于美国。所以,范弗里特认为,用这样的战术,对志愿军一样有效。

也有一个方面的原因是,前面已经说过,志愿军战斗力强悍。短兵相接,美军没有获胜的把握。因此,依靠优势火力优势狂轰滥炸,是美军唯一的获胜希望。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志愿军取胜的三个因素

范弗里特坚持自己的火力制胜理论,因此,整个上甘岭战役,其炮火密度,已经超过了二战的最高水平。

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防守地约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发起猛攻。“联合国军”往志愿军阵地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岩石坑道也被炸短了三四米。

面对如此密集的火力,志愿军是如何战胜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呢?

一、坑道战术!

大家可以看一下图片,一组坑道,有多个出口,坑道内互相连通,而且坑道足够深。

这样的坑道,能够非常有效地抵御敌人的炮火和航空炸弹。

而且,一旦某个出入口被堵住,我军也能从另一个出口出来。全部出口都堵住的概率是比较小的。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志愿军取胜的三个因素

以上图片,只能大概地展示坑道的形式,实际上,志愿军对坑道的施工要求非常高。

需要达到防空、防炮、防毒(疫)、防雨、防潮、防火和防寒等多方面的要求。

规定坑道顶部的厚度一般在30米以上,坑道口的防护厚度10 15米,坑道幅宽1.2米,每条坑道至少有

2个以上出口。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工程量有多大!

坑道不光规模大,而且设置非常符合作战要求,并构筑了火力点、观察孔、住室、粮弹库、储水池,设置了防毒门,以及相应的堑壕、交通壕、反坦克壕、各种火器掩体等野战工事。

在这,我们不得不感叹志愿军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啊。

有如此坑道工事,当然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志愿军取胜的三个因素

整个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部队坚守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依托两阵地上48条长10米以上坑道,打退“联合国军”营以上兵力进攻25次,营以下兵力进攻650余次,歼敌2.5万余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有了坑道工事,志愿军在作战中伤亡明显减少。

1951年夏秋防御作战时,“联合国军”平均发射40 60发炮弹杀伤志愿军一人;1952年1 8月,“联合国军”平均发射660发炮弹,才能杀伤志愿军一人。

二、我军猛烈的火力!

对,大家没有看错!我军也有非常强大的火力!

整个上甘岭战役,志愿军投入各种物资1.6万吨,实际消耗1.1万吨。其中弹药5530吨,平均日消耗128吨,战役中共发射炮弹40余万发,相当于联合国军的1/4。

这一物资消耗量为中国战史上所罕见。为保障后勤供应,共投入运输车辆2163台次,火线运输人员8500余人,动员民工6万余人。

(当时能跟美国为首的,包含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等17个国家拼物资,我们实在是下了血本了。)

其中志愿军第四十五师在23天的战斗中,就消耗10.65万颗手榴弹,4.6万颗手雷和1500余根爆破筒,这还不包括搜集敌方遗弃的手榴弹、手雷。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志愿军取胜的三个因素

这样算下来,联合国军平均每天要挨6000-7000个手雷。由此可见,志愿军在炮火方面虽然处于下风,但联合国军所承受的炮火压力也不小。

此外,志愿军还拥有大名鼎鼎的“喀秋莎”火箭炮,一轮齐射,可以在十秒内发射几百发火箭弹。这样短时间内的大量弹药倾泻,会给敌人造成巨大的伤亡。

当然,志愿军还拥有其他的山炮、榴弹炮。这些火炮也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即使这样,志愿军的炮火密度还是远远落后于联合国军。

但由于我军的坑道战术运用得当,抵消了一部分敌军在炮火方面的优势。因此,我军能凭借坑道战术加上不俗的火力,与敌军血战到底。

三、志愿军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上甘岭战役有多艰难,不用我多说,很多史料都有记载。

这场战役,诞生了无数战斗英雄,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有一些,大家耳熟能详,有一些,在慢慢被大家遗忘。

今天,谨以此文,致敬那些为了保家卫国而壮烈牺牲的爱国将士!

1.黄继光堵枪眼的事,家喻户晓。

但是有一些事,可能鲜为人知。黄继光是通讯员,不是战斗人员。

而在黄继光接下炸掉敌人火力点的任务的时候,已经有3组爆破组在任务进行途中阵亡了。换句话说,黄继光接这个任务,几乎是必死的。

黄继光在堵机枪之前,身上就已经多处受伤。但他用手雷轰掉了一半的美军火力点。当美军机枪又开始射击的时候,黄继光英勇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堵住了机枪枪眼。

当志愿军战士冲到黄继光身边的时候,发现他身上都没流血。

为什么?

