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嫦娥五号带回月壤研究论文,发表在国外杂志上,大家再等等

科学的事情,只有专业的人才能明白,为何会如此。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学术领域在近两年已经有了很大的动向,其中对于学位、职称以及工作岗位的评定,将会降低相关论文在其中所起到的比重。

不过,此前通过嫦娥五号从几十万公里之外的月球上带回来的土壤,在分为了那么多份之后,给予到了各类型的研究所和大学里,供专业学者、专家教授们研究。可是最新的报道显示,有关月壤的第一份学术论文,被发表在了世界顶尖的《自然》杂志上。

第一份嫦娥五号带回月壤研究论文,发表在国外杂志上,大家再等等

根据媒体的报道,此次论文的通讯作者分别是北京离子探针中心的刘蹲一研究员,以及来自澳大利亚的一位名叫亚历山大(Alexander Nemchin)的教授。

不过真正写出论文来的,是我国的车小晓超博士,是这篇《自然》杂志论文的第一作者。根据作者及所属团队的研究,得出了月球在19.6亿年前依旧存在岩浆活动的结论。

论文依旧发表在外文杂志上,引争议

因为嫦娥五号完全是我国自主研发、发射以及回收运营的空间探测项目,所带回来的月球表面土壤,自然也是满满的我国符号和印记。

第一份嫦娥五号带回月壤研究论文,发表在国外杂志上,大家再等等

现如今耗费了极大的精力将“比黄金还珍贵的样本”带了回来,可是科研的结果依旧是像之前一样发表在外文期刊上,这让因为关注嫦娥五号的普通民众们,普遍地表示不理解。

可实际上,这种争议声越来越大是好事,不过也应当意识到,目前从学术期刊的权威性来说,我国的学术期刊与霸占了世界顶尖的《自然》、《科学》相比,依旧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第一份嫦娥五号带回月壤研究论文,发表在国外杂志上,大家再等等

当然,差距只是杂志本身的影响,而从技术上来说,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从高考恢复的那份开始,通过交流和学习,已经得到了极高的提升,与美国等西方科技强国的差距,也真的是越来越小。而且这种追赶的速度和趋势,也是不可逆转的。相信真的到追赶上甚至是超越近百年以来的科技强国,也并不是十分遥远的事情了。

但是!我国虽然也主办了《科技期刊》等在内的相关专业学术杂志,不过很多相关科研领域的人表示连入口都难以找到。虽然已经决定要独立自主,但是环境改善和相关配套的时间周期,必定还是需要的。

第一份嫦娥五号带回月壤研究论文,发表在国外杂志上,大家再等等

而且在学术界,尤其是我国的月壤已经分给了包括航天局、中科院以及各大高校在内的众多科研机构和实验室,对于掌握同等资源的研究所们来说,实际上也是存在着竞争的。谁先有了发现、谁把成果发布出来,那么这篇论文所带来的学术含金量就会更大。

由于学术论文存在着禁止一稿多投的情况,眼下将相关的发现放在世界权威的杂志中,既是权宜之计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对于很多院所和高校来说,一篇高质量的SCI论文,对于顺利毕业、评定职称等,依旧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第一份嫦娥五号带回月壤研究论文,发表在国外杂志上,大家再等等

结语

无论是科研环境还是整体学术体系,建立起属于我们自己的发展之路,已经被提上了议程。不过即便部分已经改善或者付诸行动,依旧是需要些许时日,因此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不要太过于着急。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想要快速地扭转国外期刊掌握话语权的现状,对于一些那些在领域内拥有权威地位视论文为一切、将国外当成权威的思路,还是需要赶快的转变和提升。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那么才会集中精力,开拓属于我们的学术期刊杂志,建立起真正属于中华民族的学术发展体系!

第一份嫦娥五号带回月壤研究论文,发表在国外杂志上,大家再等等

否则的话,很可能依旧会出现刚刚颁发不久的诺贝尔文学奖中,给了一个坦桑尼亚籍、却是在英国大学教英语专业的作家,这种看起来像是具有了包容性和宽阔的视野、可本质上只是给了一个外表看起来不同的西方人而已。因为,人家掌握着话语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嫦娥   外文   论文   月球   差距   科研   学术   自然   我国   杂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