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首富李振国:15年来持续降低成本,今成千亿光伏发电领头羊?

当“碳中和”概念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时候,却不知道新型发电产业已经走了23年的风口,那时谁能接住谁就掌握了未来。

碳中和概念的提出,是因为化石燃料不可再生,也是因为如今的气温在不断上升,面对化石燃料资源不断消耗和生活的环境变得恶劣,我们必须寻找一种新的可再生能源。

1954年,美国的贝尔实验室研制出了第一块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无疑是最好的可再生能源,可想要获得这么一块电池,制作成本较高,明显不适合被大量推广。

陕西首富李振国:15年来持续降低成本,今成千亿光伏发电领头羊?

太阳能电池有着特殊的优势,随后不久就被航天工业所相中,人造卫星、空间站,以及刚刚完成任务的神舟十二号飞船等航天用电,基本上都是用到了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技术真正被世界所接受的时机,是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的爆发,1973年距离我们有点远,那场石油危机或许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如今的“停电限产”,却可以让我们意识到缺少了电,生活和生产处处受制。

在1973年后,发达国家的企业开始介入这一行业,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纷纷进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我们在1980年代也曾介入这一行业,可惜由于技术限制和市场需要等方面的原因,那一代的光伏企业大多数没有发展起来,就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随着空气碳饱和量越来越高,《京都议定书》呼之而出,我们在1998年5月签署这协议书,承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这说明,一场寻求新技术、新发电产能的改革,已经迫不及待。但是,如今光伏发电的领头羊隆基创始人,李振国,在那时还没有创立隆基,扎根在一家校办工厂里。

一、

1990年,李振国从兰州大学物理系毕业,就被分配到一家华山半导体材料厂,这座厂子又被称之为“714”厂,在我们的半导体产业中有很大的地位。

但江湖老大没能留住有为青年李振国,两年后,他辞职,去了另外一家厂子工作,业务范围还是跟半导体有关。

陕西首富李振国:15年来持续降低成本,今成千亿光伏发电领头羊?

有时候,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会对人生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李振国正是得益于此,一直从事半导体行业的他,在1995年,回到西安理工大学,帮助学校建设一条单晶硅生产线。

光伏发电是一项高科技技术行业,那时技术路线是单多晶硅路线和薄膜路线,后者西方国家已经有比较好的成熟经验,但是这两条路线,在我国还是方兴未艾。

李振国建成单晶硅生产线后,发电效果并没有让人达到惊叹的地步,实际产能只有500度电,换算成今天家庭用户用电量,差不多可以满足2—5户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

而李振国在两年后承包了这家校办工厂,但实在没有啥赚头,他又自己出来创业,成立公司,这家公司便是隆基的前身。

虽然光伏发电在当时算是一个“隐形风口”,可李振国在2000年创业之后,一直都在小打小闹,公司的规模很小,3年后公司人数在百人左右,年营收在千万左右。

加上当时光伏发电的真正应用在国外,本土光伏企业从事的业务是加工,原材料在海外,应用市场也在海外,整个行业的格局对于我们来说是“两头在外”。

而小打小闹的隆基,在2004年研发了第一根半导体单晶硅棒,但实现硅棒到硅片的转换,还有很长一段路。

到了2006年,算是觉醒的李振国,终于把技术研发的事情提上了日程,他和技术团队对市场内的技术做过逐一研究,决定研发单晶硅技术。

当时的主流是多晶硅技术,制作一块硅片、电池的成本很低,电能转化率也很低;而单晶硅技术的好处就是转化率高,可技术还未突破,成本自然就很高。

陕西首富李振国:15年来持续降低成本,今成千亿光伏发电领头羊?

李振国在光伏行业扎根已久,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个行业的发展本质,是在于度电成本的不断降低,技术突破就有可能造出既便宜、转化率高的光伏电池。

所以,在当下的钱和未来的钱之间,李振国带着科研团队扎进了对单晶硅技术的研发中。

单晶硅路线并不被业界所看好,那些主张多晶硅技术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不仅实现上市的梦想,还往光伏行业的上下游扩张,只有隆基还在傻傻的坚持单晶路径。

李振国,无疑是当时的“逆行者”,也是当时的“坚守者”。

二、

认定一个方向,坚持做下去就可以了,坚持的过程谈何容易?

当隆基的单晶硅棒可以实现量产时,隆基进入了一个新的技术领域“切片技术”,将硅棒切割成硅片,方便下游厂家做出光伏电池。

这项领域有砂浆机切割技术和金刚线切割技术,两者相比,前者成本低,后者才是未来,只要金刚线技术突破,能为整个行业一年节省300亿的成本支出。

李振国懂得这个道理,可迫于现实,他还是选择了砂浆机切割技术,并且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不断通过技术研发,对砂浆所用的钢线、碳化硅、聚乙二醇进行材料回收,回收率达到了30%。

陕西首富李振国:15年来持续降低成本,今成千亿光伏发电领头羊?