因为黄继光在爬到机枪眼面前的时候,血已经流干了。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志愿军取胜的三个因素

2.孙占元,他的作战目标,也是解决敌人的火力点。

他是排长!他指挥有方,手下的几个战士接连打掉了多个敌人的火力点。但是,此时的孙占元腿已经被打断,右膝盖骨露出骨碴,只有一层皮连着。。。。。。

后来,两腿被炸断的孙占元在弹药用尽后,爬到敌军尸体堆里,将手榴弹投向敌群。

反应过来的敌人扑到身边时,孙占元毅然滚入敌群,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

3.牛保才!可能没有多少人听过这个名字,但我希望大家可以记住这个名字。

和黄继光、孙占元不一样的是,牛保才并没有杀敌的事迹。但是,他的事迹,一样可歌可泣。

当时志愿军的电话线被美军猛烈的炮火炸断,牛保才冒着炮火抢接电话线。

此时,他的左腿不幸被敌军炮弹弹片打断,血流如注。但他忍着巨痛,拼尽最后的力气爬到断线的地点,用嘴咬住一个线头,又用一只手拉住另一个线头,让电流通过自己的身体接通线路 ,保证了部队的通讯联络长达3分钟,直至壮烈牺牲。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志愿军取胜的三个因素

4.赖发均,当时赖发均所在的连配合另一支部队反击597.9高地。

为了给冲击部队打开道路,他英勇冲向敌地堡,负了重伤。

在反复冲向敌人地堡的过程中,赖发均一次又一次地负伤倒下,一次又一次地挣扎着站起。

当他最后一次从地上挣扎起来的时候,他用最后1颗手雷炸毁了地堡,自己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19岁!

5.龙世昌,参与了1952年10月20日的上甘岭597.9高地争夺战。

为什么又是这块高地?对,又是这块。因为整个上甘岭战役,争夺的就是597.9和537.7两块高地,可见战斗的激烈程度。

当时已经负伤的爆破手龙世昌在引燃爆破筒后塞进美军地堡,但地堡内美军又将爆破筒推出。此时爆破筒快要爆炸了,龙世昌浑然不顾可能的危险,又将爆破筒捡起来塞入地堡,并用自己的胸口顶住。

最终,龙世昌与地堡内的美军同归于尽。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志愿军取胜的三个因素

像这样的战斗英雄太多了。

在上甘岭战役的四十三天时间中中,拉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和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烈士,能查到姓名的就有三十八位!

前几天去看了电影《长津湖》,为冰雕连全体冻死的壮烈场面潸然泪下。

但是这几天,我看了一部记录片,觉得上甘岭战役的这些战斗英雄,也同样震撼了我的内心。

中国人民志愿军有如此坚强的战斗意志和视死如归的精神,任何国家的军队都无法战胜他们!

所以,范弗里特弹药量,其背后的火力制胜论,也是不足以战胜我伟大的志愿军战士的。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志愿军取胜的三个因素

写在最后:

由于我志愿军战术运用得当、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所有志愿军将士顽强作战,视死如归,所以,艰难战胜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

此役,志愿军统计己方伤亡为11500人。其中阵亡4838人,伤6691人;共计1.15万人。

美韩军队伤亡共计1.5万人!

大家可以看到,美韩军队掌握着绝对的炮火优势,但是伤亡却比志愿军要多。

那些说志愿军靠人海战术战胜美军的人,可以闭嘴了。

上甘岭战役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战役之后,美军再也没有向志愿军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进攻,他们真的怕了!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志愿军取胜的三个因素

从此,朝鲜战争大局已定。此役也奠定了朝鲜和韩国的边境线。

秦基伟将军说:“上甘岭战役不仅从军事上打垮了敌人的攻势,也打出了我军的指挥艺术、战斗作风和团结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以后有人说过,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

诞生不久的新中国,让世界刮目相看。

随后,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轻视中国。

注:在多年后的越南战争的时候,中国曾警告美国,不得越过北纬17度!美国就真的不敢越过北纬17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上甘岭   志愿军   战役   美军   爆破筒   地堡   坑道   武装到牙齿   国军   炮火   火力   惨烈   因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