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长乐│文石好道头

本期“听长乐”带您走进潭头文石~

聆听登文道的故事。

听长乐 文石好道头

闽江口南岸入海口,有一处古老的码头,岁月冲淡了这里的熙来攘往,唯留下一条写满故事的石道,由岸边直通江中,这便是位于潭头镇文石村的登文道古码头。

听长乐 文石好道头

听长乐 文石好道头

“登文道”码头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由花岗岩大条石铺成,双条并列成道。不少老一辈长乐人都听过这句俗语:“梅花出美女,文石好道头。”这里的“道头”说的就是文石村的登文道码头。

听长乐 文石好道头

文石村三面临海,是闽江口登长乐的必经之地。登文道码头位于文石村北侧海边,是闽江下游水上进出省会的门户,也是重要的船舶停靠点和对外通航的港口,同时还是当时长乐客商出洋的始发地和朝廷使臣赴琉球岛的码头,是历史上中琉关系的重要口岸。郑和下西洋也多次在此设祭开洋,扬帆出海。

听长乐 文石好道头

听长乐 文石好道头

重要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这里的繁荣,文石村那时是渔盐汇聚、商贾交易之地,热闹繁华,可谓富甲一方。平日里海舟渔货商旅云集于此,官宦商贾、文人学子络绎不绝,然而,与它结下最深缘分的却是这些赶考的学子。


听长乐 文石好道头

明清两代,赴乡试由此经过免收过渡费长乐、福清学子上省、进京应试从这里登船渡江。由于当时的闽江口风急浪大,加上江边泥沙淤积,船只无法靠岸,许多学子都要雇人背到江中才能登船,返回时也要以同样的方式上岸,十分不便,因此便有学子在附近的天妃庙烧香许愿:倘若高中或出仕,必献石铺道。

听长乐 文石好道头

烧香许愿的学子在愿望成真后,便遵守诺言,捐出石头,后来者纷纷效仿……随着立身成名的学子越来越多,石道也越修越长,逐渐向江心延伸,这条石道也便有了一个闪亮的名字:“登文道”,意为这是登上文石的道头,也寓意登上文官仕途。由于捐石铺道的人,就是在此登船的高中或出仕的人,因此登文道慢慢地成为了成功起点的象征。

听长乐 文石好道头

行星/摄

铺就登文道的这些石头规格统一,每条长十尺,宽一点八尺,厚一点二尺,重约2吨,在当时那个年代,价格不菲。那些曾经捐出石头的有了成功起点的人,他们后来的一切已无从考证,但是他们当年捐献的石头,却如同一座丰碑,又似一处精神高地,在历史的洪流里屹立了几百年。这些石头上的字迹,有的至今可以辨认,如“龙门高家舍道一门”“枫林姜助造”等等,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听长乐 文石好道头

登文道最初长约两百米,现仅存约一百米,并且由于潮汐变化,这条石道时常没于水中,需潮水尽退才能显露出来。同时,由于不断被江水冲刷腐蚀,其表面已变得凸凹不平,有些地方甚至有些残破,但即便如此,依然不失它的珍贵,它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便利,成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虽然它们只是石头,但它们在这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方便了大家的交通出行,而且每一石条的背后都有一个愿望、一个故事。

听长乐 文石好道头

林德兴/摄

听长乐 文石好道头

当你终于在潮落之时见得它的真容,你不禁会对它肃然起敬,它虽脸上写满沧桑,神态却是那样安详,不居功自傲,不自我夸耀,只是默默注视着汹涌的江水,静静守护着身后的世界,如同一位慈祥的老者守护着他的儿女那般,让人感动不已。

滔滔江水,一处码头,

一条古道,一段历史……

听长乐 文石好道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长乐   文石   里海   闽江   商贾   江水   学子   码头   石头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