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珙桐花之名,赴一次宝珠山的偶然行


故乡临济的皮缝古道在这个春天突然走红,为丰富和完善这条徒步线路,我应邀约请邛崃林业专家顾老师去辨识花草树木。途中,顾老师提到了正在盛开的南宝山珙桐花。这是我一直心仪的古老而神秘的花树。

几年前的一个暮春,我慕名去水口镇(今属大同镇)金山村农家探访过一株珙桐花。后来,在高何镇(今属天台山镇)王家村去往红军长征纪念馆的路边偶遇过一株。这两株都不大,看不到一群白鸽在树梢飞舞的盛大场面,让我对珙桐花始终心念念的。去年春天去荥经时又错过了珙桐的花期,于是计划今年去龙苍沟一睹珙桐盛开的景象。

眼看着夏天将至,而我的珙桐花之旅还没成行。正在这时候,顾老师对南宝山珙桐花的描述,勾起了我们的向往,让我们从临济返回邛崃的行程突然转向,直奔南宝山。经过网上盛传的“邛崃独库公路”来到去年底“渐渐苏醒”的千年火井古镇,再从因秦汉时期煮盐而得名的盐井溪开始进入郁郁葱葱的南宝山森林。

随着海拔的抬升,路边陆续出现一些盛开的灯台树。这种树我在很多山林看见过。它的枝叶一层一层平行分布,一朵朵白色伞状花序,就像一盏盏油灯。再回看这名字,竟有些晨钟暮鼓的感觉。还有一些灯台树开在远处的山林之上,更像一株株兀立山间的灯树。我本想下车去拍几张照片,但因为赶时间去看珙桐花,只能遗憾地与它们擦肩而过。

再往前走,顾老师指着公路边的一排排已经凋谢的花树说,那是山里人种植的厚朴。我很久以前听说过这味中药材,却从未见过它的花朵。顾老师说厚朴也是木兰科的,花朵很好看。我今年春天才写过辛夷花,让我对木兰科植物很有好感。望着眼前一闪而过的厚朴树,只有叹息自己来迟了。

顾老师说这里已经是火井镇(原属南宝乡)大葫村地界,远处云雾缭绕的高山说那就是邛崃最高峰玉林山,海拔2025米,比天台山的玉霄峰还高出200多米。我想起十多年前,自己在房管局工作时曾经对口联系过南宝乡,记得这个跟芦山交界的山村大概是离邛崃最远的,当时的村支部书记是手有残疾的徐国林。顾老师说现在的村支书还是他,这些年他带领老百姓靠山吃山广泛种植中药材和冷竹笋,被评为了全国劳动模范。

闲谈间,我们的车在顾老师的指引下停在了一户农家门口,旁边正有一树盛开的珙桐。我已经多年未见珙桐花了,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三步并作两步,跑到了花树下。人们把珙桐花很像白鸽展翅,所以被称作“鸽子花”。花朵随风起舞,让我常常想起小时候见过的背影,她们头发上扎着的白手帕就像珙桐花,那么白,那么柔,颤颤地摇曳,令人心动。

顾老师说,那一大一小的两片其实并不是花朵,而是苞片,苞片连接处的毛绒绒小球才是花朵,看上去更像花蕊。他带我们从荫蔽的树下去找他记忆中的一片珙桐林。松软的腐殖土上落了不少花朵,像一只只受伤的白鸽,我只好蹑手蹑脚,尽量不要踩到它们。

那群高大的珙桐树就在房屋背后。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这么多大珙桐,而且正在开花。一些奇花视频上常说“见者得福”,这不就是吗!它们诞生于6000万年前,历经冰川时代幸存下来,成为植物界“活化石”,它们长期身在深山,一朝被我们遇见,可以说是很难得了。

