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豪真的富不过三代?

中国富豪真的富不过三代?

对很多国内富豪来讲,如何将自己的财富传给后代,并尽可能长时间的延续给子孙后代是一个隐藏在财富背后的巨大命题。

然而,基本上所有的富豪在经历了第一代的精心创业和资本积累后,到第二代之后,财富就走上了下坡路,是不是富豪们真的逃不过那句老话“富不过三代”?

中国富豪真的富不过三代?

不久前,前山西首富李兆会被上海法院通缉的新闻在网络爆火。无论是否想要借机发财,这位败光125亿家族财产的公子哥的故事,早已广为人知:

2003年,李兆会的父亲——山西海鑫钢铁集团董事长、民营钢铁大王李海仓,在自己的办公室遭枪杀,经抢救无效后不幸身亡。其子李兆会在危急关头回国接班钢铁帝国,之后李兆会大举进军金融业,在2008年成为山西最年轻首富。遗憾的是,之后仅十余年时间,李兆会不仅败完了父亲的钢铁集团,甚至还债台高筑,如今只留下一纸悬赏公告。

中国富豪真的富不过三代?

李兆会

事实上,李兆会的经历不仅是一个败家富二代的故事,更是许多中国家族企业面临着的普遍困境:后继无人。

在2014年7月8日举办的“家族企业财富保全与传承论坛”上,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竞强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

中国富豪真的富不过三代?

富豪榜总财富在增加,但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况

就是说富不过三代这句古话,对于许多家族企业而言,甚至是个美好愿景,因为就现有数据来看,许多家族企业甚至找不出一位堪当大任的二代继承者——在这一点上,世界的老干妈也无能为力。

凭借一瓶辣椒酱,陶华碧这位没有读过一天书的寡母,愣是把小工厂拉扯成为全世界的“老干妈”,中间少不了这位国民女神的坚持与打拼。除了对辣椒酱质量的坚持,老干妈坚持不上市的故事也一直被人津津乐道,陶女士坚持不上市不贷款不涉足房地产,只为做好一瓶辣椒酱,为老干妈赢得了许多拥趸。

但这样的陶女士,也面临着接班人困扰。

去年陶华碧的大儿子李贵山被媒体曝出投资开发的楼盘烂尾,李贵山的企业被列为执行人,被连续限制高消费数十次,涉及近亿金额。

中国富豪真的富不过三代?

二儿子倒是没有投资房地产,但他在接管老干妈后,为了节约成本将辣椒酱原材料中的贵州辣椒换成了河南辣椒,这也导致了老干妈的销售急剧下滑。无奈执行,本该颐享天年的陶女士,只能在退休不久后再次出山,重新掌管企业。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烦恼。双汇发展母公司万洲集团董事长万隆拥有陶华碧同款烦恼。只不过万老对孩子的态度要更坚决些。

两个月前,万洲集团内部上演了一出废黜太子的好戏:81岁的董事长亲手罢免了52岁长子万洪建的“接班人”之位。据集团公告显示,万洪建因对公司财物作出“不当的攻击行为”,被免去了执行董事及副总裁等职务,而在免职公告上签字的,正是万洪建的父亲万隆。

中国富豪真的富不过三代?

而就在万洪建被罢免前16天,他刚刚在万洲的国际股东大会上,被高票选为执行董事,赞成票数甚至比父亲万隆的比例更高。

在突如其来的罢黜之前,万洪建一直被外界看作是“万氏帝国的二代接班人”。因此,长子被废之后,万氏帝国的接班人变得扑朔迷离,毕竟,万隆次子甚至还没有进入董事会,继承企业还需经历多重考验。

中国富豪真的富不过三代?

个中缘由不得而知,但能如此大义灭亲,想必万董事长也有他自己的考量——双汇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肉联厂,从瘦肉精丑闻中重振声誉,发展成为如今年销售收入超200亿美元的跨国巨头,靠的就是掌舵人万隆的铁腕管理。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要稍微年轻一些,现年七十六岁。如今仍坚守一线的他,不仅要操心娃哈哈的营收、企业的品牌转型,还要兼顾女儿的终身大事。不怪他爱操心,2020年娃哈哈营收降至十年最低,换代言人等一系列操作,让这个曾经成功的饮品品牌逐渐丧失了消费者的心。

中国富豪真的富不过三代?

值得一说的是,现年81岁的万隆甚至还不是A股市场年龄最大的董事长。许多家族企业的掌事人,都面临着无人可接班的尴尬境地,只能继续坚守岗位,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A股市场上有包括万隆在内的10位八旬董事长。

“骑虎难下”的企业家们,听上去比普通打工人还惨——就算延迟退休,咱们也只用干到65岁,而亿万身家的企业家们却要“活到老,干到老”。亿万富翁和普通人的生活谁更幸福,还得且说呢。

中国富豪真的富不过三代?

