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笋上台后,为何不走胡志明的路线,反而将矛头对准我国?

1969年,正当越南战争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北越第一领导人胡志明突然逝世,声望仅次于他的黎笋顺利接班,继续带领北越军民抵抗美国的侵略战争。最终黎笋在中国和苏联的支援下终于拖垮了美国,迫使其撤军,并在1976年统一越南全境,越南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和平。

然而就在大家都以为这个历经了多年战乱的国家应该休养生息的时候,黎笋却一反常态,积极推行所谓的“印度支那联邦”计划。

在苏联的挑拨和怂恿下,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黎笋竟然公然入侵柬埔寨,并将魔爪伸向了中国,不仅大量驱逐和迫害中国侨民,还在边境屡屡挑起事端,原本兄弟相称的中越两国一时间剑拔弩张。

黎笋上台后,为何不走胡志明的路线,反而将矛头对准我国?

一、艰难奋斗,反抗殖民

时隔几十年之后,很多人都在分析和猜测黎笋当初到底是因为什么才会与中国反目成仇。在他掌权之前,胡志明与毛主席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都有着非常深厚的友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和苏联的支援,越南单靠自己根本不可能逼退美军。

当时的中国虽然没有出兵,但资金、武器、物资可是实打实的支援了不少,而且几乎都是无偿援助,为此胡志明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对中国政府的无尽感激。

从亚洲近现代史来看,越南绝对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国家。早在1885年时,越南就沦为了法国的殖民地,出生于1890年的胡志明从小就生活在法国人的殖民奴役下,所以他对殖民者格外痛恨,这也正是他终其一生都在致力于让越南脱离殖民统治而斗争的直接原因。

1920年时胡志明在法国加入共产党,三年后来到苏联学习,并且在1924年开始在中国进行革命活动。其实对于胡志明来说,中国算得上是他的第二故乡,他不仅能够讲十分流利的汉语,还对中国文化有着很深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他在中国有着极为重要的人脉关系和革命伙伴。

黎笋上台后,为何不走胡志明的路线,反而将矛头对准我国?

胡志明早在法国时就认识了周恩来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后来由于有苏联学习的经历,又担任了共产国际派中国代表鲍罗廷的翻译,甚至还在黄埔军校与周恩来有过一段“共事之谊”,这也为后来胡志明与中国共产党建立血脉相连的情谊奠定了基础。

1945年8月底,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历经磨难的胡志明终于回到了越南河内代表临时政府宣读《独立宣言》,正式向法国殖民者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也就是后来我们经常说的“北越”,既然有“北越”,自然就会有“南越”。

由于二战期间越南是被日本从法国手中抢走的,所以战争刚一结束法国人就又跑了回来,妄图继续他们的殖民统治。但北越的成立让法国非常懊恼,不甘心就这样丢掉利益的法国人在1949年扶持已经流亡的前越南皇帝保大,在西贡成立了临时政府,也就是“南越”,由此开启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我们可以看出,越南当时的情况与朝鲜半岛的形势十分相似,都是由本土革命力量与西方势力扶持的傀儡政权进行较量。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不再想任人摆布的胡志明展开了激烈的反抗,并且在中国和苏联的支援下,在1954年5月于奠边府逼迫法军投降,并签订了停战协议。

黎笋上台后,为何不走胡志明的路线,反而将矛头对准我国?

激动万分的胡志明以为他终于盼来了期待已久的独立和解放,结果让他没想到的是,法国人虽然撤走了,但美帝国主义又打起了越南的主意。1955年2月美国就宣布支持吴庭艳,并且拉着英、法一起帮其组建了南越政权,与胡志明分庭抗礼。

这时的美国刚刚在朝鲜战场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没多久,见从东北方向威胁中国无望就又跑到西南捣乱,真是应了毛主席的那句至理名言:“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只不过自以为得计的美国人此时还不知道,他们在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中一打就是十几年,而且也是搞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二、统一越南,反华亲苏

如果不算1960年以前南北越双方的相互拉锯,就从1961年美国正式派遣特种部队以及军事顾问算起,这场旷日持久的“泥潭之战”真是让美国吃尽了苦头。

但客观地说,如果单纯依靠胡志明的自身实力,想要打退美国基本属于痴人说梦,正是因为他的背后有中国和苏联源源不断地输血,才得以最终“耗走”了美国人。

黎笋上台后,为何不走胡志明的路线,反而将矛头对准我国?