就在砂浆切割技术刚刚达到高回收率不久,李振国就宣布,将生产线升级为金刚线切割技术。因为三年的时间过去,从事光伏行业的人才越来越多,原材料的提供商也多了,金刚线成本一下子就降低了。

而李振国在引进切割机器之前,就留了个“心眼”,对供货商说:“我们只要能升级成金刚线切割技术的机器。”

金刚线切割硅片生产出来之后,售卖价还是之前的价格,但是金刚线切片成本远远高于砂浆线切片,这就意味着隆基要亏本出售。

所以,当隆基接到一笔200万硅片的订单时,开会谈论要不要接下这笔订单。为了品牌效应,隆基当时接下了这笔订单,即使亏损,那也要做,一是这可以打开单晶硅的市场,二是“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是隆基面临这样的巨额亏损,必须快速突破金刚线技术,以此来实现高良品率,从而降低成本,实现盈利。

金刚线切割技术最初是日本发明的,隆基引进后进行了一定的改造,而宝岛地区有一家同行说可以降低切割成本,与隆基洽谈,一旦金刚线切割技术完成改造,那就合作。

可是,隆基内部的技术研发人员不是白盖的,当同行说已经实现了0.12的线来切割,隆基已经淘汰了这种线,用0.11的线;当同行说已经突破了0.11的线切割技术,隆基已经是使用0.10的线了。

当隆基的切割技术完成了大改造,良品率上来了,而单晶硅片原本的用电转化率高,在市场也很受欢迎,所以,隆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不仅把金刚线的路躺平了,单晶硅片产品还在业内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

陕西首富李振国:15年来持续降低成本,今成千亿光伏发电领头羊?

到了这一步,单晶硅片已经成为了隆基的重要盈利来源,而隆基这一年也选择上市,实现IPO,为下一步计划做好资金储备。

三、

生产硅片、电池,是光伏行业的中游,李振国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后,他把目光瞄准了产品终端。

对于李振国来说,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早在此前,他就经常去到了太阳能设备公司,劝说他们转向单晶硅片,未来两到三年,单晶硅片的制造成本一定会降低,可是他们在多晶硅片有投资,换手相当于革自己的命。

在寻求不到合作的情况下,2014年隆基收购了乐叶光伏,这就意味着,隆基要直接面向消费者,而隆基进入了下一个技术研发进程:光电转化率

陕西首富李振国:15年来持续降低成本,今成千亿光伏发电领头羊?

业界有一个很成熟的说法,就是电池转化率一定不会超过23%,就像亚洲人百米跑不会跑进10米一样坚定。

但是在2017年,隆基就创造了记录,单晶电池转化率水平达到了23.26%,四个月后,隆基的新产品光电转化率又创造了世界水平。

而光伏行业走到了这一步,也实现了原材料供应、设备制造、产品终端的运用,也实现国产化,目前我们是光伏发电占比最大的。

这一切都在表明,隆基,已经成为了光伏行业的佼佼者,领头羊。

可是,大多数人并没有关注到光伏发电的清洁度,也没有人关注到这一项技术的成熟度,那时那刻,很多学者还是在研究煤炭发电的清洁回收。

不到最后一刻,没有人会承认一项新技术已经占领了新的高地。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光伏发电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若是李振国在2006年没有做出技术路线的选择,或许就接不住这一次的风口。

从2020年开始,隆基股份迎来了暴涨,如今的总市值在4000多亿,李振国也凭百亿身家晋升为陕西首富。

陕西首富李振国:15年来持续降低成本,今成千亿光伏发电领头羊?

国产光伏发电经历了20多年的沉浮,如今在清洁能源中有一定的占比,并且还将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中坚力量。

而在1997年10月,埃克森石油CEO雷蒙德来中国游说,劝说不要签署《京都议定书》,但是雷蒙德在中国游说失败,却成功游说了美国。

而雷蒙德更是认为化石能源还将有几十年的增长时间,于是大量投资相关行业,以至于埃克森在2013年市值达到了4460亿美元,但是在当今倡导新能源的背景下,埃克森的股价拦腰截断,甚至在2020年还被踢出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成分股。

一度风光无限的化石能源巨头,现在就算回过味来,做个战略大调整,想要迎难赶上,恐怕也是很难了。

当初雷蒙德所犯的错误,如今许家印正在踩着。

一个没有看到未来的人,迟早会被踢出那个竞争严峻的商业世界。而李振国在经营隆基期间,保持企业负债率不高于60%,也有着“不领先不扩产,不卡脖子不介入”的原则,坚持持续创新、不断降低成本,打开双手拥抱光伏发电的黄金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单晶硅   硅片   太阳能电池   砂浆   陕西   化石   首富   路线   年来   电池   成本   行业   技术   李振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