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还有一个红军战士,敌人就休想踏上我们的阵地

只要还有一个红军战士,敌人就休想踏上我们的阵地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值此之际,解放军报微信“熄灯号”特别推出“四史微讲堂”栏目,讲述红色经典,弘扬先辈精神。


作者简介


粟逢春,文中身份为红6军团第18师50团3营通信员、代理排长。



“倾听经典故事 追寻红色记忆”系列之一百四十

坚守双庙山高地


粟逢春


一九三五年七月,蒋介石集中十倍于我的兵力,分四路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进行残酷的“围剿”,这时,我军主力已在任弼时、贺龙等同志率领下,转移到外线,只留下一部分部队在原地坚持。

这天,大批敌人疯狂向驻龙山境内的我军压来。在这种情况下,我军不得不暂时转移保存力量,伺机打击敌人。但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个多师的部队撤走是困难的,怎么办?必须立即派出几支小部队,坚守阵地牵制敌人。

就在这时,我带着五十团一个排,去往龙山北六十里的油篓沟制高点双庙山,和原来坚守在那里的五十三团部队换防。黑夜里,我们绕过敌人占领的龙山县城,去抢占指定的高地。全排同志很快登上了双庙山高地,战士们摸着黑,在山头上修起了简单的工事。三十个人整夜一声不响地倾听着山下公路上的动静,等到晨曦蒙蒙亮的时候,在东南面忽然发现了十来个人影。

我端详这一行人来得慢条斯理,就朝下大喊:“看啊,老刘头给咱们送饭来啦!”三十双眼睛眼巴巴地望着下边,但回答是一片沉寂,一转眼十来个人影全不见了,接着是朝上打来的密集的枪声。战士们气愤地立即反击,一下子消灭了敌人半个尖兵班。

不久,敌人一个营又冲了上来,迫击炮弹连续在山头爆炸。我命令战士们转移进山洞,等敌人挨近山头,才能向敌人开火,手榴弹紧接着丢下去。敌人这时才发觉中了红军的计,混乱中把队伍撤了回去。


第二天一大早,一个多营的敌人又轮番来强攻山头,我知道这分明是为了消耗红军的弹药,立即命令:敌人不接近阵地不准还击。敌人认为这是红军战士不敢打,黑压压的敌群又冲了上来。


红军战士们把扯掉“马尾”的手榴弹一枚接一枚地丢下去。但怎能挡得住几百个武器齐全的敌人?转眼间,最前面的敌人已经冲到五班长王德炳的面前。敌人这时已跳上王德炳的掩体,王德炳侧身闪过敌人的刺刀,一鼓劲把敌人踩的那块石块推下山去,别的同志也学着他的方法,把大块石块推下山去。巨石撞击着凸起的山岩,隆隆巨响,把不少敌人砸死、砸伤,吓得敌人竞相逃命。但王德炳的头部也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


坚守双庙山高地的第三天黎明,阵地斜坡上,横七竖八地遗弃着敌军的尸体。天落着蒙蒙细雨,雨水冲刷着红军战士的脸。战士们把枪藏在被岩石磨得千疮百孔的衣襟内,眼睛紧盯着山下的地方。


我来回地巡视着阵地。经过几天的战斗和煎熬,战友们的眼球上都泛着血丝,两只眼睛深深眍进眼窝里。同志们两天多没吃到一粒粮食,肚子里现在连咕噜的响声都没有了,但更使我焦虑的是许多同志负了伤,阵地上没有药,甚至连包扎一下的布条子都找不到,脓血慢慢从伤口往外流。

王德炳渐渐不行了。我抱住年轻战友的身子,他的眼珠许久一动不动,伸手去摸摸他的胸膛,不好,呼吸已经很微弱了。排里的同志们都围上来看王德炳。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大家只能用亲切的目光给他以同志的安慰,但二十颗热情的心,却无法帮助自己战友的心脏恢复跳动。王德炳好像用了最大的努力,才把已经微微闭上的眼睛重新睁开,惋惜而留恋地望着周围的同志,他用手紧握着我的手,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排长,坚持吧,红军队伍一定会回来的!”只要有一个红军战士还活着,敌人就休想踏上阵地的一寸土地!


四天以后,部队打反击收回了双庙山,在打扫战场时,从衣服的不同上辨别,战友们才从敌人和自己人的尸体中找到了奄奄一息的我们几个人。由于饥饿和疲惫,我们都不省人事,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在阵地在!”



(本文节选自《星火燎原》,略有删减;《星火燎原》是毛泽东题写书名,朱德作序,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红色经典,生动再现了壮怀激烈、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承载着我党我军的基因血脉,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


来源:解放军报微信

编辑:向晓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红军   阵地   龙山   星火燎原   解放军报   我军   山头   部队   战士   敌人   同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