仅中国就在越南战争期间就提供了超过200亿美元的支援,要知道这可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在经历特殊时期,经济压力也是相当大的。但是在胡志明的请求下,中国政府还是毫不犹豫的帮助了他们。

可惜的是,1969年9月2日,胡志明因心脏病突然逝世,享年79岁。这位为了越南独立而奋斗了一生的革命家,在有生之年还是没能亲眼看到越南的真正统一和独立。但是值得欣慰的是,在他逝世6年后,他的接班人终于完成了他的遗愿。

胡志明的接班人就是有“越南第二国父”之称的黎笋。

与胡志明的常年游历在外不同,黎笋是个土生土长的“地头蛇”,21岁时出身农民家庭的他就参加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投身革命,并且在后来的斗争中多次入狱,前前后后有10年的时间是在囹圄中度过的。

单从这点上看,黎笋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拥有极高革命热情的有志之士,但他具备的不止是热情,同时还有极大的野心。做为胡志明的亲密战友,早期的黎笋还是非常尊重他的,二人一南一北分别带领部队与法军展开斗争,遥相呼应。但是随着势力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已经变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黎笋渐渐露出了他的心机。

黎笋上台后,为何不走胡志明的路线,反而将矛头对准我国?

当美军正式介入朝鲜战争之后,年事已高且身体每况愈下的胡志明越发感觉到力不从心,虽然胡志明知道黎笋心机很深,但是在争取越南独立这个问题上二人没有分歧,所以胡志明还是逐渐将权利都转移给了黎笋。

但深明大义的胡志明万万没有算到一点,黎笋跟他的最大不同就是,他对中国没有任何感情可言。

可以说胡志明革命生涯的前半程大多是在中国度过的,他对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国领导人有着很深的兄弟感情。但黎笋就不一样了,中国在他眼中就是“疗养所”和“提款机”,只有没辙了他才会过来一趟,黎笋一直认为只有像苏联这种超级大国才是他崇拜的对象和应该真正跟随的“大哥”。

所以自从胡志明去世后,黎笋一上台就明显倾向了苏联。虽然当时中苏关系已经走到了破裂边缘,黎笋又明显倒向苏联怀抱,但是中国政府并没有埋怨他们,依然在默默地支援着越南抗击美国侵略者,然而这一切在黎笋看来一文不值,甚至将其视为中国的无能与软弱。

黎笋上台后,为何不走胡志明的路线,反而将矛头对准我国?

三、狂妄自大,穷兵黩武

1975年4月30日清晨,搭载最后一批美国人的直升机离开了西贡,这也标志着越南战争的终结。随后的几个小时,南越杨文明政府宣布投降,黎笋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次年的7月2日,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宣布成立,持续了将近百年殖民与战乱的越南终于迎来了和平的曙光。

其实如果此时的黎笋看清形势,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恢复国内经济上的话,不论他是亲中还是亲苏,其国内形势都将是一片大好。或者他更加“智慧”一些,能够在中苏之间都释放谋求和平发展的信号,两边都不得罪,则更为有利。

可惜此时的黎笋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从一个饱含热情的革命者瞬间变成了一个狂妄的野心家。战争已经结束,黎笋已经不再需要中国的帮助,也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对内谦虚谨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越共内部进行了残酷的“大清洗”。

这次“大清洗”导致了将近10万人入狱,一众老将也未能幸免,就连战功赫赫的武元甲都没能逃脱打击,然而最让人觉得可笑的是,黎笋“大清洗”的标准竟然是:是否亲苏反华。也就是说,所有对中国有丝毫感情的言论、举动都将被视为清洗的依据,不得不说,黎笋的这副“吃相”实在是难看至极。

黎笋上台后,为何不走胡志明的路线,反而将矛头对准我国?

清洗完内部、安插完亲信的黎笋依然还没有结束他的“表演”,自认为赶跑了法军、打败了美军,他俨然就是“超级战神”。膨胀的野心已经让他迷失了自我,甚至开始幻想建立一个由越南控制的“印度支那联邦”。

已经目空一切的黎笋说干就干,他先是在1977年威逼利诱老挝就范,与他签订了“合作条约”,1979年12月底又以红色高棉入侵越南为借口大兵压境,拉开了柬越战争的序幕。在苏联的暗中支持下,越南军队仅用了两周时间就推翻了柬共领导的民柬政府,西哈努克亲王流亡中国。

虽然柬埔寨军队撤退后仍然在与越南进行着旷日持久的游击战,但这一轮“闪击”简直让越南欣喜若狂,甚至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新的标签——“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然而只看到眼前只一点点扩张利益的黎笋并没有意识到危机正在向他袭来,这个危机正是他自己做出的一个极其愚蠢决定而引发的。

如果说他在国内搞清洗顶多算自家的事,如果说他侵略柬埔寨,搞定老挝,妄图建立“印度支那联邦”,情节虽然恶劣,但确实也在他的实力范围之内,但是他竟然来主动招惹中国,这就有些不自量力了,让黎笋做出这个愚蠢决定的当然还是苏联。

黎笋上台后,为何不走胡志明的路线,反而将矛头对准我国?

