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家长除了焦虑,还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双减”政策之后,孩子们拥有了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原本被数学、英语、作文等学科类培训填满的周末,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双减”政策出台后,各地区严抓落实,孩子们的周末从各类补习班课堂转向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游泳馆、足球场等场所,孩子们尽情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周末变成了他们一周最期待的时光。然而,许多家长却因为双减政策倍感焦虑,犯起了愁。没有了日常文化课补习班的约束,家长们开始担心孩子成绩会因此下滑。那么,“双减”之后,家长们除了焦虑,还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呢?

“双减”之后,家长除了焦虑,还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素质教育和儿童的全面发展,如今,早已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家长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给孩子过大的文化课学习压力,牺牲孩子发展兴趣特长的时间用来补习文化课,反而更不利于孩子的成绩提升和身心健康成长。“双减”之后,家长不妨把教育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发展特长上。例如,让孩子学习美术,不仅能够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还能锻炼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除了可以给孩子选择一家合适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对于美育,家长能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对于少儿美术教育,家庭教育发挥着比任何专业培训机构都重要的作用。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家庭能够潜移默化地给予孩子源源不断的文化熏陶,构建良好的家庭审美环境,对于儿童的艺术启蒙和审美能力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家庭审美教育和艺术熏陶能够培养儿童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家中独具风格的装饰,户外的山川美景,丛林小溪都能激发儿童的审美感知。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构建适合儿童的美术创作环境,给予儿童自由创作的空间。儿童的美术活动依赖于一定的美术环境和艺术氛围,宽松愉悦的氛围能够让儿童完全放松,激发儿童更多创作灵感。将书房的一角布置成儿童美术活动区,为儿童准备彩笔、油画棒、水粉笔、颜料、卡纸等多种材料工具,准备一些儿童绘本,用儿童作品或艺术加工后的枯树枝、棉花等简单布置一下。相信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创作中不少好的美术作品,获得更多的乐趣。少儿美术中的涂鸦等绘画行为大多源于儿童心中的所知所想,因此,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儿童的美术创作非常重要。儿童的创作素材和创作灵感都是来源于生活,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家长应该多带领儿童参与户外活动,引导儿童多与外界交流,培养儿童善于观察、思考和记录的习惯,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

少儿美术教育中,家长除了要给儿童创设良好的美术活动环境,带领儿童多进行家庭活动和户外活动,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还要多关注美育相关的信息,加强美育知识学习,提升家长自身的美术素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和想法往往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家长首先要具备正确的少儿美术教育观,让儿童学习美术,进行美术实践的目的,并不是非要孩子成为画家、艺术家,对于儿童阶段的少儿美术教育也不应该以绘画技法和技巧的教授为主。少儿美术教育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儿童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美术实践中还能够提升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锻炼孩子的耐心、细心、自信心等,使儿童的心智在美术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完善。其次,家长还需要了解儿童绘画发展规律,了解每个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适合的美术教育形式和内容,从而更好的引导儿童进行美术实践。此外,作为家长要多给予儿童鼓励和赞赏,让儿童拥有持续的绘画兴趣和自信心,在美术的世界里尽情展现自我。

最后,家长还要为儿童准备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料和创作材料。建议家长在专业老师的指导和推荐下,为孩子够买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故事绘本、图片、影像材料等,这些学习材料大多以丰富多彩的绘画为主要内容,配合简单的文字描述,易于儿童理解内容。图书和影像中生动活泼的画面,能够给予儿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增强儿童的兴趣。儿童在欣赏这些图书、影像过程中形成的审美想象的直觉性会随着其阅读活动的拓展而丰富,儿童从想象中获得的精神满足会促进其对艺术的热爱。

(文章部分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用作学术交流,不作任何商业用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家长   孩子   美育   焦虑   少儿   美术教育   兴趣   美术   儿童   环境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