据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有2700多万家民营企业,近80%为家族企业。随着第一代创业者进入垂暮之年,家族企业传承步入高峰期。未来十年,中国将有300万家族企业面临传承问题。

但显然,国内家族企业普遍面临的二代目滑铁卢式失败,并不能全归咎于掌门人不肯放权——要是有靠谱的接班人,谁愿意年过八十还要每天操心生意呀?

许多一代企业家乘了改革开放的东风,抓住机遇积攒了大量的财富。由于时代原因他们深知创业不易,运气难得,也更能吃苦;而他们的孩子成长于物质生活更丰裕的时代,和父辈有截然相反的理念。

创业容易守业难,要人吃苦可难办。

一些掌门人在传承家业时就面临着无人可找的状态:家族企业的话事人,通常显得比较强势,生意场上的行事风格难免带到家庭关系中,导致代际沟通困难。

孩子愿意接班也不一定能皆大欢喜。但凡家族事业走上正轨,而家里又不止一个孩子,就难免有兄弟阋墙的风险。比如有一百三十余年历史的中式酱料品牌李锦记,就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两次兄弟分家导致企业面临负资产的情况:

一次是创始人李锦裳的儿子们产生了经营意见分歧,僵持半年后,现任掌门人李文达这一支将两位兄弟的股份购入,才使得家业完整保留;第二次是现任掌门人的弟弟要分家清算股权,最终兄弟俩对簿公堂后分道扬镳,李文达斥巨资从弟弟手中全额回购了李锦记股权,亲人间关系剑拔弩张,从此不再往来。

中国富豪真的富不过三代?

这也让李锦记的掌门人李文达最终成立了家族委员会,还立下家规,勒令子孙不能晚结婚、不能出轨、不准有婚外情。只有遵循家规的家族成员,才有进入董事会的资格。

“只生一个好”,在家族企业里也并不全然适用。

一些继承者们在拼事业的过程中显得有些“德不配位”。比如娃哈哈的千金宗馥莉,在接管公司事务后,多次进行转型尝试,无奈多以失败告终。尤其是把代言人从王力宏换成许光汉,更是引发了大众反感,导致老父至今无法放手,依然奔波在一线工作,更是放言“退休是不可能的”。

我们更熟知的“国民老公”王思聪的父亲王健林,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后悔自己只生了一个,否则接班人可以多一些选择。

中国富豪真的富不过三代?

为了找到合适的接班人,家族话事人们可谓操碎了心。甚至连长江商学院都推出了相关课程,教授富豪们如何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毕竟,有没有人继承是一方面,谁知道呢?万一百年之后出了个如李兆会般的后辈,辛苦积攒的家业瞬间毁于一旦,可就太糟糕了。

当然,为了防止这种情形,你也可以选择学习李嘉欣的公公、香港富商许世勋。眼看着儿子不爱江山爱美人,在商场上没有热情也没有天赋,为了不让自己和父辈打拼一世的事业败光,许世勋干脆将名下的财产作为家族信托,作为家族成员的李嘉欣和许晋亨只能每月提取仅200万的零花钱,也算是让四百亿的遗产有了保障。

中国富豪真的富不过三代?

不过“富不过三代”并不是我国独有的问题。据一些机构的统计,在全球范围内,能传承到第三代只有30%,能传承到第四代的,只有3%。2013的全球富豪榜上有四分之一的富豪财富来源为继承,但财富普遍继承到第二代为止,继承超过三代的仅有22位。

全世界都是这样,百年一洗牌,未来的日子怎么样,谁也说不清楚。但对于家族企业掌门人而言,又要经营企业,又要生儿育女,又要忧心亿万财富怎么花,还要培养下一代接班人,这个世界确实也太残酷了。

不过我们的邻国日本却有不少百年企业。著名的建筑企业“金刚组”,有1400多年的历史,成功传承了四十代,被誉为世界上“最长寿的企业”。日本现今有3万家百年企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其保持着特有的继承制度。

中国富豪真的富不过三代?