此时的苏联自己正在发动入侵阿富汗的战争,无暇顾及中国的勃列日涅夫则唆使越南来找中国的麻烦,已经认定自己天下无敌的黎笋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其实黎笋早就在等这个机会了,这次又有“老大哥”出钱出枪,可算是正中下怀。

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很多人都认为黎笋挑衅中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1972年尼克松访华而埋下的祸根,其实现在看来这也顶多算是个借口罢了。虽说当时越南和美国正打得不可开交,中美两国领导人表现出的一些“暧昧”让黎笋十分不爽,但是做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应该十分明白这里的含义。

国家之间的博弈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对错,无非就是利益的置换,一切意识形态都应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当时的苏联对中国步步紧逼,甚至扬言要发动核打击,搞得中国又是“深挖洞、广积粮”,又是“备战备荒”,难道我们就不能利用政治智慧去寻求缓解危机吗?

黎笋上台后,为何不走胡志明的路线,反而将矛头对准我国?

再有最关键的一点,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已经意识到,对抗只能两败俱伤,封闭只能自取灭亡,寻求对话、谋求发展才是未来的主旋律。中国的战乱和牺牲已经太多了,如果一味的对抗下去那就是穷兵黩武,等耗到油尽灯枯的时候就会成为全世界的笑柄。

所以中国才会选择与美国接触,变被动为主动,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这个选择的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

怎奈黎笋这个心胸狭窄的战争狂人永远也不会明白这个道理,在苏联的授意下,他终于将魔爪伸向了中国。

就在1976年毛主席去世之后不久,认为时机成熟的越南政府策划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反华行动,他们不仅煽动民众抢夺华侨财物,还驱逐了越南境内20余万的华侨,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更加猖狂的是,越南军队突然袭击并占领了中国南海的六个岛屿,气焰越发嚣张。

之所以黎笋敢于如此作为除了苏联的怂恿外,还有就是他对中国做出了“大胆”的预判:中国刚刚经历了特殊时期,经济、军事能力都处于低谷,而且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刚刚去世不久,所以绝对没有能力跟越南作战。

在这种思想的左右下,越南军队开始得寸进尺,屡屡在边境挑起事端,并制造了多起打死打伤边防人员的恶性事件。

黎笋上台后,为何不走胡志明的路线,反而将矛头对准我国?

如果用一句电影台词来形容黎笋所谓的“预判”的话,那就是:他只猜到了开头,没有猜到结尾。中国政府在经过短暂的修整之后就稳定了国内的形势,并且开始着手准备惩戒这个不听话的“小朋友”一下。

1979年2月17日,早就摩拳擦掌的中国军队终于开始了大规模自卫反击作战行动,就在前不久还喊着“打到友谊关吃早饭,打到南宁过春节”的越南士兵被打得措手不及。28天之后,解放军已经打到离越南首都河内不远的地方,黎笋彻底傻了眼。

然而达到惩戒目的之后的中国军队并没有继续深入,而是全线撤回了中国境内,并且“顺手”摧毁了越南北部所有的军事设施和大量基础设施,还将当初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资及武器缴获了回来,越南军队也只能远远地看着,目送中国军队全身而退。

面对这种碾压式的惩戒行动越南竟然还不甘心接受失败,黎笋做出了一个让他和越南都悔恨终身的决定。他们竟然把我军部队的主动回撤看做是后继无力,再次尾随而至侵占我边境领土,面对这种不知羞耻的做法,邓小平做出了“边境轮战”的指示,这一下让越南和背后的苏联都倒了大霉。

黎笋上台后,为何不走胡志明的路线,反而将矛头对准我国?

持续的边境轮战,中国各大军区的部队轮番上阵,不仅可以“练兵”还能测试“新武器”,可怜的越南算是体会到当年美军“深陷泥潭”的绝望。本来柬埔寨的战事就一直没能结束,再加上中国让他腹背受敌,就算有苏联支援,他的国内经济也逐渐走向了崩溃的边缘,通货膨胀率已经高达1000%。

1986年7月10日,黎笋在河内去世,接任的长征很快就改变了黎笋的路线,开始与中国缓和关系并且逐渐摆脱苏联的控制,但尽管如此,黎笋的这个错误决定还是让越南直到今天都没能完全缓过来。

客观地说,黎笋其人造就了越南的统一,也给越南带来了难以愈合的伤痛,主要都是因为他过于自负的性格和膨胀的野心。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和政治家切忌狂傲二字,要知道“一言可兴邦,亦可丧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印度支那   南越   河内   柬埔寨   北越   中国政府   苏联   越南   矛头   美国   中国   路线   我国   胡志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