站在珙桐林里,仰望密密麻麻栖息在茂密枝叶间的白鸽,犹如置身幻境。我想拍下眼前的大观,可惜在灰蒙蒙的天幕下,花叶并不分明。幸好有一枝垂了下来,让我可以真切地端详珙桐的花朵,换着不同角度,反复拍摄照片和视频,久久不肯离开,直到顾老师提醒前方还有几棵珍惜古树在等着我们。

从幽深的珙桐林钻出来,前往千年红豆杉。这株长在路边的红豆杉看上去比天台山那株还大,大概三个人才能合抱。虽然它长在路边,还砌了高台,围了栏杆,仍然被周围茂盛的森林掩映,路过的人很难注意到它的存在。红豆杉旁边是长满青苔的石阶,一级一级铺上山顶。顾老师说山顶上原来有座弥陀寺,后来变成了村小,村小停办后一直废弃着。石阶两旁,各有一株银杏,都是500年以上树龄,树根处发出了很多树苗,酷似一片生机勃勃的小树林。

随后,我们去看另一株古树。那是一株600多年的桂花树。十多年前流行种植桂花,但我从未见过上百年的。过去我以为桂花是灌木,而这株大约十多米高。树干有的部分已经腐朽,树皮老到了皲裂,很不像我们常见的桂花树。树枝上不仅长着青苔,还挂着松萝。由于长得太高,我看不清树叶形状,不知跟平时见到的桂花是否一样。树上有个古树名木保护牌,写着树名“木樨”。我感到很奇怪,顾老师说这是桂花的学名。

一路上,我很为这些珍稀古树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境遇抱屈,同时又为他们能够躲过过去大砍大伐的浩劫而感到庆幸。这样也好,至少它们活动了今天,让有心人得以看见它们成百上千年的沧桑。

这里离宝珠山只有几公里。宝珠山电站和玉溪河灌溉工程建设都是上个世纪发生在这里的重大事件,我们顺道去怀古,也欣赏宝珠山和玉溪河的壮美风光。在去宝珠山的路上,我们经过了一片开得红艳艳的白芨中药材。最精彩的是白芨花海旁边有一间低矮的全木结构房屋,老房子的斑驳和白芨花的蓬勃相应成趣,演绎着绿野仙踪般的神话。

渐渐地,浑圆的宝珠山出现在玉溪河边,它因山体形似宝珠得名。这是我第一次离它这么近,它少了印象中的巍峨,但却又如此真实、亲切。电站建在河坝上,由于截流河坝接近干涸,裸露着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顾老师说上游就是近年来远近游客纷纷前往玩水避暑的“野生景区”鱼跳子,人称“小三峡”。因为天色向晚,我们来不及前往体验。

河水引入电站发电以后,被水渠导回下游河道。河道水流湍急,经年累月冲出刀砍斧削的峡谷来,但见两旁群山壁立,亦是具体而微的三峡。河岸卵石铺地,尽是松软的灰色沙地,沙地上坐着一个垂钓的本地人,放在水里的鱼篓装着一条不大的雅鱼。雅鱼生活在高山冷水里,我问顾老师这里的海拔有多少,他说1500多米,这里也是雅鱼的重要生长地。

我突然感觉到了冷。今天早上去皮缝古道时只穿了件T恤,同行的人都穿着夹克,没想到下午临时来到宝珠山,天空又飘起了雨,气温骤然降到十二三度,我赶紧建议打道回府。心里想着还要再来寻觅宝珠山秘境,还要约上顾老师。

我曾经问过顾老师为什么这么熟悉宝珠山?原来,他本是南宝山人,第一个工作岗位就在南宝乡政府,第一个任务就是参与修建通往宝珠山的公路,后来又调到林业部门工作,南宝山是古树名木的宝藏地,他跟南宝山及其原生植物打交道至今。宝珠山今昔的变化发展,他也是默默无闻的建设者之一。

2025年4月23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珙桐   宝珠   邛崃   树名   玉溪   宝山   白芨   白鸽   花朵   老师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