日本建筑行业“最高寿”:金刚组(图片来源:网络)

家族企业大多实行“单子继承制”,即家族事业只会传给后代中的一位成员,其他成员则要被“扫地出门”。看起来很无情的制度背后,一是为了防止内斗,二是避免家族实力因分家而削弱。财产均分往往导致经商活动规模无法扩大,而小企业还会在竞争中被排挤、吞并。

当企业家无儿有女时,可由入赘的女婿继承家业,而入赘的女婿一旦进入家庭就成为养子,即“婿养子”,并姓女方家族姓氏,这就是“养子继承制”,看过日剧《女系家族》的人估计对此可能都不会陌生。

不过在欧美,很多富豪采取了另一种办法。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专注只为一个家族服务的“家族办公室”,为家族企业的延续保驾护航。

现代意义上的“家族办公室”,其起源还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抓住产业革命风口的欧美大企业家,经常会邀请金融专家、法律专家和财务专家等各种理财大拿来家中做客,咨询如何管理和保护自己的财富和商业利益。

1882年,著名的美国标准石油创始人约翰·洛克菲勒率先成立家族办公室,摩根大通创始人约翰·皮尔庞特·摩根随即效仿。尤其是最具影响力的洛克菲勒家族办公室,又被称为“5600房间”。在过去的一百四十年中,这家“家办始祖”作为家族运行的中枢,一直为洛克菲勒家族守护着家族的资产。如今,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已经成功传承至第七代,族人数量接近两百人。

中国富豪真的富不过三代?

说白了,家族办公室其实就是在财富管理行业中,为富豪们准备的高端专属理财机构。它可以为富豪和他们的家族提供投资、税务、法律、健康、教育、医疗和慈善等360度的财富管理服务,基本上从最开始就为这些富豪家族做好了顶层财富管理设计,以实现各类财富的代际传承。

除此之外,有时候他们还要处理敏感家庭事务,比如拟定婚前协议或者离婚协议,帮助继承人上任等等,能够非常明显地看出,家族办公室与家族本身关系必须非常密切,才能介入如此核心的管理事务,自然这些办公室里的专家,也应该是企业主最信任的人。

就拿中国人最熟悉的比尔·盖茨来做例子。在上世纪80年代,微软刚刚上市时,盖茨的财富几乎都在微软的股票中,后来,盖茨慢慢减持微软股票,开始思考如何管理自己的财富,1994年,他聘请了“瀑布投资”(Cascade Investment),其实就是一家家庭办公室机构,为他打理财富。

中国富豪真的富不过三代?

盖茨夫妇离婚的新闻,

将他们的家庭办公室推入人们的关注视野中

如何管理世界首富的财富,这家机构行事非常低调。“瀑布”这个名字就是用来迷惑媒体和大众的目光,因为这个名字对于理财公司来说,过于普通,不可能联想到比尔·盖茨。而这家家庭办公室的职员也不会在名片上写上自己公司的名字,员工都需要签订保密协议,即使离开公司,保密协议仍然生效。这个家族办公室也不鼓励员工使用社交网络,例如脸书和推特,很少向外发电子邮件,以最大限度地保护隐私。只为盖茨服务,必须要低调行事,而对此盖茨本人据说也非常满意。

其实在国内,家族办公室也在逐渐成为富豪们越来越青睐的财富传承方式。

福布斯在去年发布的《2020中国家族办公室白皮书》调研显示,20.9%的被调研者已使用家族办公室服务,没有使用的主要原因是了解较少,其次是担心安全和隐私问题。其中,有64.2% 的被调研者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家族办公室。同时,超七成被调研者表示,未来1-5年内考虑使用家族办公室服务。

然而,类似的服务在国内也大多走了样,“狸猫换太子”式的事件曾经在国内发生过。比如曾经鲁南制药董事长赵志全,就非常信任自己的家族律师王建平。

根据中新经纬梳理报道,2001年,凯伦实业公司分别与鲁南制药和鲁信公司签订了《股权代持协议》《股权转让协议》。由鲁南制药提供资金,委托凯伦实业公司购买鲁信公司持有的25.70%鲁南制药股权。而凯伦实业公司的实控人,正是赵志全的家族律师王建平及其妻魏新民。

此后通过一系列操作,25.70%鲁南制药股权放入了安德森投资有限公司,赵志全任唯一股东。同年,赵志全和魏新民签订信托协议,让魏新民作为安德森公司的唯一董事设立家族信托基金“赵氏信托”——信托也是富豪们最喜欢的家族财富创新工具。

这样的信任,在赵志全去世之后土崩瓦解。赵志全的女儿赵龙没有通过信托获得股权,并且在2015年,魏新民将安德森所有股份都转移到自家夫妻设立的两家公司。

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客户资产的行为让人瞠目结舌。很多人感叹,如果赵志全的后代赵龙本人不是攻读过法学博士的法律从业者,这笔股权可能会被王建平侵吞。对于这点,赵龙曾经在微博上写道:一个手持公文包的律师,能窃取的东西多过一百个持枪的强盗。可见,中国富豪们的守财之路依然不太好走。

撰文:tt,loudhook

编辑:Sebastian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为什么极端素食主义者热爱道德绑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洛克菲勒   万隆   盖茨   富豪   接班人   股权   家族企业   中国富豪   家族   办公室   财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